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硝苯地平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实验室自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缓释骨架材料制备硝苯地平缓释片,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37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硝苯地平缓释片不同时间的释放度,并比较不同转速,不同释放介质对其释放度的影响。结果本品在0.1 mol/mL的盐酸介质中,以50 r/m in为转速,药物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结论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缓释材料可用于制备硝苯地平缓释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厂家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体外释放度实验考察,为评定药品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0.0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溶出介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4个厂家(A、B、C、D)的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测定和比较。结果:不同厂家的硝苯地平缓释片溶出速度有显著性差异,溶出速度依次为A〉C〉B〉D。A与C厂家溶出度参数m、T50、Td无显著性差异,但与B、D厂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厂家的累积释放度在1h、4h、12h测定时分别为12%~35%、44%~67%和80%以上,可达到缓释、减少用药次数的目的,建议A、B、D厂家改进制备工艺,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六通道光纤药物溶出度测定仪,建立一种光纤实时在线监测格列齐特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FODT-601型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监测仪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26 nm波长处测定格列齐特缓释片的释放度。结果方法回收率为98.9%100.8%,2种测定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格列齐特缓释片的释药曲线可用Peppas方程拟合,释药机制为非Fickian扩散。结论光纤药物溶出度过程监测法能有效地测定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并能真实地反映药物释放的全过程,可替代繁琐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桃红四物汤总生物碱缓释片的制备工艺,并进行其释放特性的研究。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缓释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的含量,检测波长为302nm;通过正交试验法,根据体外释放速率进行筛选与优化处方,确定最佳处方。结果:所制备的桃红四物汤总生物碱缓释片质量稳定,体外释放性能好,持续释药12h,符合设计要求。结论:本法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桃红四物汤总生物碱缓释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磷酸川芎嗪缓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制备磷酸川芎嗪缓释片。方法: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100M)为骨架材料,用适量疏水性阻滞剂乙基纤维素(EC,100cps)调节药物释放速度,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磷酸川芎嗪骨架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95nm测定吸收度A来测主药含量,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释放度测定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并对其稳定性作了初步考察。结果:所制备的缓释片在12h内呈现良好的缓释特征,符合Higuchi方程,累积释放百分率Q=30.2915t^1/2-6.7776(r=0.9937),释放速度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对缓释片的质控要求,且对湿、光、热稳定性良好。结论:该磷酸川芎嗪缓释片处方设计合理,制备方法简单,质控容易,缓释效果明显,稳定性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白芍总苷PVA微囊并探讨其包封率及药物释放情况。方法 采用悬浮界面交联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PVA白芍总苷微囊的制备进行考察,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绘制白芍总苷在人工肠液(pH 7.4)中的标准曲线。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囊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优化工艺后微囊在12 h内溶出的量并作释放度考察曲线。 结果 通过界面交联法得到的白芍总苷微囊,干燥后平均粒径为10 μm左右,其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依次为71.08%、7.32%。 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肠溶微囊中白芍总苷的包封率、载药量及释放方法可靠,线性良好,稳定性好,PVA微囊使包封药物白芍总苷有肠溶特性。  相似文献   

7.
靳颖华  张洁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1047-1047,1049
目的:制备甘草酸二铵缓释片.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硬脂酸镁为辅料,粉末直接压片,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片剂的体外释放度.结果:甘草酸二铵缓释片2、4、8小时体外释放分别为15%-35%、40%-60%和80%以上.结论:甘草酸二铵缓释片的处方和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辛伐他汀渗透泵型控释片体外释放度的方法。方法:以5.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为释放递质,转速100 r/min;递质温度3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XC转篮法操作,分别于0.5,1.0,1.5,2.0,3.0,4.0,6.0,8.0,12.0,24.0 h取样10 ml,及时补加同温度、同体积的相应递质。取续滤液稀释适当倍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ⅣA分光光度法,在238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不同时间样品液浓度,计算药物的累积释放百分率Q。结果:浓度在2.048~16.384μg/ml时,辛伐他汀-5.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c=16.591 0A-0.038 3(r=0.999 8),回收率与精密度良好。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准确地测定辛伐他汀渗透泵型控释片的体外释放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市售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体外溶出,以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转蓝法进行体外溶出试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液中药物浓度。结果:各厂家阿司匹林肠溶片在0.1mol/L盐酸溶液和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均符合规定。结论:各厂家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释放度均符合规定,但不同厂家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烟酸缓释片的制备及溶出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烟酸缓释片剂,并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根据中国药典1995拥版所载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测定其释放度,并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烟酸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样品在1000ml 0.1mol/L盐酸中用转蓝法测得2,4,6h的释药量分别达到44.12%,69.97%和84.95%。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溴新斯的明1d2次缓释片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亲水凝胶骨架与薄膜包衣控释技术制备溴新斯的明缓释片,并对处方进行体外累积释放度的考察.结果:所研制的缓释片能够持续释药12h,释放规律符合一级释放方程.结论:溴新斯的明缓释片制备工艺合理,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褪黑素缓释片的研制及释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制凝胶骨架型褪黑素缓释片,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4M)为骨架材料,根据设计的体外释药速率,筛选处方。结果:药物释放是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的综合效应,释药速率不受pH环境的影响,受压片压力的影响,受机械搅动影响较小。结论:本文研制的褪黑素缓释片成型性好,具有工艺重现性,体外释放符合拟定的释药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白藜芦醇载药纳米微球,并检测该载药纳米微球的各项特征,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 -PCL二嵌段共聚物,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负载白藜芦醇的纳米微球?观察纳米微球的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体外释放和体外对于恶性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抗肿瘤活性?结果:通过溶剂分散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呈球形,平均粒径为(71.8±0.2)nm,白藜芦醇纳米微球的最高载药量达到19.4%?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微球具有缓释特性?细胞与负载荧光素纳米微球共培养后发现,细胞可通过胞吞作用将纳米微球摄入?细胞实验表明,白藜芦醇纳米微球对U25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低浓度下白藜芦醇微球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游离白藜芦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白藜芦醇微球与游离白藜芦醇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相差不大?结论:采用mPEG-PCL为载体制备的白藜芦醇纳米微球具有缓释特性和抑制U251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益智亲水凝胶骨架片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益智亲水凝胶骨架片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考察影响体外释放的因素,研究体外释放机制。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K15M和K4M为骨架材料,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骨架片,以栀子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为评价指标,考察其在不同释放度测定方式、释放介质和转速的体外释放度,以f2相似因子法评价释放的差异,并进行释药方程拟合,研究其释药机制。结果释放度测定方式、释放介质和转速对益智亲水凝胶骨架片体外释放均有影响,释药机制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和Ritger-Peppas方程,其中栀子苷以非Fick扩散方式释放,三七中3种成分以骨架溶蚀方式释放。结论确定了益智亲水凝胶骨架片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且药物释放机制符合释放动力学模型,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格列吡嗪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格列吡嗪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格列吡嗪缓释片。通过测定格列吡嗪体外释放度,进行释药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缓释片在16h内缓慢释药,其体外释药速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Q=0.0563t+0.0405(r=0.9999)。结论所制备的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该制备工艺合理,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枸橼酸钾缓释片并考查其体外释放机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体外累积释放率为指标,筛选枸橼酸钾缓释片的处方工艺。结果 100 g素片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树脂5 g、滑石粉0.38 g,所制得的枸橼酸钾缓释片在体外按Higuchi模式释药;0.5、1.5、3 h累积释放度分别为(44.5±0.8)%、(59.1±0.7)%、(95.1±0.7)%,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结论所制备缓释片工艺合理,体外试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甲壳胺-白及胶缓释微囊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甲壳胺-白及胶混合作为囊材料,以甲硝唑为芯料制备微囊,研究其释药性。方法:改变微囊材料甲壳胺和白及胶的配比,测定药物在水中的溶出度。结果:甲壳胺中混有白及胶后改善了甲壳胺囊材的水溶性,且随着白及胶比例的增加,药物释放速度加快。结论:甲壳胺-白及胶混合作为囊材料制备微囊是可行的,调整甲壳胺和白及胶的配比,可改变微囊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热熔挤出技术制备氯化钾的蜡质骨架缓释片,考察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行为的一致性,为国内企业进行本品的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氢化植物油为蜡质骨架材料,使用Pharma 16型热熔双螺杆挤出机,采取热熔制粒工艺,制备氯化钾缓释片,并进行了体外释放曲线的考察。结果 氢化植物油的用量为25%时,释放曲线与参比制剂相似,水介质中f2因子为76。挤出温度参数设置在60~65℃之间的挤出操作所得到的挤出物熔融效果好。结论 影响氯化钾体外释放的主要处方因素是氢化植物油的用量,主要工艺因素是挤出物整粒粉碎后的粒度大小。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甲素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雷公藤甲素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建立微透析样品中雷公藤甲素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方法。利用增量法、减量法对比雷公藤甲素体外回收率,并考察流速、浓度对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结果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灵敏可靠,在所需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在同一浓度下,体外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在同一流速下,浓度的改变对体外回收率的影响不大。结论本研究确定了影响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因素,反透析法可作为微透析研究雷公藤甲素体外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