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促醒疗效。 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将我院康复科、神经外科56例重症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VS)/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WS)意识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试验组(n=28)。试验组按频率3Hz的rTMS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假rTMS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周5天,rTMS时间20min,共治疗20次。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量表评估,脑电图(EEG)、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患者能否从VS/UWS进入微弱意识状态(MCS)。 结果:共55例患者完成试验。①治疗组GCS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②治疗组CRS-R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③治疗组脑电图慢波减少,出现α节律或α波波幅增高(P<0.05);④上肢SSEP波间潜伏期缩短,出现N20波或波幅增高(P<0.05)。 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帮助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患者从VS/UWS进入MCS,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神经电生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8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促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促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2组患儿均在人院时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促苏醒机制。方法 30例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给予常规促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BAEP)及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检查,同时行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行Glasgow昏迷评分(GCS)及JFK昏迷恢复量表评分(CRS-R)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GCS评分及CRS-R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治疗组脑电图慢波减少,出现α节律或α波波幅增高(P<0.05),上肢SSEP波间潜伏期缩短,出现N20波或波幅增高(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BAEP及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未显示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 rTMS能改善脑电生理活动,对意识障碍患者有一定的促苏醒作用。  相似文献   

4.
司亚克 《临床医学》2021,41(5):46-47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梗死(CI)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收集于河南省胸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治疗的120例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每组40例.均行MT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低频rTMS...  相似文献   

5.
宓洪挺  吕晓  李新科 《中国康复》2023,38(8):483-485
目的:探讨不同情绪特征的音乐联合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觉醒效果对比。方法:选取78例脑外伤后意识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研究组2及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1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节奏感强烈的打击乐进行联合治疗,研究组2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节奏舒缓的管弦乐进行联合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3组治疗前后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脑电图Synek分级的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后3组的CRS-R、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2个研究组CRS-R、GC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1),表现为研究组1>研究组2>对照组(P<0.01);治疗后3组EEG分级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1和研究组2的EEG分级较对照组降低(P<0.01);研究组1和研究组2的EEG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音乐联合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能促进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恢复,节奏感强烈的打击乐联合高频经颅磁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具有更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段再扬  俞蔼晏  韩雪  刘换  杨敏  叶培结  徐磊 《中国康复》2023,38(12):729-73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行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假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2组患者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符号测试(DSST)、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MMSE、MoCA及DSS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PSQI评分及Hcy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有效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提升睡眠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CPSP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患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M1区)的rTMS,刺激频率为10 Hz,刺激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对照组给予假刺激,作用部位、治疗声音与治疗组相同。2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目测类比法(VAS)评分、患侧静息运动阈值(RMT)、皮层静息期(CS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RMT、CSP和MEP潜伏期分别为(3.1±1.2)分、(51.3±4.8)%、(188.9±63.0)ms和(27.9±5.7)ms,与组内治疗前[(5.1±1.3)分、(60.1±5.9)%、(239.7±43.5)ms和(35.5±4.4)ms]比较,各指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上述4个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RMT、CSP和MEP潜伏期,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4.7±1.0)分、(57.6±5.1)%、(241.7±33.9)ms和(31.7±5.2)ms],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减轻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皮质兴奋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NP)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脊髓损伤后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患者共3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17)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及右侧大脑M1区rTMS治疗,对照组(n=15)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及右侧大脑M1区假刺激。两组治疗均为每天1次,每周6天,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测试,并对右侧大脑半球的静息运动阈值(RMT)、运动诱发电位(MEP)进行测试及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VAS评分降低,RMT波幅降低、MEP波幅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TMS能有效缓解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将25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刺激组(12例)和安慰刺激组(13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刺激组在此基础上予左前额叶背外侧区10Hz rTMS治疗,安慰刺激组予假刺激,共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2、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维多利亚版Stroop测试、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予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ADL。结果:刺激组患者执行、记忆及整体认知功能在治疗2周及4周后均显著改善(P0.05),安慰刺激组患者上述功能在治疗4周后显著改善(P0.05),刺激组患者执行功能及总体认知功能提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安慰刺激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ADL在治疗2周及4周后均显著提高(P0.05),刺激组患者提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安慰刺激组患者(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AD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单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单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rTMS+NMS)组、rTMS组、NMES组,每组32例,分别给予(真rTMS+真NMES)、(真rTMS+假NMES)和(假rTMS+真NMES)治疗.在基线、治疗2周后、治...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对脑损伤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脑损伤后患者进行评估,并将阳性结果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增加rTMS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患者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为0.5Hz,每日一序列,于治疗前后采用HAMD评分、MMSE评分及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为(6±6)分,对照组治疗后HAMD评分为(12±8)分,实验组治疗后MMSE评分为(23±5)分,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为(18±5)分,实验组血浆中5-羟色胺治疗后为(1.42±0.37)μmol/L,对照组治疗后为(1.35±0.36)μmol/L,实验组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治疗后为(0.41±0.04)μmol/L,对照组治疗后为(0.35±0.05)μmol/L。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MMSE评分及血浆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316,P=0.0348,t=2.1774,P=0.0356,t=5.7436,P=0.008,t=6.4732,P=0.009),近期有效率为90%,远期有效率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低频rTMS可以减轻脑损伤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选取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试验组(n=27)。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面部肌群康复训练。试验组加患侧初级运动皮质5 Hz rTMS治疗,对照组在同一治疗部位予以相同参数的假刺激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修订版House-Brackmann分级系统(HBGS-2)、Sunnybrook面部分级量表、静息时双侧嘴角至人中下中心点的水平距离差、最大努力示齿时双侧嘴角至下颌中切牙交点的水平距离差和伸舌时舌中线偏离面部正中线的角度对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结果两组各脱落1例。治疗前,两组HBGS-2评分、Sunnybrook面部分级量表评分、静息时双侧嘴角至人中下中心点的水平距离差、最大努力示齿时双侧嘴角至下颌中切牙交点的水平距离差和伸舌时舌中线偏离面部正中线的角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价指标均显著改善(|t|>8.987, P<0.001),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939, P<0.01)。结论患侧初级运动皮质5 Hz rTMS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随机分成高频刺激组、低频刺激组及对照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分别给予高频rTMS(10Hz)、低频率rTMS(1Hz)、伪刺激,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MoCA和LOT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高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高于低频磁刺激组(均P<0.05)。3组与治疗前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频磁刺激组P300潜伏期较低频磁刺激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能改善脑外伤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且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效果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治疗对脑出血灶周组织单胺类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变化的影响 ,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家兔 5 4只 ,随机分为磁刺激治疗组 (A) 2 4只 ,脑出血模型组 (B) 2 4只 ,对照组 (C) 6只。A、B组采用兔自体血注射 (0 .5ml/kg体重 )制作脑出血模型 ,C组以相同的操作方法注射生理盐水 2ml。A组家兔于造模后 12h实施rTMS ,每日 1次 ,每次 2min ;B组和C组不行rTMS。分别于造模后 12h ,2 4h ,72h和 1周时处死各组动物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血灶周围脑组织中单胺类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 ,B组谷氨酸 (Glu)和天冬氨酸 (Asp)含量显著增高 ,甘氨酸 (Gly)和γ 氨基丁酸(GABA)含量显著降低 (均P <0 .0 1)。与B组比较 ,A组Glu和Asp含量显著降低 ,Gly和GABA含量显著增高(均P <0 .0 1) ;12h多巴胺 (DA)和 2 4~ 72h 5 羟色胺 (5 HT)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1) ,各时间点的去甲肾上腺素 (NA)和肾上腺素 (A)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rTMS刺激可能通过调控兴奋 /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平衡、促进单胺类递质的释放 ,在脑出血中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双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对18例不完全性SCI患者作为SCI组,另取7例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组。给予SCI组进行rTMS治疗,采用"8"字形线圈rTMS刺激不完全性SCI患者(M1区),刺激强度为90%的RMT,刺激频率10Hz,共4周。观察其对患者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MAS)的影响,同时观察rTMS刺激治疗前后患者下肢F波的出现率、潜伏时(F-lat)、H反射潜伏时(H-lat)、H反射以及M波最大波幅比值(Hmax/Mmax值)等电生理指标的变化,同时与正常组做比较。结果:治疗后,SCI组下肢MAS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SCI组治疗前F波和H反射潜伏时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5),Hmax/Mmax值较正常组增高(P0.05);治疗后F波的平均潜伏时较治疗前减少(P0.05),H反射潜伏时无显著差异,Hmax/Mmax值降低(P0.05);SCI组F波出现率在治疗前后无差异性变化,Hmax/Mmax值和MA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TMS治疗前后SCI患者的电生理和MAS指标变化,提示高频rTMS对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痉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CRS-R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电图M波潜伏期、MCV及潜伏期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脑干听觉Ⅰ、Ⅱ级患者占比多于对照组,Ⅲ、Ⅳ级患者占比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脑电图Ⅰ~Ⅱ级患者占比多于对照组,Ⅳ~Ⅴ级患者占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减轻神经受损情况,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8.
尹刚  姚长江 《中国康复》2015,30(3):174-17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AD患者60例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奥拉西坦药物治疗,rTMS组加用20Hz rTM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况评分(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CA)、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16周后,rTMS组的MMSE评分、MoCA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ADAS-Cog量表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对促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