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其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6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的标本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结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各种临床病理学因素有关。结论:增殖细胞核标志指数增加,结肠癌经有效切除术后其复发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胃癌组织的浸润性及转移能力的关系,证明PCNA可作用胃癌预后指标。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2例胃癌PCNA的表达。结果:显示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90.04%(38/42)。癌细胞浸润达肌层、浆膜层者PCNA指数显著高于浸润至粘膜下层组(P〈0.05);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组PCNA指数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胃癌不同分化程度各组中PC  相似文献   

3.
Wang YC  Tan 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4):965-968
目的 探讨Fas和Fas配体(Fas/FasL)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黑素瘤中表达情况及其与黑素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按不同病理分级,将标本分为恶性黑素瘤(MM)组、黑素细胞痣组和正常皮肤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FasL及PCNA在各组标本中表达情况.结果 Fas、FasL及PCNA在三组中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组PCNA阳性细胞指数(PI)(55.0%±14.8%)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4.0%±2.0%)和黑素细胞痣组(6.2%±3.0%)(P<0.01),而后二者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I增加MM浸润深度增加、伴有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差、恶性度越高(P<0.01);但是PI与MM病理分型之间没有直接量效关系(P>0.05).结论 Fas/FasL及PCNA表达情况反映人黑素瘤恶性程度,PCNA表达越强,恶性度越高;Fas/FasL及PCNA表达与黑素瘤发展过程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euclearantigen ,PC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鼻息肉中细胞增殖的病理解剖学基础 ,以及细胞增殖与鼻息肉发病之间的关系 ,为改进鼻息肉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 35例鼻息肉组织和 17例正常下鼻甲组织中PCNA的表达。对PCNA阳性细胞的类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发现鼻息肉中细胞增殖活跃与细胞类型及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 :PC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CNA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鼻息肉的上皮细胞和囊性扩张的腺体细胞中。结论 :鼻息肉中细胞增殖活性较正常明显提高 ,尤其是上皮细胞、腺体细胞和组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细胞增殖活跃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在64例宫颈癌组织,1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1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CNA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IN及正常宫颈上皮(P<0.05);且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关。结论:PCNA在宫颈癌中组织表达异常增高,与癌细胞增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00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探讨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肺癌组织中的分布及相关性。实验结果发现,所有肺癌组织都可见到PCNA染色阳性的细胞,但PCNA阳性细胞的数量在不同类型的癌组织及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中有明显差异,其中以未分化癌的PCNA阳性率最高,腺癌次之,鳞癌最低。低分化癌最高,中分化癌次之,高分化癌最低,小细胞未分  相似文献   

7.
弥漫型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弥漫型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1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96例(85.7%)PCNA阳性,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阳性率(28.6%)明显低于浆浆膜外肿瘤(93.0%),(P<0.05),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率(8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8%),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PCNA阳性率(94.1%)明显高于<10枚淋巴结组(42.9%)(P<0.05)。结论L对胃癌组织进行PCNA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和诊断淋巴结转移,以及评估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化中SABC方法对55例膀胱癌PCNA单克隆抗体标记,结果显示,PCNA的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生物学活性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认为PCNA的表达能客观反映膀胱肿瘤生物学活性,可作为膀胱肿瘤预后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PCNA与肝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PCNA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肝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可行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鼠抗人PCNA单克隆抗体,可8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9例胆管细胞癌,11例转移性肝癌标本进行了ABC免疫组化染色,以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及log rank检验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95%、77.77%、81.82%。PCNA阳性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血清AFP明显相关,但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性别、年龄及HBsAg是否阳性无关。结论:PC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CNA有望成为预测肝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PCNA的表达与其临床进展、病理组织分裂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3例NPC和25例鼻咽慢性炎的PCNA表达。结果:103例NPC和3例鼻咽慢性炎呈PCNA阳性。NPC呈PCNA低增殖频率者,倾向于I、Ⅱ期临床分期(87.1%)及无淋巴结转移(70.96%)。高增殖频率者,倾向于Ⅲ、Ⅳ期临床分期(82.1%)及有淋巴结转移(79.49%)。增殖频率与  相似文献   

11.
Yin HH  Liao WJ  Gao Y  Gao TW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2):1573-1575
Wnt信号转导通路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淋巴样增强因子(LEF)-1作为其中关键因子,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LEF-1蛋白、mRNA在恶性黑素瘤中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LEF-1在黑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mi-1 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 法和荧光定量PCR 方法从蛋白和mRNA 水平检测48 例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 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 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食管黏膜组织(P <0.01),mRNA 水平表达与蛋白一致;Bmi-1 蛋白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 >0.05)。结论 Bmi-1 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判断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癌基因激活以及抑癌基因失活的结果。原癌基因Bmi-1属于PcG家族一员,决定着正常干细胞及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近年来发现Bmi-1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及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因而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张增锋  李德进 《微创医学》2002,21(3):284-285
目的研究nm23-H1蛋白产物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恶性黑色素瘤和32例黑色素细胞痣中nm23-H1蛋白产物.结果 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39.2%和21.1%,差别无显著性(P>0.05),恶性黑素瘤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 nm23-H1基因表达在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nm23-H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nm23—H1表达产物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增锋  李德进 《医学文选》2002,21(3):284-285
目的 研究 nm2 3- H1蛋白产物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5 1例恶性黑色素瘤和 32例黑色素细胞痣中 nm2 3- H1蛋白产物。结果  nm2 3- 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 39.2 %和 2 1 .1 % ,差别无显著性 ( P >0 .0 5 ) ,恶性黑素瘤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 ( P <0 .0 5 )。结论 nm2 3- H1基因表达在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检测 nm2 3- H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观察——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素丽  马杰 《河南医学研究》1999,8(3):224-225,239
目的: 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 、S 100 、HMB45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的表达在恶性黑色素瘤( 下称恶黑) 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2 例恶黑取石蜡切片各一张,用免疫组化链霉素 生物素(LSAB) 法,分别作Vi mentin 、HMB45 、S 100 、Cytokeratin 染色。结果: 每例Vimentin 、S 100 、HMB45 标记均呈阳性表达。Cytokeratin 表达情况为,皮肤原发恶黑9 例中有4 例阳性,阳性者中2 例为无色素性恶黑;3 例淋巴结内转移性恶黑1 例阳性。结论: Cytokeratin 阳性不能排除恶黑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组织中Ki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CMM、20例皮肤交界痣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Kiss-1及MMP-9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CMM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3种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74和12.866,P<0.05);CMM组织中Kiss-1的表达低于交界痣及正常皮肤组织,而MMP-9的表达高于交界痣及正常皮肤组织(P<0.017)。CMM组织中Kiss-1及MMP-9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MM组织中Kiss-1与MMP-9的表达呈负关联(rP=-0.342,P=0.026)。结论:Kiss-1和MMP-9在CM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和PCNA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和临床病理特性、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33例EMC组织中Surviv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EMC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率分别为78.8%和55.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且与PCNA呈正相关(r=0.446,P=0.005)。结论: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细胞增殖活性明显相关,可用来鉴别肿瘤恶性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21WAF1、PCNA基因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脑膜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预后判定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40例脑膜瘤和10例正常蛛网膜进行P21WAF1、PCNA检测。结果脑膜瘤组织P21WAF1、PCNA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在正常蛛网膜的阳性率分别为90%、20%;P21WAF1和PCNA的阳性率在脑膜瘤组织与正常大肠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病理联系:PCNA的表达与脑膜瘤的周围浸润有关(P<0.05)。P21WAF1的表达与脑膜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1)P21WAF1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加速细胞周期转化,促进脑膜瘤的发生及发展。(2)P21WAF1表达下降或缺乏提示为脑膜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3)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了解病变的发展阶段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黑素留临床病理特征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恶性黑素瘤、20例色素痣中p-mTOR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①p-roTOR和CyclinD1在恶性黑素瘤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色素痣;②p-mTOR在恶性黑素瘤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③恶性黑素瘤中p-mTOR与CyclinD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mTOR信号通路诱导CyclinD1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