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西药配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晚清著名的中西医汇通学家张锡纯创立石膏阿司匹林汤,张山雷创外科用的樟丹油膏开始,中西药联合运用已近百年。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中西医汇通思想和派别已经形成,一些思想开拓的医家在中西医汇通中,就开始了中西药联用的尝试。最有代表性的医家是张锡纯,临床大胆以石膏阿斯匹林汤(生石膏加阿斯匹林)治疗发热。他的尝试可谓开中西药联用之先河。之后,临床上中西药联用日益普遍,逐渐成为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实践证明,中西药联用合理确实可以发挥其各自优势,取得优于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的综合疗效。临床应用的具备国家“药准字”号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可谓是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中西药都是用来防治疾病的,但都不能包揽防治所有疾病,并且两者优劣十分明显。这就决定了在西方医药传人我国之后出现中西药联用的必然性。目前,中西药联用已遍及临床各科,成为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具体方式之一。优势互补,增强疗效,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及其不良反应,从而缩短疗程,减少药物的用量,降低医疗成本,或扩大药物的适应范围,是中西药联用的潜在优势,也应是中西药联用的目的,理应作为界定中西药联用是否合理的标准。然而,临床上由于中西药联用不当而事与愿违的案例屡见不鲜。中西药合理联用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要做到中西药联用合理,务必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系统地梳理张山雷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相关内容。其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涵盖医经研究、脉学研究、各家学说研究、医史文献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等诸多方面。张山雷力主中西医学汇通,精研中医经典,新撰及修订了一些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专著如《中风斠诠》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中医药文献。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特色,中药、西药联合运用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非常普遍,但对于中西药联用的交互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深入研究冠心病中药、西药交互作用分析方法,明确冠心病中西药联用的交互作用,有助于形成中西医结合干预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西医结合模式的推广,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话题引起医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面对中西药联用的临床获益-风险证据不足、科学内涵尚不明确的现状,探索基于临床实践的中西药相互作用(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teractions,CWI)研究路径,有助于回答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据此提出以临床获益-风险为导向的CWI发现和评价的研究策略:(1)构建以临床获益-风险信号为主、以物质体内暴露信号为辅的CWI发现路径;(2)探索以代谢酶、转运体等药动学靶标及功效靶标为突破点的相互作用评价路径;(3)形成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CWI发现及评价的证据体系。旨在优化并推广合理的中西药联用方案,揭示中西药联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科学内涵,助力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7.
徐海波 《中医药学刊》2001,19(4):318-319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西医联用在临床上也越来越普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能发挥中西药的协同作用,而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不仅会产生或增加不良反应外,还会导致拮抗作用,从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效学、理化反应等方面对中西药联用的拮抗作用及其机理作了探讨。其中吸收上的拮抗作用包括联用产生的胃肠道配碱度变化。胃肠蠕动改变、络合物、螯合物和沉淀物形成及吸附作用,中西药联用拮抗作用的机理尚抗作用的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它需要通过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实验室的研究来逐步地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临床药学、药理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结合使用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专家们的重视。中西药联用也成为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疾病的方式之一,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物并用防治疾病的情况日趋普遍。但我们也应看到中西药联用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如降低疗效,加重病情,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等。本文就中西药联用的理论基础、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利弊、中西药联合应用存在的问题等研究近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清末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张锡纯是较早将中西药融为一方的.他认为,中医用药强调整体,重在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调整平衡机体的各种功能.西医用药治疗侧重局部,注重祛除病邪、消除病灶.中药与西药联用,都可以达到相互取长补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临床上为了增强疗效,常联合使用中西药物。中西药联用在治疗急慢性疾病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若应用不当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与西医互补融合,既是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与当代科技文化思潮的汇通,又是人文与科技的融合。其临床实践优势互补,可显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本文从临床实践角度切入,首先阐释中西医思维逻辑差异,并追踪溯源;继而系统分析中西医单用与联用的作用环节及优势特色,指出当今中西医临床实践互补融合的问题及挑战;最后提出加强中西医互补优势点的发掘,加强中西药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加强中医原创理论与现代研究相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普遍推广,临床医生采用中西药联用治疗各种疾病现象已越来越普遍。但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常含有多种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3.
中西药联用拮抗作用及其机理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也越来越普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能发挥中西药的协同作用,而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不仅会产生或增加不良反应外,还会导致拮抗作用.从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效学、理化反应等方面对中西药联用的拮抗作用及其机理作了探讨.其中吸收上的拮抗作用包括联用产生的胃肠道酸碱度变化、胃肠蠕动改变、络合物、螯合物和沉淀物形成及吸附作用.中西药联用拮抗作用的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它需要通过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实验室的研究来逐步地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中西药物联用由来已久,上可朔源至应用阿司匹林白虎汤治疗“湿瘟”。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深入,中西药物联用在临床中极为普遍,各类中西药联合组方的制剂亦日渐增多。中西药物合理并用或组方制剂大多可提高疗效,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和毒副作用,扩大适应证范围,缩短疗程和促进体质恢复,并能发挥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不能取得的治疗作用,显示极大的优越性。现将丹参,黄连,川芎与西药联用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中西药学科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合应用普及各个临床学科,成为我国临床用药的优势与特色。只要中西药联用得当、合理,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从中西药合理联用具有的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出发,用事例加以分析,以期对临床中西药联合配伍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临床上为了增强治疗效果,常联合使用中西药物,经观察,人们往往只注意西药及中药运用中的配伍禁忌,而忽略中西药物联用时的配伍禁忌,相同功效的药物联用,大都超协同作用,增加疗效.但有些中西药物联用,由于药理或药剂因素的影响,可使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大,笔者认为应列为配伍禁忌,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中西药联用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前,中西药联用的现象及方式多种多样.临床各科均可见到中西药的联用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西药联用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的病例报道及研究情况.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西药合理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静 《江苏中医药》2009,41(3):65-65
随着中西医结合不断深入发展.中西药联用现象日趋普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具有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治疗范围、缩短疗程、减少用药剂量等优点,配伍不当则适得其反降低药效,甚至出现毒副反应。如何进行中西药合理联用,兹作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谈中西药联用的现状和前景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李士勇主题词中西医结合/历史,中西医结合/发展趋势,药物疗法,联合目前中西药联用大致分为二大类,中药与西药互相配伍组成新的复方制剂;另一类则是临床医生根据病情利用中成药或中药方剂与西药合并用药...  相似文献   

20.
中西药联用禁忌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查阅国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对一些常见的,具代表性的中西药联用禁忌进行了分析、整理和归纳。认为中西药合理联用,既可提高药物疗效,又能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范围,缩短疗程;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可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毒副作用增加,甚至可引起严重的药源性疾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提醒临床医生应重视合理伍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