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经济二次探底是指经济复苏过程中再次出现下调现象,目前欧洲PIIGS五国财政赤字与债务危机、新兴市场经济过热的潜在通胀压力、欧美宏微观经济复苏不同步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投资消费信心不足,以及房地产信用卡和中小银行市场动荡都是未来可能导致经济复苏二次探底的主要原因.欧盟有必要尽早采取降低赤字与债务、降低通胀压力,以及提振就业和信心的举措尽可能规避二次探底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 一、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缘起 (一) 危机后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历史规律解析所谓"二次探底"是指由于前期经济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宏观经济复苏政策效应逐渐消退,而此时微观经济主体尚未完全复原,实体经济运行数据指标出现再度下调的状况。历数近现代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史可以发现,在经济危机复苏过程中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折。如1929大萧条,虽然自1933年起在罗斯福新政的干预下经济迎来大幅回升,1934年经济增速达到17%,但在1934-1938年间经济增长出现二次探底,1938年GDP同比增速再  相似文献   

3.
耿群 《国际金融》2010,(10):30-33
进入9月份,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再次影响到市场,与此同时美国经济的复苏疑虑也不断升温,虽然"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经济数据表明复苏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更长期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导致市场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崔莹 《银行家》2012,(2):87-89
2011年,世界经济在频繁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反复震荡的金融市场中,实现了缓慢而曲折的复苏。2012年仍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世界经济运行的风险与希望并存。曲折动荡的2011年虽然未出现"二次探底",但受发达国家需求不振、欧洲债务危机升级、日本地震冲击全球供应链、中东北非动荡推高油价等因素影响,各国经济活动普遍较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的疾风骤雨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回暖初露雏形,但后金融危机时期仍迷雾重重,充满变数。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缓慢且不稳定,甚至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发达国家金融有毒资产仍未最终消除,隐患犹存;主权债务危机一波接着一波,不仅在地域上由欧洲扩至全球,而且扩展至私人债务;主要发达国家高失业率顽疾久治不愈,表明实体经济尚未真正复苏……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正处于缓慢复苏之中,美国股市已先于实体经济回升,尽管有些或出于悲观情绪或故作惊人之语的研究者认为经济将二次探底。财政问题的货币化使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暂时缓解,金砖四国除俄罗斯外都保持了快速增长,印度、巴西或将成为中国吸引国际资本的强有力竞争者。欧美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维持稳定,黄金和原油市场保持震荡行情。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热钱可能撤离中国,但冲击有限。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同比增长将回落二次探底风险低受去年基数影响,GDP同比增长率自今年二季度始逐步回落,标志着中国经济已从复苏阶段进入扩张阶段。欧洲债务危机及房地产泡沫破灭虽然增大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但出现经济"二次探底"的概率应该很低。物价上涨趋缓和通胀风险未消除  相似文献   

8.
外刊扫描     
《证券导刊》2010,(34):9-10
中美PMI数据推高全球股市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8月份制造业活动的意外复苏,令投资者大受鼓舞。它结束了美国经济数据持续整个夏季的黯淡期。全球股市9月1日大幅飙升,原因是投资者认为,全球制造业产出调查表明全球经济仍在迅速复苏、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最新的全球PMI指数表明,世界新出口订单指数普遍回升,为两年以来的最高值,体现了全球贸易的复苏。且最新数据再次证实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乐观看法,其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二次探底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撰文指出,目前经济复苏还不稳固,对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复苏势头必须更加珍惜。如果2011年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开始露头,到2012年、2013  相似文献   

11.
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从经济回升到经济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发展还可能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这个关键阶段必须思考怎样成为从经济回升到经济复苏的推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博览》2010,(9):31-31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撰文指出,目前经济复苏还不稳固,对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复苏势头必须更加珍惜。如果2011年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开始露头,到2012年、2013年趋于严重.则中国经济就是今年出现某种程度的过热也不应加息。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中国信用卡》2010,(21):6-6
“美国和世界经济二次探底马上会到来。” 在近日举行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王建表示,如果将二次探底定义为“从高处往下滑,百分之三的增长降到百分之一点几”,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选择仍然没有改变美国经济或者通缩风险的趋势。糟糕的数据对于保持了惯有信心的美国而言,无疑是一次打击,二次探底也就成了大概率的事件。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二次探底”的风险始终不能完全排除。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遭受失业率之苦和经济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中央及时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近期的经济数据表明,此次宏观调控的效果非常显著,中国经济已率先实现复苏。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强劲的复苏势头让市场的担忧从前期经济的"二次探底"逐渐转变为通胀压力的上升和结构性的经济过热,在此背景下,2010年货币政策如何回归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备受各方关注,也是宏观决策部门面临的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17.
孙毅虎 《国际融资》2011,(10):30-32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积重难返。美国信用评级遭降使得美债前景更加不容乐观。美国为应对债务困局势必加剧美元贬值,稀释债务负担,向世界转嫁危机,加大国际经济协调的难度。影响美债前景的诸多因素的交织作用不仅会影响债权国和投资者的利益和信心.而且也使得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加大,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汤敏 《金融博览》2010,(15):26-26
近来,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心不绝于耳,更有预言中国经济会二次探底的文章见诸报端。中国经济有没有二次探底的危险?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放缓?放缓后又又应该怎么办7这些都是当前市场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以来,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心不绝于耳,更有预言中国经济会二次探底的文章也依稀可见。中国经济有没有二次探底的危险?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放缓?放缓后又应该怎么办?这些都是当前市场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以来,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开始减弱,欧债危机导致市场预期全球经济复苏脆弱等因素增加了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有人据此推论,如果欧债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中国经济也难逃干系.其实,市场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预判过于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