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一维炉中煤粉燃烧时NO生成情况进行了数学模拟,讨论了过剩空气系数、最高燃烧温度及煤的特性对NO浓度及转换率的影响,解释了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维炉中煤粉燃烧时NO生成情况进行了数学模拟,讨论了过剩空气系数、最高燃烧温度及煤的特性对NO浓度及转换率的影响,解释了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泥分解炉进行系统的煤粉着火实验研究,是提高分解炉燃烧效率,改善运行工况至关重要的问题,为全面了解分解炉工况下煤粉的着火过程,采用失重分析法,对煤粉的着火方式进行研究,进而对煤的低温燃烧着火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煤粉的低加速速度、低温燃烧条件下,无烟煤是非均相着火,贫煤是非均相一均相联合着火,烟煤有均相、联合着火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实际生产线上的涡流式分解炉,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DPM模型、有限速率燃烧模型等对炉内的垃圾衍生燃料燃烧特性和煤粉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合分解炉内温度场、组分浓度场及燃烧速率等展开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煤粉的燃烧特性相比,RDF的燃烧过程以挥发分燃烧为主,且其具有着火点低,燃烬速率快,燃烧温度低等特点;RDF与煤粉混烧时可促进煤粉的燃烧,且炉内温度均匀、稳定分布,未影响窑炉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实际尺寸的分解炉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简化的PDF反应模型对3种不同煤质煤粉在分解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直观地展现了煤粉在炉内运动过程中的颗粒轨迹、挥发份释放速率、焦炭燃烧速率的详细情况,并对不同煤质煤粉进行了对比研究,为论依进一步研究分解炉内煤粉燃烧和碳酸钙分解的耦合作用提供了参考,为分析煤质与分解炉结构的适应性问题提供了理据。  相似文献   

6.
国内125MW燃煤发电机组众多,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SOx,NOx和粉尘等,煤炭的大量消耗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分析了煤粉在炉内空间燃烧产生污染物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125MW电厂锅炉进行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总量的测试,得出了煤粉燃烧污染物排放的基本规律,以及有效降低污染物生成的技术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350MW燃煤锅炉燃烧过程和NOx排放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PSA两相流动模型、煤粉燃烧综合模型以及后处理的NOx生成模型,对一台350MW锅炉煤粉燃烧过程和NOx排放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炉内燃烧器区域以及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场和燃烧产物的组分浓度分布.炉膛出口处模拟结果与锅炉热态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情况较好.另外,重点分析了炉内煤粉燃烧过程和NOx排放沿燃烧器出口中心线和炉膛高度方向上的生成规律,得出了NOx的主要生成区域,并指出了降低NOx排放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O2/CO2气氛下O2,CO对NO排放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气体煤粉携带炉试验系统上,对O2/CO2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煤粉燃烧的NO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O2/CO2气氛下,烟气中NO沿程和最终浓度比常规煤粉燃烧低1/4~1/3,当O2浓度从21%增加到30%时,NO的最终排放浓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从理论上对O2/CO2气氛下NOx的生成和破坏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O2,CO的浓度对NOx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炉内燃烧过程的变化特性,研究了2.11 MW四角喷燃煤粉炉的煤粉分级燃烧效果.试验采用的锅炉燃料分级百分比为20%,二级燃烧区过量空气系数取0.95.一级燃烧区和燃尽区过量空气系数取1.10.结果表明, 与未进行分级燃烧的基础工况相比,煤粉分级燃烧试验炉二级燃烧区和炉膛出口温度增高,锅炉NOx排放体积比降低45%. CO、CO2和SO2在应用分级燃烧后的炉内变化复杂,但其排放体积比未发生较大改变,甚至略有下降. 分级燃烧使锅炉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SICL)有一定程度增加, 该煤粉分级燃烧是一种清洁燃烧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分析了碳粒和煤粒的燃烧速度,煤粉燃烧时的火焰结构以及煤灰在炉内、外的沉降规律,得出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氧量及温度对贵州无烟煤的燃烧特性及NOx排放特性的影响,选用粒径为58~75 μm的贵州无烟煤,利用一维沉降炉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贵州无烟煤NOx排放量随着氧气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过量空气系数大于0.9后增幅趋缓;随着燃烧温度的上升,NOx生成量增加,在达到1 400 ℃后,由于生成大量热力型NOx,NOx排放量呈指数型大幅增长;氧量主要影响贵州无烟煤在燃烧过程的0.2 s之前以及2.0 s之后的NOx生成量,对于0.2~2.0 s的主燃烧区域的NOx生成量影响不大.研究认为氧量是影响贵州无烟煤NOx排放及燃烧的最主要因素,燃料型NOx对温度并不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具有三维温度场可视化监控系统的300MW四角切圆燃煤锅炉,研究燃烧调整对炉内温度分布和NOx排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风量调整、总燃料量扰动、燃烧器摆角调整、层间燃料量调整、燃烧器不同组合以及单层燃烧器燃料调整直接影响炉内沿高度方向的温度场分布、NOx的排放量、飞灰含碳量和辐射能。NOx排放量与实时炉内温度分布密切相关,这与已逐渐成熟的NOx生成机理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使用Fluent6软件对河北某电厂300MWW火焰炉中的常规燃烧和超细粉再燃的燃烧的NOx排放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超细粉再燃还原技术对降低300MWW火焰炉燃烧NOx排放量有显著效果,当质量为初始燃料的10%左右的寿阳贫煤的超细粉作为再燃燃料送入折焰角出口处时,脱除率为1/2~2/3;高于采用厂用混合煤粉的脱除率.  相似文献   

14.
流化床内干化污泥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小型电加热流化床焚烧实验台, 对干化污泥燃烧的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通过改变干化污泥中水的质量分数(7.3%, 28.4%和41.5%), 不同的炉膛温度, 石灰石的添加以及污泥和煤混烧等多种工况对污染物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当污泥含水质量分数由41.5%降为7.3%, CO和N2O的排放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一倍和四倍; 相反, 丙烷、己烷和苯胺等有机污染物的排放质量浓度明显下降, NOx的排放质量浓度降低了70%; 煤对污泥燃烧二恶英的排放有明显抑制作用, 并且二噁英的排放质量浓度和HCl的质量浓度有很明显的关联; 此外, 石灰石能促进NOx生成, 但抑制N2O生成, 而对二恶英的排放质量浓度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 Coal combustion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forming NOx in the atmosphere. To reduce NOx emissions, various NOx reduc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mong recent developments for reducing NOx emissions, reburning technology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cost-effective ones for coal combustion systems, capable of reducing 50%–70% of NOx [1].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many investigators have worked on laboratory-scale measurements, kinetic mechanisms and nume…  相似文献   

16.
300MW燃煤锅炉NO_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电厂一台300 MW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在改变锅炉运行负荷、烟气含氧量、配风方式和磨煤机组合方式等情况下,测定了锅炉尾部烟道NOx排放浓度,分析了锅炉燃烧调整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额定负荷下,NOx排放浓度倒塔配风时最低,正塔配风时最高,且均等配风和倒塔配风的NOx排放浓度与烟气含氧量存在一个最佳点;合理调整磨煤机组合方式可有效降低NOx排放;通过锅炉燃烧调整,在保证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不受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NOx排放浓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神华煤再燃过程中NOx的还原机理,研究了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燃烧和再燃过程中NOx的动态释放和还原特性.试验采用在线式烟气分析仪,在电炉加热的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结果表明, 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挥发份析出峰和焦炭析出峰的双峰释放特性.在氧气体积分数为0%~18%范围内,随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大,NOx生成量呈近似线性增长.氧气体积分数从0增至15%,NOx生成量增加约11倍.再燃过程中NOx曲线具有挥发份均相和焦炭非均相还原的双谷分布趋势.相比于焦炭非均相还原过程,挥发份均相还原过程对NOx的还原贡献最大,挥发份随气氛变化更加敏感.当氧气体积分数大于7%以后,煤粉再燃过程不再具有脱硝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煤粉燃烧低NOx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阐述了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机制。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煤粉燃烧低NOx控制技术研究的特点和差异,特别就两种煤粉燃烧低NOx控制技术的研究特点及应用作了比较分析。对国内外煤粉燃烧低NOx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特别对我国在“九五”期间低NOx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作了简要概括。同时对今后国内煤粉燃烧低NOx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指出我国煤粉燃烧低NOx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富氧燃烧会对煤粉和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炉内的燃烧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以130 t/h煤粉和高炉煤气混烧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流体力学软件,对助燃气体(O_2/N_2)在3种不同氧气体积百分数(21%,23%,27%)工况下煤粉和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到3种工况下:炉内的温度场分布,烟气流场特性,火焰长度。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燃料着火速度更快,燃烧更稳定,出口烟温逐渐降低,炉内烟气流速逐渐减少,强化了炉内传热效果,提高了锅炉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