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乳酸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对脓毒性休克患儿第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2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山东省青岛妇女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连续病例,根据入PICU 28 d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和血清PCT清除率对患儿入PICU 28 d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5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进入本文分析,死亡组17例,存活组33例。①死亡组SOFA评分、CRP和N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高于存活组(P分别为<0.001、0.041、0.017),PLT计数低于存活组(P=0.010);存活组腹腔感染所占比例高于死亡组(P=0.040)。②死亡组初始血乳酸、入PICU 6 h血乳酸和120 h血清PCT水平高于存活组(P分别为0.043、<0.01、0.044),血乳酸清除率以及24、48、72和120 h血清PCT清除率低于存活组(P<0.001、<0.001、0.009、0.033、0.006)。③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预测:不同时点中,120 h血清PCT清除率的约登指数最大(F=3.631,P=0.015)。SOFA评分(>11.5分)、6 h血乳酸清除率(<15.8%)和120 h血清PCT清除率(<70.8%)联合,AUC达0.986,约登指数0.892,敏感度96.9%,特异度92.3%。结论SOFA评分、6 h血乳酸清除率和120 h血清PCT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28 d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三项指标联合应用时预测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42例,所有患儿均按照脓毒性休克诊疗方案进行早期目标指导治疗,测定每例患儿复苏前及复苏后1h、2h、6h血乳酸值,计算复苏后1h、2h、6h的乳酸清除率.按照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20)和死亡组(n=22),评价早期乳酸值和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存活组复苏前及复苏后1h、2h、6h的乳酸值明显低于死亡组[(3.92±2.58) mmol/Lvs (6.91 ±4.16) mmol/L,(2.79±1.89) mmol/L vs (7.93±4.39) mmol/L,(2.20±1.83) mmol/L vs(9.20±4.97) mmol/L,(1.32±0.51) mmol/L vs (9.94±5.02)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存活组复苏后1h、2h、6h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26.31 ±20.82)% vs(-24.28±53.39)%,(43.46±17.85)% vs(-34.31±58.98)%,(61.04±16.71)% vs(-45.33±83.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复苏后6h血乳酸值和乳酸清除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9.4%、96.7%;复苏后6h血乳酸>2.20 mmol/L及复苏后6h乳酸清除率<18.65%,患儿病死率高.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儿动态监测血乳酸具有重要意义,复苏后6h的血乳酸值及乳酸清除率可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乳酸是反映全身组织灌注情况和细胞内是否缺氧的敏感标志物.近年来研究发现,脓毒性休克时血乳酸明显增高,当休克得到改善,血乳酸可很快下降.因此,测定体内乳酸的清除率可准确提示脓毒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并对其预后作出有效评估.该文就血乳酸清除率在小儿脓毒性休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在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PICU 145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以患儿入住PICU为研究起点(0 h),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测定其动脉血乳酸水平;治疗6 h后再次测定其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以6 h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比较2组患儿的病死率;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以入院时乳酸水平(<2.0 mmol·L-1、2.0~3.9 mmol·L-1、≥4.0 mmol·L-1)分为3组,比较3组间的病死率、PCIS。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患儿病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χ2=41.01,P<0.01);死亡组与存活组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7、9.23,Pa<0.01);不同乳酸水平组间病死率和PC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996,P<0.01;F=58.660,P<0.01)。结论早期检测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清除率可有效判断严重脓毒症患儿病情的危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1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同时对各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分析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61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中,存活28例,死亡33例.死亡患儿的血糖值(20.10±13.10)mmol/L,明显高于存活患儿[(8.97±4.19)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数目的 增加,血糖值越高,病死率也逐渐升高.血糖值的Logistic回归系数为-0.151,OR值为O.8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糖不是导致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儿多存在血糖升高,但高血糖并不是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1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同时对各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分析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61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中,存活28例,死亡33例.死亡患儿的血糖值(20.10±13.10)mmol/L,明显高于存活患儿[(8.97±4.19)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数目的 增加,血糖值越高,病死率也逐渐升高.血糖值的Logistic回归系数为-0.151,OR值为O.8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糖不是导致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儿多存在血糖升高,但高血糖并不是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乳酸是反映休克组织灌注及细胞氧代谢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2012年,"拯救脓毒症运动"国际指南建议将乳酸作为反映脓毒性休克组织灌注的量化指标之一.2016年欧美危重病协会颁布"第三届国际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断指南(Sepsis-3)",将脓毒性休克定义为:尽管充分的液体复苏,仍需要用血管升压药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1mmHg=0.133kPa)和血乳酸≥2mmol/L(>18mg/dl),确定了乳酸在脓毒性休克诊断中的重要地位.乳酸≥4mmol/L是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以动态乳酸值为靶向指标的液体复苏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乳酸清除率与早期乳酸面积可预测脓毒性休克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脓毒血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脓毒血症新生儿就诊时血清PCT水平与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分级、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分析脓毒血症新生儿就诊时血清PCT水平对于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血清PCT水平的脓毒血症新生儿住院期间的生存状况。结果住院期间死亡新生儿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新生儿,且与NCIS分级有关。血清PCT水平对于预测新生儿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具有一定的价值(AUC=0.82,P<0.01)。血清PCT水平与新生儿住院期间的生存状况有关,在预测新生儿是否发生死亡事件方面,可以弥补NCIS的不足。结论血清PCT对于判断新生儿脓毒血症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内不同基础性疾病并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S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SS患儿病历资料,按照有无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种类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超声心排出量检测仪(USCOM)预测脓毒性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法,选择21例需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在每个试验前后采用USCOM测定每搏输出量(SV)、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变异度(SV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容量负荷试验前后SV的变化(以容量负荷试验后SV增加≥10%为有反应)将患儿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容量负荷试验前SVV、中心静脉压(C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 21例患儿共行容量负荷试验23例次,有反应组13例次,无反应组10例次.容量负荷试验前,有反应组SVV高于无反应组(P=0.003);而2组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92.4% (95% CI:0.821 ~ 1.000,P=0.001),SVV> 17.5%时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1.8%.C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45.8% (95% CI:0.206 ~0.710,P=0.742),CVP <5.5 cm H2O(1 cm H2O =0.098 kPa)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为41.7%,特异度为60.0%.结论 用USCOM测定SVV可反映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儿液体治疗时的容量反应性,明显优于CVP等传统指标,可用以指导患儿的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与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117例失代偿型脓毒性休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41例)和存活组(76例),根据第1个24 h最大VIS (24 h VIS max)的临界点分为低VIS组(78例)和高VIS组(39例)。计算所有患儿24 h VIS max和第1个24 h VIS平均值(24 h VIS mean),并对VIS与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关系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死亡组24 h VIS max、24 h VIS mean、PRISMⅢ评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前及24 h后的乳酸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 < 0.05)。24 h VIS max、24 h VIS mean、PRISMⅢ评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前和24 h后的乳酸以及24 h后的pH对于脓毒性休克预后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以24 h VIS max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P < 0.05)。高VIS组的死亡人数、PRISM Ⅲ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的乳酸均明显高于低VIS组(P < 0.05)。结论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与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死率有关,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越高,病情越危重,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对53例脓毒性休克患儿10项可能的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血pH值<7.0、低血压、器官功能障碍数目≥3个、小儿危重病例评分<70分、未在休克后6 h内完成容量复苏、未在休克后1 h内使用有效抗生素、未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为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动脉血pH值<7.0、血压下降、器官功能障碍数目≥3个、小儿危重病例评分<70分的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差、死亡率高。若在休克后1 h内能使用有效抗生素、6 h内能完成容量复苏、并能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则可提高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80-282]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脓毒性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PICU需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儿共41例,年龄1~5岁。在完全机械通气、充分镇静镇痛、无自主呼吸情况下(潮气量8~10 mL/kg),给予患儿容量负荷试验。容量负荷前后测量患儿的心率(H...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性疾病(IPD)所致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及河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IPD所致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预后特点。结果:共纳入患儿21例,年龄1.2(0.75,3.90)岁。入PICU时第二代小儿死亡指数(PIM-2)为(23.3±29.6)%,并基础疾病6例。感染部位主要为血液(20例)及颅内(15例)。18例患儿行药敏试验,其中对青霉素敏感9例,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敏感分别为10例和11例,对美罗培南敏感10例,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均敏感;病初及脓毒性休克前应用敏感抗生素者分别为7和13例。21例患儿乳酸水平为(6.1±4.6)mmol/L,其中10例经治疗休克纠正时间为(10.9±10.1)h。13/21例(61.9%)患儿休克后死亡时间为(14.6±12.2)h,10例死于枕骨大孔疝。死亡组患儿入PICU时PIM2[(37.1±30.3)%比(0.9±1.3)%]及并颅高压危象率[69.9%(9/13例)比25%(2/8例)]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年龄、休克前有效抗生素使用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8例存活患儿遗留严重颅脑后遗症。结论:IPD致脓毒性休克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以血流和颅内感染最常见,对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高。化脓性脑膜炎者易并颅高压危象,致死致残率高,需早期识别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