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对《 物理学史》课程的需求, 分析了将《 物理学史》建设为本科生通识课程 的可行性. 根据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 对物理学史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和考核手段等方面都做了改革, 实践结 果表明: 物理学史课程的教学可以实现其传递物理文化、 培养物理思维模式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物理与工程》2011,(2):64-64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讨论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的教学要求,探讨物理课程教学在医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医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  相似文献   

3.
朱邦芬 《物理》2012,41(5):340-341
为了制定我国物理学科发展的战略规划,在教育部物理学和天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最近,教育部物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就我国高等学校物理教学的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在教育部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分指导委员会的协助下,我们收集了我国四十余所大学物理院系的多方面数据.现就我国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核心课程教材的使用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首先结合新高考3年物理教学实践, 指出新高考物理教学面临的四大挑战( 物理学教负担加重、 物理学 教差异突显、 物理选科失衡和多元选拔物理课程建设、 多元开放物理课程资源建设) ; 其次, 为了应对面临的挑战, 探索新高考背景下有效实施物理教学策略; 最后, 结合教学实际, 对新高考物理教学进行总结反思, 并就存在问题 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化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8年11月22~23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研讨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李师群教授在研讨会开幕式的致辞中对医药类物理课程教学提出了4点要求:  相似文献   

6.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基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学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并得到实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医用物理学是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学习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的物理学技术成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物理基础。本文探索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将医学物理实验与普通物理实验交叉结合,开展递进式的医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通过引入有专业特色的实验项目,进行医学物理知识学习与医学物理实验训练,学生可以及早接触物理诊断和物理治疗方面的技术原理,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学在医学实践及研究方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人文物理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价值观、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最适合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科学素质教育.本文结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专题"课程的教学实践,论述了解决人文物理学讲什么和如何讲这两个重要的难题的途径,提出了人文物理学要讲现代的物理、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讲激动人心的物理.  相似文献   

9.
王进萍 《物理》2006,35(3):185-187
王稼军: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大主干基础课《电磁学》的主持人.2004年度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学教学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物理学会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部的物理学教学进行了深入考察.通过学校教师介绍,与相关教师交流,参观物理实验室,对庆应大学医学生的物理学教学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将日本庆应大学为代表的日本医学专业物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国内医学专业物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对比,以期对国内相关领域的教学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在高等工科院校加强理工结合和加强近代内容的要求,以及工科物理教学大纲的精神,我院材料科学技术专业在普通物理课程之后单独开设了近代物理课程。下面我结合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就近代物理课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近代物理课的内容。 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近代物理,从本世纪初发展至今,已产生了许多分支,如:基本粒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凝聚物质物理学、流体物理学以及天体物理学等等。它对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都有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科大学有关专业开设近代物理课程,这是必然的趋势。 我院材料科…  相似文献   

12.
正《医用物理学》科学出版社作者:吉强王晨光内容简介:本书内容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医药类专业的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相应的知识点,由全国11省市17所院校长期从事医用物理学教学的骨干教师(包括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强、王晨光、邓玲、韦相忠,现任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莫华、刘东华、童家明、贺奇才等)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历经一年多时间,召开多次编写会,商定、推  相似文献   

13.
《物理实验》2001,21(12):3-4
2001~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总会)以及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简称物理类专业分会)和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简称非物理类专业分会)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1年10月9日至12日在清华大学召开。全体委员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在物理教学中,普通物理课的特殊重要地位,在于它是深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而且还是学好其他非物理学科的重要基础.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学课程,不仅应通过讲授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又极大地丰富了物理学的内容,在中专物理教学中,应适当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使物理课程更好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1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是中专物理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极大地...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牛顿定律、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建立的依据,以及若干重要物理量引入的依据,最后讨论了如何恰当评价对称性和守恒律在基础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本文旨在表达一种教学理念,即,对物理学所蕴含的丰富物理思想和特有思维方式的明确阐述或深刻诠释,乃是一门物理学课程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而努力提高物理学课程的学术水平,应当成为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物理通报》2010,(4):F0004-F0004
1.科学前沿介绍物理学前沿问题的发展,来稿希望写得通俗易懂.2.物理学与科技创新(1)介绍历史上由物理学原理推动的科技创新(新技术的产生及应用).(2)介绍最新物理学成就及其技术应用前景.3.课程改革探索当前大、中学课程改革有关的探索,包括理论的探讨及实践经验介绍,特别是作者亲自试验中的体会4.大学物理教学高校物理专业及非物理专业的普物、理物及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应用物理类专业电磁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瑞皋  柯善哲  吴寿锽  马光群 《物理》2004,33(3):218-222
应用物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物理学应用型人才,物理学应用型人才是具备实验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双重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物理学应用型人才应着重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编写区别于物理学专业的、适应应用物理类专业特点的课程教材,应用物理类专业《电磁学》教材遵循电磁理论发展顺序的体系能体现理论发展的规律,符合普通物理的特点、要求和教学目标,文章论述了应用物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介绍了我国第一套适应应用物理专业的面向21世纪的《电磁学》教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是一门令人激动的、有活力的、向新的方向持续发展的学科,"大学物理学"是国内外大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多年的"非物理专业学生"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物理学应注重应用性,教学中要重视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知识运用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其以后的专业甚至职业产生影响。不能用物理系的教学模式去教"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大学物理学"课程应该与专业相结合,其内容必须保持一个基本体系,物理学中的哲学等文化的学习与物理知识本身的学习都相当重要。教学与科研二者并重、互相促进,培养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等。  相似文献   

20.
笔者参与了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的国际高中课程的物理教学探索,国际高中课程班的所有课程设置均采用英国课程标准,并参加英国的高考.英国的各个大学认为,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不能使学生的思维适应大学的课程,因此,英国高中物理教学中专门设置有应用物理学章节,而中国学生在高中阶段是不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笔者希望通过对英国高中课程中应用物理学的介绍,可以使更多的中学教师了解中外物理学的差异,也希望为中国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