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不同水平与炎症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呼吸内科接诊的北京市通州区153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完善FeNO水平检测、肺功能测定、血清炎症反应标志物检测和诱导痰检测。分析FeNO水平与COPD临床特征、炎症表型的关系。结果:随着FeNO水平升高,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呼吸困难症状加重、炎症反应指标升高(P0.05)。不同FeNO水平COPD炎症表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性COPD患者Fe NO水平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性COPD患者[(35.61±7.18)ppbvs23.47±3.02)ppb,P0.05]。FeNO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炎性因子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肺功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COPD患者FeNO水平偏高,FeNO是反应COPD气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COPD不同炎症分型患者诱导痰中的表达,揭示Gal-3参与COPD气道慢性炎症及炎症细胞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招募8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试验组和2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统计所有受试者一般资料、临床信息、病史以及肺功能和痰诱导检查结果,并通过诱导痰计数炎症细胞,对COPD患者炎症亚型分类。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痰上清液中炎症介质,包括Gal-3、SAA、CRP、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COPD患者组年龄和吸烟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BMI、性别以及Gal-3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COPD患者亚型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OPD两者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肺功能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嗜酸性粒细胞型COPD中的Gal-3水平较非嗜酸性粒细胞性COPD明显升高,但痰中IL-6、CRP和SAA表达水平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痰中Gal-3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Gal-3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抗炎作用,在嗜酸性粒细胞型COPD患者中Gal-3表达升高,促进巨噬细胞清除气道中的病原体和凋亡细胞,从而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可导致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如冠状动脉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可影响As及其并发症进程。作为机体炎症反应指标的多种生物标志物,与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关注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在CVD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阐明临床抗炎治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气道反应性增高存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辨别不同疾病的气道反应性及其程度对临床医师十分重要.腺苷作为哮喘的重要炎症介质之一,主要通过作用于肥大细胞(MC)、嗜酸性粒细胞(EOS)等炎症细胞引起炎性介质释放和/或通过神经途径,间接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因此能间接反映气道炎症,对"特应性"哮喘更具有特异性[1-3],已受到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血液炎性反应标志物预测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15名自2014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COPD治疗的首次诊断为COPD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在诊断时均采用呼吸量测定法测定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FEV1,并收集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比值,血清白蛋白和维生素D水平信息。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评估血液炎性标志物与COPD患者死亡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血液炎性标志物对COPD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 CRP和嗜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降低与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增加成正向关联性。以COPD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和BMI建立预测诊断后三年死亡风险的基础模型,构建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2。将CRP、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加入基础模型构建的新预测模型AUC提高到0.81。结论 CRP、嗜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COPD患者的死亡风险相关并能够显著提高对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糖皮质激素(ICS)治疗轻中度哮喘过程中哮喘控制程度与诱导痰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介素-5(IL-5)的动态变化,探讨动态监测痰液炎性标志物评估哮喘控制程度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轻中度哮喘患者,年龄大于14岁,平均年龄39.6岁,根据症状评分、最大呼气峰流出值(PEF)及往治疗情况分层(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舒立迭(或等剂量其他激素)吸入治疗.测定达到完全控制时的哮喘症状积分、PEF、诱导痰EOS计数及IL-5浓度.结果:40例经规范的激素治疗后达到了GINA方案中完全缓解的标准.达到完全控制平均时间为2周.哮喘患者临床症状积分、PEF、EOS计数及IL-5浓度在治疗后改善明显(P<0.001).结论:哮喘症状评分、PEF与气道炎症改变可能不完全符合,诱导痰作为目前最简便的无创性气道研究方法,为临床和实验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平台.如能在哮喘疾病发展进程中动态监测痰液中EOS计数、IL-5浓度,能够较准确客观地反映气道炎症的变化情况,并可进一步通过其水平变化调整LABA+ICS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的决定因素。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和免疫荧光法,对4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痰液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进行计数;测定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痰液IL-8、ECP含量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58、0.66。结论: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IL-8及ECP增多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从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8.
周盈  曹磊  平芬 《临床荟萃》2020,35(3):273-27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在气道呈现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和结构变化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COPD气道炎症主要由炎症细胞浸润并被激活后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所致, 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 α)、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等参与了COPD 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转归,对病情不断演变、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临床中,常通过患者症状及体征、肺功能测定来诊断COPD。现对COPD相关炎性细胞因子作一综述,深入探讨这些炎症因子在气道慢性炎症反应中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价值,及其对COPD病情演变的影响,试图为COPD的早期识别和监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支哮”)为呼吸内科最常见且又十分难治的病症之一。本病是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下引起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所致的气道高反应(AHR)性疾病。AHR是哮喘重要的病理特征,而气道炎症是AHR形成的关键原因。其炎症是嗜酸性粒细胞(EOS)、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哮喘都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二者的气道炎症存在异同性.一些炎症细胞和肺的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均参与气道炎症的发生,COPD主要的炎症效应细胞是中性粒细胞,而哮喘的气道炎症以嗜酸性细胞(EOS)炎症为特征.二者参与气道炎症的细胞因子也有很大区别,在COPD主要是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而哮喘主要是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和白介素-13(IL-13).COPD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差异决定二者气道炎症的本质,并可能与气流受限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