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沫若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不少量词与名词、动词的特异搭配.从构成手法来看,主要是通过迁嫁改造量词的惯常搭配,或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为量词,或借入文言、方言和日语中的量词搭配.这些量词的特异搭配极具修辞色彩,增添了作品语言表达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柬埔寨华校三到六年级小学生的个体量词在语用方面表现出的习得顺序为:先掌握量词及与其搭配名词的词汇意义,再关注其语用意义(先泛化语用意义,既扩大其使用范围,再与母语中的非语言因素意义产生竞争),最后逐步掌握,学生习得这些量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词汇意义、语用意义及非语言因素的意义,并逐步向目的语靠近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方面,英语词汇搭配现象充斥于本族语者的自然言语中;另一方面,语言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利用各种语言知识去创造语言,这使得他们使用的语句与自然言语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搭配现象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值得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冲力始于而且作为语言,物的被创造或者语言的被创建都通过冲力发生。冲力与创造、冲力与创建、冲力与创作,以及冲力与命名都相互共属。冲力敞开自身,它往往使我们疏离了常性,导致自身之外的存在。自身之外的存在者其自身存在于对语言敞开的可能性之中。而作品在冲力中敞开自身,敞开自身越清晰,它的名称就越模糊。如果作品的本质存在于诗中,并作为语言创建的命名的话,被创造作品就被创建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著名现代作家老舍的作品,其一大语言特色就是"京味"。笔者选取了老舍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骆驼祥子》,对其"京味"特色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探究了老舍作品"京味"特色所传递的深刻内涵。"京味"塑造了鲜活的北京人、北京事;"京味"表达了浓郁色彩的风土习俗和人情世态;"京味"展现了原汁原味的时代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6.
放荡不羁、挑战世俗是"垮掉的一代"作家的集体标签,读者们习惯于关注作品的反叛性,满足于作品中惊世骇俗的文字和不循常规的生活带来的想象快意,而较少去感知"垮掉"作家孤独、无奈、痛苦和渴望救赎的复杂内心世界。对于杰克·凯鲁亚克的创作,人们更多的也只是关注《在路上》(1957)中畅快淋漓流浪生活,而忽视了凯鲁亚克在其他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心苦痛与爱的诉求。通过分析凯鲁亚克在另一部小说《吉拉德的幻象》(1956)中所塑造的被视为上帝的使徒却于九岁早夭的吉拉德·杜洛兹身上所闪现的爱与善,展现作者对美国二战后疯狂而冷漠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与企图找到精神救赎之路的信仰尝试。  相似文献   

7.
《南昌水专学报》2019,(5):79-84
高安话"到"与普通话"到"相比,存在动量词的特殊用法。本文首先概述高安话中"到"的各种用法,展示"到"的多功能性;其次,针对"到"的动量词用法展开论述,将高安话中用如动量词的"到"与普通话常用动量词"遍、次"进行对比,分析高安话中"到"用作动量词时的语义特征以及与"到"组合的动词特点;最后,通过对历时语料的整理,寻找"到"动量词用法存在的历史根据,分析"到"的语法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例举了量词、动词、色彩词和物象名称的运用效果.认为文章写作的艺术主要体现为运用语言文字的艺术.文章表达的准确、生动、形象,有赖于对语言材料的广泛积累和恰当运用.通过阅读来积累语言材料,应注意分析作品的遣词造句,注意作品涉及的各方面知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语言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自觉实践,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文学语言中出现大量反常搭配现象。反常搭配是文学语言重要的语用特征,它是作家的一种语言策略,是新时期文学观念发展变化的产物,表征了文学语言的生命意义,具有鲜明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创作了许多以动物或者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动物散文,对不同情境中人与动物的相处之道的描述与思考,表现了作家对人性的反思及对生态和谐的追求.散文《物语》突破“以我观物”思维方式,呈现了“另类”的视角——“以物观人”.  相似文献   

11.
汉语量词的英语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虽然在英语中没有与汉语量词相对应的词类,但是却存在无数与量词相仿的概念和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汉语的一个量词不是英语的一个对应词就可以概括解决的,而是需要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才能奏效.所以,如何正确选择英语词汇来表达汉语量词无疑就十分重要了.从6个方面阐述了汉语量词的英语表达,即冠词表达法、数词表达法、名词复数表达法、对应词表达法、表量短语表达法和寓意表达法.这对提高汉英两种文字的理解和翻译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女作家迟子建从踏入文坛起,在创作上就一直深受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在作品中展现出的北国边陲美景和各种民俗形态,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本文将从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语言民俗四个方面来探析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李莉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5(6):151-153,170
民俗文化为五四"平民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艺术资源。在很大程度,正是民俗文化的平民精神、现代民俗学的平民色彩与"五四"新文学作家在文学创作精神上的遇合催生了"平民文学"。在实际创作中,"五四"新文学作家一反传统的贵族化书写姿态,在作品中大量摄入各种民俗事象,在浓重的民间氛围中表现他们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同时从乡野歌谣等民间文学语言和形式中汲取艺术资源,为平民文学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中,像"见一个爱一个""深一脚浅一脚""东一堆西一堆"类格式广泛存在着,这是一种非常活跃的语言现象。格式中的A、B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量词既可以是专用量词也可以是借用量词。该结构通过格式重叠具有了一种表达量的功能,通过肯定极性小量来突显大量,具有交替反复、周遍全量及既表交替又表全量的格式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申娟 《商品与质量》2011,(Z2):152-153
本文以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为语料,对其超常搭配进行了语境分析,得出超常搭配与语境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超常搭配作为一种特异性的表达手段,大量存在于言语表达中。  相似文献   

16.
语言实验和文字游戏是英国后现代作家创作的主要手段之一。正是通过这样有效的语言实验,他们展开了对历史的关注以及对历史真实性的思考。《终结的感觉》是一部对历史的真实发出追问的作品。通过借用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的不可靠叙述,巴恩斯深度剖析了个体记忆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展示了在不可靠的语言叙述背后,重构个人历史以及认识自我的复杂过程。只有剥去语言和文字的外衣,才能修正记忆,重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留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在外国文学翻译中,"自我"使自己成为"唯一",并且不断"物化""他者"的精神倾向,我们称为"反翻译"。由于各种语言文化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外国文学翻译中,反翻译对实现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通过对外国文学翻译中的反翻译进行探析,希望对促进外国文学翻译的发展做出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先锋作家残雪的作品充满了非理性、非逻辑的梦呓和谵语,以及许多恐怖、恶心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阴冷的艺术氛围,给读者筑造了一座难以穿越的迷宫.而精神分析批评认为,作品是作家受到压抑而创作的产物,它记录了作家的隐秘和痛苦.残雪作品中表现的"他人即是地狱"、"荒诞"、"孤独"、"焦虑"、"恐惧"等主题,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童年经验的影响有关,其创作心理及写作风格的形成,暗藏着存在主义的深意.  相似文献   

19.
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世界语言中,英语中性别歧视语言的减少、中性化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并未彻底消除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此试图探讨性别歧视这一社会现象在英语构词、搭配等词汇层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有一只"杂种狗崽"曾准备被起名为"托尔斯泰"。作品中人物的声音就是作家思想的流露,基于此可以看出昆德拉的真实情感。事实上,作家并非讨厌托尔斯泰,而是憎恨托尔斯泰的国家,这是其反"斯大林主义"情绪的另一种表达。结合作家以前的生活经历则可进一步确证这个结论。虽然昆德拉一再声称自己的小说与政治无关,但事实上,那是他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之后的一种痛苦辩白与绝望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