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塑料科技》2015,(11):96-100
为了拓宽超滤膜的应用领域和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其抗菌性能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主要介绍了超滤膜生物污染的成因、抗菌超滤膜的制备及不同种类抗菌剂对超滤膜抗菌性能的影响,并针对抗菌超滤膜现存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孟霞  韩熠  袁黎明 《云南化工》2005,32(2):37-39
通过对手性化合物和超滤膜的介绍,综述了超滤膜在手性化合物拆分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超滤膜在膜拆分技术中的地位及其工业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王立彪 《广东化工》2014,(14):175-177
文章介绍了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技术的主要特点,着重介绍了超滤膜材料、膜组件的研究现状,论述了近年来超滤膜新技术及其与预处理联用在自来水净化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超滤新技术在我国自来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PVC合金和PVDF 2种材质的浸没式超滤膜对南方某水厂受污染的水源进行中试试验,对比2种膜材质在净水处理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浸没式超滤膜工艺对浊度、细菌总数和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稳定在0.1 NTU以下,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 mg/L,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均达到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在净水效能对比分析中,2种材质的超滤膜性能表现基本相当。试验同时对比了2种超滤膜的膜污染及能耗情况,PVDF超滤膜在抗污染性能及吨水能耗上要优于PVC合金超滤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对饮用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超滤膜工艺的应用逐渐规模化,压力式超滤膜是其中较为广泛的一种应用形式。文中综述了净水厂工程实例中超滤膜的流程位置,总结了压力式超滤技术指标的选择和系统组成,提出设计时应重点选择膜通量、出水水质、设计水温和系统回收率指标,并详细介绍了超滤膜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结合具体布置案例详细分析超滤膜处理车间的布置特点,重点探讨了超滤膜处理车间平面布置、提升泵房、物理和化学清洗系统的设计要点,还对消防及安全设计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反渗透预处理超滤系统的工艺选择进行了介绍,主要从用于原水的黄河水水质的特点、超滤膜的特点、超滤膜的选择、超滤膜通量的选取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分别从饮用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各种工业废水处理以及海水淡化等方面介绍了超滤膜的应用动向及效果,并指出超滤膜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有机-无机杂化超滤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有机-无机杂化超滤膜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相分离方式和引入无机粒子的方式归纳了这类超滤膜的制备方法.这类超滤膜具有优良的物化稳定性、较为完善的膜孔结构、较好的膜透过和分离性能以及良好的抗污染能力.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超滤膜的成膜机理,讨论了无机粒子的物化性能、结构以及含量等因素对此类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此类超滤膜的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有机-无机杂化超滤膜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相分离方式和引入无机粒子的方式归纳了这类超滤膜的制备方法。这类超滤膜具有优良的物化稳定性、较为完善的膜孔结构、较好的膜透过和分离性能以及良好的抗污染能力。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超滤膜的成膜机理,讨论了无机粒子的物化性能、结构以及含量等因素对此类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此类超滤膜的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超滤膜和超滤过程,总结了在水处理工业上的应用。比较了各种膜材料的性能,并着重论述了水处理工业应用中应注意和考虑的问题:超滤膜的选择、超滤操作条件的选择、超滤膜的浓差极化和污染与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膜污染形成机理,对导致膜污染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因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以及浓差极化作用,会使膜的内外表面受到污染,造成膜通量的下降,分离效率降低;膜本身的结构及其材料性能,水体中污染物的性质与活性对膜污染起着重要的作用;操作条件的改变,可以改善膜污染程度;讨论了膜污染控制方法及膜污染后的清洗方法,可以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对被污染的膜进行清洗,能够使其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2.
陶瓷膜分离净化硫氰酸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陶瓷膜分离净化湿法腈纶溶剂硫氰酸钠物料,分析了膜通量随运行时间的衰减变化趋势及浓缩倍数与膜通量衰减的关系,确定了恢复膜通量的方法,比较了不同膜管的分离效果和分离特性。结果表明:陶瓷膜能有效截留硫氰酸钠物料中的杂质,水不溶物去除率大于75%;膜通量都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衰减,当平均膜通量低于设计膜通量时,可采用热纯水进行洗脱,使膜通量恢复;当热纯水无法使膜通量恢复,可采用化学方法或更换膜管;不同膜层厚度的膜管对膜通量影响不大,但厚层膜管的分离除杂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氯化钙和碳酸氢钙配置原水,模拟反渗透膜使用环境,测定膜污染后膜性能的变化趋势,并对膜进行了清洗,对比了不同阶段膜通量的恢复情况,并比较了不同清洗温度下膜通量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膜通量随着膜污染的加剧呈现出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而脱盐率呈先慢后快的下降趋势;污染的膜经过酸洗后,膜性能恢复到初始的98.6%;清洗温度越高,膜通量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几种新型膜分离技术 ,如膜萃取、膜蒸馏、膜反应器、亲和膜分离、集成膜分离等 ,并综述了这几种新型膜分离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PAA-g-ZrO2复合膜过滤牛血清蛋白过程的污染阻力及其分布分析揭示接枝聚丙烯酸(PAA)对ZrO2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AA-g-ZrO2复合膜和ZrO2膜的总阻力均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是PAA-g-ZrO2复合膜总阻力的增加趋势明显低于原ZrO2膜,同时,PAA-g-ZrO2复合膜的内部污染阻力Rif所占比例下降为原ZrO2膜的一半,这表明PAA接枝到ZrO2膜表面明显降低了膜孔内堵塞的内部污染,提高了膜的抗污染和易清洗性能。此外,溶液的pH值对PAA-g-ZrO2复合膜的污染阻力及其分布有着明显影响,当溶液pH值为8.0时,PAA-g-ZrO2复合膜几乎不存在膜孔堵塞污染。  相似文献   

16.
膜接触器及相关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膜接触过程是一个相当广义的膜过程,它包括膜蒸馏,膜萃取,膜吸收,膜吸附,膜汽提和渗透萃取等,其主要优点是膜的堆砌密度高,可提供极大的膜面积,使接触的两种介质间进行传递,其主要缺点是膜的传质阻力较大和不稳定性等,本文简要综述了这一过程的主要方面,各种膜接触器,相关过程,应用和潜在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气扫式膜蒸馏传质传热过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华艳  李欢  吕晓龙 《化工学报》2009,60(2):304-309
对气扫式膜蒸馏(SGMD)的热量和质量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过程的热量和质量传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吹扫气流速、组件长度、进料流速和进料温度对膜通量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非常接近。随吹扫气流速的增大,通量先增加然后趋近于平衡。组件长度越短通量越高。进料流速对通量的影响很小,随膜丝内Reynolds数的增加,通量稍有增加,随进料温度的升高,通量呈指数倍增加。  相似文献   

18.
膜吸收法是分离燃煤烟气CO2的主要工艺之一,膜润湿造成的膜阻力增加以及膜表面形态改变是膜吸收法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阻碍了膜吸收法的广泛应用。本文在膜吸收法的基本原理基础上,阐述了影响膜润湿的因素(吸收剂种类、吸收液浓度、温度、液相压力和流速)以及膜特性因素(膜材料和膜结构)的最新进展,详细分析了膜与吸收剂之间的兼容关系,确定孔润湿是制约膜组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未来缓解膜润湿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优化操作条件、开发新型性价比高的吸收剂和膜材料以及通过进行膜的表面改性等手段来改善膜和吸收剂的兼容性,提高膜接触器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以及进一步细致探究如何恢复膜组件的性能,从而提高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新型气隙式膜蒸馏组件脱盐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基于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和聚丙烯中空纤维换热管的新型能量回收式膜组件(AGMD-HF),以70 g·L-1的氯化钠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膜组件长度和膜孔径大小对膜组件脱盐性能的影响。为直接衡量操作条件、组件参数以及温差、浓差极化现象对传质系数的影响,引入总传质系数,并研究进料温度和膜孔径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总传质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膜孔径的增大而增大,提高膜孔径可有效提高总传质系数,同时可有效提高通量和造水比。通量随组件长度的增大而减小,而造水比增大,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可综合考虑通量和造水比以便选择合适的组件长度。  相似文献   

20.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膜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和规模虽然不断增加,然而,膜污染严重阻碍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推广应用。作者从膜的性质、料液性质以及膜分离的操作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膜污染的成因和膜污染过程,系统论述了膜污染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另外还从改善膜本身的抗污染能力,变化混合液的特性,优化膜分离的操作条件和膜清洗四个方面介绍了膜污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