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董保生 《老人世界》2011,(12):15-15
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年代,我有幸参加过一次野营拉练。那是1970年12月末,正值隆冬季节。当时,社会各界拉练之风正浓,我所在的这所矿属小学也决定组织部分师生进行一次野营拉练。目标定在了河北丰润县(今唐山市丰润区)的潘家峪,这样既能拉练队伍,又可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2.
李正河 《老年人》2005,(10):22-23
“抗日狼牙山一跳成壮士英雄事迹载史册;跟党干革命万险砺志气赤胆忠心扬美名。”这副挽联,既概括了抗日英雄葛振林的一生,也表达了人们对这位老战士的深切怀念。2005年3月21日,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不幸在衡阳逝世,享年88岁。追悼会上,我想起他的谆谆教诲,想起他洁身如玉的崇高品质,不禁热泪滚滚,深为痛惜。而今,我作为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后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更加崇敬和怀念这位老英雄、老前辈。葛振林,1917年出生于河北省曲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0岁那年,他怀着一颗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投身革命,从此南征北战,…  相似文献   

3.
世人皆知张学良因“皇姑屯事件”与日本关东军结下杀父之仇,但是,极少有人知道张少帅跟日本关东军还有一段杀子之恨。这是几乎被历史湮没的沉重记忆,也是张学良将军倾心抗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黄棠歼敌记     
1944年冬,日寇侵占我的家乡平江县。他们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抢,无恶不作。我当时担任国民党平江县警察局局长,毅然率警察大队守土抗日,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开展游击战争,狠狠打击敌人。这年12月22日,我获悉日寇一支运输队将于次日由汨罗押运辎重至平江县城,便立即带领队伍连夜赶赴浯口,并派员通知西乡抗日自卫队准备共同战斗。子夜,我带着中队长张远骏等人沿途勘察地形。我生长于斯,虽然对这里的每个山头、每道隘口闭着眼睛也能说清楚,但总觉得再仔细看看才放心。究竟在哪一段设伏最理想呢?经过再三考虑,我确定在黄棠部署警力,设下埋…  相似文献   

5.
73年独饮那份孤独,73年坚守那份爱情;73年风云变幻人非物故,73年心路不改坚贞如一。  相似文献   

6.
<正>是夜,记忆犹如潮水般朝我涌来。我在黑夜中闭上了双眼,温暖的记忆是迷离的花香,在黑夜里也发散。这刻的我也醉在这花香中了。曾几何时,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困兽般把我掩埋,连同那些回忆,在城市的侵蚀下也残缺不堪了。在濒临迷失的轮廓中,我抓住最后那记忆的罅隙向里窥望。这是哪?这明明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啊!枯黄的灯光下似乱麻般缠绕的电线染上了岁月的味道。我向前  相似文献   

7.
史志高 《老年人》2005,(12):22-23
我的老家在河北遵化县官庄村。14岁那年,我当儿童团长,组织村里的小伙伴站岗放哨、送鸡毛信,为抗日民主政权出力。后来,担任民兵队长,平时保护村庄,打起仗来就支援八路军,抬担架运送伤员,破坏敌人的公路和通讯线路。日本鬼子气急败坏,对我恨之入骨,多次扬言要干掉我。1943年秋,  相似文献   

8.
1938年夏,肖华率东进抗日纵队(原八路军343旅)来到冀鲁边区,抗日力量加强,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所在的三十一游击支队编入东进抗日纵队,当时有三个团的编制,我担任第八团三营教导员。  相似文献   

9.
吴青 《老人世界》2010,(10):1-1
我出生于1937年11月,今年73岁了。我出生在一个三代教师之家,自己也于1960年当了大学老师,成了这个家庭的第四代老师。从我出生,父母就用普世的价值观,即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来教育我。这不仅仅是理念和原则,更是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情感老屋     
对我来说,老屋是一幅画,它承载着悲欢离合,也记忆着辛酸苦辣。很多年过去,有许多老屋面临着坍塌、拆毁或者遗弃的命运。就算依然独立于风雨中的一些老屋,似乎也逐渐被人淡忘了。所以,老屋被我发现,就立即触动了我心底柔软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73岁的何教授向笔者讲述了他的故事,倾诉他心中的压抑,也希望读者能支招帮助他解决自己的难题…… 我是一名退休教授,今年73岁,我的第二任妻子是一位刚退休不久的小学老教师。11年前,我刚退休不久,第一任妻子就因为癌症过世。经人介绍,我认识了第二任妻子,她比我小20岁,这是她的第一次婚姻。  相似文献   

12.
侯金魁 《老年人》2005,(11):22-22
我的老家是河北临清县童村,1942年5月,我与同村的几个年轻人秘密加入了抗日武工队。一天深夜,我们几个扮成民工,混进了日本鬼子在石景山和下堡寺的据点。此后,白天做苦力,晚上就想办法将粮食和其它物资运出来,交给武工队,支援抗日前线。有天晚上,我们每人背着几十斤粮食,悄悄地  相似文献   

13.
日寇的入侵,将战争的苦难强加到了中国人民的头上,中国的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都在痛苦地承受着,并勇敢地去面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为了抗战的需要,就像电影《小兵张嗄》、《鸡毛信》中描述的那样,许多机智勇敢的少年,也加入到抗战的行列,成为侦察员、地下交通员,而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14.
小七 《伴侣(A版)》2011,(12):48-50
正直到不久以后,我才明白,那一段一直鲜明不愿淡去的记忆只是为了距离它十年后的一场重逢以及重逢以后的变故……在我小的时候,我认识一个很特别的女孩。那个时候我们家还住在落叶镇,我不知道那个镇子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落叶镇其实树木一点也不多,  相似文献   

15.
思念     
我叮咛你的 你说 不会遗忘 你告诉我的 我也 全都珍藏 对于我们来说 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  相似文献   

16.
我生于1940年,转眼来到人世间已是第73个年头了。时光荏苒,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7.
留下美好的瞬间,品位永久的记忆。摄影是记录过去岁月的档案,是人生战斗生活的回放。 我从小喜欢书画、摄影,也特别热衷于旅游。1961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四十多年的工作期间,曾经游览过黄山、庐山、华山、闾山、井冈山、韶山、桂林、张家界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并且用自己的红梅相机拍下了不少珍贵的画面,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1975年我去江西南昌当兵,那时才只有18岁;经过18年的军旅生涯,36岁的我离别江西南昌,举家迁归故里山东威海。如今,阔别江西南昌已是16个年头了,但记忆深处的江西缘却时时刻刻的告诉自己,"我一半是江西人"!  相似文献   

19.
除夕。爷爷深情呼唤我叫魏立彦,是河北省青县新兴镇大泗河村人,今年73岁。在我童年记忆中,每年除夕之夜,家家团圆、欢乐祥和的时刻,我的爷爷总要爬上房顶,抱着烟囱,一声声呼唤我那参军未归的父亲:“儿啊——,你回——来——吧——”爷爷在颤声呼唤中,早已老泪纵横。按照传说,亲人久出不归,家人除夕登上房顶抱着自家烟囱呼唤,可以保佑亲人平安,早日回家。爷爷的呼唤在寒风中回荡,远近村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们听来更加伤心。直到寒星挂满天空,  相似文献   

20.
我今年73岁,走路轻快,腿脚灵便,这与我坚持二十几年的下蹲锻炼密切相关。下蹲看似简单,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你摘菜、看电视、看书的时候,都可以蹲下去,尽管有人会觉得不雅,也不一定比坐着舒服,却可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