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非负矩阵分解(NMF)应用于聚类时,没有同时考虑到鲁棒性和稀疏性,导致聚类性能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核技巧和超图正则的稀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KHGNMF)。首先,在继承核技巧的良好性能的基础上,用L2,1范数改进标准非负矩阵分解中的F范数,并添加超图正则项以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数据间的内在几何结构信息;其次,引入L2,1/2伪范数和L1/2正则项作为稀疏约束合并到NMF模型中;最后,提出新算法并将新算法应用于图像聚类。在6个标准的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非线性正交图正则非负矩阵分解方法,KHGNMF使聚类性能(精度和归一化互信息)成功地提升了39%~54%,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算法的稀疏性和鲁棒性,聚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徐鲲鹏  陈黎飞  孙浩军  王备战 《软件学报》2020,31(11):3492-3505
现有的类属型数据子空间聚类方法大多基于特征间相互独立假设,未考虑属性间存在的线性或非线性相关性.提出一种类属型数据核子空间聚类方法.首先引入原作用于连续型数据的核函数将类属型数据投影到核空间,定义了核空间中特征加权的类属型数据相似性度量.其次,基于该度量推导了类属型数据核子空间聚类目标函数,并提出一种高效求解该目标函数的优化方法.最后,定义了一种类属型数据核子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不仅在非线性空间中考虑了属性间的关系,而且在聚类过程中赋予每个属性衡量其与簇类相关程度的特征权重,实现了类属型属性的嵌入式特征选择.还定义了一个聚类有效性指标,以评价类属型数据聚类结果的质量.在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子空间聚类算法相比,核子空间聚类算法可以发掘类属型属性间的非线性关系,并有效提高了聚类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互联网产生的大量短文本进行聚类分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由于短文本存在特征稀疏和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导致传统的文本聚类算法难以有效处理该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利用非负矩阵分解(NMF)模型提出基于加权核非负矩阵分解(WKNMF)的短文本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核方法的映射关系将稀疏特征空间映射到高维隐性空间,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短文本中的隐性语义特征进行聚类;另外,利用核技巧简化高维数据的复杂运算,并通过迭代更新规则不断地动态调整短文本的权重向量,从而可以区分不同短文本对聚类的重要性。在真实的微博数据集上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WKNMF算法比K均值、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NMF和自组织神经网络(SOM)具有更好的聚类质量,准确度和归一化互信息分别达到了66.38%和66.91%。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正则化的半监督非负矩阵分解算法(GSNMF),克服了非负矩阵分解(NMF)、约束非负矩阵分解(CNMF)和图正则化非负矩阵分解(GNMF)方法忽略样本数据的局部几何结构或标签信息不足的缺陷,且NMF、CNMF和GNMF均为GSNMF的特例。也从理论上证明了GSNMF算法的收敛性。该算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低维非负分解时,在图框架下既保持数据的几何结构,又利用已知样本的标签信息,在进行半监督学习时,同类样本能更好地聚集而类间距离尽可能大。在人脸数据库ORL、FERET和手写体数据库USPS上的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NMF及其一些改进算法,GSNMF均具有更高的聚类精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核的自适应K—Medoid聚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K-Medoid算法不能有效聚类大数据集和高维数据的弱点,将核学习方法引入到K-Medoid算法,提出了基于核的自适应K-Medoid算法.该算法利用核函数将输入空间样本映射到一个高维的特征空间,在这个核空间中进行K-Medoid聚类,在聚类过程中,数据可以自适应地加入到最适合它的簇当中,并且聚类结果与初始k个中心点的选取无关,该算法可以完成对大数据集和高维数据的聚类.实验结果表明,与K-Medoid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聚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成对约束的属性加权半监督模糊核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中,带约束的半监督聚类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为了利用约束条件获得表现更优异的聚类效果,提出了一种成对约束的属性加权半监督聚类算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属性间的不平衡性,在传统模糊聚类算法中融合半监督学习机制并通过Mercer核把原始的观察空间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相似的成对约束的竞争群算法(PCCA)。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多视图聚类算法大多假设多视图数据点之间为线性关系,且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保留原始特征空间的局部性;而在欧氏空间中进行子空间融合又过于单调,无法将学习到的子空间表示对齐。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格拉斯曼流形融合子空间的多视图聚类算法。首先,将核技巧和局部流形结构学习结合以得到不同视图的子空间表示;然后,在格拉斯曼流形上融合这些子空间表示以得到一致性亲和矩阵;最后,对一致性亲和矩阵执行谱聚类来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并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来优化所提模型。与核多视图低秩稀疏子空间聚类(KMLRSSC)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聚类精度在MSRCV1、Prokaryotic、Not-Hill数据集上分别提高了20.83个百分点、9.47个百分点和7.33个百分点。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格拉斯曼流形融合子空间的多视图聚类算法的有效性和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8.
李飞  杜亮  任超宏 《计算机应用》2019,39(4):1021-1026
非负矩阵分解(NMF)算法仅能用于对原始非负数据寻找低秩近似,而概念分解(CF)算法将矩阵分解模型扩展到单个非线性核空间,提升了矩阵分解算法的学习能力和普适性。针对无监督环境下概念分解面临的如何设计或选择合适核函数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全局融合的多核概念分解(GMKCF)算法。同时输入多种候选核函数,在概念分解框架下基于全局线性权重融合对它们进行学习,以得出质量高稳定性好的聚类结果,并解决概念分解模型面临核函数选择的问题。采用交替迭代的方法对新模型进行求解,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将该算法与基于核的K-均值(KKM)、谱聚类(SC)、KCF(Kernel Concept Factorization)、Coreg(Co-regularized multi-view spectral clustering)、RMKKM(Robust Multiple KKM)在多个真实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数据聚类方面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核的可能性聚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模糊C-均值算法聚类分析时的缺陷,采用能够较好地处理噪音和孤立点的可能性聚类算法,并将核学习方法的思想应用于可能性聚类算法中,提出一种基于核的可能性聚类算法。该方法利用Mercer核将观察空间的待分类样本点经过一个非线性映射后,映射到一个高维的核空间,突出不同类别样本之间的特征差异,使得原来线性不可分的样本点在核空间中变得更加线性可分,从而更好地聚类。经仿真实验表明,基于核的可能性聚类算法比模糊C-均值以及可能性聚类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效果,且算法能够很快地收敛。  相似文献   

10.
王亮  王士同 《计算机工程》2012,38(1):148-150
针对样本间的不均衡性,提出一种基于成对约束的动态加权半监督模糊核聚类算法。在传统模糊聚类算法中加入半监督学习机制,通过Mercer核将原数据空间映射到特征空间,为特征空间中的每个向量分配一个动态权值,由此得到新的目标函数,并结合一种简单的核参数选择方法实现数据分类。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与模糊核聚类算法及成对约束的竞争群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多核图聚类(MKGC)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得益于多核学习能有效地避免核函数与核参数的选择,而图聚类能充分挖掘样本间的复杂结构信息。然而现有的MKGC方法存在着如下问题:图学习技术使得模型复杂化,图拉普拉斯矩阵的高秩特性使其难以保证学到的关系图包含精确的c个连通分量(块对角性质),以及大部分方法忽略了候选关系图间的高阶结构信息,使得多核信息难以被充分利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MKGC方法。首先,提出一种新的上界单纯形投影图学习方法,直接将核矩阵投影到图单纯形上,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同时,引入一种新的块对角约束,使学到的关系图能保持精确的块对角属性;此外,在上界单纯形投影空间中引入低秩张量学习来充分挖掘多个候选关系图的高阶结构信息。在多个数据集上与现有的MKGC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计算量小、稳定性高,在聚类精度(ACC)和标准互信息(NMI)指标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多数高维数据之间不仅有相似性,而且还有非线性关系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结构学习的非线性属性选择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核函数把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在高维空间中表示出数据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然后在低维空间中通过局部结构学习来充分挖掘属性之间的相似性,同时通过低秩约束来排除噪声的干扰;最后通过稀疏正则化因子来进行属性选择。其通过核函数映射来找出数据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运用局部结构学习来找出数据属性之间的相似性,是一种嵌入了局部结构学习的非线性属性选择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其他的对比算法,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邻传播算法在非凸形、密度不均匀的数据集上很难得到理想的聚类结果。为此,基于核聚类的思想,将数据集非线性地映射到高维空间,使数据集更加分离。利用共享最近邻的相似度度量方法,提出一种密度不敏感的近邻传播算法DIS-AP,以弥补原算法易受特征集维数和密度影响的缺点,从而有效解决数据集非凸和密度不均匀问题,拓宽算法的应用范围。仿真实验结果证明,DIS-AP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超图切割上的半监督学习和聚类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超图切割和超边展开法及其切割函数的讨论,引入了超图上的总变异作为超图切割的洛瓦兹扩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组正则化函数,它对应于图上的拉普拉斯型正则化;然后,基于正则化函数族提出了半监督学习方法,并基于平衡超图切割提出了谱聚类方法;为了求解这两个学习问题,将它们转化为求解凸优化问题,并为此提出了一种主要组成部分为近端映射的可扩展算法,从而实现半监督学习和聚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超图切割实现的半监督学习和聚类方法相比于经典的超边展开法和其他图切割方法有更好的标准偏差和聚类误差性能。  相似文献   

15.
张乐园  李佳烨  李鹏清 《计算机应用》2018,38(12):3444-3449
针对高维的数据中往往存在非线性、低秩形式和属性冗余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核函数的属性自表达无监督属性选择算法——低秩约束的非线性属性选择算法(LRNFS)。首先,将每一维的属性映射到高维的核空间上,通过核空间上的线性属性选择去实现低维空间上的非线性属性选择;然后,对自表达形式引入偏差项并对系数矩阵进行低秩与稀疏处理;最后,引入核矩阵的系数向量的稀疏正则化因子来实现属性选择。所提算法中用核矩阵来体现其非线性关系,低秩考虑数据的全局信息进行子空间学习,自表达形式确定属性的重要程度。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重新调整的线性平方回归(RLSR)半监督特征选择算法,所提算法进行属性选择之后作分类的准确率提升了2.34%。所提算法解决了数据在低维特征空间上线性不可分的问题,提升了属性选择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刘怡俊  龙锦涛  杨晓君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3,40(4):1246-1249+1274
针对传统模糊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非常敏感以及对高光谱图像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减少聚类数据的复杂度、降低聚类过程的计算成本以提升聚类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二部图的高光谱模糊聚类算法。首先使用SuperPCA预处理方法对超像素分割得到的每个同质区域进行PCA来学习HSI数据不同区域的固有低维特征,从而获得高光谱数据的低维表示;其次,构造一个多层二部图矩阵来描述数据点和锚点之间的关系,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最后,在模糊聚类中加入基于多层二部图的非负正则项来约束模糊隶属度矩阵的解空间。在Indian Pines和Pavia University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提高聚类效果与性能。  相似文献   

17.
结构-属性平衡图节点相似度测量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节点相似度是图聚类算法的重要基础,在基于结构-属性图聚类现有方法中,由于传统图模型的限制,需要多次矩阵相乘来调整属性边的权值,算法执行效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结构-属性平衡图的概念,并采用随机游走模型策略统一度量结构-属性平衡图GB中顶点间的相似度。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但能测量直接相连的顶点之间的相似度,还可测量不直接相连而存在不同长度的路径的顶点之间的相似度,且没有增加原相似度矩阵的规模,节省了大量存储空间,提高了算法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