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胸锁乳突肌扳机点疼痛部位及其性别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study gender-related factors in the painful sites and degree of pains in the trigger points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METHODS: The trigger points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of healthy volunteers of either gender with different ages were examined by measurable pressure using the right thumb, and the pain degree was assessed with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RESULT: The VAS score was 5.226+/-0.331 in senior male subjects and 5.531+/-0.379 in senior female subjects,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P>0.05). Nor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etected between the scores of young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 (2.940+/-0.331 vs 3.982+/-0.405, P>0.05). In terms of the pain severity,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medial and anterior areas and between the medial and posterior areas of the mastoid process (P<0.05), but not between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reas of the mastoid process (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gender-related difference in the pain in the trigger points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elicited by compression with the right thumb.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reas of the mastoid process are relatively sensitive to compression pain.  相似文献   

2.
雷炎  张竹林 《医学争鸣》2008,29(11):1026-1026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4-01/2006-08收治肌性斜颈患者68(男31,女37)例,年龄2~40岁. 头部向患侧倾斜25°以上,患侧胸锁乳突肌较健侧平均缩短2~3 cm. 手术时取仰卧头过伸体位,头偏向健侧.  相似文献   

3.
胸锁乳突肌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胸锁乳突肌和副神经的解剖关系及在痉挛性斜颈中的作用,为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切口和方法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察活体成人男女各100名例胸锁乳突肌长度,宽度,标本65具该肌长,宽和厚度及其周围结构。结果:见乳突尖向胸锁乳突肌前缘4cm和向下至后缘5cm处连线深面有副神经,该处是切断胸锁乳突肌及其副神经肌支的最佳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4.
万孟瑶  鄂莉莉  张利军 《新疆医学》2022,(3):285-288,292
目的 利用表面肌电技术研究新生儿胸锁乳突肌肌电活动特点,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电活动随出生体重变化的趋势,探究正常足月新生儿胸锁乳突肌时域均方根值(RMS)特征,为临床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的筛查和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399例正常出生1-7 d足月新生儿,按出生体重分为4组:2500g--、3000g--、3500g-...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松解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5例。结果 :45例均获得良好矫正。结论 :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疗效优于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术后局部粘连少 ,没有复发。包括颈阔肌、颈深筋膜的彻底松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出生后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孪缩和纤维变性所致的一种畸形。我科自1995-1998年采用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36例,随访2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获随访的28例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6个月至14岁,平均4岁。头位分娩9例,臀位15例,足位1例,剖宫产3例。生后1个月内发现颈部有硬条索的13例,发现有颈部肿块10例。27例有按摩史,最短1个月,最长1年8个月,平均7个月。其中有1例曾应用激素局部注射。本组术前均摄颈椎X线片排除其它原因斜颈。有2例在其它院术后效果欠佳而来院再次手术。2治疗方法本组全…  相似文献   

7.
人胸锁乳突肌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胸锁乳突肌各亚部的构筑特征,并对该肌的神经入肌点进行定位,为胸锁乳突肌移植的取材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①用14侧胸锁乳突肌进行肌构筑学研究.②用50侧胸锁乳突肌进行大体解剖测量并对其中40侧的神经入肌点进行定位研究.结果①胸骨头亚部肌重20.5±6.67g、肌长19.63±2.62cm、生理横切面积1.81±0.73cm2,锁骨头浅亚部肌重7.09±2.66g、肌长16.48±2.33cm、生理横切面积0.59±0.25cm2,锁骨头深亚部肌重7.62±2.71g、肌长14.43±1.82cm、生理横切面积0.77±0.38cm2.②神经入胸锁乳突肌有两种形式,一是穿锁骨头深亚部入肌,占35%,入肌点距乳突尖4.03±0.38cm;一是在锁骨头深亚部后缘入肌,占65%,入肌点距乳突尖4.42±0.31cm.结论①胸骨头亚部的肌重与生理横切面积分别是锁骨头两亚部之和的1.40倍与1.33倍,是胸锁乳突肌肌力的主要提供者.②胸锁乳突肌的神经入肌点约在锁骨头深亚部深面中、上1/3交界处.  相似文献   

8.
了解胸锁乳突肌和副神经的解剖关系及在痉挛性斜颈中的作用,为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切口 和方法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测活体成人男女各100名例胸锁乳突肌长度、宽度,标本65具(男35具,女30具) 该肌长、宽和厚度及其周围结构。结果:见乳突尖向胸锁乳突肌前缘4 cm(上 1/4下 3/4交点)和向下至后缘5 cm (上中1/3交点)处连线深面有副神经(80%±15%),该处是切断胸锁乳突肌及其副神经肌支的最佳部位之一。二腹 肌后腹深面为高位结扎切断副神经点,若再向上易伤颈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深面的副神经最大横径为(2.3± 0.5)mm。结论:沿副神经的体表投影线,设计出和投影线相应的手术切口,切断副神经和部分胸锁乳突肌是治疗痉 挛性斜颈的较好部位。  相似文献   

9.
胸锁乳突肌延长术的相关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国人的胸锁乳突肌长度及最大可分离长度,为先天性斜颈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具(30侧)尸体上解剖观测胸锁乳突肌的长度、两头肌纤维束的融合部位及其毗邻。结果胸锁乳突肌前缘长平均为19.0±1.4cm,后缘长平均为16.3±1.1cm。其两头融合处距起点平均为8.3±0.8cm。结论胸锁乳突肌最大可延长7~8cm,能满足轻、中度斜颈手术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9例胸锁乳突肌血肿的自然预后进行长时间随访观察,发现所有病例胸锁乳突肌肿块全部消失,无1例出现斜颈。结论是:该病不需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腮腺手术采用胸锁乳突肌瓣转移对减少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33例腮腺肿瘤患者行腮腺肿块及部分浅叶切除术。其中 15例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 ,另 18例按常规方法 ,均按期随访 ,且做碘 -淀粉试验检查作客观评价。结果 :经术后 8~ 18个月观察 ,胸锁乳突肌瓣转移组的 15例中碘 -淀汾试验 2例阳性 ,占 13 33% ;常规组 18例中9例阳性 ,占 5 0 % ,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腮腺部分切除术后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可明显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 ,是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的一种简单、实用 ,无严重并发症 ,且明显改善外形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缺损区预防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腮腺肿瘤及部分腮腺或全叶切除术,其中18例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术后6-18个月观察面部凹陷畸形程度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结果常规手术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4.2%,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组面部凹陷畸形均不明显,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能明显改善腮腺肿瘤术后面部畸形,有效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胸锁乳突肌瓣转位术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接受该术的21例晚期面瘫患者术后随访3~25月,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标准正位照片,同时对口角形态、疤痕、面部皮肤松弛等情况加以分类、分析和比较。结果 手术前后,静态鼻翼对称情况无显著差异,而口角对称情况有显著差异(P<0.01);动态的鼻翼和口角对称情况,手术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患侧面宽,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面颈部顺皮纹切口处疤痕不明显,而与皮纹成角切口处疤痕明显。术后患侧皮肤存在一定松弛,颈部凹陷所致心理压力不明显,未见副神经损伤情况。结论 胸锁乳突肌瓣转位术修复晚期面瘫疗效较好,患者面部对称情况明显改善,无显著的臃肿和颈部供区凹陷,仅在颈部耳垂下方疤痕略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75例,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组(治疗组)38例及传统针刺组(对照组)37例。两组治疗前,治疗1、2个疗程后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偏瘫肢体痉挛程度、总体痉挛状态综合疗效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判定。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改善Fugl-Meyer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改良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Fugl-Meyer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改良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优于对照组(75.68%)(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腔植入颞肌骨膜瓣的疗效 ,将 6 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施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及其改良手术后 ,A组 2 7例术腔植入颞肌骨膜瓣 ,B组 33例术腔未作特别处理 ,术后半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显示 :干耳率A组 96 .3% (2 6 / 2 7) ,B组 75 .8% (2 5 / 33) ,两组比较 P <0 .0 5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认为乳突根治术腔植入颞肌骨膜瓣是促进术腔上皮化 ,使术后获得干耳 ,防止或减少胆脂瘤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副神经切断术在解除胸锁乳突肌痉挛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副神经切断术在解除胸锁乳突肌痉挛中的应用。方法经颈前入路,在颈动脉鞘和胸锁乳突肌间隙分离出副神经,以神经刺激器证实后,在合适的部位切断1.5~2cm。结果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全组切断副神经195例共215支。胸锁乳突肌痉挛消失189例(96.9%),无效6例(3.1%),无死亡,无残疾并发症。结论颈前入路副神经切断术治疗同侧胸锁乳突肌痉挛疗效肯定,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面瘫胸锁乳突肌瓣转位术后二期修整的手术指征和方法。方法21例经胸锁乳突肌瓣转位修复术后的晚期面瘫患者,术后随访3~25月。根据随访结果和患者的自身要求,对其中11例面部皮肤中度松弛、口角轻度下垂、颈部疤痕明显的患者,进行肌瓣悬吊提紧、面部松弛皮肤提紧和面颈部疤痕“z”改形等二期修整。结果患者术后面部的对称性及面颈部疤痕等情况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晚期面瘫患者经一期手术修复后遗留的面部不对称和面颈部疤痕等情况,可通过二期修整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利用触发点疼痛原理对肱骨外上髁炎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2~2006年骨科门诊35例被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主要累及肘外侧肌群.对发现有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部位反复针刺、牵张锻炼和多种维生素、复方或冠心丹参片.结果 35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治疗前后的平均评分分别为4.4±1.03和1.2±0.4(P<0.001).结论 肱骨外上髁肘外侧肌群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原因,对受累肌肉进行触发点疼痛治疗是一简易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