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治疗2例尿道下裂建水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654300)陈荣昌,黄宝祥,赵来云我科1990年7月至1994年6月行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2例,经观察及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14岁。因出生后发现尿道外口位于阴茎根...  相似文献   

2.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畸形。近年来临床上新的手术方法治疗尿道下裂不断出现,但手术效果不令人满意。我们从1982年5月以来收治先天性尿道下裂21例,均采膀胱粘膜代尿道一期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0年以来应用膀胱粘膜移植进行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10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尿道下裂多采用二期手术,先矫正阴茎下曲畸形,再二期做尿道成型术。我院自1990~2000年采用膀胱粘膜带尿道一期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31例,其中30例1次手术成功,1例发生尿瘘,半年后再行尿道瘘修补术成功。全部术后排尿通畅,阴茎勃起成90度。  相似文献   

5.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尿道畸形,成形手术方法颇多。我院自1976年至1994年10月共收治74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手术成功率由原来58.8%提高到94.1%。本文作一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74例最初13例采取传统的分期手术方法,16例采用膀胱粘膜替代尿道,10例采用阴囊纵隔带血管蒂皮瓣1期尿道成形术,最后35例采用阴囊皮管套入法修复尿道  相似文献   

6.
矫正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较多,我院过去基本采用Denis—Browne 氏尿道形成术,手术须分2—3次才能完成,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经济负担,疗效还不够满意。1984年6月我院收治一例先天性尿道下裂,属会阴型并左侧阴囊发育不良、隐睾和假阴道,应用膀胱粘膜行尿道下裂一期修补术,效果良好,现报告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我省二个医院从1974年至1979年期间,采用游离膀胱粘膜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35例,其中3例因局部感染形成尿瘘失败,余32例均获得成功。并发症仅个别有阴茎水肿、尿道外口狭窄、膀胱及周围炎。若有尿漏可暂不拔除耻骨上膀胱造瘘管,较小瘘孔可自行愈合或瘘孔插入枯痔钉能促进愈合,经4周仍未愈合者,可拔除造瘘管,待6个月后再修补尿瘘。作者认为对前尿道广泛狭窄切开以后也可用游离膀胱粘膜作一期尿道成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尿道下裂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总结388例尿道下裂手术资料,分析不同术式与尿道狭窄及尿道瘘的发生率.结果 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形术(MAGP1)狭窄、尿道瘘发生率为零;Mathieu法的狭窄发生率为9.8%,尿道瘘发生率为5.7%;Denni s-Brown的狭窄、尿道瘘发生率分别为20%和20%;膀胱粘膜法的狭窄和尿道瘘发生率分别为8.6%和1 3%.结论 阴茎头、冠状沟型尿道下裂宜采用MAGPI法,阴茎体型宜采用Mathieu法,近端型宜用加盖岛状皮瓣法或Duplay十Duckett法,膀胱粘膜一期尿道成形术适用于各种类型尿道下裂.  相似文献   

9.
覃丽玲  李小娥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579-2580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一种因前尿道发育不全而导致尿道开口达不到正常位置的阴茎畸形。我院自1999年1月~2004年6月采用膀胱粘膜治疗尿道下裂34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先天性尿道下裂和长段尿道狭窄,手术方法甚多,大多采用皮瓣作尿道成形,是项精细的工作,故借用显微外科技术作尿道成形较为理想。我院自1983年~1985年对8例先天性尿道下裂,2例长段尿道狭窄患者行显微尿道一期成形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尿道下裂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海林 《河北医药》2006,28(3):200-200
我院自1992年6月至2004年3月对68例尿道下裂患儿行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时,分别采用膀胱造瘘法和尿道法引流,在对切口感染、膀胱痉挛、尿道瘘、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方面做了比较,其中尿道法效果明显优于膀胱造瘘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膀胱粘膜代尿道一期治疗尿道下裂: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华年  赵启群 《江苏医药》1994,20(4):196-197
报导应用改良的膀胱粘膜代尿道一期治疗各型尿道下裂32例,均获痊愈。其中达正位尿道开口20例.4例尿道外口轻度狭窄。12例尿道外口达冠状沟者无并发症。笔者认为膀胱粘膜切取方便,组织结构菲薄.代谢低.组织间液易达细胞间,容易成活。如术中操作细致,注意关键环节,术后加强护理,成功率高。适合治疗各型尿道下裂。  相似文献   

13.
游离包皮内板皮管一期正位开口修复尿道下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游离包皮内板皮管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2007年5月,对25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采用游离包皮内板皮管一期正位开口修复尿道下裂。结果本组25例,一次手术成功22例,占88%,阴茎伸直理想,排尿通畅。发生尿瘘3例,经延长留置膀胱造瘘管后,1例愈合,另2例分别于术后3月、6月回院行瘘口修补术,治愈出院。随访18例,时间6月~3年,6例在术后3月~6月出现尿道外口狭窄,经予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全部病例无吻合口狭窄、尿道假憩室或尿道憩室样扩张、尿道结石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利用游离包皮内板皮管一期正位开口修复尿道下裂,使尿道开口达生理位,外形美观,效果满意,且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阴囊中隔皮瓣加阴囊筋膜覆盖一期尿道成形术与单纯行阴囊中隔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本组72例,其中33例行阴囊中隔皮瓣加阴囊筋膜覆盖一期尿道成形术,39例单纯行阴囊中隔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结果 阴囊中隔皮瓣加阴囊筋膜覆盖一期尿道成形术手术成功率达90.9%,单纯阴囊中隔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手术成功率71.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阴囊中隔皮瓣加阴囊筋膜覆盖一期尿道成形术的手术方法明显优于单纯行阴囊中隔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皮下隧道与皮肤切开膀胱黏膜移植二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47例尿道下裂患者分为两组,行皮下隧道膀胱黏膜移植二期尿道成形术治疗组(A组)25例,行皮肤切开膀胱黏膜移植二期尿道成形术治疗组(B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道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A组的尿道瘘发生率为4.00%,尿道狭窄发生率为16.00%,B组的尿道瘘发生率40.91%,尿道狭窄发生率为22.73%,两组的尿道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的尿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隧道膀胱黏膜移植二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优于皮肤切开膀胱黏膜移植二期尿道成形术。  相似文献   

16.
张富义  徐国栋  关勇 《天津医药》2004,32(5):292-292
近年来尿道下裂手术方式仍在不断地改进,一般认为一期尿道成形术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尿道下裂,但对于重度尿道下裂尚无公认的最佳术式。笔者用Duckett联合Duplay法治疗85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 ,均发生于男性 ,由于排尿口异位使患儿不能站立排尿 ,如不手术 ,则会给患儿带来很多不便。我科从 1999年 1月~ 2 0 0 1年12月共收治尿道下裂病人 2 36例 ,均实行尿道下裂Ⅱ期尿道成形术。术后留置尿管的护理是手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 2 36例 ,年龄 3~ 14岁 ,术后留置尿管阻塞者2 5例 ,出现尿道瘘者 6例 ,行膀胱造瘘者 7例。2 术后留置尿管的护理2 1 防止尿管脱落尿道成形术后留置尿管起支撑尿道及引流尿液的作用 ,防止术后尿道狭窄及尿液外渗 ,术后…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成人尿道下裂3例,采用包皮岛瓣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例,年龄16、19、20岁.均属阴茎体型尿道下裂、尿道开口位于阴茎体腹侧中部.分别于2007年2月和2008年9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包皮岛瓣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第1例同时行膀胱造瘘尿流改道,其余2例未行尿流改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段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手术方法。方法 18例后段尿道下裂,根据尿道缺损的长度采用会阴部正中、包皮横行联合岛状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结果 18例患儿一次手术成功16例(成功率88.9%),尿道狭窄、尿道瘘各1例,尿道狭窄患儿尿道扩张5个月好转,尿道瘘患儿术后8个月二次手术修补成功。术后随访6~26个月,患儿阴茎外观及排尿良好。结论 会阴、包皮联合岛状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后段尿道下裂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膀胱粘膜修复尿道下裂(附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采用膀胱粘膜修复尿道下裂37例,其中一次手术成功者35例。本手术方法简便,取材容易,成功率高,适于各类型的尿道下裂。矫治先天性尿道下裂手术方法甚多,近年来国内文献陆续报道采用一期方法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