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的身体自我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908名大学生进行身体自我量表的测试和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满意;大学生身体自我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四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到研究生阶段有所回落,大二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最低;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锻炼态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共有122名大学生完成了一项包括身体自我效能(张拥军:身体自我效能量表)、锻炼态度(毛荣建:锻炼态度量表)和生活满意度(张兴贵等: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的调查。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身体自我效能和锻炼态度可以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采用bootstrap方法(Preacher&Hayes, 2012)来评估锻炼态度的中介作用,充当中介变量的锻炼态度在身体自我效能对生活满意度的检验中,发现身体自我效对生活满意度显著影响消失,表明锻炼态度在身体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锻炼态度对提高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说明通过个体身体能力信念形成积极的锻炼态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随机抽样、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部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和自我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后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体育锻炼水平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心理自我满意度和社会自我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908名大学生进行身体自我量表的测试和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比较满意;大学生身体自我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四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年级,到研究生阶段有所回落,大二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最低;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并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差异存在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5.
贺锋  卜祥兵 《精武》2012,(35):99-99,101
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对500名聊城大学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身体酋我满意度的特点。结果表明:聊城大学在校学生身体酋成满意度有明王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性别、年级和专业的特点上,表现为:男生身体囱我满意高于女生;身体满意度从低年投到高年投还步调高的趋势,但毕业生身体满意度全有所下降;体育专业学生身体囱我满意度各指标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6.
身体自我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身体有关的自我意识,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大学生身体自我与体育锻炼之间关系研究文献的分析,对身体自我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探讨,以及身体自我与体育锻炼关系研究发现的评述,认为该领域的理论问题应该关注文化要素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有关身体锻炼及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关于身体锻炼与自我和谐的4个假设,并对福建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身体锻炼情况和自我和谐情况中4个假设的逐一印证。  相似文献   

8.
不同性别大学生身体自我与体育行为应对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54名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身体自我发展及体育行为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男生身体自我发展要高于女生身体自我发展,身体自我中的优势指标与其相对应的体育行为应对呈正相关,说明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发展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锻炼、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等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身体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差异不显著,男生高于女生;锻炼强度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时间对"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最著;身体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层抽样、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大学生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锻炼行为与锻炼态度具有较高一致性;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对身体自我描述存在直接效应;行为意向、行为态度、主观标准、行为认知和目标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存在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结合国内外先进的高校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出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在教学改革的实施中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态度进行研究,从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等视角,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感情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等方面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特点及习惯,在此基础上,依据现代教育与体育理论,对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是建设祖国的栋梁,是未来的生力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到祖国的未来。然而,最近几年不断有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报道出现,这也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关注,然而一直也没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法,本文试图通过调查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及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而能通过自我效能感的变化去促进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使他们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4.
边缘化学生日渐成为矛盾突出的教育现象。在界定边缘化大学生的概念基础上,认为产生原因有教育对价值判断、规范和世界观的依赖;教育中的自由问题;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的影响;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中的现实地位和形势。边缘化大学生的类型有旷课、舞弊和学业不佳类;恋网成瘾、恋爱越轨类边缘化大学生;人际沟通障碍类边缘化大学生;自由尊严侵害型边缘化大学生等。重点论述了体育锻炼干预边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机制和原理以及体育锻炼干预的内容和注意方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在稳定性、兴奋性、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均高于不常参加运动的学生;而在强迫、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方面,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得分均低于不常参加运动的学生,说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上海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法,对上海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运动态度指向于具体的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和方法;其次正确的锻炼态度并不直接导致实际的行为;另外男、女生在身体机能、形态和心理方面的差异会导致锻炼态度、行为和锻炼效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在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一般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了适宜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对于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部分非体育类大学生进行16周的体育干预实验,以集体项目篮球和个人项目乒乓球为实验教学内容,并创设不同体育锻炼情境。结果:实验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较实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运动项目和锻炼情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果不同,集体项目对于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优于个人项目;竞争性锻炼情境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优于娱乐性锻炼情境。结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本文以1002名在沈阳市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女生总体比例明显低于男生。此外,无论男女生,除主观标准外,其它各维度与体育生活方式均显著相关;其中,目标态度、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意向对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影响较显著。提示,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是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问、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玉林师范学院女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论是:该院女生体育锻炼的主观思想有时代性的进步,认识较深刻,但行动与思想认识出现反差现象。整体上女生体育锻炼的人数、次数较少,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校内的运动场和空地,对体育锻炼项目有选择倾向。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学习压力是制约女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客观因素,在此本文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