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与引起儿童哮喘发作的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从而为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挑选本院近1年约3000例哮喘患儿为病例组,同时挑选无支气管哮喘的3000例患儿为对照组,运用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法,研究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家里饲养宠物、家族哮喘史、家族鼻炎史、过敏体质、呼吸道感染、使用地毯、家人吸烟、居住环境差。为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保护因素。结论:对于存在哮喘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尽量避免危险因素,预防呼吸道感染,积极查找过敏原并减少与过敏原接触,避免被动吸烟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规范化防治儿童哮喘。方法对本科收治110例反复发作住院2次以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儿童哮喘发作多于冬春季节(77.19%),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有家族史、个人过敏史、过敏体质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儿童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而不规范化的激素治疗常导致重症发作(63.63%),严重损害肺功能。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与季节、呼吸道感染、家族史、个人过敏史、过敏体质、规范化治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平邑县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12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2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过敏体质、哮喘家族史、呼吸道感染史、气候变化、应用空调、被动吸烟及接触刺激性气体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被动吸烟、气候变化是诱发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危险因素较多,在日常生活中要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减少危险因素暴露及哮喘发作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浦东金杨社区7所小学6~9岁小学生哮喘患病情况.方法 采取整群调查方法,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4895名儿童,发现诊断明确的患病儿童110人,患病率为2.25%.最常见的发病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是最常见的因素;哮喘患儿有一半以上有食物或者其他物质过敏史.结论 哮喘发作的诱因可能与呼吸道感染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儿童支气管患儿176例纳入哮喘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儿童176例纳入正常组。首先采用SPSS17.0作单因素分析可能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因素17项,筛选出P0.05的单因素作Logistic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作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单因素共有10项,且P0.05,与正常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为呼吸道感染、家族哮喘史、未补充鱼肝油、家人吸烟,且母乳喂养是哮喘的保护因素。结论积极预防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提高保护意识,对于预防和控制儿童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诱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分别选取我院哮喘儿童和同期体检的非哮喘性疾病儿童各60例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诱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因素显示,哮喘儿童或家族有过敏史、哮喘史、气候变化、呼吸道感染、内心压抑沮丧、剧烈运动以及母乳喂养等均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同时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儿童或家族有过敏史、哮喘史、急性呼吸道感染史、内心压抑沮丧、剧烈运动均是诱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则是保护因素。结论儿童哮喘的预防中应当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同时对运动、气候、呼吸道感染、不良情绪等危险因素提高警惕,通过多方面措施预防儿童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安庆城区儿童哮喘危险因素,为本地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对策.方法 选择安庆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查出的339例哮喘儿童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339例非哮喘、无慢性呼吸系统炎症的0~14岁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民族和居住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32.5%(110/339)的哮喘儿童有过敏史,61.8% (209/339)有特应性体质,18.9%(64/339)的患儿有家族哮喘史,16.6%(56/339)有家族过敏史;对照组11.5%(39/339)的哮喘患儿有过敏史,22.8%(77/339)有特应性体质,2.1%(7/339)的患儿有家族哮喘史,5.3%(18/339)有家族过敏史,病例组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家族过敏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例组家庭装修、冬季煤炭取暖、煤炭燃料做饭、家中接触猫狗、家中养花草及吸烟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家中铺设地毯比例高于对照组[15.7%(53/339)比5.0% (17/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呼吸道感染次数<6次/年的儿童占55.9%(189/339),≥6次/年占44.1%(149/339),而对照组分别为98.2%(332/339)和1.8%(6/3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抗生素使用率为98.2%(332/339),对照组为59.2%(200/3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妊娠情况、生产情况及6个月内是否纯母乳喂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哮喘有关的因素有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家中铺设地毯、抗生素使用及呼吸道感染(P值分别为0.001、0.000、0.000、0.001、0.000、0.000).结论 患儿过敏史、特应性、家族哮喘史、家中铺设地毯、抗生素使用及呼吸道感染是本地区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避免接触与哮喘发作相关的危险因素,对预防与控制儿童哮喘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儿童哮喘发病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评估主要危险因素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估算子代的发病风险,为优生网络的构建提供咨询数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就67项可疑危险因素及有关情况填写问卷调查表,首先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方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可疑危险因素,再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危险因素,并逐步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得出各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和优势比,根据专业知识,对模型予以解释.结果:通过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7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其中,呈显著正相关作用的变量有5个,分别是:婴幼儿期未补充鱼肝油、呼吸道感染史、个人过敏史、家族哮喘史、家庭成员吸烟;呈显著负相关作用的变量有2个:母亲学历和母乳喂养.结论:儿童哮喘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婴幼儿期未补充鱼肝油、呼吸道感染史、个人过敏史、家族哮喘史、家庭成员吸烟.可能的保护因素有母乳喂养和母亲学历.从遗传学角度分析,男女双方均有哮喘病史或其他特应性疾病史者,应尽量避婚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葡奈菌片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儿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服白葡奈菌片,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缓解咳嗽、喘息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葡奈菌片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可有效缓解症状,预防呼吸道感染,从而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探究哮喘儿童气质和哮喘危险因素的内在联系,从气质和危险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儿童哮喘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哮喘儿童134例,设为哮喘组。将同等数量、年龄相似的正常儿童设为对照组。从气质类型、维度和哮喘危险因素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比,哮喘组儿童在气质维度中的节律性、持久性低于对照组。气质类型以麻烦型、中间偏烦型居多,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有患儿过敏史、患儿特应性、家族哮喘史、父母过敏史、呼吸道感染次数、家庭装修、被动吸烟、日常通风。结论哮喘儿童的气质比正常儿童消极,对外界事物反应往往比较强烈,在防治方面重点关注气质类型麻烦型、中间偏烦型儿童,并参考其危险因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伟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82-183
目的:研究引起3~14岁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到本院就诊并确诊为儿童哮喘的患者120例,同时从2011年1~3月到本院进行体检的儿童中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组对比研究的方法,将两组中的儿童根据年龄、居住地区等进行1:1形成匹配组,同时结合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所有儿童的个体特质、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母孕期疾病史等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得到7个高危因素,11个危险因素。高危因素分别是母亲妊娠期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儿有过敏性鼻炎、家族史、湿疹史、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过敏史、母亲妊娠期有早孕反应。结论:掌握高危因素及危险因素,并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防止儿童哮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疾病,研究该类疾病的急性发作诱因以及临床用药.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82例,全部患儿急性发作期经变应原皮肤试验、X线、血清IgE等检查分析患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诱因,立即去除诱因实施解痉、抗炎药物治疗.结果 82例患儿诱发因素检查为吸入性过敏39例,呼吸道感染23例,食物过敏11例,气候因素5例,运动诱发4例;喘乐宁雾化吸入对患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明显缓解作用,总有效率达97.6%.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常见诱因有螨虫、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呼吸道感染(尤其多见于支原体感染),食物(如鱼、虾)过敏以及气候骤变和运动等诱发因素;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抗炎药物为临床主要用药,雾化吸入为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进行筛查,分析儿童高血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0~6岁2983例儿童进行整群抽样血铅水平检测及钙、铁、锌微量元素测定,并进行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2983例儿童血铅检测值在17~183μg/L之间,平均(76.51±53.37)μg/L,检测出高血铅儿童856例,检出率为28.7%,血铅≥100μg/L组儿童的血清钙、锌、铁水平均显著低于血铅<100μg/L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铅儿童多见反复呼吸道感染、多汗、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偏食厌食等;引起儿童高血铅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居住条件、父/母从事铅相关工作、住房近期进行过装修、家庭成员有吸烟习惯、父母学历、儿童饮食习惯等。结论本区高血铅儿童较多,铅中毒对儿童生长发育危害大,应对儿童血铅水平进行定期筛查,对高血铅儿童积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6-2018年某院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18年某院因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而住院的儿童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0~3岁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比例最高,为51.2%.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在春夏秋冬分别占20.0%、22.4%、43....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本院诊断的0~14岁哮喘儿童100例(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哮喘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显示,急性呼吸道感染史、家族哮喘史、感到压抑沮丧、剧烈运动、母乳喂养、家庭装修与儿童哮喘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急性呼吸道感染史、感到压抑沮丧、剧烈运动、家庭装修是诱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结论为防止儿童哮喘应提倡母乳喂养,注意避免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父母及医生的预防意识。  相似文献   

16.
南海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本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发放哮喘调查表方式,随机整群调查,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南海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2.02%,以4~6岁之间多见,最常见的诱因为呼吸道感染。结论南海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防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黄懿娟  武军驻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769-2770,2773
目的了解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其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的183例AR患儿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非呼吸系统疾病183例儿童为对照组,对病例组AR患儿及家长发放相关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收回后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患儿的年龄大多分布在学龄前期(3-7岁),占45.4%(83/183);有90.7%(166/183)的AR患儿合并哮喘;183例患儿中32.8%(60/183)有药物过敏史,52.5%(96/183)有家族过敏史;家族过敏史、接触花粉和湿疹是AR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有家族过敏史、湿疹史和长期接触花粉的儿童易患AR。早期预防和治疗AR有可能预防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远波  丁圣刚  王亚亭  荣杰鑫 《安徽医药》2018,22(11):2195-2198
目的 综合探讨我国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继发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信息网等,搜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月。收集有关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数据,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总共纳入文献1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被动吸烟(OR=6.84,95%CI:4.48~10.44)、特应性体质(OR=6.93,95%CI:4.56~0.52)、重症毛细支气管炎(OR=4.81,95%CI:2.89~8.02)、肥胖(OR=5.67,95%CI:2.96~10.86)、哮喘家族史(OR=14.45,95%CI:8.61~24.24)、下呼吸道感染(OR=12.66,95%CI:3.52~45.60)是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4个月龄(OR=5.31,95%CI:2.75~10.2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针对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应采取预防性措施,鼓励母乳喂养时间至少4个月龄可以防治其发生,从而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小儿保健推拿的发展过程,归纳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如小儿推拿可促进早产儿、新生儿和婴儿生长发育,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治疗厌食症,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防治体弱儿等。认为小儿保健推拿虽起步较晚,但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效果,在儿童保健领域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