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复购买是消费者日常消费决策中的常见现象,考虑用户重购行为对于提升产品个性化推荐准确性至关重要.然而针对用户重购行为建模和预测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已有推荐技术主要通过深度挖掘产品、用户或时间某一层面信息来进行重购产品推荐,忽略了对多层次信息融合建模方法的研究,同时也忽略了重购推荐结果的可解释性需求.因此,融合多层次用户偏好信息,构建了具有双层注意力机制的可解释用户重复消费推荐方法.该方法融合注意力机制和指针生成网络,多层次提取并学习用户重购偏好,同时基于信息处理理论构建S型用户重购动态偏好函数,融合产品流行度信息进行重购产品和新颖产品的混合推荐,提高了模型可解释性和准确性.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多个性能指标上都优于对比方法,且学习出的参数具备较好的可解释性.此外,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S型重购动态偏好函数的可信性,进一步增强了理论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前所未有的数据量远远超过受众的接收和处理能力,因此,从海量复杂数据中有效获取关键性有用信息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信息过载问题,人们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信息过滤系统,"推荐系统"应运而生.在现实的推荐场景中,用户给予项目的 评分或者选择项目的 频次是一个典型的长尾现象.事实上,长尾现象的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挖掘用户的个性化偏好,更有助于电商场景中相关利益主体的业绩提升.因此,长尾推荐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针对长尾推荐的可解释性问题,提出了基于3因素概率图模型的长尾推荐方法.面对长尾推荐过程中推荐系统、用户对"具有可解释性的长尾项目推荐"的现实需求,着眼于概率图模型在因果关系方面的可解释性优势,立足于"新颖性+准确性"综合考量的方法设计目标,建立了基于用户活跃度、项目非流行度和用户-项目偏好水平的3因素概率图推荐方法.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具有可解释性优势的3因素概率图推荐方法在保证一定预测精度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新颖性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推荐系统中存在的冷启动难题,基于距离反映偏好的假设提出了一种融合矩阵分解与距离度量学习的社会化推荐算法。该算法同时对样本和距离度量进行训练,在满足距离约束的前提下更新距离度量和用户与项目的坐标,并将用户与项目嵌入到统一的低维空间,利用用户与项目之间的距离生成推荐结果。基于豆瓣和Epi-nions数据集的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推荐系统的可解释性和精确度,明显优于基于矩阵分解的推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缓解了传统推荐系统中存在的冷启动问题,为推荐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推荐系统研发中,点击率(Click-Through Rate, CTR)预估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点击率预估精度的提升直接影响到整个推荐系统的收益,对其性能和解释性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系统决策的机理,同时还能帮助优化需求和系统设计。当前点击率预估深度模型多基于线性特征交互和深度特征提取进行设计。由于深度模型的黑盒特点,该类模型在解释性方面存在局限性,并且在先前的研究中,对点击率预估模型的解释性研究非常少。因此,文中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对该类模型的解释性进行研究,通过多头注意力机制对特征嵌入、线性特征交互和深度部分进行增强和解释,在深度部分设计了两种模型,即注意力增强的深度神经网络和注意力叠加的深度模型,通过计算每个模块的注意力得分对其进行解释。所提方法在多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模型效果,并且模型自身带有一定的解释性。  相似文献   

5.
可解释性能够提高用户对推荐系统的信任度并且提升推荐系统的说服力和透明性,因此有许多工作都致力于实现推荐系统的可解释性。由于评论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能够体现用户偏好与情感信息,同时包含了对应商品所具有的特性,最近的一些基于评论的深度推荐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推荐系统的可解释性。这些基于评论的深度推荐系统中内置的注意力机制能够从对应的评论中识别出有用的语义单元(例如词、属性或者评论),而推荐系统通过这些高权重的语义单元做出决策,从而增强推荐系统的可解释性。但可解释性在很多工作中仅作为一个辅助性的子任务,只在一些案例研究中来做出一些定性的比较,来说明推荐系统是具有可解释性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能够综合地评估基于评论推荐系统可解释性的方法。本文首先根据在注意力权重计算机制的不同,将这些具有可解释性的基于评论的推荐系统分为三类:基于注意力的推荐系统,基于交互的推荐系统,基于属性的推荐系统,随后选取了五个最先进的基于评论的深度推荐系统,通过推荐系统内置的注意力机制获得的评论权重文档,在三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人工标注,分别量化地评价推荐系统的可解释性。标注的结果表明不同的基于评论的深度推荐系统的可解释性是具有优劣之分的,但当前的基于评论的深度推荐系统都有超过一半的可能性能够捕捉到用户对目标评论的偏好信息。在评估的五个推荐系统中,并没有哪个推荐系统在所有的数据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也就是说,这些推荐系统在推荐可解释性方面是相互补充的。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如果推荐系统具有更精确的分数预测结果,那推荐系统通过注意力机制获得的高权重的信息确实更能够体现用户的偏好或者商品特征,说明推荐系统内置的注意力机制在提高可解释性的同时也能够提高预测精度;并且发现相较于长评论,推荐系统更容易捕捉到较短的评论中的特征信息;而可解释性评分高的推荐系统会更可能地为形容词赋予较高的权重。本文也为推荐系统可解释性评估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好的基于评论的推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推荐方法存在交互信息应用不充分和推荐性能不佳的问题,充分利用用户和项目之间的间接交互信息,采用可达矩阵来表达用户和项目之间的间接交互关系,通过可达矩阵与因式分解机有机融合,构建了一个新的推荐方法.在Amazon-Book、Last-FM和Yelp2018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推荐效果上既优于传统的基于因式分解机的推荐方法,又好于最新的基于神经网络因式分解机的推荐模型,在推荐的时间效率上比基于知识图谱注意力网络的推荐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相对其他推荐方法,该方法还具有更好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图谱的推荐可以提高推荐的精确性、多样性和可解释性.结合知识图谱与用户长短期兴趣提出了基于用户长短期兴趣与知识图卷积网络的推荐模型(LSKGCN).在知识图谱推荐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用户长期兴趣偏好与短期兴趣偏好结合的用户表示方法.根据时间筛选近期历史项目并通过知识图卷积网络得到历史项目的向量表示,通过注意力机制得到短期兴趣表示.根据与所有历史项目的最小欧氏距离得到长期兴趣表示.最后在真实数据集MovieLens-20、Amazon Music、Last.FM上进行测试,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用户偏好自动分类的社会媒体共享和推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大文  曾承  彭智勇  成鹏  阳志敏  卢舟 《计算机学报》2012,35(11):2381-2391
社会媒体应用已成为Web应用的主流,以用户为中心并且海量媒体数据由用户自生成是社会媒体Web应用的重要特征.应对目前社会媒体环境中信息过载的问题,信息的共享和推荐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分析了目前主流社会媒体网站基于用户自建组的信息共享机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传统推荐技术在效率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用户偏好自动分类的社会媒体数据共享和推荐方法.直观上讲,该方法的本质是把用户对具体媒体对象的偏好转化成用户对媒体对象所蕴含兴趣元素的偏好,然后把具有相同偏好的用户,即对若干兴趣元素上的兴趣度都相同,自动聚合成为一个"共同偏好组(CPG)".文中提出了基于CPG的社会媒体信息共享和推荐的架构,设计实现了CPG的自动生成算法,通过随机生成模拟数据集实验详细分析了算法性能的影响因素,并与现有类似功能算法进行了效率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可适用于具有海量用户的社会媒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立  胡运红  邵桂荣 《计算机应用》2016,36(7):2011-2015
针对现有的推荐系统多采用近邻用户的偏好行为来预测当前用户的偏好,而不考虑用户的偏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影响了推荐准确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衰减与偏好波动的协同偏好获取方法。首先,基于时间因素、用户历史偏好等获取偏好衰减增量与衰减速度,并据此生成衰减函数,使用衰减函数对用户历史行为数据进行衰减修正;其次,基于用户的历史偏好分布获取其偏好波动幅度;最后,将衰减函数与偏好波动幅度分别加入到最近邻获取与偏好获取流程,协同为用户生成推荐列表。在大规模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与基于属性评分分布的协同过滤(RDCF)与最优Top-N的协同过滤(OTCF)相比,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分别降低了近6.42%和7.73%。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高推荐准确度,提升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勤  陈世平  霍欢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10):2926-2931
将知识图谱作为辅助信息引入到推荐系统中,可以有效地增强推荐系统的学习能力,提高推荐系统的精准度和用户满意度。针对知识图谱上的偏好传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用户偏好传播的实体推荐模型,目的是在传播偏好的同时兼顾传播强度,提高推荐效果。通过提取不同特定属性的基本特征控制用户偏好在知识图谱上的传播强度,然后根据每个用户的历史偏好传播强度在知识图谱上迭代计算,得到用户—项目对的偏好传播模型,最终通过排序学习进行top ◢N◣推荐。最后,在三个不同类型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验证该模型算法的有效性。实验证明,在偏好传播的同时控制传播强度可以很好地提升推荐系统的准确率、召回率以及◢F◣▼1▽值,同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