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扩张性和正常人的差异.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通过彩色流速流量定量技术测量40例血液透析患者及40例正常人颈动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计算颈动脉的扩张性系数和僵硬度.要求所有受试者的血压都小于140/90 mmHg.结果方差分析显示,透析时间小于24个月的血液透析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扩张性系数明显减低,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血液透析患者的脉压(56.6±11.3)mmHg较正常人的 (38.0±4.9)mmHg明显增大(P<0.01).结论 血液透析较正常受试者的动脉壁弹性减低.  相似文献   

2.
陈斌娟  刘磊  聂芳  童明辉  车岩 《临床荟萃》2010,25(9):764-766
目的 探讨肾移植与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僵硬度的差别.方法 132例研究对象分为肾移植组(60例)、血液透析组(42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彩色流速流量定量技术测量颈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期内径,计算颈动脉僵硬度.比较僵硬度的组间及不同时限间的差异.所有受试者血压均低于140/90mmHg(1 mmHg=0.133 kPa).结果 肾移植时间在>6~24个月的肾移植患者颈动脉僵硬度明显低于相同透析时间的透析患者103.8±42.7 vs 262.9±113.0(P<0.01).透析时间<24个月的血液透析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其中≤6个月433.3±194.6 vs 125.7±48.6,>6~24个月262.9±113.0 vs 130.7±47.6(P<0.05或<0.01).结论 血液透析较肾移植患者和正常受试者的动脉僵硬度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肾移植后患者颈动脉扩张性的研究,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流速流量定量技术测量65例肾移植患者和30例正常人颈动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计算颈动脉的扩张性系数和僵硬度.要求所有受试者的血压都小于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移植时间小于6个月的肾移植患者和正常受试者的颈动脉扩张性系数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7);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肾移植患者的颈动脉僵硬度逐渐降低.肾移植患者的颈动脉扩张性系数和脉压呈显著线性相关(r =-0.556,P=0.002). 结论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肾移植患者的颈动脉扩张性是好转的.  相似文献   

4.
高频超声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高频超声探求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前及不同透析时间段的肱动脉、腘动脉内皮功能指标,评价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上、下肢血管内皮功能及随透析时间的变化规律. 方法 据原发病选择糖尿病肾病(DKD)与非糖尿病(NDKD)患者作为受试者,并分别据透析年限分为透析前组(-preHD),透析12月组(-12),透析36月组(-36),每组20例,正常对照(NC)组20例.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扩张系数(DC),僵硬度(SD),肱动脉及腘动脉血管基础状态及加压后血管内径,并计算血流介导的扩张值(FMD).结果 ①肱动脉FMD(%)、腘动脉FMD(%)、肱动脉DC值,NC组、DKD-preHD组、DKD-12组、DKD-36组相比逐渐减低,肱动脉SD值、肱/腘动脉FMD差值(%)逐渐增加,DKD-36组较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②肱动脉FMD(%)、腘动脉FMD(%)、肱动脉DC值,NDKD-preHD组、NDKD-12组、NDKD-36组相比逐渐减低,肱动脉SD值逐渐增加、肱/腘动脉FMD差值(%),NDKD-36组较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③各组受试者,腘动脉FMD(%)明显低于肱动脉FMD(%),差异显著(P<0.05);④组间比较提示,DKD患者肱动脉DC值,肱、腘动脉FMD(%)值小于NDKD组,SD值大于NDKD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程度较其他原发病患者更为严重,且随透析年限延长继续恶化;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糖尿病肾病及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腘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均较肱动脉进展快,且糖尿病肾病组进展更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的变化,以及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1]选择2003-07/2004-12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60~82岁.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脉压40~60 mm Hg组(n=26)和脉压>60 mm Hg组(n=25).[2]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计算颈动脉紧张度[(颈总动脉收缩内径-颈总动脉舒张内径)&;#215;100/颈总动脉舒张内径],颈动脉扩张性[(颈总动脉收缩内径2-颈总动脉舒张内径2)&;#215;100/(颈总动脉舒张内径2&;#215;脉压)],颈动脉僵硬度[脉压&;#215;颈总动脉舒张内径/(颈总动脉收缩内径-颈总动脉舒张内径).以左右颈动脉系统全部斑块分级的总和计算斑块指数.上述指标的测定反映颈动脉重构.[3]采用非配对比较t检验作显著性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两因素间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脉压>60 mm 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 mm Hg组(t=3.92~2.25,P<0.05~0.01).[2]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脉压>60 mm Hg组明显低于脉压40~60 mm Hg组(t=3.10,2.47,P<0.01,0.05).[3]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脉压>60 mm 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 mm Hg组(χ^2=10.83,P<0.01).[4]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脉压>60 mm 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χ^2=4.47,P<0.05).[5]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与脉压的相关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同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789,0.752,0.596,P<0.01~0.05).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同脉压呈显著负相关(r=-0.626,-0.598,P<0.05).结论:[1]脉压的增加对颈动脉重构及硬度均有影响,增大的脉压可使颈动脉弹性下降,僵硬度升高.[2]脉压是大动脉重构、僵硬度增加的危险因素.[3]脉压增加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法4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成非动脉硬化组和动脉硬化组及3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扩张值(FMD)及血流量变化率(△Q%),并测定一氧化氮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透析患者非动脉硬化组和动脉硬化组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增高,FMD及△Q%明显减低。结论透析患者早期即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超声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肾病及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长短和其他相关因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及研究。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血液透析时间及其他相关因素对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组、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组、终末期肾病未透析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以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透析时间的关系,比较各组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组和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增大(P <0.01);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24个月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与非糖尿病肾病未透析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60个月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较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24个月组增大(P <0.05);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60个月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较终末期肾病未透析组明显增大(P <0.01)。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60个月组与终末期肾病未透析组及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24个月组相比,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24个月组HOMA-IR值较糖尿病肾病未透析组稍微降低(P<0.05),糖尿病肾病60个月组HOMA-IR值较糖尿病肾病未透析组显著降低(P <0.01)。提示血液透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且这种作用与透析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男性高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对220例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分为舒张压≤90 mm Hg而收缩压≥140、舒张压≥90 mm Hg而收缩压≤140 mm Hg和收缩压≥140 mm Hg且舒张压≥90 mm Hg三组,对入选患者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 随着收缩压增大,颈总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P均<0.01).结论 收缩压增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僵硬度,分析可能影响颈总动脉僵硬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超声技术测定本透析中心87例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可扩张性系数(DC)作为评价颈总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常规检测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血糖、肌酐、钙、磷、甲状旁腺素.采用直线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颈总动脉僵硬度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 本研究的87例患者,年龄45~81岁,(60.18±9.67)岁,透析龄3~204个月.颈总动脉DC水平为(13.39±5.32)×10-3/kPa,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β=-0.349,P<0.001)、年龄(β=-0.323,P<0.001)、血钙(β=-0.276,P=0.002)、糖尿病(β=-0.195,P=0.027)与颈总动脉DC独立相关.结论 收缩压、年龄、血钙升高和糖尿病是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僵硬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肾移植患者24 h尿蛋白及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方法: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次肾移植后伴轻、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70 mm Hg,舒张压85~100 mm Hg, 1 mm Hg=0.133 kPa)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8.6±19.2)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每组20例.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50 mg/d治疗,氨氯地平组口服氨氯地平5 mg/d治疗,要求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压、肾功能、24 h蛋白尿与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结果: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患者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 < 0.05),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均降至正常水平 (P < 0.01).治疗期间,2组血压下降值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和血尿酸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6个月后,氯沙坦组24 h尿蛋白与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 0.05),氨氯地平组24 h尿蛋白与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无明显变化 (P > 0.05).氯沙坦组24 h尿蛋白与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均低于氨氯地平组 (P < 0.05).结论:氯沙坦与氨氯地平均可有效地控制肾移植患者的高血压状态,但氯沙坦可明显降低肾移植患者24 h尿蛋白与血、尿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氨氯地平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