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板辐射供冷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板辐射供暖和供冷系统的舒适性和节能效果,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同。采用精确的控制方法来保证室内的温度、地板表面温度并防止地板表面结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根据操纵变量将地板辐射控制系统分为四类,即供水温度控制、供水流量控制、供水温度与流量同时控制和热流量控制,系统阐述了各种控制方法并介绍了两种带除湿的地板辐射供冷控制逻辑。最后介绍了一种地板辐射供冷与置换通风相结合的控制实例。  相似文献   

2.
刘宇  马国远  王磊  周峰 《制冷学报》2020,41(5):76-82
为综合考虑温度和湿度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升温和调温除湿功能的房间空调系统,并根据本机组在空调和除湿模式下的系统运行性能,找到最佳的除湿模式和压缩机控制方案。结果表明,该机组可实现空调模式、升温除湿模式和调温除湿模式;调温除湿模式比升温除湿模式的出风温度低约7%,出风相对湿度低约27%;前者的除湿量约为后者的2.8倍,单位功率除湿量约为后者的2.6倍;当室外温度<18℃时,启用升温除湿模式,压缩机可采取变频调节方式;当18 ℃≤室外温度≤24 ℃时,启用调温除湿模式,压缩机可采用“容量调节+变频”方式。该系统可有效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房间空调器除湿后送冷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冬季我国北方室外环境蕴含大量天然冷源,热力学分析表明热泵工质过冷释放的热量可以在蒸发器的等温吸热过程中获得补偿。为了研究大气自然冷源对热泵制热性能的影响,增设室外过冷器,搭建利用自然冷源过冷的空气源热泵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当室外环境温度大于0 ℃,冷凝温度小于45 ℃的条件下,自然冷源过冷对热泵制热量与制热COP影响均较小,系统制热量维持在6.22 ~ 6.70 kW,制热COP维持在3.03,压缩机排气温度维持在103 ℃以下;当室外环境温度小于 -10 ℃,冷凝温度大于50 ℃时,随过冷度的增加,压缩机功率增加、排气温度显著增高,系统制热量呈先缓慢增加后减小趋势,制热COP降至2.3。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一种空气源热泵过冷融霜新型除霜方式,融霜同时不停止制热。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工程出现的地板供冷系统结露问题,通过对结露和非结露房间的运行参数作了测试分析,找出了结露的原因;寻找出一种防止系统结露的有效方法,提出了地板供冷系统设计与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为系统运行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个地板辐射供冷实验系统,进行不同空调方式结合下的实验,通过一组实验数据对地板辐射供冷初始阶段运行和持续运行时的两种结露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露产生的原因,得出结论:仅仅靠地板辐射供冷系统处理室内的热湿负荷时候,其供冷能力受到了结露问题的限制,亦即单靠地板辐射供冷的系统宜用于夏季冷负荷较小的地区或者是空气较干燥而不会引起结露的冷负荷较大的地区。最后通过设计计算说明采用独立新风系统与低温送风技术结合可以解决辐射地板的结露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辐射供冷系统启动阶段辐射板表面温度变化及系统稳定阶段人体散湿的强度和人员散湿的位置对结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启动阶段单独运行辐射供冷系统6 min后就会发生结露现象,所以在系统启动阶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除湿措施,在此过程中,辐射板表面温度的降低比人体散湿强度的变化对结露的时间的影响更显著;在系统稳定阶段,每增加一个成年男子轻度劳动时的散湿量,结露提前12 min左右发生,人体所在位置的辐射板比其他位置处辐射板先发生结露,在防止结露时,应重点监测人体上方区域的辐射板的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7.
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是整个地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位于地面之下,会与地面上产生温度与湿度的差异,从而形成风口结露及滴水现象。通过对结露、滴水现象及原因的分析,探索出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主要从设备安装及运行模式进行调整,管道及风口材料的导热性改变,室外空气进入量的控制,增强管道排水能力等方面来防止和减少结露滴水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赵明桥  付峥嵘 《制冷》2012,31(4):49-54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具有优良的热舒适性能、无室内噪声影响、高效节能等特点,但受系统庞大复杂、造价较高、夏季易结露等因素影响,限制了辐射空调在夏热冬冷及高湿度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在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小型化和防止结露的探索实践中,采取温湿度独立控制及新风冷凝除湿方式能使结构简化,加大在别墅及高档住宅中应用的灵活性,采取新风除湿和被动式吸湿材料共同承担室内湿负荷的技术方案,以及减少维护结构水蒸汽渗透量和利用“空气湖”效应,有助于避免维护结构表面结露现象.  相似文献   

9.
地板辐射供冷/独立新风系统的技术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技术角度上分析了地板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混合式系统有别于吊顶辐射系统的一些特性,通过实验对这一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了测试分析.在相同的实验工况下,对单独地板辐射供冷与地板辐射/独立新风系统进行了对比实验,比较了两种实验条件下不同材质地板表面温度和上层空气露点温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室内温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独立新风系统的引入增加了地板辐射供冷系统总的供冷能力,在系统参数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地板温度20℃~21℃,送风温度21℃~22℃,送风速度lm/s左右),结露和供冷能力不足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卜平 《安装》2014,(4):61-64
冬季,外墙内保温板与墙体的结合面容易发生冷凝,从而产生结露甚至发霉现象.本文以上海地区既有建筑的内保温改造墙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辐射供暖房间外墙的一维动态传热数学模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冬季外墙内保温板与墙体的结合面的温度分布规律,并通过MATLAB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室内空气状态、室外极端条件下保温层厚度对结合面结露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面的温度随着保温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室内温度的增加而升高;室内相对湿度越大,结露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1.
健康和节能是空调器近十年来的研究主题,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一种既健康又节能且便于实施的空调器,即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温度设定值时,自动停止空调器内压缩机和室外机风机的运转,通过室内机风机将低于室内温度设定值的室外新鲜空气送入室内进行降温,室内空气质量得到改善,有利居室内人员的健康,此时只有室内机风机运转,空调器的消耗功率仅为几十瓦,与空调器内压缩机及室外风机同时运转时所消耗近千瓦功率相比,节省了大量能源,达到既健康又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找出大型低温环境室室内正压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对低温环境室在不同室温下的竖向气压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室内竖向气压分布的计算方法,该算法的准确性得到了实测数据的验证,其平均相对误差为5.9%。分析结果表明:大型深冷低温环境室的竖向气压变化很大,且在降温过程中室内正压不断增大。对于高度为20 m、室温为-165℃的大型深冷低温环境室,其下部正压值可超过421 Pa,远高于低温环境室室内正压以往的设计值(5—10 Pa)和安全防护值(200 Pa),因此应大幅度提高其室内正压的设计值和安全防护值。为确保室内全部空间维持正压,低温环境室的室内正压控制点应设置在顶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将气泵驱动冷却机组更好地应用于数据中心,本文对自行设计的气泵驱动冷却机组在北京地区某小型数据中心的运行性能进行研究,通过监测其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机组的工作特性,拟合出工作特性曲线。结果表明:机组换热量随室内外温差的增大而增大,当室内外温差为11℃时,换热量约为10.4 kW,室内外温差达到23℃时,换热量约为13.6 kW;气泵功率随室内外温差的增大而减小,当室内外温差为11、23℃时,气泵功率分别为1 300、810 W。当室外温度为-3.7℃,室内外温差为23℃时,机组EER可达10.40。当室外温度低于15℃时,采用此机组对数据中心机房进行散热能够满足室内负荷要求,与采用原空调散热相比全年节省电量6 842.24 kW·h,全年节能率约为25.78%。  相似文献   

14.
张蕾 《制冷技术》2010,(1):33-36
本文通过对两套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KFR-72LW空调器样机(1号机:室内外换热器均采用微通道换热器;2号机:室外机为微通道换热器,室内机为管翅式换热器),分别进行性能测试,对比分析采用微通道换热器与管翅式换热器的空调器性能差异。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具有高效(强制冷性能)、减排(减少制冷剂充注量)、低成本(换热器小型化)等优点;但制热工况下,因室外机采用微通道换热器,换热面积大幅度减小,蒸发压力过低,导致制热效果不良、系统频繁除霜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5.
时间滞后是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时滞不仅会降低控制系统的性能,严重时会造成系统失稳、控制发散.常规时滞补偿方法大多是将时滞作为一种危害进行消减,而今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反馈的主动利用时滞的补偿新方法.研究分为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基于速度反馈的主动增加时滞的补偿新方法;其次,结合大量仿真结果定性分析了主动控制算法的参数影响规律;最后,以单层剪切型框架结构为被控对象,进行了多种输入激励下基于速度反馈的主动增加时滞补偿试验验证.大量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获得一定可观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室内相对湿度对空调器性能及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外工况及室内干球温度相同,室内相对湿度不同的条件下,实验分析空调器的性能参数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室内相对湿度对空调器的能效比几乎没有影响,但相对湿度较低时空调器的出风温度也较低,相对湿度与温度合理耦合可以实现同等热舒适条件下快速制冷且降低空调器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对蒸发冷却空调进行CRAA认证的重要意义以及CRAA认证针对蒸发冷气机的认证方法,简要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蒸发冷却空调/冷水机组,其原理是尽量利用室外的干空气制取冷风或冷水为室内供冷,以减少机械制冷系统的运行时间及能耗,简述了CRAA认证针对蒸发式冷气机的认证方法。  相似文献   

18.
Indoor space requires heating, cooling and ventilating for maintaining human occupant space to a comfortable level. Heat pump system is now widely used since it has the capabilities of providing both cooling and heating with a single unit. Ventilation, which exhausts the contaminated indoor air and brings in the fresh outdoor air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pleasant indoor air quality. Ventilation, however, causes energy loss since air-conditioning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state of outdoor air to that of indoor. When outdoor ai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interior space, it must be cooled or heated to bring it to the indoor space condition. In this work, three methods of recovering sensible heat during heating and ventilation process of heat pump have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ose methods are by a separate sensible heat exchanger, introduction of indoor air to the evaporator (single heat recovery), and finally a combination of fore-mentioned two methods (double heat recovery). An air-source heat pump system with none, single and double heat recovery capabilities has been built and tested in two constant-temperature and constant-humidity thermal chambers that simulate the indoor and outdoor environments. From the experiment performed under standard heating condition with a ventilation ratio of 23.1%,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for none, sensible heat exchanger, single and double heat recoveries were 2.88, 3.20, 3.18 and 3.28, respectively. Double heat recovery heat pump that has the ventilation and double heat recovery functions integrated into a single unit showed the best COP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将室内热源(包括人体、照明、设备散热及透过窗户的日射得热)强度处理为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周期函数,研究了周期性变化内热源条件下建筑的时间常数、无量纲对流换热系数、傅里叶时间常数、室内热源引起的室内温度增值变化幅度、室外温度波动幅度对室温延迟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预测室温延迟时间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实验研究了过冷却回路对多联机制冷和制热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多联机过冷却回路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室内、外机之间的配管越长、负荷率越大及室外机入口水温越高,过冷却回路对多联机制冷量和EER的优化潜力越大;过冷却回路对制热量和制热COP均无显著影响。提出将室外机模块出口过冷度、压缩机排气温度和过冷却换热器节流侧出口过热度作为过冷却回路的开启判据和控制目标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