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观察了38例经临床诊断为不伴有酸中毒或继发性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总钙和离子钙水平,并与181例正常人的血清总钙和离子钙水平相比较,探讨钙与白蛋白、尿毒、肌酐等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常人总钙与白蛋白有相关性,而离子钙与白蛋白,离子鲺与总钙之间均无相关性。肾衰患者则不同,其离子钙与总钙高度相关,但两者均有白蛋白不要关。肾衰竭患者离子钙和总钙显著偏低。且其下降程度与尿素和肌酐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治疗小儿肾功能衰竭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在儿科应用的特点及小儿肾功能衰竭H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2例2岁8月-14岁的急慢性肾衰小儿共281次HD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HD后肾功能明显改善,尿毒症症状减轻。痊愈29例,好转20例,自动出院7例,死亡6例,无1例死亡与透析直接相关。主要并发症为低血压(15.3%),高血压(4.6%)、呕吐(4.6%)、失衡综合征(3.2%)。结论:小儿HD成功的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建立、血容量的稳定及并发症的防治,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HD是抢救治疗小儿肾衰有效而较为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阙利亚  侯兰  刘梅莹 《中国热带医学》2007,7(3):392-392,414
目的总结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特征,以防止血管钙化发生。方法对明确诊断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23例,进行临床及实验室分析。结果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血管钙化十分普遍,可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率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者,需早期进行干预,控制血钙、血磷,控制血脂达正常水平,以减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甲状旁腺激素对慢性肾衰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iPTH)对慢性肾衰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RRF)影响及影响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iPTH及其同期RRF(Ccr)、血压、血钙、血磷、钙磷乘积、三酰甘油、胆固醇、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20例患者中95.9%(115/120)存在继发性甲旁亢.高iPTH血症患者较非高iPTH血症患者Ccr明显下降(P<0.05).iPTH与收缩压、舒张压、钙磷乘积、三酰甘油、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KT/V呈负相关;RRF与KT/V呈正相关,与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胆固醇、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呈负相关.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常伴iPTH升高,iPTH可通过影响钙磷、脂质代谢、血压等加剧RRF损害,导致RRF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1月以上死亡的慢肾衰患者41例及30例在院接受维持性血透患者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心脏原因死亡18例,脑血管意外死亡8例,感染死亡12例,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01),平均血透时间短于对照组,血透期间体重增长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因感染而死亡的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死亡组(P〈0.001)。结论实验中心脏原因、肺部感染、脑血管意外为慢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最主要死亡原因,高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和左心室肥厚是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透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透析患者的高血压、贫血、钙磷代谢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达到临床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3年1月~2008年5月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资料,对加重及死亡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18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中,单因素分析发现,严重感染、心脏疾患、感染性休克及容量不足、慢性肺部疾患为其主要加重因素,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为其死亡主要相关因素。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加重及死亡因素与其基础状态,包括年龄及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多器官疾患、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为其主要因素,及早控制纠正上述因素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肾衰患者的病因、转归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9例,分析患者的病因、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找出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结果急性肾衰常见于低血容量、术后因素、肾毒性物质和败血症、感染等。89例急性肾衰患者中,肾功能完全恢复26例,肾功能不完全恢复31例,死亡32例,病死率35.9%。结论急性肾衰并发症多,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病因多以低血容量、术后因素、肾毒性及败血症等为主,死亡多以败血症、并发呼吸衰竭为主。只有掌握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才能更好地治疗和改善ARF预后。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甲状旁腺激素—1,25(OH)2D3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体内正常钙平衡和适应异常钙代谢的能力取决于二种激素和三个主要器官,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25(OH)_2D_3与肾脏、骨或小肠之间的相互关系。1,25(OH)_2D_3增加肠钙吸收,协同PTH增加近曲肾小管钙吸收和动员骨钙进  相似文献   

9.
莫晨  龙超良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7):584-587,590
血管内皮细胞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在血管内膜表面,将血管壁和循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分隔开来。内皮细胞不但是血管内外物质交换的屏障,还能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内皮功能障碍作为始动环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高龃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总结678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 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施行个体化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缺血性生肾功能衰竭早期是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切除右肾之大鼠的生肾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观察BQ-123对再灌注2h后肾脏多项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BQ-123肾组织血流量减少较小,但可显著降低血清和肾组织之寅二醛及肾皮质中钙含量,同时增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肾皮质中三磷酸腺苷合成量。两组之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内皮素受体拮  相似文献   

12.
李一文  郑慧文 《浙江医学》1999,21(2):111-112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大多存在低钙高磷现象,及其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因此,纠正CRF患者低钙高磷对改善CRF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观察了别嘌呤醇对CRF患者血钙浓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4年9月至1985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重型39例,危重型17例,死亡12例,病死率为10%。主要死亡原因为:肾衰、出血、休克、感染、高血容量综合征。误诊及院外不适宜之治疗对予后也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53例MH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3例,死亡53例(20.95%),其中心血管事件24例(43.28%),脑血管意外12例(22.64%),严重感染10例(18.87%),消化道出血5例(9.43%),全身衰竭1例(1.89%)。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钾、营养不良、贫血等因素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心血管事件、脑血管意外、严重感染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钾、营养不良、贫血与MHD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陈丽君  吴芳  李彬 《当代医学》2010,16(10):63-64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总结62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仍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王仲英  刘锋 《吉林医学》1991,12(5):259-260
本文统计了我院26年来59名系统红斑狼疮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发现其死因依次为肾功能衰竭、感染性脑病及心功能衰竭。死亡原因与受累脏器及其病理改变、治疗手段有关。本文试图分析本组SLE病人主要死因的影响因素及相应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分析与住院期间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2003年至2007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果 在因升主动脉夹层接受手术治疗的207例患者中,有8例因冠状动脉受累合并心肌梗死;其中6例男性,2例女性,平均年龄(49±14)岁.2例患者进行了升主动脉置换,5例进行了半弓置换,1例行全弓置换;均在替换升主动脉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3例进行了冠状动脉修补术,5例实施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死亡4例,死亡患者术前均存在肾功能不全,术后均发生了急性肾功能衰竭,这是住院期间死亡的首要原因.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肌酐水平与死亡显著相关[存活组(80±30)μmol/L比死亡组(176±67)μmoL/L,P=0.02),其他的各项相关指标在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时住院期间病死率较高,术前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牛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导致死亡.对于这类高危患者术前的肾功能检查有利于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莹  古英明  吕少芬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300-302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近5年123例MHD患者中27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时机选择过晚,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高血压,免疫功能低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透析、对病人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和建立个体化的充分的整体透析治疗方案是降低血液透析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病因及干预治疗的方法。【方法】将入选的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腹透液治疗组)与B组(低钙腹透液治疗组),观察治疗80周前后心脏瓣膜钙化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80周后发生二尖瓣钙化3例,二尖瓣返流1例,二尖瓣面积减少致狭窄1例,主动脉瓣钙化4例,主动脉瓣返流1例;B组80周后仅发现二尖瓣钙化1例。瓣膜钙化发生率与患者血钙、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相关。【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腹透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相当常见,高钙、高磷血症为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低钙透析液能显著减少维持性腹透患者心脏瓣膜钙化风险。  相似文献   

20.
<正>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慢性肾炎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改善患者症状和延长寿命,我们于1994—1995年对无经济能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用中药保留灌肠,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分析治疗1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均为住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4—76岁。 1.2 诊断标准:尿毒症早期:血尿素氮9—20mmol/L,血肌酐为221—442umol/L,大多数有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及贫血症状,可有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钙磷代谢异常。尿毒症晚期:血尿素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