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于肺癌化疗预测因子指导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方法 26例NSCLC患者标本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β-微管蛋白(β-tubulin)和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化疗方案,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评估客观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毒性反应。结果客观缓解率(ORR)为34.6%,疾病控制率(DCR)为57.7%。其中,一线治疗ORR为60%,DCR为70%;二线治疗ORR为30%,DCR为60%。总体PFS为4.9个月;其中一线、二线和三线PFS分别为6.7个月、4.5个月和1.5个月。毒性反应以血液学及消化道反应为主。结论根据肺癌化疗预测因子制定的化疗方案可提高NSCLC一线和二线治疗的疗效,延长一线治疗的PFS,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临床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进展期胃癌(AGC),甚至已经转移,这些患者即使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复发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术后辅助化疗成为AGC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l)及拓扑异构酶-II(TopoII)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90例患者,应用sP免疫组化联合检测TS、ERCCI及TopolI在结直肠癌组织和对照组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TS、ERCC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TopoII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②TS表达与年龄有关,在≥60岁患者组中表达低于〈60岁组;③ERCCl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有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④TopolI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TS、ERCCl及TopoIi均在结直肠癌对抗肿瘤药物耐药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TS、ERCCl及TopoⅡ对于结直肠癌判断预后、制定化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ing1,ERCCl)表达与奥沙利铂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56例经病理确诊且具有可评估转移灶的晚期胃癌患者,均接受含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观察分析化疗近期疗效与ERCCl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中进展(PD)26例、稳定(SD)12例,部分缓解(PR)18例,完全缓解(CR)0例,疾病控制率53.57%,20例患者ERCCl呈阳性表达(35.7%);ERCCl表达与化疗近期疗效具有关联性(X22=6.95,P=0.009),且关联性较强(r=0.821)。结论晚期胃癌组织中ERCCl基因表达对于接受含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疗效预测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ERCC1表达与Ⅱ、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Ⅱ、Ⅲ期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68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均予FOLFOX4方案治疗,疗程为8~10周期,且随访2年。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68例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结果Ⅱ、Ⅲ期结肠癌ERCC1阳性表达率为58.8%(40/68)。低分化者ERCC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高分化者(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R-CC1阴性表达者无病生存期优于阳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R-CC1表达可以作为结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的预后因素(RRerccl=6.31,95%CI为1.83~21.78,P〈0.01)。结论ERCC1在Ⅱ、Ⅲ期结肠癌低表达者中预后较好,可以从辅助化疗中受益。ERCC1可以作为辅助化疗无病生存的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酸合成酶(TS)和胸苷酸磷酸化酶(TP)在晚期胃癌患者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晚期胃癌患者共82例,行5氟尿嘧啶(5-FU)为主的PLF化疗方案,根据疗效分为化疗临床受益组(CBR组,49例)和非临床受益组(非CBR组,33例)。检测化疗前血清TS、TP水平。根据TS(TP)表达水平分为TS(TP)高表达组和TS(TP)低表达组。观察各组患者疗效并随访预后。结果 CBR组患者的血清TS水平显著低于非CBR组,血清TP水平显著高于非CBR组的患者。TS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2个月和69个月(log-rankχ2=9.34,P=0.00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个月和39个月(log-rankχ2=5.49,P=0.032),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P高表达组和低表表达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71个月和45个月(log-rankχ2=10.42,P0.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个月和27个月,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χ2=5.87,P=0.027)。结论血清中TP高表达或TS低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临床获益率高,检测血清TP、TS表达水平对预估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2010年8月胃癌新鲜癌组织标本53例(实验组)、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MDR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对化疗的指导意义.结果 MDR1基因在正常胃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57±0.27和0.20±0.10(t=8.13,P<0.001).MDR1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3.47;P=0.007,0.002),而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41,0.54,1.16;P=0.16,0.60,0.25).结论 MDR1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基础,MDR1基因的检测对制定化疗方案和选择化疗药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检测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A)、甲状腺转录因子-1 (TTF-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肺癌病理标本,以4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检测NapsinA、TTF-1、FERCC1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NapsinA、TTF-1、ERCC1表达水平、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 05);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者Napsin A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者TTF-1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NapsinA、TTF-1、ERCC1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 0. 05)。结论临床可经检测NapsinA、TTF-1、FERCC1表达判断肺癌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转移相关基因1(MTA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检测在肺癌患者术前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96例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CYFRA21-1、MTA1、ERCC-1表达情况,比较三项指标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评估癌组织CYFRA21-1、MTA1、ERCC-1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CYFRA21-1、MTA1、ERCC-1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MTA1、ERCC-1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未淋巴结转移者(P<0.05),TNM分期Ⅲ~Ⅳ期者癌组织CYFRA21-1、MTA1、ERCC-1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Ⅰ~Ⅱ期者(P<0.05)。淋巴结转移与癌组织MTA1、ERCC-1表达强度呈正相关,TNM分期与癌组织CYFRA21-1、MTA1、ERCC-1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癌组织CYFRA21-1、MT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与β-微管蛋白Ⅲ(TUBB3)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以及两种指标与铂类药物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海军总医院肿瘤诊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的TUBB3与BRCA1水平,并给予铂类药物开展化疗治疗,观察两种检验指标与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TUBB3高表达者34例,占47.2%,BRCA1高表达者25例,占34.7%。TUBB3不同表达水平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CA1低表达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8.1%)高于高表达患者(2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化疗,其治疗效果与TUBB3的表达无明显关联,但与BRCA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的大肠癌患者中乳腺癌敏感蛋白I型(BRCA-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qPCR)检测54例大肠癌患者组织标本中BRCA-1、ERccmRNA表达,比较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1)BRcA_1mRNA低表达20例(37.04%),高表达34例(62.97%)。BRCA-l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37,P=0.034);(2)BRcA_1mRNA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47.84月)高于高表达患者(35.36月,P=0.137);(3)BRCA-lmRNA表达在1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总生存时间高表达患者(32.6月)长于低表达患者(9.5月,P=0.026);至肿瘤进展时间高表达患者(10.3月)长于低表达患者(4.3月,P=0.026);(4)ERCCmRNA低表达14例(25.93%),高表达40例(74.07%)。ERCC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O.05);(5)ERCCmRNA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49.50月)高于低表达患者(30.33月,P=0.014);(6)ERCcmRNA表达在1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总生存时间低表达患者(41.1月)长于高表达患者(20.7月P=0.018);至肿瘤进展时间高表达患者(9.5月)长于低表达患者(8.9月,P=0.966);(7)ERCC与BRCA-1表达有相关性,(r=0.497P〈O.05);(8)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大肠癌患者铂类化疗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ERCClmRNA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大肠癌患者铂类化疗生存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生存期的预测指标;ERCC与BRCA-1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但BRCA-1目前尚不能作为大肠癌患者铂类化疗生存期的预测指标,需进-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ERCC1表达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含铂类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56例,均为Ⅲb、Ⅳ期患者。所有的患者经皮肺穿刺或经纤支镜活检病理证实为NSCLC。化疗前利用RNA提取技术及RealtimeRT-PCR技术对其组织学标本进行ERCC1 mRNA相对定量分析。患者分别给予4~6个周期的含铂类方案化疗(吉西他滨/顺铂、紫杉醇/顺铂方案),对患者化疗后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及化疗后反应率(response rate,RR)进行评估。结果:56例患者活检标本的ERCC1 mRNA相对于内控管家基因GAPDH mRNA表达的平均表达水平为6.1×103。以ERCC1 mRNA表达水平≥6.1×103的22例患者作为高表达组,以ERCC1 mRNA表达水平<6.1×103的34例患者作为低表达组。高表达组患者化疗后RR、OS及TTP...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胃癌原发灶体积改变在胃癌术前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接受术前化疗和D2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Becker评分行病理学化疗反应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观察化疗前后胃癌原发灶体积减小百分率与Becker评分及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化疗后胃癌原发灶体积较化疗前显著减小(P0.001)。化疗后原发灶体积减少百分率与Becker评分密切相关(R=0.5672,P=0.002)。ROC曲线分析提示,化疗前后原发灶体积减少百分率对鉴别化疗有效与无效的患者有重要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评价化疗有效的界值点被设定为体积减少达到55%。结论胃癌原发灶体积减少程度可以应用于评价胃癌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热对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基因Bax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MKN45并进行(43.0±0.1)。C温热疗法对癌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法检测温热后MKN-45细胞Bax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温热后MKN-45细胞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凋亡增加;RT-PCR结果显示,BaxmRNA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温热对胃癌MKN45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可能与其上调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与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mFOLFOX6)肝动脉灌注化疗效果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取其石蜡包埋标本,以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ERCC1的表达与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ERCC1阳性表达率高达63.33%(19/30)。结论尚未发现ERCC1表达与肝癌患者接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动脉灌注化疗的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未来仍需进行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选取胃癌组织标本40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标本20例及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10例,检测分析其Ez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检测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法。结果 Ezrin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织<不典型增生胃黏膜<正常胃黏膜,且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内Ezrin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在年龄、性别和脉管侵犯组内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Ezrin mRNA正比于蛋白表达率(rs=0.99,P<0.01)。结论胃癌产生、发展及转移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Ezrin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7.
伊立替康(CPT-11)联合铂类化疗广泛应用于复发性卵巢癌,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在伊立替康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其功能、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本文作者从UGT1A1的功能和基因多态性、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卵巢癌伊立替康化疗的毒副作用及疗效进行综述,以指导复发性卵巢癌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我国健康人与结直肠癌患者UGT1A7和UGT1A8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提取297例健康受试者和301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样标本的DNA,确定UGT1A7和UGT1A8基因型,研究UGT1A7和UGT1A8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组携带UGT1A7*2*2和UGT1A7*3*3基因型分别为14.29%和15.28%,明显高于健康受试组的3.70%和3.37%。两组比较,P=0.013和0.002,OR(95%CI)分别为4.31(1.126.33)和6.32(2.106.33)和6.32(2.109.61);结直肠癌患者组携带UGT1A8*1*3基因型为16.94%,明显高于健康受试组的3.03%(P<0.001),OR(95%CI)为4.65(1.879.61);结直肠癌患者组携带UGT1A8*1*3基因型为16.94%,明显高于健康受试组的3.03%(P<0.001),OR(95%CI)为4.65(1.876.82);携带UGT1A8*2*3基因型18.94%,显著高于健康受试组的4.38%(P<0.000),OR(95%CI)为8.46(2.186.82);携带UGT1A8*2*3基因型18.94%,显著高于健康受试组的4.38%(P<0.000),OR(95%CI)为8.46(2.1811.54)。结论 UGT1A7*2*2和UGT1A7*3*3、UGT1A8*1*3和UGT1A8*2*3与结直肠癌相关联,是结直肠癌的风险基因。其中UGT1A7*3*3和UGT1A8*2*3是结直肠癌的高风险基因,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表达与胃癌的关系。方法以GAPDH作内参照,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55例胃癌化疗前及病情进展后患者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化疗前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为0.6012±0.0496,疾病进展后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为0.7190±0.0961(P〈0.05)。回归分析发现,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及分期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外周血Survivin mRNA可以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胃癌复发或转移及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凋亡及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建立野生型和突变型RASSF1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空载体转染膀胱癌BIU87细胞株,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空载组(B组)、转染突变型RASSF1A组(C组)与转染野生型RASSF1A组(D组),B,C,D组采用化疗药物丝裂霉素作用于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原位凋亡细胞检测技术检测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稳定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RASSF1A基因的膀胱癌细胞株;加入丝裂霉素前、后D组细胞增殖比、凋亡指数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生型RASSF1A的重表达可促进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提高膀胱癌细胞对丝裂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