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安阳市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控制麻疹流行的效果,为麻疹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安阳市2008年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分析及对2009年1月MV强化免疫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安阳市麻疹发病率为16.50/10万。<10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的84.11%,<2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的54.86%。8月龄~10岁儿童无免疫史者占同年龄病例的54.75%。实施MV强化免疫,共接种301 389人次,快速评估接种率为100%。结论无MV免疫史致使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造成麻疹疫情流行的根本原因。保持高的常规免疫接种率,保持高的免疫成功率,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的现场调查、评估,并对麻疹监测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方法所有8月龄~4岁儿童接种1剂麻疹疫苗,每剂次0.5mL。结果此次强化免疫接种儿童903 926人,调查和报告接种率均为97%以上;2010年麻疹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发病率仅2.83/10万,较2009年发病率6.03/10万下降53.07%;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显示,8月龄~4岁年龄组麻疹病例205例,与2009年相比麻疹发病率下降46.61%,57.29%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约85.80%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3.42/10万。结论高质量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流行、降低麻疹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必须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同时在强化免疫后开展麻疹后续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009年南昌市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南昌市2009年10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的摸底调查、现场接种、评估报告等资料和强化免疫前后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次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988 959剂次,报告接种率为97.91%(988 959/1 010 096),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为96.94%(1 745/1 800);MV SIA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分别为91.99%、70.83%,抗体GMT从免疫前的1∶555上升到免疫后的1∶1 625.28,免疫前后人群麻疹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5,P=0.000)。本次强化免疫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25例,发生率为2.53/10万;强化免疫后的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全市报告麻疹病例10例,发病率为0.20/10万,较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同期病例明显减少。结论高质量的MV SIA能迅速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降低麻疹发病率,适时开展MV SIA是加速麻疹控制最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的现场调查、评估,并对麻疹监测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方法所有8月龄~14岁儿童接种1剂麻疹疫苗,每剂次0.5ml;结果这次强化免疫接种儿童3086839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7%;接种后麻疹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发病率仅为5.84/10万,较强化免疫前发病率9.82/10万下降了40.53%;2008年4月-2009年3月麻疹监测系统数据显示,62%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约有85%病例为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在较大范围内开展高质量MV强化免疫能迅速降低麻疹发病,以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来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实施结果进行分析,为迅速降低麻疹发病率和开展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供对策依据。方法:分析强化免疫期间的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和强化免疫后的麻疹监测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结果:本次强化免疫实际接种1 100 315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接种后麻疹发病数明显减少,近1/3为风疹;2006年7月—12月麻疹监测系统数据显示,目前88%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病例32%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高质量MV强化免疫能够迅速降低麻疹发病;目标人群的确定必须结合当地流行病学监测资料;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以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保证>95%接种率是活动的前提目标;必须针对可能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充分准备;在提高常规免疫服务质量的情况下,每(3~4)年仍需开展后续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宁夏2009年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工作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全区统计局人口资料、各县上报强化免疫活动相关数据、疫情资料等,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09年全区冷链设备更加完善,使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的效果得到保障;全区8月龄~6岁适龄儿童应种人数为573 910人,实种儿童数567 732人,报告接种率98.92%,全区估算接种率、评估接种率均在95%以上;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异常反应发生率为7/100万,2009年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后强化免疫目标人群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2009年宁夏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海南藏族自治州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方法:利用统计局提供的适龄儿童数和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同队例数评价适龄儿童数摸底情况,进行快速接种率评价。结果:2006年全州MV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96.87%,快速调查接种率99.36%,利用州、县统计局公布的适龄数估算接种率107.41%。2005年海南州麻疹发病率57.48/10万,通过MV强化免疫,2006年报告确诊麻疹3例,发病率0.73/10万,下降98.73%,效果显著。结论:高质量的强化免疫是短期内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手段。本次强化免疫组织到位,经费保证,为今后开展类似的重大公共卫生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搞好基础免疫是消除麻疹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宁夏2009年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工作进行评价.方法 利用全区统计局人口资料、各县上报强化免疫活动相关数据、疫情资料等,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09年全区冷链设备更加完善,使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的效果得到保障;全区8月龄~6岁适龄儿童应种人数为573 910人,实种儿童数567 732人,报告接种率98.92%,全区估算接种率、评估接种率均在95%以上;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异常反应发生率为7/100万,2009年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后强化免疫目标人群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2009年宁夏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施甸县两轮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为该县尽早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施甸县2008年、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报告、调查接种率,2010-2014年麻疹Ig G抗体水平调查及法定麻疹报告系统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施甸县强化免疫报告、调查接种率均在97%以上;两轮强化免疫后,麻疹Ig G抗体水平明显提高,5年人群抗体阳性率均在90%以上且平均率达93.83%;同时,麻疹发病率由2007、2008年的平均发病率3.76/10万下降至2009年的0.30/10万,两轮强化免疫后6年平均发病率0.1/10万,发病以0~岁组及20~岁组为主。结论两轮强化免疫后,施甸县麻疹流行强度、范围得到有效控制,抗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为该县尽早消除麻疹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麻疹流行病学规律,探讨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白云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麻疹发病率为65.60/10万,2007年为64.28/10万.在两年所有病例中,发病率以小年龄组和学龄儿童组为主,其中0~9岁组占71.11%;发病地域广泛散发,以春夏季高发;57.28%的报告病例无免疫史,23.86%的报告免疫史不详.结论 流动儿童麻疹疫苗(MV)接种率和免疫覆盖率不高是造成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提高儿童2针次MV常规免疫率,加强和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洛阳市涧西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对2005-2006年麻疹监测和预防接种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涧西区2005-2006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247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218例)多13·30%,其中诊断麻疹152例。麻疹发病有明显春未夏初季节高峰。疑似麻疹病例的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合格血清标本采集率分别为69·44%、78·29%。2005-2006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的报告接种均(90%。结论接种MV是控制麻疹的基础,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献县近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2005-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献县共报告麻疹病例58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76/10万,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为每年的3~5月;人群以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占总发病人数的81.62%。结论提高易感人群麻疹免疫覆盖率,适时开展重点对象的麻疹强化免疫,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天津市蓟县2005-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津市蓟县2005-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麻疹7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80/10万,呈下降趋势。发病例数最多的是渔阳镇,占28.12%;3~5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占76.95%;发病以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为主;男女性别比例为1.28∶1;发病年龄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模式和趋向大年龄组模式,≤1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增加,占33.06%,≧20岁成人发病也占较大比例,占35.94%。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在重点地区和人群中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工作,做好麻疹散发和暴发疫情的防控工作,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赵雪玲 《吉林医学》2011,32(27):5736-5737
目的:了解南阳市卧龙区2006年~2010年麻疹的发病情况与流行病学特征,并针对性提出建议。方法:对2006年~2010年卧龙区的大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2010年,卧龙区年均麻疹发病率为11.0/10万,流行强度逐年下降;发病高峰由春季向夏季推移;2岁以下散居儿童仍为麻疹控制的重点;69.6%的麻疹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卧龙区麻疹流行强度逐年下降,但应继续做好重点人群麻疹疫苗的初免、复种和强化免疫工作,同时确保疫苗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宁夏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疫情监测系统上报的2005-2010年麻疹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接种及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宁夏麻疹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38.2/10万降至2010年的1.42/10万;麻疹发病呈季节性分布,3~6月份为发病高峰;年龄发病所占比重最大的是1岁以下婴儿和20岁以上人群;2010年8月龄以下儿童所占比重明显增加;2010年8月龄以上无免疫史(包含免疫史不详者)50例,占总病例数的56.82%,其中8月龄~1岁无免疫史13例,占总病例数的14.77%;实验室检测73株麻疹野病毒基因型,72株为H1基因型。结论宁夏需要进一步通过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病例监测等措施来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6.
Measles immuniz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e Southern Highlands Province in 1982. Since then immunization coverage of children aged under 1 year has increased from 12% in 1982 to 52% in 1986. The number of reported measles cases has declined, despite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health facilities reporting and an increase in maternal child clinic visits where most sick children are seen. The incidence of measles and the incidence of diarrhoea are compared with the cumulative measles immunizations given. Problems with the 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 (EPI) campaign and means to improve measles vaccine coverag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阜阳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结果与消除麻疹干预效果,为如期消除麻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疑似麻疹1 447例,实验室诊断为麻疹394例,临床诊断399例,≥15岁及﹤18个月龄儿童发病较高,分别占25.3%和28.6%。18个月龄内儿童发病率逐年增高;8个月龄以上人群未免疫接种和免疫史不详者占57.7%,应免疫2剂次无确切全程免疫史的占85%以上。结论阜阳市消除麻疹干预措施效果显著,通过麻疹疫苗强化、查漏补种等,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2011年达历史最低水平;≥8个月龄人群麻疹疫苗漏种或不全程接种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8个月龄和﹥15岁人群属免疫空白和薄弱人群,推行育龄妇女和15岁以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梅县麻疹的流行特点,为制订预防控制麻疹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6~2005年梅县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6~2005年麻疹病例69例,其中本地病例23例,外来儿童46例;年发病率为1.28/10万;1999年2、000年无麻疹病例发生,1997年、2003年、2005年分别在石扇、西阳、南口镇各一间小学出现麻疹的局部爆发,其余各年度麻疹发病呈散发;发病呈春夏季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1.38:1);发病以散居儿童及小学生为主,<14岁56例,占81.16%;在全部病例中,无免疫史26例、占37.68%,免疫史不详32例、占46.38%。结论外来流动人员预防接种意识淡薄,造成外来儿童麻疹免疫率低下,甚至出现免疫空白,这是引起麻疹局部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今后要认真做好外来流动人口儿童、托幼机构儿童及学校学生的麻疹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清远市200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麻疹干预效果,为如期消除麻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清远市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消除麻疹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1年清远市共报告麻疹1794例,年均发病率为8.69/10万,各年发病高峰在4~7月;病例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清城区和清新县;发病以小年龄组儿童为主要人群,病例主要集中在O.5岁年龄组,散居儿童和学生为麻疹发病高发人群。结论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次接种率,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提高监测质量和实现早期疫情应急处理,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