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慢病综合防治知信行模型的实施效果。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与典型相关分析。内容 评价健康宣传、慢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健康促进效果、疾病防治效果等。结果 全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100%,对人群健康监测、慢病监测、测血压,高血压知识知晓率62%。对慢病病种、高危因素构成正确认识率38%。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认同比率40%。参加体育锻炼比率55%,社区人群平均吸烟率下降0.9%。人群少饮酒率32%,居民膳食脂肪摄入总热量25%,35岁以上人群A型行为者减少15%。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精神病(复发)、龋齿发生率下降18%。肿瘤生命质量指数提升9%,寿命年增加6%。古镇居民期望寿命平均提高12、71岁。总体上迭到或超过预计阶段国家标准水平。典型相关系数都为1.0。典型冗余分析,各方第二、三典则变量解释的方差比例累计为0.9093~0.9948。健康宣传产出-健康教育覆盖率-社区居民慢病知识知晓率一心理、行为变化的相关关系显著。结论 中山古镇慢病综合防治知信行模型的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慢病综合防治知信行模型。方法 公共卫生政策分析,流行病学调查与典型相关分析。内容 知信行模式的组织基础、基本内容及关键因素具体实施、新技术应用、实施效果等。结果 通过具体社区建设,质量控制及可持续发展的配套机制建立,自动适应、自我生成、梯度推进效应逻辑模型创立,全面推动抽象社区的形成,从而推动慢病综合防治知信行模型的建立。通过模型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健康监测等实施效果显著。总体上达到或超过设计阶段国家标准水平。结论 中山古镇创立了慢病综合防治的知信行模型,且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居民重点传染病防治知信行现状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于2017年09月--2018年09月,随机选择100名居民作为观察对象,并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健康教育干预后通过问卷调查居民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居民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传染病诊治行为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干预前(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居民对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正确诊治行为率,加强居民预防重点传染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的调查宁波市江北区居民的慢性病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情况,分析影响居民行为习惯的相关因素,探索适宜的慢性病防治措施。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8个街道(镇)2354名常住居民进行人户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居民知信行水平总体不高,但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慢性病防治知识途径中对医务人员咨询和讲座需求率达52.3%和43.6%;对知信行总分的影响因素为性别(OR=1.243,95% CI:1.053~1.466)、年龄(OR=1.232,95%CI:1.151—1.320)、文化程度(OR=0.741,95%CI:0.691—0.796);健康知识得分高低影响健康态度(OR=3.545,95%CI:2.741—4.586)和行为(OR=1.797,95%CI:1.457—2.215)。结论应以慢性病危险因素知识教育为突破,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在现有健康教育基础上,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如何优化现有慢性病防治工作模式。方法:徐汇区试点社区开展以"慢病关爱家园"为平台的慢病关爱项目,实施疾控—综合医院—社区三位一体综合防控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性访谈对居民满意度、慢病防治知信行改善情况等进行评估。结果:参加家园居民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对糖尿病危险因素和控制糖尿病五驾马车的认知情况优于基线对照组,遵医和定期监测血糖行为也得到改善。结论:以"慢病关爱家园"为平台的徐汇区慢性病防治管理模式初显成效,为慢病防治模式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嘉兴市居民流感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嘉兴市3024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感知识的知晓率为53.04%,流感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9.15%.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民之间的流感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地区、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对待流感的态度和流感知识综合得分的居民之间流感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职业与流感知识综合得分是否合格有关;对待流感的态度、流感知识综合得分、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因素与流感行为综合得分是否合格有关.居民获取流感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为电视和广播(72.01%);78.74%的居民担心患流感;95.28%的居民希望了解流感相关知识.居民最希望了解的知识是“如何防范流感(43.58%);对流感宣教工作表示满意者占60.79%. [结论]居民流感知识水平与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有待提高,应结合流感知识、行为综合得分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提高人群流感知信行水平和应对流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四城市成年居民环境健康知信行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3—4月,对四川省绵阳市、雅安市和江苏省苏州市、扬州市的1252名18~69岁常驻居民进行环境健康知信行问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erson等级相关等方法分析公众环境健康知信行水平差异,相关因素和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的相关关系。结果 不同城市(F=47.632,P<0.001)、不同年龄(F=34.676,P<0.001)、不同文化程度(F=49.574,P<0.001)、不同体质指数(F=4.560,P=0.003)、不同家庭总年收入(F=27.977,P<0.001)、是否吸烟(t=11.121,P=0.001)与不同环境健康知识获取途径数量(F=88.405,P<0.001)人群的环境健康知信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除了体质指数,其余项均是环境健康知信行水平的相关因素。环境健康态度得分明显高于行为和知识(F=154.34,P<0.001)。知识和行为、知识和态度、态度和行为得分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0.414和0....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收集的血吸虫病问卷资料了解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知信行(KAP)模式的路径。分析自我效能对于知信行模式路径的影响。方法2019-09/10对目标人群进行了血吸虫病防治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利用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2个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两两比较使用LSD法,计数资料使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四格表卡方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使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认知正向影响血防信念,认知和血防信念均正向影响行为(P<0.01),且认知-信念-行为路径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自我效能对于认知-信念和信念-行为两条路径存在调节效应(P<0.01)。结论根据血防知信行模式对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人群进行积极干预的同时,需结同时考虑其他因素对于流行地区居民培养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更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对居民制定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南宁市10个健康教育社区1966名居民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求出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态度、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相关的密切程度不高,对待患艾滋病的亲友的态度与知识得分的相关系数最大,知识与态度、行为之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艾滋病预防并非简单的“知——信——行”模式,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形成理想的态度和行为,还需要举办多种形式的针对态度和行为的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碘缺乏病重病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贫困地区及碘缺乏病重病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评价其效果。方法对目标人群开展多种形式防治碘缺乏病健康教育,于教育前后用碘缺乏病知、信、行问卷(询问式)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和到居民家中进行食用盐碘含量的半定量检测。结果干预后教师知识知晓率提高近20%;学生知识知晓率提高20%~35%(P<0.01)。五年级学生高于四年级的学生;主妇/户主知晓率提高近10%。碘盐食用率从82.2%提高至91.0%。结论健康教育及相关的活动用品提供激发和促进了学生进行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老师—学生—家长(居民)这一宣传链,将健康教育扩大影响到家庭及社会,有助于当地居民知、信、行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居民慢病综合干预前后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社区居民社区综合干预前后有关慢病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的改变情况,探讨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在慢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7月在南京市3个城区和1个郊县分别随机整群抽取1个社区,以社区35岁及以上人群(n=4,293)为研究对象.在完成基线调查的情况下,对4个社区的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临床义诊、定期随访等干预措施,于2007年7月份进行终点调查,整个现场干预和随访期限为3年.[结果]干预前后糖尿病病人的患病知晓率(36%,51.7%),治疗率(33.7%,44.6%),血糖控制率(11.3%,21.6%)显著明显增加.慢病知、信、行水平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居民定期测量血压率显著提高(13.0%,18.5%,X2=44.25,P<0.01);饮酒比例下降显著(24.3%,17.9%,X2=47.93,P<0.01).[结论]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内容的的慢病综合干预措施在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下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2.
深圳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成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练坚贞  甘达强 《职业与健康》2005,21(12):1887-1889
目的 探讨深圳社区卫生服务中慢病综合防治方案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深圳福田区竹盛社区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共75名病人作为对象实施慢病综合防治干预,采用自身干预对照研究方法.结果 通过为期2 a的慢病干预,干预组慢病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管理率、控制率、规范服药率以及对慢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认识情况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干预后各率均高于干预前,绝大多数的慢病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感到满意.结论 ①深圳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对社区慢病人群进行综合防治,成效突出,能显著提高慢病人群的管理率、控制率和规范服药率.②应向社区居民大力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宝山区社区居民合理营养知信行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合理营养的知、信、行水平以及接受信息的渠道,以便为合理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1458名居民就有关合理营养知、信、行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合理营养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5.7%;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5.3%;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46.5%。居民合理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受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影响(P<0.01)。除烹调蔬菜习惯正确率达到92.6%外,其他都低于50%。居民饮食习惯离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所建议的要求差距较大。社区居民接受合理营养知识的主要传媒是广播电视、宣传版面或黑板报、宣传小册子。结论宝山区社区居民合理营养的知识水平及饮食习惯有待改善,应采取综合性传播策略以加强营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应急健康传播教育后,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知信行情况,为下一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宣传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2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对195 282名居民新冠肺炎知信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居民对新冠肺炎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个人防护行为执行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0.73%~98.92%)和(88.87%~9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C五号.EPS;P〗=143 783.668, P <0.001;〖XC五号.EPS;P〗=22 679.015, P <0.050)。绝大部分居民愿意配合政府实施相关防控措施(98.90%~9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五号.EPS;P〗=3 364.959, P <0.001)。 结论 居民对新冠肺炎相关基本知识知晓率和个人防护行为执行率相对较高,应对居民的知信行进行动态监测,为后续防控措施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城市社区慢病综合防治试点经过5年的社区综合干预之后,该社区人群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相关知信行状况的改善情况,评价社区综合干预效果. [方法]在干预前、后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该社区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3次入户调查,对该人群的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行为危险因素以及高血压相关知信行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经协方差分析,在消除年龄因素的影响后,不同年度的收缩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4,P<0.05);经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吸烟率、饮酒率、被动吸烟率有了明显下降(均有P<0.05);体育锻炼率有了明显提高(P<0.05);高血压相关知信行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性别、年龄、不良婚姻、被动吸烟以及职业是影响这一目标人群血压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该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高血压相关知信行状况有所改善,针对该群体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是切实可行且已初显成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4省农村地区肝癌预防知信行的变化情况,为农村地区的癌症健康教育与综合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6、2019年在我国4省(河南、安徽、山东和江苏)14个农村县区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肝癌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差异,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Cochran-Mantel-Haenszel检验分析肝癌预防知信行变化情况。结果 共纳入调查对象44 777人。2013—2019年,肝癌预防知识知晓率从20.31%升至31.23%。在肝癌预防知识中,调查人群对“吸烟”和“饮酒”是癌症的危险因素知晓率在50%以上,对“肥胖”和“遗传因素”的知晓率低于30%;在肝癌预防态度中,愿意接种乙肝疫苗者占80%以上;在肝癌预防行为中,有了解癌症知识途径者占90%以上,而癌症筛查率在20%以下。在2013—2019年,所有知识条目知晓率、积极态度持有率、健康体检、癌症筛查、有了解癌症知识的途径、不吸烟、不饮酒的行为持有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余杭区部分儿童及家长手足口病知识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余杭区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规划、实施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余杭区余杭镇3个村(居委会)居民,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儿童家长及3—6周岁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7.52%,居民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7.19%。本地儿童家长与外地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居民最喜欢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为电视;半数以上居民最想了解的知识是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结论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要选择受居民欢迎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别要加强对外地人口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健康相关行为的协同学原理与发展动力学机制。方法 综合应用典型分析、比较分析等理论研究方法,以川西北高原藏区包虫病防治行为与“石渠模式”为例,应用协同学原理探究健康相关行为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结果健康相关行为发展符合协同学原理,心理认知、人际-群体环境以及人群-社会环境是行为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其内部多个变量/要素间不断竞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并在不断协同中形成多个慢变量(认知态度、动机构成、自我效能;社会网络、群体舆论;政策支持、环境支持、试点/示范区、健康促进行动等)和序参量(个体行为信念、行为社会网络-群体舆论、行为社会舆论),这些慢变量/序参量反过来支配行为在个体、人际、人群三个水平上发展变化。提出获取和分析不同水平上的慢变量和序参量定性诊断行为发展状况和实施行为干预的思路和策略。以家犬栓养等包虫病预防行为在人群中发展变化和“石渠模式”形成过程初步检验了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以疾病预防行为等代表的健康相关行为发展协同动力学机制及其诊断与干预策略,为复杂行为解释和干预提供了一种思路,为“石渠模式”以及多措并举的疾病防控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有效模式与方法。方法对2013年宝山区大场镇第三社区组建的18个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定期开展小组活动,包括主题讲座、技能演示、免费体检、户外健身、谈心交流等。于活动前后对小组居民进行慢病防治知、信、行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估小组活动的效果。结果小组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包括慢性病危险因素、血压及血糖正常值、健康膳食、规律运动、体重指数等,小组居民健康行为及习惯方面有了很大改善。结论组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是一项低成本且富有成效的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模式。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小组活动,不断将更多的居民纳入到小组中来,对于社区居民慢性病的早期防治是有效的,并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南京市江宁区开展创建健康城市后,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江宁区18个社区,年龄在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自填式问卷调查其健康基本知识、生活行为方式、健康城市常识情况。结果江宁区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城市知晓率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3和0.52。结论江宁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较好,对健康城市的相关知识了解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