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用中药结肠灌注液Ⅰ号与血液透析对照治疗急性肾衰19例。灌注组10例,治愈9例;对照组9例,治愈8例。从两组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中药结肠灌注液Ⅰ号治疗急性肾衰不逊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愈率,节约病人的医药费用,我院在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验方中,研制了中草药急肝Ⅰ号合剂,经287例住院肝炎患者观察验证,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为99.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81至1988年,以制酸活血止痛、祛腐敛疮生肌法,自拟祛腐生肌散Ⅰ号和祛腐生肌散Ⅱ号(以下简称Ⅰ号散和Ⅱ号散)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下简称本病)50例,近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中西药灌注治疗急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利用HD-110型脉冲Nd;YAG泪道激光治疗仪,对12例(12眼)急性泪囊炎患者行泪道激光成形术,待泪道成形关冲洗通畅后除局部使用氧氟沙星眼膏(迪可罗)等西药外并适量灌注中药泪道Ⅰ号方;1周左右复诊,并在复诊的治疗中局部再次注入迪可罗眼膏等西药及灌注中药泪道Ⅱ号方,以后每周1次直至泪囊区局部症状体征消失为止。结果 12眼治疗5~10 d后炎症迅速消退,局部症状明显改善,3~5周基本痊愈。结论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中西药灌注治疗急性泪囊炎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八五年以来,运用六经辨证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共224例,其中急性无黄疸型肝炎53例,治愈率为83%,有效率为100%;急性黄疸型肝炎56例,治愈率为90.4%,有效率为100%;慢性迁延型肝炎60例,治愈率为73.3%,有效率为93.3%;慢性活动型肝炎为30例,治愈率为23.3%,有效率为93.3%;肝炎后肝硬化有效率为88.0%。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情发展规律,总结了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的六经传变及其辨证施治规律。  相似文献   

6.
痛风Ⅰ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痛风Ⅰ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以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活血通络法,采用痛风Ⅰ号方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痛风定胶囊治疗,疗程为8d。结果痛风Ⅰ号组有效率为91.3%,且两组治疗后血尿酸值比较有显著陛差异(P〈0.01)。结论病风Ⅰ号方治疗急性痛凤性关节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笔者应用中药组方抗凝护心Ⅰ号 (主要由水蛭、桃仁、红花、川芎、蕲蛇、乌梢蛇、党参等组成 )缓解心肌梗塞再灌注后血液的高凝状态及血管痉挛 ,将实验大鼠造成急性心梗再灌注模型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抗凝护心Ⅰ号正常剂量、高剂量、阿斯匹林、抗凝护心Ⅰ号与阿斯匹林合剂 ,检测大鼠凝血指标及血管活性物质变化。1 实验材料1.1 动物 健康老年Wistar大鼠 40只 ,雄性 ,体重 (35 0± 30 ) g ,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 实验用药  ①抗凝护心Ⅰ号 :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提供。  ② 0 .9%氯化钠溶…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症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检对象486例均为1岁半以内腹泻婴幼儿,采用新鲜粪便pH值、醋酸铅法、层析法检测,小儿乳糖不耐受症(LI)诊断标准为:pH<6,醋酸铅法( ),层析法( )。对其中148例LI的患儿分3组治疗观察,Ⅰ组为常规西药治疗,Ⅱ组为常规西药及去乳糖饮食疗法,Ⅲ组为中药治疗,并根据急性(湿热)和慢性、迁延性(脾虚)各给予止泻Ⅰ号、止泻Ⅱ号,急性腹泻观察5天,慢性、迁延性腹泻观察10天。结果486例婴儿腹泻中LI发病率为54.73%,其中慢性、迁延性腹泻发病率为72.73%;对急性腹泻LI,各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慢性、迁延性者,则Ⅱ、Ⅲ组疗效优于Ⅰ组(P<0.05);去乳糖饮食疗法对急、慢性、迁延性腹泻LI有较好疗效,慢性、迁延性腹泻LI应用中药治疗能迅速缓解吐泻、腹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溃疡Ⅰ号颗粒剂治疗消化性溃疡且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者40例。其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5%、95%,并与30例甲氰味胍治疗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两组的近期疗效相仿,但停药半年后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1.43%和58.76%,有显著性差异。溃疡Ⅰ号颗粒剂在促进小肠吸收功能、疤痕期内镜下成熟度、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消除胃窦炎等方面的功效优于甲氰味胍。  相似文献   

10.
中药结肠灌注1号(以下简称灌注1号)是以中药大黄、黄芪等组成的复方,我院临床自1979年即以该复方保留灌肠治疗多种原因所致急性肾衰(ARF),取得显著疗效。在实验室研究方面,大黄及其一些复方具有降低正常大鼠血清尿素氮的药理活性,国外已有报道,但大黄及其复方对实验性ARF模型作用的研究。除协作组四川中药研究所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对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初期采用清胰汤Ⅰ号加减,后期采用清胰汤Ⅱ号加减,对于非手术患者,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和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反应参考指标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需要手术的患者,均在中西结合治疗方案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从简手术方式.结果:收治患者420例,有效率达86.9%,其中治愈354例,占84.3%;好转11例,占2.6%,死亡15例,占3.6%;发展为重症胰腺炎(SAP)40例,占9.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疾病治愈率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止哮胶囊Ⅰ号结合辨证用药治疗支气管哮喘161例,并与用止哮胶囊Ⅱ号治疗的141例作对照。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瘀血征象、血液流变学和嗜酸性细胞、免疫球蛋白(Ig)等变化,定期2年的疗效随访。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4.72%,对照组为11.6%;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6%,对照组为66.54%,两组疗效及肺功能等相关检测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P<0.01。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夏枯草及抗炎一号注射液经肝动脉联合灌注对晚期肝癌的治疗作用,将23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中药组(12例)和化疗组(11例),采用Seldinger's法进行肝动脉灌注治疗。中药组灌注夏枯草及抗炎一号注射液;化疗组灌注顺铂(DDP)、羟基喜树碱(HCFF)和5-氟脲嘧啶(5-FU)。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候、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AFP、肿瘤病灶及生活质量(KPS)评分的变化,并统计生存期。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和化疗组的缓解率为8.33%和9.09%,1年生存率为25%和18.2%(P>0.05)。两组AFP的变化相似,但中药组在部分临床症候、KPS评分方面有显著改善优于化疗组(P<0.01或P<0.05),血常规和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显示出一定的免疫调节和肝脏保护趋势。提示夏枯草及抗炎一号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客观疗效与化疗药物相似,但无明显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药研究所用大黄、红花等中药成功制成“中药结肠灌注一号”,临床证明,该药能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微循环,减轻肾小管坏死程度,促进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修复。临床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73例,治愈率达90.7%,较之近年采用“透析疗法”,病死率仍达50%左右更为优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们认为:这种新型制剂为中医药治疗急重症开  相似文献   

1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早白),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急粒)的一种特殊亚型。我院从1974年至1985年以癌灵Ⅰ号为主,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急早白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所治病例均为住院患者,诊断参照1986年9月天津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会议标准。3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13~46岁,平均27岁。患者多在发病后3~30天内入院治疗。二、临床表现:32例中入院时有不同程度贫血者28例,占87.5%;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出血者26例,占81.3%;不同部位不同程度感染者31例,占96.9%;  相似文献   

16.
三、单方、验方、协定处方的使用:单方、验方、协定处方治疗乙脑临床报导甚多,下面介绍部分地区的治疗经验。 (一)宁波市传染病院报导,用大青叶、板兰根合剂(大青叶、板兰根、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生地、玄参、知母、甘草、地龙)为主,治疗乙脑615例,治愈率为96.1%。(二)杭州市传染病院报导,用乙脑Ⅰ号方(生石膏、大青叶、板兰根、  相似文献   

17.
自1983年起,我们用湖北省丘阳地区产带皮雷公藤加陈皮等制成雷公82糖浆(简称糖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随机抽样设雷公82煎剂(简称煎剂)组与对照组,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诊断为典型或肯定的RA患者三组病人共161例,关节X线检查糖浆组106例中病变属Ⅰ期者占26.8%,Ⅱ期为19.8%,Ⅲ期为53.8%;煎剂组32例Ⅰ期者占  相似文献   

18.
从1992年以来,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研究,研制出再生丸Ⅰ-Ⅳ号与外用排毒散,治疗血液病221例,含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13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下简称MDS)87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宫颈炎Ⅰ号治疗慢性宫颈糜烂伴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宫颈糜烂并HPV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宫颈炎Ⅰ号方,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3.33%,治愈率达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V总计转阴率达76.7%,在治疗的3.6、12个月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方宫颈炎Ⅰ号对慢性宫颈糜烂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可提高HPV的转阴率及缩短转阴时间.  相似文献   

20.
用自制中药制剂宫糜康治疗宫颈糜烂62例并以康妇特消炎栓治疗30例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39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62.9%,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治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80%,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做了宫糜康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宫糜康Ⅰ、Ⅱ号水剂对阴道常见七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