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业》2015,(19)
<正>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  相似文献   

2.
信息     
正后现代主义建筑之父罗伯特·文丘里去世享年93岁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著名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美国建筑界的领袖人物,于9月18日去世,享年93岁。在文丘里诸多荣誉中,1991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美国建筑师协会(AIA)会员以及英国皇家建筑师协  相似文献   

3.
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发表之后,对现代主义的批评越来越多。众多的建筑师开始重新估价自己曾经追随过的建筑思想。对现代主义批评涉及到更多的方面,直到其思想基础。同时,各种新的探索也在不断出现。三,非现代主义化创作倾向的几种主要表现自六十年代起,各种背离现代主义的创作,以及由一些建筑师自行组织起来的学派团体已有不少。比较突出的如美国的“灰色派”、“白色派”、“银色派”、  相似文献   

4.
十九评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早期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在西方各国确曾盛极一时。同时,代表着这一运动的建筑大师们,也由此而名噪一时,成为当代的风云人物。但自从以美国罗伯特·文丘里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在1966年发表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文以后,就出现了后现代主义与早期现代主义之间的严重对立。文丘里后来虽也曾表示,早期现代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罗勃特·文丘里的名字对人们并不陌生,他是文丘里、劳赫和斯科特·布朗费城事务所(以下简称为文丘里事务所)的首席建筑师,同时又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建筑理论家,他的理论比他所设计的房子有更为深刻的影响。文丘里先生1966年所著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在推动建筑潮流朝着同单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context"概念为着眼点,梳理了历史上的相关理论,并结合罗伯特·文丘里的《论建筑构图中的情境》《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3本重要著述,探讨了文丘里建筑理论中"context"概念的提出、拓展和深化的过程,其中也反映了文丘里对于西方人文主义文化传统的延续,为当今建筑创作留下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信息论美学谈后现代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大战后,以四位大师为首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空前活跃,并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现代派建筑如雨后春笋纷纷兴建。但60年代末期,以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为先导,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开始兴起,并逐步完善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特别是近十年来,一大批中青年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成功地运用了一些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  相似文献   

8.
程鹏  富一凝 《规划师》2011,27(5):112-115
自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62年在《建筑》杂志上撰写《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并于1966年出版以来,大多数评论都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誉为后现代主义的开山之作。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丘里试图与后现代主义划清界线,并为现代主义运动奠基人进行辩护,将  相似文献   

9.
“西单倾向”是“中国后现代”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建筑师当中,不知道清华大学所做的西单商业大楼方案的人恐怕不太多。西单商业大楼方案引起了我们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建筑学报》、《新建筑》、《世界建筑》等国内仅有的几家建筑刊物都发表了评介文章。人们用“新时代文脉延续”、“新一代形式”、“有文丘里灰色派气质的佳作”、“中国后现代主义”等等赞誉它。于是,西单商业大楼吸引了一批意欲创新的青年建筑师和学生们,在他们的方  相似文献   

10.
张啸乾 《建筑》2012,(19):77-78
在研究现代主义建筑的过程中,会发现经典作品与"功能至上"的理论出现了许多矛盾,笔者通过对建筑作品与著作的反思,重新理解现代主义建筑,体会"现代派"建筑真正的核心思想。"形式追随功能"的叛离如今大学里建筑学教育大多是"现代主义"教育,现代主义的代表作——萨伏伊别墅,成了许多学生认识建筑的起点。这次对于现代主义的探究,也从这座外星飞船一样的白色建筑谈起。柯布西耶的创作冲动1929年,由高喊着"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的柯布西耶设计的萨伏伊别墅建成,它看起来也许像是一台实用的机器,实际上却成了一场只追求艺术性的闹剧,成为了柯布思想观念转变过程中的试验品甚至是牺牲品。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正罗伯特·文丘里辞世美国著名建筑师、后现代主义建筑领袖、199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25-2018,图1),于9月18日在家中辞世,享年93岁。作为《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的作者,文丘里既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研究的先锋人物,亦为其设计理论的践行者。1960年,他与妻子丹尼斯·  相似文献   

12.
"建筑界丛书"第二辑于2016年出版,选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新一代建筑师,展现他们有关建筑的实践和思考。结合《应力》(李虎+黄文菁)一书呈现的内容,梳理OPEN建筑事务所回国后的思想脉络及实践发展,分别从"回归本土"和"开放建筑"两个角度,叙述OPEN事务所坚持现代主义精神的建筑态度及建筑向城市开放、向自然开放的建筑理念。认为和"OPEN"一样面对中国当下问题,并以建筑做出积极应对的新一代建筑师,或将共同构建中国本土语境中新的建筑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黄恒  郑静 《建筑师》2022,(6):83-92
本文深入阅读《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与母亲住宅的设计细节,重点拆解分析住宅正立面的设计元素,以“侦探调查”视角追溯组成构件参考的先例源流,进而探析文丘里母亲住宅设计理念的形成,将文丘里设计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历史再现”。文章指出,在母亲住宅中成功融汇了古典、现代与美国乡土三个体系的建筑元素,是文丘里对1960年代美国商业社会肤浅审美及“正统现代主义建筑”教条设计的反抗。  相似文献   

14.
正书名: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作者:[美]罗伯特·文丘里[美]丹尼丝·斯科特·布朗[美]史蒂文·艾泽努尔译者:徐怡芳王健出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17年07月开本:710 mm×1000 mm 1/16文字:278千字页码:229页定价:$48.00元《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与文丘里所著的《建筑复杂性与矛盾性》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文丘里反对密斯·凡·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说起——漫谈"798"地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发表了他的著作--《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其中指出建筑具有多元性特点,而不是单纯的非此即彼,建筑师在进行创作时应当认识到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并由此揭开了建筑界后现代主义运动的序幕.今天我们不去探讨这本书及后现代主义的具体观点,只是就其中提到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而言,我想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建筑,也同样适用于城市.  相似文献   

16.
《建筑师》2015,(6)
作为一名重要的拉美建筑师,罗赫略·萨尔莫纳跨越了哥伦比亚两个建筑时代,从"二战"后初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到当代著名的建筑师群体。早期他在哥伦比亚和法国接受建筑专业训练,20世纪50年代曾在法国作为柯布西耶的助手工作。其作品里展示了一种对哥伦比亚现代建筑,以及其建筑的个人表达问题的持久探索。本文回顾了他最重要的一些建筑作品,并通过引用诸多评论家和他本人的论述,力图揭示建筑师最个性化的尝试,及其失败和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7.
正李翔宁:中国和韩国当代的建筑,可以进行平行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学习西方建筑理论,也可以向韩国建筑师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主义"所具有的延续性,在中国却有所不同,因为我们损失了很多历史,所以中国当代建筑师谈到我们需要补偿。现在中国城市仅仅采取"都市主义",但是中国从来没有真正参与过现代建筑的进程,所以说中国所经历的现代主义,如同梁思成所采取的一样,是形式主义跟中国传统的结合。作为韩国首尔市的总建筑师,您对于中韩两国平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以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从勒·柯布西耶与菲利浦·约翰逊的对于,以及罗伯特·文丘里自身前后的对比,看出建筑思想对建筑方法的作用,同时也看出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对建筑创作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介绍了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师如何思考和表达本国建筑传统。在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民族主义背景下,这一主题引起了很多日本建筑师的注意,他们热衷于将现代建筑表现为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上加上一个倾斜的瓦屋顶。但也有日本建筑师认为这只是对中国建筑的继承而非日本建筑本质的转译,并进而在现代主义的视角下发展了自身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变化和突破是每个新建筑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本文重点记录了四位优秀建筑师在中国近期新建的美术馆建筑,通过对每个美术馆建筑的实地调研和总结分析,思考和分析了这些新建建筑在每位建筑师一贯坚持不变、继承的设计理念中,所发生的新变化和新突破揭示了每位建筑师作品里"不变"与"变"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