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彬  洪浪 《江西医药》2014,(11):1233-1235
目的: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统计两组各自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指标分为安全性指标和疗效性指标。结果不良事件方面,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事件共1例(0.3%),反映疗效性指标的不良事事件共46例(14.8%)。在安全性指标上,升高组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性指标方面,升高组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是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血胶囊对稳定性心胶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稳定性心胶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胶囊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胶囊具有降C反应蛋白、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及不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比较,探讨代谢综合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住院MS合并UA 70例,单纯UA 64例,单纯MS 6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比较以上各组间hs-CRP水平,并对hs-CRP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组hs-CRP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所有研究对象hs-CRP回归分析显示:log(hs-CRP)与UA(P<0.01)、MS(P<0.01)相关,模型R、R2分别为0.561、0.315。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回归分析显示:log(hs-CRP)与总胆固醇(P<0.05),MS(P<0.01)相关,模型R、R2分别为0.475、0.226。结论代谢综合征可以升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介入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效果间的关系。方法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UAP患者68例(研究组)与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并分析研究组介入术后血清hs-CRP与预后效果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hs-CRP≥3.0 mg/L患者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4.6%明显高于<3.0 mg/L患者的7.4%(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的预后效果有预测价值,可以对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介入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效果间的关系。方法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UAP患者68例(研究组)与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并分析研究组介入术后血清hs-CRP与预后效果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hs-CRP≥3.0 mg/L患者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4.6%明显高于<3.0 mg/L患者的7.4%(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的预后效果有预测价值,可以对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UAP患者102例作为UAP组,另设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4例和正常冠脉组31例。UAP组根据CAG结果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检测血清OPG、hs-CRP浓度,分析其在各组中水平变化。结果 UAP组、SAP组血清OPG、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冠脉组,UAP组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中三支、双支病变组血清OPG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s-CRP水平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OPG、hs-CRP均与UAP密切相关,但OPG对预测UAP冠脉严重程度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关系及对近期预后价值.方法对71例UAP患者的CRP进行检测,分成高CRP组(CRP≥10 mg/L)和低CRP组(CRP<10 mg/L),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AP患者血中的CRP浓度明显升高,高CRP组其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低CRP组.结论 UAP患者CRP增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CRP对UAP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蚓激酶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29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胶囊,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C反应蛋白的水平以及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29例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C反应蛋白也有明显改变,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蚓激酶胶囊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肌钙蛋白T(TnT-hs)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以期为临床实际中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试验对象为本院于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的1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收治后的1 d内,对患者进行血液hs-CRP、TnT-hs水平的检测。根据TnT-hs浓度水平,将患者分为阴性组(108例)和阳性组(62例)两组,分别对患者行心电图(ECG)检测。规范治疗后,对各患者进行为期1年以上的随访,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如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进行统计。结果行ECG后,阴性组中有0例(0)ST段升高,47例(43.5%)ST段下降和(或)T波倒置;阳性组中有3例(4.8%)ST段升高,38例(61.3%) ST段下降和(或)T波倒置。结论利用hs-CRP、TnT-hs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11-212
目的探讨通脉合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利钠肽(BN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予常规西药治疗加服通脉合剂。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BNP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与BN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1±1.8)与(16.1±3.8)mg/L,(49.3±14.5)与(239.4±45.2)mg/L,P〈0.01],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合剂能有效降低心绞痛患者hs-CRP.BNP水平,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房颤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经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567例,根据患者血浆中 TSH 水平分成3组,即 TSH<0.55 mIU/ L 组、0.55~4.78 mIU/ L组和>4.78 mIU/ L 组。比较3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房颤发生率。结果56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44例诊断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发生率为7.8%。 TSH 在0.55~4.78 mIU/ L 时房颤发生率最低,为6.4%(30/503);TSH>4.78 mIU/ L 时发生率最高,为19.5%(8/41),而 TSH 在<0.55 mIU/ L 时房颤发生率为17.4%(4/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房颤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冠心病患者介入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探讨VEGF水平与远期心脏事件和再狭窄的关系。方法102例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期抽血检测血浆VEGF水平,术后3~12个月有缺血证据者复查冠脉造影,记录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02例患者PCI术后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6.7%(17/102),再狭窄发生率为8.0%(7/80);17例发生心脏事件患者在心肌缺血复发时及随访期间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脏事件患者[(317.2±45.8)ng/LVs(129.7±38.2)ng/L,P<0.01)],VEGF低、中、高三组随访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5.9%(1/17)、17.6%(3/17)、76.5%(13/17),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4.1%、14.2%、78.5%(P<0.01),晚期管腔内径丢失在中、高组(>150.0pg/mL)也显著高于低组(<150.0pg/mL)(P<0.01);多变量预测分析显示,术后VEGF水平对心脏缺血事件表现更高的预测价值;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VEGF水平是PCI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RR=4.231,CI=3.032~5.675,P=0.002),持续增高的VEGF水平与术后管腔丢失指数呈正相关(r=0.789,P<0.001)。结论血浆VEGF水平在预测介入治疗后远期心脏事件和再狭窄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高频  周长宇 《中国药房》2012,(26):2455-245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雷诺嗪缓释片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雷诺嗪缓释片500mg组和盐酸雷诺嗪缓释片1000mg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调脂药、美托洛尔)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安慰剂、盐酸雷诺嗪缓释片500mg(每日2次)和盐酸雷诺嗪缓释片1000mg(每日2次),治疗8周。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NST和∑ST变化,并记录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及检测肝、肾功能,评估盐酸雷诺嗪缓释片的安全性。结果:对心绞痛症状的影响:与治疗前比较,3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盐酸雷诺嗪缓释片500mg组和盐酸雷诺嗪缓释片1000mg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显著减少,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硝酸甘油用量减少(P<0.01或P<0.05),盐酸雷诺嗪缓释片1000mg组较盐酸雷诺嗪缓释片500mg组改善更明显(P<0.05)。对心电图的影响:与治疗前比较,3组心电图NST和∑ST均改善(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盐酸雷诺嗪缓释片500mg组和盐酸雷诺嗪缓释片1000mg组对心电图NST和∑ST均改善(P<0.05),但盐酸雷诺嗪缓释片500mg组与盐酸雷诺嗪缓释片1000mg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及安全性:与对照组比较,盐酸雷诺嗪缓释片500mg组和盐酸雷诺嗪缓释片1000mg组肝、肾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雷诺嗪缓释片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性高,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6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57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57,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头痛2例、口腔溃疡1例;对照组头痛3例。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银杏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予口服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倍他乐克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滴丸。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的疗效。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冯玲 《中国药房》2014,(8):722-72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组。所有患者行PCI术,术后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次,tid,1个月后改为常规治疗;C组患者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次,tid。3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E波与A波峰值速度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评分、6 min步行距离,记录患者随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C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心绞痛发作例数、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需用硝酸甘油例数、硝酸甘油用量、LVESD、LVEDD、室壁运动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显著低于B组;B、C组患者LVEF、E/A、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A组,且C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运动平板试验在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方法81例PCI术后患者均在术后进行了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指标,分析计算运动平板试验对于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及Kappa值。结果运动平板试验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为52.9%,特异度为88.4%,阳性预测率为47.4%,阴性预测率为87.1%,在诊断单支病变的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66.7%,特异度96.2%,阳性预测率80%,阴性预测率92.6%,Kappa值为0.671。结论运动平板试验对于评估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在单支病变PCI术后的患者中,运动平板试验诊断支架内再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临床诊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硝苯地平控释片与依那普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勤 《中国药房》2011,(20):1883-1885
目的:比较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与依那普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9月-2010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9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和依那普利组,每组46例,比较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症状改善疗效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依那普利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组治疗后LVEF水平明显高于同期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与依那普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依那普利较硝苯地平控释片能够更好的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为临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治疗 8周,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 8周后,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 P < 0.05),心脏指数( C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ESVI)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 E/A)明显优于治疗前( P < 0.05).结论:尼可地尔可明显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脉络宁口服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脉络宁治疗组(57例)。对照组口服消心痛(10~20mg,一天3次),治疗组口服脉络宁口服液(20mL,一天3次);时间均为30d。结果用药后缓解症状有效率:对照组90.6%、治疗组87.7%,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有效率:对照组66.0%、治疗组62.2%,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脉络宁口服液降低三酰甘油的作用强于消心痛(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脉络宁口服液是一种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