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聚丙烯(PP)是结晶性聚合物,熔体强度低,发泡性能差.为了提高PP的微孔发泡性能,首先将PP和聚乙烯(PE)共混,然后在PP/PE共混体系中加入少量EPDM,研究EPDM的质量含量对PP/PE共混体系熔体强度和最终泡孔结构的影响.分析机理,寻找能够提高PP熔体强度和改善发泡性能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魏剑 《塑料制造》2006,(10):76-77
什么是结晶性塑料?结晶性塑料有明显的熔点,固体时分子呈规则排列。规则排列区域称为晶区,无序排列区域称为非晶区,晶区所占的百分比称为结晶度,通常结晶度在80%以上的聚合物称为结晶性塑料。常见的结晶性塑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醛POM、聚酰胺PA、聚酯PET、PBT等。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UHMW PE/PP合金材料,研究了UHMW PE/PP共混体系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及相容剂对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研究表明:PP能有效地改善UHMW PE流动性,但与UHMW PE为不相容体系,相容剂D能够有效提高UHMW PE/PP体系的相容性,提高了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达到一定的增强和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4.
魏剑 《国外塑料》2007,25(1):90-91
1什么是结晶性塑料? 结晶性塑料有明显的熔点,固体时分子呈规则排列.规则排列区域称为晶区,无序排列区域称为非晶区,晶区所占的百分比称为结晶度,通常结晶度在80%以上的聚合物称为结晶性塑料.常见的结晶性塑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醛POM、聚酰胺PA6、聚酰胺PA66、PET、PBT等.  相似文献   

5.
1什么是结晶性塑料?   结晶性塑料有明显的熔点,固体时分子呈规则排列.规则排列区域称为晶区,无序排列区域称为非晶区,晶区所占的百分比称为结晶度,通常结晶度在80%以上的聚合物称为结晶性塑料.常见的结晶性塑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醛POM、聚酰胺PA6、聚酰胺PA66、PET、PBT等.……  相似文献   

6.
利用橡胶类聚合物二元乙丙(EPR)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是PP常用的增韧改性手段。共混体系中PP连续相与EPR橡胶相分散成具有良好相界面作用的“海-岛”结构,EPR对PP的增韧机理主要是“银纹-剪切带屈服”理论。虽然EPR与PP都含有丙基,根据相似相容性原理,它们之间应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但是在实际的共混中,EPR在基体PP中的分散状态还要取决于共混的工艺条件。在相同的共混组成条件下,当PP与EPR具有相近的熔融粘度时,所制得共混物的形态结构较均匀。在PP/EPR共混体系中,加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后,部分DOP分散在PP/EPR两相界面上,可以降低两相界面的结合强度,而使共混物的强度降低;另外加入第三组份PE后的三元共混物,可以通过控制PP、EPR、PE的含量,使EPR起到PP和PE的相容剂的作用,使体系形成一种特殊的“棱-壳”结构。  相似文献   

7.
PP/HDPE/弹性体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形态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叙述PP/HDPE/弹性体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形态特征与组成配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P/HDPE/弹性体三元共混可以制成具有高冲击性能的PP改性材料,常温缺口冲击强度大于40kJ/m~2,其他力学性能较均衡,加工性能良好。HDPE的品种和用量以及弹性体的品种和用量对PP三元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态有较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弹性体用量在20%范围内,组成的PP/HDPE复合基体才能获得高冲击性能的三元共混物。在PP/HDPE共混物内,HDPE对PP球晶起到插入和分割作用,使PP球晶变得不完整,被分割成晶片。当HDPE含量较高时,PP只能生成尺寸较小的结晶碎片(细化),与此形态对应,可获得高冲击强度的PP/HDPE共混物。当弹性体(Ⅰ)掺混于PP/HDPE时,弹性体起着类似于HDPE对PP晶体的插入、分割和细化作用,而且弹性体的这种作用更强于HDPE。文中还简叙了PP三元共混物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复合基体在PP三元共混体系中的增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增民  刁冰 《中国塑料》1990,4(2):12-20
本文研究了 PP,HDPE 和弹性体三元共混体系的形态、形变与组合的关系,重点分析了 PP/HDPE=1/1的复合基体对 PP 三元共混体系的增韧作用。采用10%弹性体与 PP/HDPE 复合基体共混,可获得具有较大冲击韧性的 PP 共混材料,其常温缺口冲击强度为66.6KJ/m~2,低温(-20℃)缺口冲击强度为9.6KJ/m~2。研究表明,PP/HDPE 复合基体的增韧作用有以下几方面:1.细化了 PP 球晶形态,PP 球晶以无规则碎块形态存在,弹性体同样起着相同的作用,2.改善了弹性体与 PP/HDPE 复合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3.改善了弹性体分散相在 PP/HDPE 复合基体內的分散状态,4.改变了基体的形变特性,与弹性体掺混后,发生银纹和剪切形变。  相似文献   

9.
《炭黑工业》2005,(4):27
本文研究了炭黑(CB)粒子的表面改性对CB填充聚合物导电性(与基质聚合物的混合有关)的影响。基质聚合物为高密度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PP/PE聚合物并用胶(PP/PE重量比=40/60)。炭黑粒子的表面改性剂可以是硅烷偶联剂、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S)和1-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通过对胶料的电阻率测定,得出以下结果:突增界限(胶料电阻率开始急剧下降时的CB含量)可通过混合基质聚合物、PP及PE来降低。  相似文献   

10.
将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压在多层石墨(MLG)刚性壁下,对其进行剥离,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评估界面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脱黏强度还是剪切强度,PP始终高于PE。聚合物/MLG界面的局域密度表明,随着表面形状的减小,聚合物/MLG界面的黏附性降低。然而,垂直于MLG方向取向的晶态聚合物,尽管其界面密度较高,但其强度始终低于非晶态聚合物。因此,界面强度不仅由范德华力决定,而且还由附着在界面上的分子链的形态决定。同时,链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晶体聚合物直链束中构象变化困难,以及表面凸起的梯度对聚合物的流动变形起阻挡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给出晶体微细结构的良好信息,对进一步了解PE/PP共混体系的聚集态结构很有效。本文在偏光显微镜法和小角激光散射法的基础上,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进一步考察了PE/PP共混体系的聚集态结构.  相似文献   

12.
PP/PE复合基材及其增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P/PE共混复合基材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与组成配比的关系.结果表明,PP/HDPE/EPDM和PP/LLDPE共混体系可以制成具有高抗冲击性能的复合基材,且其他力学性能均衡,加工性能良好。弹性体SRS对复合基材的力学性能及形态有较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LDPE具有分割、插入、细化PP球晶的作用,并与PP有较好的相容性;EPDM对PP/HDPE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增容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将无机纳米材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PP/LLDPE/HDPE/无机纳米耐候性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IR)、紫外-可见光谱仪(UW-V)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聚乙烯(PE)/nano-SiO_2、PE/nano-TiO_2、PE/nano-ZnO复合体系对PP低温脆性和抗紫外老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无机纳米材料的质量分数为l%时,分散性最好,可促使PP与PE之间相互作用增强。PP/LLDPE/HDPE/nano-SiO_2低温抗冲击性能最好,温度为-10℃时其冲击强度保持率由纯PP的20.2%提高到了59.3%;PP/LLDPE/HDPE/nano-TiO_2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最好,老化144 h后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保持率分别提高到了43.9%和48.0%。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不同熔体流动速率(MFR)的乙-丙共聚型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分别配混出一系列不同熔体流动速率比(R_M=MFR_(PP)/MFR_(PE))的共混体系。深入探讨了共聚PP/PE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PP和PE间R_M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的R_M范围內,PE能对乙-丙共聚型PP具有良好增韧增强效果。在025后,体系性能劣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描述了PP—PE/HDPE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讨论了(PP—PE)/HDPE的组成比例与性能的相互关系。实验表明:少量HDPE对PP—PE的球晶有较大影响;共混物的性能与PP—PE基本一致,但是其硬度下降,收缩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碳纳米管对半结晶性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提高结晶动力学、改变晶型及影响晶体形貌等。针对碳纳米管和半结晶性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综述了两者之间的界面结晶问题,包括外延结晶、纳米杂化串晶、横晶的形成,以及一些相应的形成机制。最后对半结晶性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PP三元填充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HDPE、LLDPE、PS、氯化聚乙烯(CPE)和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等6种聚合物分别组成的PP/滑石粉/聚合物三元填充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拉伸弹性模量、球压痕硬度、成型收缩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等性能。结果表明:EVA、CPE和PS对PP/滑石粉二元填充体系的改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PP/POE/Nano-CaCO3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热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芳  杜春毅  张炎 《塑料工业》2005,33(1):19-22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丙烯(PP)/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POE)/纳米CaCO3复合材料。用动态力学试验方法研究了PP/Nano-CaCO3、PP/POE和PE/POE/Nano-CaCO3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特征。结果显示:PP/Nano-Ca-CO3PP/POE二元体系的低温内耗峰强度均比PP大;PP/POE/Nano-CaCO3三元复合体系的低温内耗峰强度较之二元体系明显增强,在PE/POE/Nano-CaCO3复合体系中,POE及Nano-CaCO3共同作用使体系tgδ1转变峰逐渐消失,tgδ2峰变宽、增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体系的形态,三元复合体系由纯PP的耗能少的空洞化断裂方式逐步向耗能多的基体层屈服方式变化;质量比为100/10/10的PE/POE/Nano-CaCO3复合材料的低温内耗峰强度最大,冲击强度较纯PP提高了178%。  相似文献   

19.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测定了共聚聚丙烯(PP)伐金属线形低密度聚乙烯(m—PE—LLD)共混体系的熔融和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发现,m-PE—LLD和PP主体中PE链段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用Avrami方程对共混体系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m—PE—LLD的加入对PP的结晶动力学参数影响不大,说明m—PE—LLD的加入没有起到异相成核作用,而是使PP的晶体生长更加完整。由于两者的相容性,m—PE—LLD的加入明显降低了结晶温度下的过冷度,而使整体结晶速率有所下降。用Friedman方程计算了体系的结晶活化能,发现m—PE—LLD的加入提高了结晶活化能。同时还用Hoffman—Lauritzen理论计算了体系成核参数Kg。  相似文献   

20.
以均聚聚丙烯(PP)为原料,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为增韧材料,稀土化合物(WBGⅡ)为β成核剂制备了PP/OBC共混体系,分析了WBGⅡ对PP/OBC共混体系结晶性能、晶型和晶体形态的影响,并测试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OBC含量的增加,PP/OBC共混体系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大,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随之下降;含1.0%WBGⅡ母粒、15%OBC的PP/OBC共混体系,在152℃附近出现β晶型的特征熔融峰,结晶温度比纯PP提高了10.88℃,β晶型相对含量为21.94%,PP球晶尺寸减小,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264.82%和367.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