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农村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健康需求情况,为防治消化性溃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从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生活方式改善3个维度收集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健康需求调查。结果:共调查116例,其中生活方式改善的依从比例最低,为4.3%(5例),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依从比例均为7.8%(9例)。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为经济收入。需要消化性溃疡咨询的患者为105例(90.5%),需要饮食指导的患者为98例(84.5%),需要定期体格检查的患者为93例(80.2%)。结论:农村消化性溃疡患者对不同医嘱的依从性均很低,需加强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患者在患者、药物、治疗因素等变量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20例依从性好共170例,占40.48%,依从性共250例差占59.52%,χ^2、t检验显示12个变量是影响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为药物的副反应、疾病知识理解差、心理状况不健康、自费支付医疗费用。结论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胡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392-1393
目的:探讨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24例初诊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复发与无复发消化性溃疡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饮食方式、治疗依从性、消化性溃疡类型、心理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2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平均随访(1.72±0.69)年,复发50例(22.32%);复发组年龄≥60岁占70.00%、不合理饮食占58.00%、治疗依从性差占48.00%、存在不良心理反应占38.00%,均高于未复发组的41.95%,30.46%,28.16%,21.26%(P〈0.05),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相关因素。结论消化性溃疡复发率高,影响因素多样,应实施针对性措施以减少消化性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中平 《华夏医学》2002,15(6):768-769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对318例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组Hp阳性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用法莫替丁,呋喃唑酮,甲硝唑,德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采用法莫替丁治疗的对照组。8周后复查胃镜并行Hp检查,在溃疡愈合的293例患者中选择281例患者进入随访研究,共24个月。结果:联合治疗组2个月的愈合率为93.0%,24个月的愈合率86.00%,溃疡复发率为10.0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有溃疡27%,复合溃疡6.7%);对照组溃疡复发率为86.4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8%,胃溃疡78%,复合溃疡93%)。二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密切,具有多种作用破坏了粘膜屏障,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在抗溃疡的同时根除Hp可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为消化性溃疡的根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性溃疡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青海省大通县元朔卫生院诊治102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依从性评估结果进行分组,并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消化性溃疡知识掌握程度、心理状态、自费治疗、病程、药物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 102例患者依从性好62例(60.78%),依从性差50例(49.02%);依从性差组溃疡知识掌握差32.26%、不良心理状态19.03%、自费25.81%、药物不良反应37.09高于依从性好组的12.00%、8.00%、8.00%、22.00%(P0.05);为影响依从性的因素。结论影响消化性溃疡患者药物因素复杂,应通过相应的措施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也称肝源性溃疡(HU)]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以79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肝功能分级、内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分析HU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可能病因。结果:HU发病率21.1(167/790)、平均发病年龄47.8(26-78岁)、出血率17.4%(29/167)、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比例1:1.2,均高于普通消化性溃疡;HU以多发、较小而浅溃汤多见,常合并胃黏膜糜烂(P<0.01);HU临床症状不典型,无规律性疼痛和季节性好发等特点(P>0.05),治疗后易复发;患者胃泌素水平、肝功能状况对HU发病有影响(P<0.05),胆汁反流、HP感染、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等不是HU高发的因素(P>0.05)。结论:HU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溃疡,不具有社会人群消化性溃疡的一般特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门脉高压状态下胃肠黏膜淤血、胃肠激素变化及肝功能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求提高消化性溃疡疗效的方法。方法 十二指肠溃疡(Du)370例,随机分成DuⅠ组(微波加药物)200例和DuⅡ组(单纯药物)170例;胃溃疡(Gu)随机分成GuⅠ组(微波加药物)80例和GuⅡ组(单纯药物)70例。在胃镜下微波治疗后,观察渍疡愈合、疼痛缓解和复发情况,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 两个Ⅰ组的溃疡愈合率、疼痛缓解率均高于Ⅱ组(P〈0.01、P〈0.05),复发率低于Ⅱ组(P〈0.05)。结论 胃镜下微波联合药物治疗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对肝源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肝源性溃疡60例,观察其溃疡部位、合并出血率及溃疡愈合等特点。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0例,用普萘洛尔+奥美拉唑口服治疗;对照组(B组)30例,用奥美拉唑+维生素B。口服治疗。同期选择单纯性消化性溃疡30例,作为对照2组(C组),治疗方法与B组相同。结果:肝源性溃疡部位以胃溃疡居多,合并出血率高,较对照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普萘洛尔可明显提高肝源性溃疡愈合率,与B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源性溃疡难以治愈且易合并出血,小剂量普萘洛尔有助于肝源性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类型及患病率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方法:对55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住院的99例非糖尿病患者行胃镜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观察组消化性溃疡总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胃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病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观察组上腹痛、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食后腹胀症状则较对照组多(P〈0.05)。病程〈5年的29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消化性溃疡8例,病程5~20年26例中,检出消化性溃疡9例。结论: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发病类型及患病率,与糖尿病病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消化性溃疡(PU)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PU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综合性心理护理,疗程8周。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依从性、溃疡愈合率和HD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46、11.73、9.96,均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6.92,P〈0.01)。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PU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降低HD的感染率.减少复发.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4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里消化性溃疡合并复发出血1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86例,40岁以下者81例,球溃疡74例,医嘱依从性差78例,初次出血量≥400ml72例,药物(非甾体消炎药及扩血管药)58例,季节(冬季及温差明显季节)70例,情绪及劳累诱发51例。结论 消化性溃疡合并复发出血与性别、年龄、溃疡类型、医嘱依从性、初次出血量、药物、季节、情绪及劳累等密切相关,是影响溃疡病复发出血的重要因素。加强正规用药,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可减少溃疡病复发出血,减轻病人痛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徐银领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60-186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16例经胃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早空腹一次,口服果胶必胶囊100mg,每日4次,连服6周;口服克拉霉素胶囊0.5g,每日2次;甲硝唑片0.4g,每日2次,连服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治疗。6周后做胃镜复查并做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合并症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高、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联药物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疗效。方法:将151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用奥美拉唑10mg/日,2次/日口服治疗;病例组79例,除服用同对照组相同剂量奥美拉唑以外,联合服用洁维乐凝胶20g、呋喃唑酮0.1g,全部2次/日,治疗28天1个疗程。随访观察5个月。结果:三联疗法疗效明显高于奥美拉唑单一疗法(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的疗效,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愈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地位。方法:对204例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判断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情况,并和10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04例肝硬化患者伴PU45例(22.5%)与正常对照组伴PU5例(5%);比较明显增加(P<0.01);年龄、性别、肝功能状态与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无关(P>0.05);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多不典型,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PU、EV破裂分别为21.3%、44.3%。结论:肝硬化患者伴PU明显增加,PU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组2型糖尿病100例、对照组同期非糖尿病200例行电子胃镜检查。将两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部分上消化道症状及诊疗6周后溃疡愈合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溃疡病患病率、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溃疡、复合性溃疡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食后腹胀多于对照组(P〈0.05),上腹痛及反酸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胃镜下溃疡s期愈合率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与糖尿病病程无关。结论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有着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不同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钱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4):3265-3267
目的: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依从性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100例1:3服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不同依从患者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100例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依从性好56例(56.00%,56/100),依从性差44例(44.00%,44/100);依从性差组平均年龄(63.87土10.78)岁、缺少糖尿病知识47.73%、存在降糖药物不良反应52.27%、服药种类(3.60±1.04)种、经济状况差40.91%高于依从性好组的(55.63土12.03)岁、25.00%、26.79%、(2.044-0.79)种、17.86%(P〈O.05),是影响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依从性相对较差,影响依从性因素多种多样,应采取相应方法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王晓龙  吴敏 《大家健康》2014,(9):198-199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8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症状均为呕血和黑色大便,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多发生在青壮年时期,男性多于女性,且消化性溃疡中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胃溃疡(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与年龄、性别及螺旋杆菌的感染都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较高。且消化性溃疡极易长期反复发作,因此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周艳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855-4856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高血压患者中服用降压药物依从性好53例(51.96%),依从性差49例(48.04%)。依从性差组的年龄[(63.87±13.34)岁]、缺少高血压疾病知识(48.98%)、不良心理反应(40.82%)、存在降压药物副作用(5102%)高于依从性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是影响口服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年龄、缺少高血压疾病知识、降压药物存在副作用等是影响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应通过更多关注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注重心理护理、进行用药指导等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以糖尿病50例检出消化性溃疡16例为观察组,与同期非糖尿病100例检出消化性溃疡28例为对照组进行胃镜检查,对两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发现糖尿病组消化性溃疡总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胃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十二指肠球部渍疡患病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依从性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资料,比较依从性差(观察组)及依从性好(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知识、病程、心理状态、ATD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150例患者ATD治疗依从性好100例(66.67%),差50例(33.33%);观察组年龄(45.22±10.34)岁、缺少疾病知识64.00%、合并不良心理反应58.00%、存在ATD不良反应46.00%高于对照组的(34.90±12.02)岁、33.00%、22.00%、21.oo%(P〈0.05),是影响ATD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ATD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对策提高ATD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