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温通阴跷脉(常规针刺联合温和灸阴跷脉)。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评价,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功能,缓解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加用浮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3.33%,观察组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下肢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针刺跷脉穴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针刺跷脉腧穴配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用跷脉腧穴针刺配合下肢康复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 d休息1 d,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症状体征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组间比较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CS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CS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四组透穴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太白透束骨、丘墟透照海、交信透跗阳、阳陵泉透阴凌泉四组透穴法针刺后进行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足内翻52例。结果痊愈20例,显效24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透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足内翻,疗效明显,疗程短。  相似文献   

5.
吴威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5):321-32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侧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法结合康复手段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足内翻角度改变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泻阴补阳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内翻是脑中风后下肢痉挛引起的常见症状,其出现与脑中风急性期其他症状相伴而见,其恢复和改善与脑损伤的部位、程度、干预措施是否及时、正确有关。临床上约有70%的病人留有此后遗症而较难恢复,导致下肢功能障碍。对本症的治疗,临床目前主要采用功能锻炼、针刺、理疗、内服中药等方法,但其疗效均不够理想。笔者从针刺方面对其治疗思路和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除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外,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2例患者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40例患者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分级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潘俊晓  潘永清 《河南中医》2013,33(1):119-120
足内翻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也是中风后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中风后足内翻的单纯针刺疗法、电针疗法、针刺结合康复疗法、针刺结合运动疗法、针刺结合推拿疗法、电针结合康复手法方面,总结近5年中风后足内翻的主要治疗方案,以及临床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为进一步研究中风后足内翻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透刺申脉一照海、绝骨一三阴交、阳陵泉一阴陵泉等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34例,普通对照组33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1%,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透穴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对4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针刺丘墟、悬钟、解溪、阳陵泉穴,得气后在4穴针柄上连接电针仪,随电针的跳动可见足背屈外翻做不自主、节律性的外展运动。结果:本组40例,痊愈13例,显效2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电针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中风后足内翻的针刺方案,查阅近20余年相关文献,从穴位、针刺方法、针刺时机等方面,分析影响针刺疗效的相关因素。发现选穴上应注意穴位与解剖的关系;依据中风后足内翻发生时机等特点,不同时期可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案;针灸与康复的联用可提高疗效;患者机能状态、选穴配伍、针刺手法(针刺方向角度深度、补泻手法、刺激量等)与疗效的关系非常复杂,目前研究结论的科学价值需进一步提升。认为针灸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针刺效应,与患者机能状态、穴位配伍、针刺手法等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重点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穴位及针刺手法进行优化,注重联合康复疗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毫针透刺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和患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法:5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透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均较前减少,Fugl-Meyer 评分较前有所增加(均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Ashworth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Fugl - Meyer评分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毫针透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是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疗效更佳的方法,能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肢痉挛程度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阳陵泉透阴陵泉、丘墟透照海、三阴交透悬钟等穴位用透穴法针刺后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42例.结果:痊愈20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足内翻,疗程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洪  张彦 《山西中医》2005,21(3):38-38
目的:观察针刺肩髃、肩髎、内关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交经缪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50例。结果:痊愈35例,显效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针刺治疗中风足内翻,疗效明显,疗程短。  相似文献   

17.
足内翻是中风偏瘫患者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笔者近几年用针灸治疗中风足内翻25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风后足内翻的特点及针刺康复治疗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风后足内翻多由于肌肉牵张反射的控制紊乱所致。虽然部分足内翻患者也具有一定的行走能力 ,但由于受其异常步态的影响 ,结果妨碍了踝部功能的进一步恢复。本文阐述了中风后足内翻的基本特点 ,并针对其特点设计了相应的针刺康复治疗对策。旨在提高患者对踝关节的控制能力 ,克服足内翻 ,进一步改善步态。中风后足内翻的特点足内翻多出现于中风急性期后 ,下肢肌力开始恢复 ,肌张力也由低下变为亢进或已进入痉挛期 ,并出现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 ;中风病灶多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内 ,如基底节区、内囊和相应的大脑皮层区 ;临床表现为足内翻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配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采取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疗法,通过统计学分析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配合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总结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不同方法及研究进展,为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提供简洁有效的临床思路。结合相关文献,从单纯针刺疗法、单纯康复疗法、常规针刺联合康复疗法和特殊针刺联合康复疗法等方面阐述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机制和临床效果。联合疗法比单一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特殊针刺联合康复疗法优于常规针刺联合康复疗法。针刺疗法联合新兴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中枢及患肢周围神经元功能障碍,松解患肢痉挛肌群肌力,增强拮抗肌群肌力,纠正患肢的异常运动模式并使其恢复正常。该联合疗法疗效显著且优于单一使用针灸或康复训练,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