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型热管低温储粮系统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储粮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化学药物熏蒸防虫、高能耗高噪音降温,无法满足社会对高品质绿色储粮的重大需求。研制了一套小型热管低温储粮系统,该系统以热管技术为依托,以小麦为介质,在冬季利用热管冷凝端与外界冷风热交换获取冷量,利用热管蒸发端吸收小麦热量并使小麦降温从而积蓄冷量。结果表明:热管低温储粮系统能够无能耗、无值守、自动地将冬季自然冷源导入储粮中,粮温最低可达到1℃,远低于准低温储粮20℃的水平,单位降温速度达0.2℃/d。该研究结果为大规模绿色储粮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储粮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化学药物熏蒸防虫、高能耗高噪音降温,无法满足社会对高品质绿色储粮的重大需求,研制了一套小型热管低温储粮系统,该系统以热管技术为依托,以小麦为介质,在冬季利用热管冷凝端与外界冷风热交换获取冷量,利用热管蒸发端吸收小麦热量并使小麦降温从而积蓄冷量。结果表明:热管低温储粮系统能够无能耗、无值守、自动地将冬季自然冷源导入储粮中,粮温最低可达到1℃,远低于准低温储粮20℃的水平,单位降温速度达0.2℃/d。该研究结果为大规模绿色储粮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口服泡腾片实验室生产环境新型低温低湿空调系统的设计及执行介绍,说明实现低温低湿度恒温恒湿环境的方法。该低温低湿度恒温恒湿环境适用于制药、电子、电池生产等行业低湿度、高精度恒温恒湿要求的场合。  相似文献   

4.
改造平房仓的仓顶隔热层,加盖新型隔热材料,仓库周围种植覆盖绿色植物,形成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能起到延缓仓温、粮温的上升,机械通风降温降湿,获得低温、低湿环境,使粮食处于低温或准低温状态,从而抑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通过粮食品质检验,可以及时掌握粮情,提高粮食入库质量,保证粮食品质良好,增加粮食储藏的稳定性,为确保粮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引言 低温贮粮(15℃以下)或者准低温贮粮(20℃以下)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贮粮技术。它的生产工艺一般是在冬季利用自然低温低湿空气借助自然对流或机械通风等方式对粮食进行自然冷冻,把粮温降到与当地最低气温相当的程度,视气候变化情况适时密闭库  相似文献   

6.
高大平房仓隔热密闭无药保粮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冬春季节气温较低的有利时机,对高大平房仓散装小麦进行机械通风,将粮食降到较低温度,然后对粮堆进行密闭,隔热防虫,进行隔热密闭无药保粮试验.试验在隔热和防虫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只要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粮堆的低温状态,防止外部害虫感染,就能够实现粮食的无药保管.  相似文献   

7.
风鸡低温风干工艺研究及其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低温食品风干机模拟冬季自然环境低温、低湿、高强度对流空气条件干燥风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风鸡的最佳风干工艺,对比分析低温风干与自然干燥及热风干燥3种干燥方式的产品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风鸡的最佳低温风干工艺为8℃、50%湿度、风速1.5 m/s干燥72 h;低温风干与自然晾晒及热风干燥2种干燥方式相比,低温风干产品的外观、色泽、腊味产品品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探讨了不同辣椒素剂量在低温低湿条件下对小鼠胃肠道炎症缓解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温低湿模型组、辣椒素处理组(10、15、20 mg/kg),试验周期7天。记录小鼠体重,观察胃和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含量,检测胃组织和十二指肠组织中NF-κBp65、IκB-α、IL-1β、TNF-α等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发现低温低湿环境会显著降低小鼠体重,显著增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胃组织中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十二指肠组织NF-κBp65蛋白水平显著下调。辣椒素剂量15 mg/kg处理后会显著增加小鼠体重,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显著下降,辣椒素处理适当下调胃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十二指肠组织中关键通路的蛋白表达以恢复正常水平。意味着在低温低湿(10 ℃,30%)的环境下食用辣椒素剂量为10~20 mg/kg可以缓解胃黏膜损伤,并且能恢复十二指肠绒毛断裂,对在低温低湿条件下健康食用辣椒的量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
“一降三防“低温储粮技术模式可有效控制粮温在10℃左右,达到低温储粮的效果,尤其在防虫、防水分散失、防储粮品质下降方面效果显著,达到了降温、气密、隔热、保冷、防虫、保鲜的低温、绿色储粮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将小麦储藏在模拟四个小麦主产区-蒙新、华北、华中和华南等的储粮微环境条件(15℃,50%RH;20℃,65%RH;28℃,75%RH和35℃,85%RH)下,研究小麦蛋白质组分及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储藏时间对各微环境储藏小麦总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至储藏末期(240 d)时,三种储藏条件(20℃,65%RH;28℃,75%RH和35℃,85%RH)下小麦醇溶蛋白和巯基含量比低温低湿组(15℃,50%RH),分别减少2×10-4、1×10-4、1.2×10-3 g/g和0.13、0.55、0.75?mol/g,谷蛋白和二硫键含量分别增加5×10-4、1.3×10-3、2.4×10-3 g/g和0.22、0.27、0.42?mol/g;高温高湿(35℃,85%RH)条件下,小麦醇溶蛋白、谷蛋白、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变化显著(P0.05),且谷蛋白/醇溶蛋白的比例升高,更易于诱导游离巯基氧化为二硫键。显然,低温低湿储粮条件,更有利于保持小麦蛋白质组分的稳定而实现小麦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1.
金瓜气调贮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调贮藏实验系统对金瓜保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7~8℃、O2平均浓度约3%、CO2浓度自然上升至8%~10%范围内,其保鲜效果不如同温度下的自然冷藏保鲜效果。与低温低湿比较,在本实验范围内,低O2高CO2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我县自一九七七年以来,在杜曲、沣西、大兆、引镇等粮站分别采用塑料薄膜密封自然降氧、木炭燃烧循环脱氧、微生物辅助降氧、密封降氧和低熏量防虫、杀虫保粮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缺氧储粮可以保持粮食品质、色泽、气味正常,有较好的防虫、杀虫、抑菌、防霉作用,还可以降低粮食的呼吸强度,增强储粮稳定性,并能降低保管费用。 密封缺氧,对带有虫害、水分较低的小麦,防虫效果较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分析自然低温仓房(16℃)、空调控温仓房(20℃和25℃)以及不作控温处理的对照仓房储藏大米度夏时主要质量指标和品质指标变化规律、害虫发生情况,探讨储备大米宜储性控制关键指标,研究大米储藏安全度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温度16℃、湿度65%是优质籼米黄花粘储藏防虫保质的最优储藏条件。在20℃、25℃储藏条件下的大米需结合防虫技术才能安全度夏,自然温度储藏条件下的大米不能安全度夏;色泽气味和品尝评分值是黄花粘宜储性控制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不同储粮环境作用下马拉硫磷在粮食上的残留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我国储粮生态理论为指导,通过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三种典型储粮环境.储粮不利环境A(30℃,RH 75%)、温和环境B(20℃,RH 60%)以及低温环境C(4~10℃,自然湿度),研究了常用储粮药剂主要成分--马拉硫磷在这些储粮环境下主要粮种(小麦、玉米、稻谷)上的残留降解情况.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在小麦、玉米和稻谷上的半衰期在A环境中分别为17.4、8.2和6.6w,在B环境中分别为24.8、14.5和14.7w,在C环境中分别为62.4、25.7和43.9w.粮种和环境温湿度对马拉硫磷的降解都有明显影响,三种环境对马拉硫磷残留的影响程度依次为A>B>C.在低温环境下,所考察粮食上的残留较高且降解缓慢.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模拟储藏小麦,通过测定小麦胚细胞中的O_2~-、有毒产物MDA的含量、种子活力以及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不同储藏微环境(A、B、C、D)下小麦衰老和胚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储藏时间延长和环境温湿度的增加,胚细胞中O_2~-和MDA含量不断增大,种子活力下降,储藏90 d后O_2~-和MDA产生速率都显著高于前期(P0.05),并且高温高湿D(35℃,85%)条件下三者变化幅度都显著高于低温低湿A(15℃,50%)条件(P0.05)。电镜观察发现:随储藏温湿度的增高,小麦胚细胞的超微结构损伤也在加剧,主要表现为:细胞形态改变;膜的完整性逐渐丧失;细胞核染色质凝聚,核仁分裂;线粒体数目减少,内外膜破损,出现空泡化等。以此探讨小麦衰老与胚细胞超微结构损伤之间的关系,以期丰富储藏小麦的衰老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低温低湿条件下海鳗冷风干燥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级除湿热泵干燥装置模拟低温、低湿环境,研究海鳗干燥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海鳗低温、低湿冷风干燥时无恒速干燥阶段,而是一开始就进入降速干燥。在整个降速干燥过程中存在2个阶段,即第一降速干燥阶段和第二降速干燥阶段。分析了两阶段中水分扩散特性。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的干燥模型,在试验条件下Page模型拟合较优,并求得模型表达式。通过菲克第二扩散定律和Arrhenius方程求得实验条件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及扩散活化能分别为(2.6197~4.0224)×10-10m2/和15.23kJ/mol。  相似文献   

17.
谷物粮堆孔隙率35%~55%、热绝缘特性造就其能够传递和保持低温低湿的空气特性。干粮堆平衡相对湿度范围30%~65%抑制螨类和微生物生长,储粮昆虫安全管理的粮堆微气候是17~22℃,在这些粮堆温湿度条件下谷物的含水率13%。粮堆降温通风的目的就是形成粮粒被低温低湿空气包围。  相似文献   

18.
腊肉分段烘烤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烘烤过程中传热传质原理,将烘烤分为预热、高温低湿、低温高湿三个阶段,并确定了最佳烘烤温度、烘烤湿度、烘烤时间。  相似文献   

19.
储藏条件对花生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风味的变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在储藏过程中易走油霉变,分析花生在贮藏过程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变化是研究花生品质的重要内容。将花生在低温常湿、常温低湿和常温常湿环境下储藏12个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质谱联用仪测定不同储藏条件下花生的氨基酸与脂肪酸随储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合电子鼻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对花生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冷藏环境下花生中氨基酸总量由233.42 mg/g降至215.41 mg/g,常温常湿的条件下降至197.85 mg/g;脂肪酸变化最明显的是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低温冷藏12个月后O/L值从0.94上升至0.96,而常温低湿条件下达到1.54,亚油酸遭到严重破坏;红外谱图中蛋白质和脂肪酸的特征峰1653 cm~(-1)和1744 cm~(-1)均减弱,常温常湿条件下最明显。低温冷藏是最佳贮藏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利用轴流风机将冬季低温、干燥的空气送入粮堆,粮堆经内外传热传质后再采取有效隔热保温措施,使其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温状态,对抑制粮食呼吸、防虫抑霉等效果明显,确保了高大平房仓的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