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几种保障供电可靠性的一次技术措施,详细论述了继电保护配合、安全自动装置和集中智能配电自动化等几种二次技术措施在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的作用和特点,建议了一种集中智能配电自动化和分布智能相互取长补短协调控制的策略:当故障发生后首先发挥分布智能故障处理速度快的优点,当配电自动化将全部故障信息收集完成后,再发挥其处理精细优化、容错性和自适应性强的优点,达到更好的故障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缩小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时的影响范围,论述了变电站内单相接地故障处理装置与站外馈线自动化装置协调配合的方法。论述了用户分界开关、集中智能馈线自动化和基于合闸速断的分布智能馈线自动化实现单相接地故障处理的原理,定量分析了对供电可靠性的提升效果。介绍了某市电力公司变电站内外协调配合提升单相接地故障处理能力的案例,在市区采用集中智能馈线自动化,在郊县采用分布智能馈线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配电网的故障处理性能,对配电网故障处理过程进行了归纳。对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改进以及单相接地故障处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指出配电网继电保护不必追求完美配合,只要效果明显就值得配置。论述了一种基于合闸速断方式的就地智能馈线自动化的改进方法,实例表明其不仅可以显著加快相间短路故障处理速度而且可以做到免整定。论述了智能接地配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讨论了暂态过程抑制、选相容错纠错和单相接地选线定位与隔离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配电网故障自动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配电网的故障自动处理主要根据 SCADA采集到的变电站、开闭所和柱上开关的运行信息 ,对配电线上发生的故障进行实时分析、判断 ,完成故障自动检测、自动定位、自动隔离和非故障区的恢复供电 ,以缩短故障停电时间 ,提高配电系统的服务质量水平 ,将故障损失降到最低 [1]。目前故障自动处理主要依靠装设在配电网中的分段器、重合器及柱上开关等具有一定智能的硬件设备 ,通过开关功能和保护时间配合 ,实现故障自动检测、隔离和恢复 ;也有利用配电控制中心的故障自动处理软件实现故障自动检测、定位、隔离和恢复 [1]。本文介绍山东淄博…  相似文献   

5.
张鹰  胡列翔 《浙江电力》2001,20(5):14-17
就地智能模式的配电自动化技术能够自动隔离故障,但不能自动报告故障区域,通过分析线路故障区域隔离时有关开关动作的时序,提出在SCADA系统中由变电所内线路开关跳合时间特征来实现故障区域自动判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1引言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可以使配电企业在远方实时监视、协调和操作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按照系统的层次,配电自动化可分为配电管理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馈线自动化、需方管理等4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馈线自动化就是监视馈线的运行方式和负荷,当故障发生后,能及时准确地确定故障区段,实现线路开关的远方合闸和分闸操作,迅速隔离故障区段并恢复健全区段供电,是配电自动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基于重合器或是FTU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实质上都是以大量位于最底层的配电自动化开关控制器作为基础的。随着馈线自动化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遵循…  相似文献   

7.
罗龙波  晏寒婷 《大众用电》2019,34(11):22-23
<正>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FA)主要是实现馈线监测、优化和对馈线故障进行定位、隔离、恢复供电。当配电线路中出现故障时,远程控制开关设备(如断路器)以定位、隔离故障并恢复供电,从而保证可靠的电能供应。而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到馈线中,改变了原有的馈线结构、原有配电系统的短路电流分布及流向,使得已有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故障定位规则和重合闸配置存在失效的可能,从而给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故障处理带来新问题。因此,本文将在研究DG接入对馈线自动化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考虑DG的馈线自动化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8.
周妍  马怀 《江苏电器》2008,(3):31-33,62
介绍了10kV环网配电自动化的集中智能模式,指出了集中智能模式存在的一些固有缺陷。提出了重合器的实用方案,重合器适用于环网或者辐射线路,该线路的环网柜进线采用断路器,出线采用负荷开关或断路器,环网柜之间采用馈线终端单元(FTU)智能化功能配合,自动完成故障定位、清除、隔离和负荷转移,调试维护简单方便,大大减少停电面积和停电时间。  相似文献   

9.
集中控制与分布式智能相结合的故障后网络重构方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现场自动化装置中使用分布式智能的控制方案,可不依赖于通信和主站计算机系统而独立工作,达到隔离故障、转移和恢复供电的目的,与一般的就地控制方案比,开关操作次数少、时间短.在有良好的通信系统场合,控制方案自动升级,可以更高效率地进行故障后的网络重构.当有完善的主站、子站系统进行集中模式控制时,分布式智能可作为其后备方案,使自动化系统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0.
将后备分层保护技术特点引入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提出一种新型的分层备用保护型馈线自动化算法。根据配电网络拓扑结构及供电方向定义每回线配电终端的区域属性和层级属性,同时采用组播传输方式实现智能分布式FA通信,最终实现故障快速隔离与非故障区域恢复。经过RTDS仿真验证及现场验证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完成故障处理,当终端通信故障或下级开关动作失效时,上级开关自动动作,在减少故障处理时间的同时,提高了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刘培宏 《江苏电器》2002,(6):5-10,23
阐述了配电系统保护自动化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以及与之有关的两种运行方式一美英式和日本式,分析了智能化高压开关诸如机电一体重合器和分段器等作用和条件,结合国内电网运行实际,提出了若干配合原则,配合要求和配合实例,指明了配电自动化工程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可通信式智能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目前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系统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基于附加直流电源检测和零序功率方向的漏电保护新判据 ,介绍了基于这些新判据的智能漏电保护装置 ,该装置构成的可通信式漏电保护系统可以实现无级差的选择性漏电保护 ,提高了井下低压电网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MODBUS协议的现场总线技术在智能配电系统中的特点及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配电网络化、智能化的实现方法.给出了上位机通信软件设计和从设备通信软件设计.实现了集中监控管理,提高了配电保护水平和管理效率,控制系统简单经济,编程容易.  相似文献   

14.
配电网络重构中的智能优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配网重构问题中的各种智能优化算法,分析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SA算法一般可以得到与初始解基本无关的全局最优解或次最优解,但收敛速度较慢,其收敛性依赖于退火方案的选取;GA不受目标函数连续性、可导性等约束条件的限制,在解的空间多点并行搜索,有较高的搜索效率,但收敛性能较差,容易出现早熟收敛;TS算法灵活的记忆功能,避免了搜索时陷入局部最优,但对初始值有较强的依赖性,搜索过程是单对单的串行操作,而非并行操作;ANN优化算法不需要复杂的潮流计算,大大节省了配网重构的时间,但优化结果依赖于提供的训练样本。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配电网络重构问题中的遗传算法、模糊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分析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张俊  王飞跃  林洁瑜 《中国电力》2018,51(10):26-31
中国能源发展转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高,使电力系统日益复杂并带来一系列挑战。基于能源5.0的思想设计了融合人因的电力系统全管控理念,结合电力生产、传输和供应3个环节的特点,运用平行感知与虚拟人工系统技术来实现发电环节的智能协调,运用语音识别和语义解析技术实现对输电环节的自动调配和辅助决策,运用社会能源和平行智能技术实现了对配电环节的优化与交互。通过对于上述几个环节的探讨和研究,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人机交互、自学习,实现对电网日常操作和故障处理的辅助决策和判断。  相似文献   

17.
<正>无疑,"智能"二字是家电行业最火的关键词,从电视到盒子、从空调到洗衣机,以及今天要说的智能冰箱。暂且不去综述什么叫智能或者智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从智能家电的产品性质来讲,很多家电圈的大咖都说过"这并不是刚需"。2015上半年,得益于线上市场快速增长的拉动,冰箱行业整体市场稳中有升,目前冰箱主要产业结构的突破口还是在大容量、多温区、无霜、风冷、变频和智能的方向升级,但是从技术角度来讲,相比成  相似文献   

18.
GIS智能化及PASS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ASS (PlugandSwitchSystem)是由金属外壳、气体绝缘、内装有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电流传感器构成的全封闭组合电器。它采用了先进的组合式电压、电流传感器和组合式隔离开关、接地开关 ;在测量、控制、保护系统中 ,它采用了计算机技术 ,数字化技术 ,光纤通讯技术 ;在整套设备出厂前 ,采用了预安装。使设备更加紧凑 ,体积更加小型化 ,保护更加可靠 ,安装方便 ,实现了即插即用。  相似文献   

19.
王娜 《低压电器》2009,(20):56-59
通过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及应用现状的分析,提出利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节能与环保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发掘现有建筑智能化系统节能降耗的潜力,充分发挥其节能降耗的功效;二是紧密跟踪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发展趋势,积极开发智能化技术在环保生态设施和系统中的应用,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智能建筑方面的现场总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智能建筑方面主要的现场总线和智能家居的最新发展,讨论了它们对智能建筑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介绍了智能建筑构成完整通信控制体系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