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确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出现胸痛和(或)ST-T改变对冠心病(CHD)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仅在PSVT发作时发生胸痛和(或)ST-T改变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共入选92例患者,其中单纯胸痛患者32例,单纯ST-T改变者28例,既有胸痛又有显著ST段压低者32例。结果冠脉造影狭窄例数:单纯胸痛组3例;单纯ST-T改变组4例;胸痛合并ST段压低组12例。单纯胸痛组与单纯ST-T改变组CHD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胸痛合并ST段压低组较其他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VT发作时出现胸痛合并ST-T改变者在射频消融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梅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成功实行射频消融术的8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AVNRT)5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AVRT)29例,分析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中aVR导联ST段的振幅表现。结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53例AVNRT患者有15例aVR导联ST段抬高,占28.3%,29例AVRT患者有22例aVR导联ST段抬高,占75.86%,左侧旁道20例,其中1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发生aVR导联ST段抬高,占76%。结论 aVR导联ST段抬高有助于判断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尤其是左侧旁道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华 《河北医药》2010,32(12):1547-1548
目的 探讨24 h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60例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ST段压低伴或不伴典型胸痛患者分为2组:A组ST段压低伴典型胸痛者86例,B组ST段压低不伴典型胸痛或无症状者74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冠状动脉造影明显狭窄79例,其中单支病变44例,双支病变25例,3支病变10例,而B组冠状动脉造影明显狭窄15例.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为标准,A组对冠心病的诊断阳性率为89.77%,特异性为80.00%,准确度为85.28%;而B组阳性率仅为20.00%,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5,P<0.01).结论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缺血性ST段压低伴有典型胸痛,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要优于仅有ST段改变者,前者阳性率和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琳 《中国医药指南》2010,8(7):114-115
目的分析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信阳市商城县人民医院近两年拟诊断为冠心病并接受管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各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情况,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时心电图持续性ST段压低的发生情况,分析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所有资料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12例。心电图阳性组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37.4%,冠心病组中心电图ST段压低的发生率为31.6%。结论静息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不高,临床依据持续性段压低诊断冠心病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合并房颤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单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收治的60例合并房颤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彩超、心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房颤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的起病年龄、体重指数及男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女性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率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体重指数、心率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合并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 可通过体重指数、心率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评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发生房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中使用改良Valsalva动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6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3例,对照组开展标准Valsalva动作,实验组开展改良Valsalva动作,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复律成功率与对照组数据指标比较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舒张压、收缩压、血钾、入院时心率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改良Valsalva动作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中可显著提升复律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而妊娠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则较少见,对孕妇及胎儿有较大的不良影响,部分孕妇发作频发,多数呈持续性发作,导致母体及胎儿缺血缺氧可出现严重后果,因而必须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本文报道今年我科收治的2例妊娠合并PSVT病例的治疗经过、预后及分析,希望能给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于文华  乔志强  丛洪良 《河北医药》2013,35(11):1647-1648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35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292例,未合并糖尿病1064例。采用SYNTAX积分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SYNTAX积分高于非糖尿病(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性别和高血压史对冠心病有独立的预测价值(OR=0.956,95%CI0.942~0.970)。结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较高,在降糖同时减少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可能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患者用阿拉明、异搏定、西地兰、心律平四种药物进行选择性复律。结果 :有效率 ,阿拉明 87.5 % ,异搏定 88.9% ,西地兰 10 0 % ,心律平 83.3%。结论 :提示血压正常或偏低健康人 PSVT首选阿拉明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PSVT首选异搏定 ;风心病 PSVT首选西地兰 ;预激综合症合并 PSVT首选心律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在发作胸痛时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合并胸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方法对比分析50例糖尿病合并胸痛患者与同期71例无糖尿病的胸痛患者冠脉造影资料。结果胸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高且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较无糖尿病的患者多见。结论胸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且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多见,故为胸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足够重视,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改善其预后,应积极防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冠心病(cAD)的诊断方法。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或)介入治疗的HCM患者88例,其中男60例,女28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磁共振检查,并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HCM的诊断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作为标准,并除外能够引起心室肥厚的其他疾病。结果:两组在性别、胸痛、心功能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室肥厚的部位、心电图ST—T改变及异常Q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M合并CAD临床诊断困难,其鉴别有赖于冠状动脉造影,建议对年龄大于45岁和(或)合并高血压的HCM患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水平延长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6例胸痛患者行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对ST段正常组和ST段延长组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当ST段水平延长≥0.12 s,两组间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心电图ST段水平延长与冠心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燕晓翔 《安徽医药》2013,17(3):419-42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取12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60例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为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合并的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糖尿病患者(P0.05);吸烟,无痛性心肌缺血及心梗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相比,冠状动脉病变主要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及弥漫性病变(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TC、TG和LDL-C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前者冠状动脉的病变也比后者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急诊危重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8年来的急诊危重病患者中的420例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0例急诊危重病患者中的异常心电图有284例,占总数的67.6%。在异常心电图中分别有ST段抬高或T波高尖、ST段压低、T波倒置或异常Q波、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肺性P波等表现。有胸闷、胸痛或呼吸困难、神志改变患者的心电图中以ST段改变居多,其次表现为心房纤颤。有心悸患者的心电图中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主。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电图中可表现为ST-T改变。在多发性外伤患者的心电图中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有部分表现为ST-T改变,但大多数未见异常。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急诊危重病患者的快速诊断、鉴别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50例急性发作病人试用 ATP 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报道如下。50例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5~58岁,平均41.5岁。其中患高血压2例,冠心病2例,伴 A 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98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137例,非糖尿病患者26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指数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2型糖尿病组冠脉造影积分(2.30±1.00)分,非糖尿病组冠脉造影积分(1.73±0.94)分,(P<0.05);两组多支病变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为40.1%,非糖尿病组多支病变为20.0%,(P<0.01);两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差异亦有显著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为56.9%,非糖尿病组为36.4%,(P<0.05)。随访一年,2型糖尿病组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为17.9%,非糖尿病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为9.29%,(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且更加严重,面临着更高的炎症反应状态,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更高。因此积极控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强化调脂、降压、抗炎和抗血小板等治疗将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6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采用电话回访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进行分析,同时检测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随访6个月以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PCI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房颤发作次数、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明显降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和对照组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hs-CRP和TNF-α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并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联合PCI治疗强化了上述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与其他原因引起胸痛的病人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头痛发生率的差异,以探讨其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因新发胸痛怀疑为冠心病的300例病人,有慢性头痛病史、长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或冠状动脉手术史的病例除外。入院后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及5-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应用硝酸酯类药物2wk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157例,非冠心病143例。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无头痛定义为筛选试验阳性,反之定义为阴性。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冠心病危险因素积分前者高于后者(2.2±s 0.7 vs 0.9±0.9,P<0.05)。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后,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相比,头痛发生率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差异(95.1%vs 14.0%,P<0.01)。筛选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6.0%,特异性为95.1%;阳性预测值为95.1%,阴性预测值为86.1%,准确性为90.3%。结论: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是否出现头痛,可作为鉴别诊断胸痛是否为冠心病的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75岁,因间断心悸60年,加重3d于2000-03-07入院。自60年前始间断心悸,多在惊吓后发作,自扪脉搏快,数值不详,休息可缓解,未系统诊治。入院前3d,病人觉心悸加重,伴胸闷、气短,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查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心率180次/分,静推异搏定10mg后症状缓解。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体检:Bp 16.0/10.7kPa,查体无阳性体征。入院当天,病人突感心悸、伴胸闷、气短、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示波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200次/分,ST段压低较外院心电图加深…  相似文献   

20.
对650例冠心病人进行踏车运动试验,发生缺血型ST段压低或ST段抬高者216例,其中39例同时伴有胸痛发作,177例为无症状以肌缺血,二组在年龄、路车时间、终止负荷、峰值作功等方面无差别。SMI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ST段下移持续时间长,ST段下移幅度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