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医文献探讨“脾”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有关中医文献中均把中医"脾"叫做"膵",膵就是现代解剖学的胰.到底中医的脾在中医解剖学上指的是哪一个器官?又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哪个器官?这是研究中医脾的学说、研究脾的病理生理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下面从古代中医文献中探讨一下.现存中医最早著作之一《内经》中已出现脾的概念,但未见描述它的解剖部位,仅在该书《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提供一条线索:"脾与胃以膜相连".从该书《灵枢·经水篇》"八尺之士……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看来,该书所述脏腑一定有其解剖学根据,从现代解剖学材料看,胃与其周围若干器官相接触,在胃的各邻接面上,有由系膜构成的肝韧带与肝相连,胃结肠韧带与结肠相连,胃脾韧带与脾相连,唯独没有韧带(系  相似文献   

2.
谈脾与脾病     
中医论脾,非单指脏器而言。诸如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主四肢、肌肉等等,实包括消化、肌肉、血液和运动系统等多方面的功能在内,因此说它既是一个实质脏器,又是一个功能概念。具体分述如下: 脾的实质《类证治裁》说:“脾象刀镰,与胃连膜”。《难经·四十二难》说:“脾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李梃说:“脾之有大络,其系自膈下正中,微著左胁于胃之上与胃包络相附,其胃之包,在脾之上,与胃相并,结络周迴,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结合当时的解剖学知识构建了藏象理论,后者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藏象理论对五脏六腑的认知有其解剖学依据,然而,中医脾与现代解剖学的脾有一定的出入。通过梳理《内经》和《难经》对中医脾的有关记载,从解剖生理视角阐释中医脾,并与现代解剖器官作比较,为认识中医脾的原始本质提供参考。结论:2部中医经典中记录的脾应包含现代解剖学的脾脏和胰腺。  相似文献   

4.
从脾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本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之“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治疗分上、中、下三焦论治,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原则,其病位分别在肺、胃、肾。而现阶段临床所见之糖尿病患者常可见一派中州失运之象,若循常法,一味润上、清中、滋下,实难奏效。《灵枢》云:“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指出“消渴起于中焦”。辨证施用健脾之法,常能收到药到症减病除之功。1生理基础藏象学说中所说之“脾”实际上包括现代医学之脾与胰脏。《难经.四十二难》指出:“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所谓“散膏”,《难经汇注笺正》认为系胰腺组织,今人亦多主此说。从解剖学来看,胰尾接触脾门,共同靠近胃部,所以“散膏”即胰腺组织,附属于中医之“脾”。广州军区总医院等单位[1]均报道脾虚患者可见血清淀粉酶活性偏低,尿淀粉酶总活性亦降低,说明脾虚患者胰分泌淀粉酶功能低下。毛氏[2]亦报道,脾气虚弱或脾阴不足,运化失司,皆致胰腺分泌糜蛋白酶(外分泌功能)明显低下。这些都说明中医常论之“脾”包括了胰脏的功能。脾气健旺,则胰腺分泌功能正常;脾虚则胰腺分泌功能紊...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朮上的脾脉,并不等于現代的脾脉。在解剖形态上,好象現代脾脉和胰腺;在生理上相当于消化吸收以及营养情况。一、脾之解剖素問太陰陽明論說:“脾与胃以膜相連耳。”脾脉和胰腺都有膜和胃相連, 不能肯定它是脾是胰腺。难經四十二难說: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对中医脾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解剖、功能、中西医临床角度分析,认为西医之“胰”应与中医之“脾”相对应,中医学所论述的脾在形态、位置、色泽等方面,更接近于西医学脾、胰两脏的结合;在功能方面,脾“主运化,为仓廪之官”的功能和西医学胰的功能有密切联系。因而,中医学的脾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现代医学的脾、胰二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古籍中罕有关于“胰腺”的明确记载,缺乏直观、系统的理论论述。本文试图通过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典籍所记载内容的分析,结合现代解剖学相关理论,梳理中医学对胰腺实体解剖的认识过程。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中医学对胰腺实体解剖的认识具有阶段性:①先秦两汉时期,存在胰腺实体解剖,但并非认为胰腺是脏器;②唐宋时期,胰腺实体解剖更加清晰,在医学上胰腺附属于脾,并非为独立的脏器;③明清时期,胰腺实体解剖明确,部分医家以独立脏器论之,出现“脾”、“胰”之争。中医学理论缺少对胰腺的单独论述,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多为“胰属脾”,线性归属以脾笼统代之略显单薄,不利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笔者认为胰腺藏象应独立于脾单独讨论,现代解剖学对胰腺命名同一,形态结构清楚,位置描述明确,可直接补充进中医学胰腺藏象(藏)理论中,为完善胰腺藏象理论搭建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于"脾"的说法早在<内经>中就已出现,但是由于长期封建社会制度和儒家思想的束缚,古代的解剖学未能得到较大发展,造成了关于"脾"一些概念上的混乱以及以讹传讹的发生.笔者通过对我国历代中医学文献中的考究,结合对照现代解剖学知识,认为中医学中的"脾"作为解剖单位来看,指的就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脾和胰.并且历经了从胰、脾并列到单论脾脏,再到重视胰腺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任宏丽 《养生月刊》2013,34(3):230-231
小篆的脾字写作。很多字典解释为"内分泌腺……在胃的左下侧,有制造新血球、破坏老血球,调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作用。《说文·肉部》:‘脾,土藏也。’"这其实是把现代解剖学所认识的脾和中医学所认识的脾混为一谈了。那么,这中医学中的"脾"是什么样子的呢?《针灸大成》中描写  相似文献   

10.
石建喜  张大振 《陕西中医》2002,23(7):657-659
胃脘痛是以解剖部位命名的传统病名 ,泛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的疼痛 ,最早见于《内经》。在以《内经》系统观点指导下总结出的人体五脏生理、病理节律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时间生物医学的进展 ,探讨胃脘痛的病理时间节律 ,将是进一步深化胃脘痛的基础研究和提高临床疗效的一条重要途径。多数人认为中医之脏腑非解剖之脏腑 ,而为功能之脏腑 ,实际上中医学最初是非常重视解剖的 ,《灵枢·肠胃篇》说 :“胃纡曲屈 ,伸之 ,长二尺六寸 ,大一尺五寸 ,径五寸 ,大容三斗五升”,形象的描绘了胃的实体形态及容积大小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与胃以膜相…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医学的解剖学概念 ,体形体质的区别 ,生理病理的反映三个方面的论述 ,意在探讨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肝脾二脏分别所主之“筋”、“肌肉”的区别及解剖学实体概念 ,进而得出中医学理论中的“筋”、“肌肉”组织其实体分别与现代医学解剖学中的肌肉、皮下脂肪相近似的结论。提示 :明确“筋”、“肌肉”的实体概念 ,对研究其理论实质 ,正确理解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 ,相互关系以及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脾主运化”,即指脾主管消化饮食和输布精微及水液。《内经》“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的论述,揭示饮食入胃,经初步腐熟,由脾(包括胰)进一步消化,所产生的精微物质经肠粘膜吸收入“脾”,由脾气上输心肺,通过心肺而滋养周身。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看,上述与胃(肠)共同参与消化的“脾”,应包括胰液  相似文献   

13.
贾赫 《陕西中医》2002,23(7):624-625
通过对中医学的解剖学概念,体形体质的区别,生理病理的反映三个方面的论述,意在探讨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肝脾二脏分别所生之“筋”、“筋肉”的区别及解剖学实体概念,进而得出中医学理论中的“筋”,“肌肉”组织其实体分别与现代医学解剖学中的肌肉,皮下脂肪相近的结论,提示:明确“筋”,“肌肉”的实体概念,对研究其理论实质,正确理解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相互关系以及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病在胰,胰归属于脾,故绝大多数病人从脾论治,治脾即是治胰,脾的运化恢复才是真正的降糖之道";"西医所说的'胰'包括在中医'脾'的功能中.因此,中医治'脾',也包含了治'胰'在内";"中医学的'脾',主要是一个主运化的功能单位,而非西医学的解剖学单位".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多从“消渴”出发,以传统的上、中、下三消论治,继而“脾胰同源”理论的提出揭示了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为脾虚胰病。现代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腺、小肠内分泌细胞、肠道菌群等均有密切的联系。葛根芩连汤本为治疗协热下利之方,现代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其健脾升清、调和脾胃、燥湿厚肠之功与其恢复胰岛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调节肠道菌群之功不谋而合,因此本文通过结合2型糖尿病的病机、葛根芩连汤的方义及现代研究,基于“脾胰-胃-肠”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机制,以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楠 《陕西中医》2007,28(10):F0003-F0003
1从古代的解剖学概念看“筋”肌肉”的区别中医学从其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就始终贯穿着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其理论体系中所述之脏腑组织概念均具有直观的解剖学实体。故《灵枢·经水篇》指出:“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从《内经》、《难经》等书的不少篇章对脏腑数量、大小、位置、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脾虚致渴的论点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学之“脾“的概念是一系统功能的概括,如果从解剖、生理、病理学方面分析,其中包括了现代医学所指的“胰“的功能.根据脾胰关系与脾虚致渴的理论基础,“从脾论治“糖尿病作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的有效途径将具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脾约”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论述。《伤寒论》原文为“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鞭,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金匮》中所论与其仅有一字之差,即“大便则鞭”之“鞭”字为“坚”字,而意全同。“脾约”,注家及讲义多释为:胃强脾弱,使脾之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使津液偏渗于膀胱。笔者所释与此相反,即脾约乃胃强脾亦强,脾过于为胃行其津液所致。兹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脾论治IgA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1]。本病属于中医学“血证”、“水肿”、“腰痛”等范畴。现有的临床研究及文献资料表明,IgA肾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中脾虚湿热是临床常见的证候。 1 理论依据 1.1 中医传统理论 《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也。”《灵枢·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以血尿、蛋白尿、水肿为临床表现的IgA肾病与脾的关系密切。脾乃后天之本,主运化,职司饮食消化和精微的吸收转…  相似文献   

20.
续系统论与藏象学说(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脾系统脾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脾、胃、肉、唇、口、意等.(一)对脾系统中主要脏腑的解剖认识1.脾的解剖位置及外部形态结构:《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难经》也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张介宾在《类经图翼》中更明确地指出:"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俞当十一椎下."据这些记载,可知脾位于胃的左侧,与胃相连,是一个形如刀镰的扁广器官.从解剖的角度看,与现代医学所指的脾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