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广域网上的组播实现有多种技术方式,但是最常用的实现方式是采用PIM—SM组播路由协议。PIM—SM协议与单播路由协议无关,并可同时支持基于源的组播树和共享树两种组播方式,特别是它是实现跨AS域组播的基础。因此,当前多数网络是以PIM—SM作为其组播路由协议。下面,将针对实例详细介绍PIM—SM的组播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WDM Multicast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WDM层建立组播树。本文深刻分析WDM网络上实现组播所面临的难题,并指出其与传统的IP组播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可行的WDM Multicast方案。一种是对现有组播协议不加修改,但是需要增加一个中间层来实现WDM层组播树的构建;另外一种修改现有组播路由协议,使其充分考虑到WDM层的光分路能力,并设计新的波长路由分配算法来建WDM层组播树。本文对这两种方案详细分析并以目前广泛使用的DVMRP协议为例来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1组播技术概述组播(Multicast)又称为多播、多址广播、多地址广播和成组通信等,是相对于单播和广播方式而言的一种网络通信方式。IP组播技术作为IP网络中主机之间通信的一种模式,是通过组播地址寻址,向所有网络节点中某个确定子集(该子集被称为组播组)的成员发送数据包的技术。它的基本思想是源主机只需发送一份数据,属于该子集的所有接收者都可以收到相同的数据拷贝,而不属于该子集的主机则不能接收该数据拷贝。IP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和多点发送多点接收等问题,实现了IP网络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输。与传…  相似文献   

4.
4典型设备配置4郾1RP的配置对于PIM-SM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进行RP的设置。由于组播协议统一采用PIM-SMV2,因此我们利用BSR方式来确定RP。Cisco路由器上的具体配置如下:<config>#ipmulticast-routingdistributed/设置启用组播路由,使Cisco的IOS软件能够转发组播数据包;distribut鄄ed参数用于启动MDS(MulticastDistributedSwitching),Cisco路由器中只有7500系列和GSR系列支持该功能/<config>#interfaceLoopback0<config-if>#ippimsparse-mode/设置稀疏模式/在PIM中,一个接口可以是Sparse模…  相似文献   

5.
柏勇  何春  王赏 《通信技术》2010,43(10):62-64
介绍一种多标签交换协议(MPLS)组播架构的实现。此种方案主要根据网络协议(IP)组播的工作原理和MPLS组播树(MMT)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快速的实现MPLS组播,与IP组播衔接良好,并且便于MPLS组播管理。通过IP组播路由表与MPLS层路由表建立一一映射关系,实现组播路径(M_LSP)的建立;采用上游按需分配的标签分配方式实现MPLS组播成员的加入和退出,解决了MPLS组播的扩展性问题。最终,实现基于IP组播的MPLS组播,并且通过仿真软件(OMNET++)仿真实现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域间组播一直是大范围内部署组播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依赖源汇聚点组播是一种基于Chord查找协议的简单有效的域间组播方案,方案中接收者的指定路由器(DR)使用Chord协议获得源RP地址,并加入源RP树。依赖源汇聚点的组播方案是一种域同ASM解决方案;能提供很好的容错性和可扩展性;支持主机移动组播,但不会造成三角路由问题。  相似文献   

7.
组播通信可以有效地减轻网络负担,避免资源浪费,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通信方式。简要介绍IP组播技术的概念、原理及体系结构,描述IGMP Snooping协议在VOD系统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IP组播技术的VOD系统。  相似文献   

8.
IP组播技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组播技术是向组播组成员发送数据包以到达目的的网络或主机的技术,作为IP网上的一种增值业务和技术,IP组播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将围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并有很强代表性的IP组播技术协议PIM-SM和IGMP进行介绍,以便能够使读者对IP组播技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本介绍了目前可能用于卫星网络的IP组播协议,以及在卫星网络中使用这些协议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IP组播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组播(Multicast)是指源一次发送的数据报被送到多个目的地,用来支持点到多点和多卢、到多点的通信。它可以应用到网络多媒体通信和分布式工作环境中。本文分析了IP支持组播的机制,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