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无神经损伤的中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手术时间75-100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术后X线片示Cobb角平均矫正23.2°,术后VAS评分为(1.7±0.6)分。随访12个月后显示Cobb角平均丢失约2.2°,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或邻椎骨折。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中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体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畸形病人16例,观察后凸Cobb角矫正角度、内固定稳定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无松动、脱落、断裂.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22.1°,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8分降至术后平均2.1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86.5%改善至术后平均31.2%.[结论]应用骨水泥强化椎体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诊治的4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22例(联合组),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25例(PKP组)。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12~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物异常、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PKP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联合组在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方面均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在JOA评分、腰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矫正丢失方面均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与PKP均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PKP手术创伤更小,止痛效果确切,但就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恢复伤椎高度效果而言,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伤椎骨水泥强化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近五年我科收治的24例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伴有顽固性下腰痛的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骨密度并判断骨质疏松情况,均行后路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三维矫形植骨内固定术。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使用椎弓根钉8~10枚,关键椎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平均6.5枚/例;手术时间平均158(125~200)min,出血量平均356(200~560)ml。术后脑脊液漏6例,经处理后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无椎弓根钉拔钉、断钉,无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及骨水泥漏致栓塞病等严重并发症。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5年。术后即刻胸腰段后凸较术前平均矫正率为71.85%,未次(2~2.5年)随访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1.43%,随访期的矫正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6月及术后1年、2年胸腰段后凸Cobb角、腰痛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期之间后凸Cobb角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ODI评分与术后即刻及1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月及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Ponte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适用于后凸Cobb角50°、最大单个椎体压缩比0.70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改善顽固性下腰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体增强后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起应用骨水泥强化椎体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2例,观察后凸Cobb角矫正度、内固定稳定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12例患者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无松动、脱落、折断。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24.2°,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7分降至术后平均2.5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71.5改善至术后平均32.5。结论应用椎体增强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03采用经皮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PVP治疗的56例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结果56例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手术时间62.0~70.5 min,平均67.1 min。术中出血量45.0~65.0 mL,平均54.0 mL。椎弓根钉内骨水泥注入量2.0~2.5 mL,平均2.1 mL。伤椎内骨水泥注入量2.0~4.0 mL,平均3.5 mL。2例因肿瘤骨转移导致邻近椎体骨折,予以对症治疗。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较术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PVP治疗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腰背疼痛、改善伤椎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恢复较快,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闭合截骨矫形术(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3-10采用PSO治疗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27例。比较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VAS评分、JOA评分。结果术后27例均获得24~34(27.6±2.6)个月随访。术后1周后凸Cobb角(14.6±3.1)°,末次随访时(15.6±3.2)°,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8,P0.001)。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9±0.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0,P=0.001)。末次随访时JOA评分(23.6±5.6)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P0.001)。结论 PSO可良好矫正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合并脊柱后凸畸形,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加伤椎体内及后外侧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伤椎体内及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1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4.2个月。术后及终末随访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均较术前改善,无钉棒松动或退出、骨水泥泄漏并发症。结论该技术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9.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05年3月不同病因25例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均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Cobb′s角平均8.2°,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8个月。[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同时在早期治疗中对相关危险因素应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0.
背景: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常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而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易发生螺钉固定不牢靠,出现螺钉松动、退钉,造成固定失败。目的:探讨应用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6例,均采用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后路钉棒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损伤发生,骨水泥无明显渗漏,骨折复位满意,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随访12~24个月,末次随访X线及CT检查示,椎体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螺钉松动、断钉。患者术后7 d、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患者末次随访上述指标与术后7 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提供坚实稳定性,有效恢复脊柱序列,维持椎体复位后高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体会。方法对34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PVP治折,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34患者均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和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牢靠、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52例患者,男10例,女42例,年龄55~84岁,平均70.5岁。通过PACS阅片软件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脊柱局部后凸Cobb角来观察后凸畸形矫正情况,通过比较术前及术后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ASIA分级系统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骨水泥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2例患者手术共458枚椎弓根螺钉置入了232个椎体中,骨水泥强化了282枚螺钉(61.6%)和146个椎体(62.9%),胸椎平均每个钉道使用骨水泥(2.03±0.52)mL,腰椎平均每个钉道使用骨水泥(2.43±0.88)mL。随访3~5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前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6.54±1.26)分、ODI评分为(69.06±13.26)%、局部Cobb角为(23.88±13.73)°,末次随访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1.88±0.68)分、ODI评分为(20.74±5.91)%、局部Cobb角为(11.07±8.96)°,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7例神经损害患者ASIA分级为C级2例、D级5例,术后提高至D级2例、E级5例。强化282枚螺钉中有1枚出现骨水泥向椎弓根内侧壁渗漏,经术中及时清除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1枚发生骨水泥向椎体前方渗漏,13枚发生骨水泥渗漏进入椎间盘内,术后均无临床症状。458枚螺钉均无松动、断裂。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既提高了螺钉的稳定性,又矫正了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3.
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截骨术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1年3月~2007年4月,15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进行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其中强直性脊柱炎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内容包括矫正情况、腰痛和Oswestry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780ml。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47.2°,术后为18.0°,平均矫正角度32.3°,融合率80%。术前患者腰痛VAS评分平均为7.4分,术后3.7分。术前ODI平均为58.9%,术后为30.0%。患者主观满意率93.3%。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截骨术对于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有效而安全,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骨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2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visualanaloguescale,VAS)疼痛评分、ASIA残损分级方法进行评定,应用X线片评估术后内固定效果。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6424个月(平均13.4个月)随访,VA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7.9分降至术后平均1.2分,7例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ASIA残损分级术后改善1~2级。61枚椎弓根钉中44枚行骨水泥强化,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骨水泥渗漏有关的神经症状和体征。X线片示椎弓根钉未发生松动及脱出,周围无透亮线出现。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2.6°改善至术后平均10.3°,末次随访时后凸角平均为14.3°。结论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6-04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VP或PKP治疗的5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椎体复位满意,椎体内骨水泥弥散良好,无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及肺栓塞发生。5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24)个月。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矢状位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合并不全瘫患者术后6个月时Frankel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较好地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能避免因骨质疏松导致内固定失效,对严重椎管狭窄或合并神经损伤者可同时行椎管减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27例。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测量后凸Cobb角,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后凸畸形的纠正情况。结果 25例获得随访,余2例失访,2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后凸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5.1±1.7)°,JOA评分(19.2±2.3)分,VAS评分为(3.5±1.3)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后凸Cobb角(6.4±2.1)°,JOA评分(24.5±3.2)分,VAS评分为(1.7±0.7)分,术后3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并具有创伤小、短期内纠正角度无明显丢失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后凸畸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8—2018-10采用PKP治疗的7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71例均获得平均11(6~21)个月随访,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椎体中央高度较术前增加,伤椎Cobb角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切口小,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BKP)与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7—2017-12诊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6行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手术治疗(BKP组),39例行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PK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充盈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邻椎再骨折数,术后3 d、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结果 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BKP组和PKP组手术时间、术后邻椎再骨折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KP组相比,BKP组术中透视次数较少、骨水泥注入量较多、骨水泥充盈评价较优、骨水泥渗漏例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充盈度,并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增加伤椎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6~70岁,平均53岁。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评定VAS评分改善情况、胸腰段Cobb角矫正情况、融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无术中死亡及术后感染病例,术中1例患者硬膜破裂,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0个月,平均38.8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降低5.3分,Cobb角平均矫正30.5°,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术后1年截骨界面均达骨性融合,末次随访X线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好,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2-01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VP治疗的31例中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矢状面Cobb角、疼痛VAS评分。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8(71.8±11.4)个月。术后3 d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矢状面Cobb角、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末次随访时以上各指标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VP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快速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伤椎高度、改善后凸畸形,手术创伤小,维持伤椎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