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组织构建区域性协同医疗合作平台是推动、促进和深化医改的具体行动,逐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诊断治疗水平,从而建立起三级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县、市、省级医院之间的上下联动,使得病人“小病不出县”,这也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社会问题的新尝试,是每个医疗卫生单位的责任,也是医院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使用不均造成了我国医疗卫生发展极不均衡,区域范围内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差距巨大,导致“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以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缩小地区间资源配置,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着重探讨区域性医联体内部医疗设备维修的模式创新。医联体内部存在医疗设备维修困难问题,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遭遇设备维修成本高,设备运行故障率高,维修保养人员专业技术不精,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困扰。尽管他们迫切期待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出路,但是仅靠自身力量较难如愿。如果能借助医联体平台,利用医联体内某些医疗机构或医疗中心的专业资源和优势力量,整合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资源,形成医联体内设备维修合作机制,对解决医联体内设备维修难题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医院集团发展进程中区域性医疗集团运行模式的选择方法。方法:总结区域性医疗集团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并利用PEST-SWOT分析方法,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态势进行全方位分析,针对各环境因素采取应对策略,并将这些策略进行归纳,形成层次分析的准则层,以各运行模式对应的运营方式作为层次分析的方案层,进行层次分析,得出最适于研究对象的运行模式。结果:通过对天津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运行模式的选择,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论:利用PEST-SWOT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的一套区域性医疗集团运行模式选择方法是可以为医疗集团选择集团化发展模式提供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区域性急救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忠 《中国医院管理》1996,16(10):48-49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区域性急救医疗已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法国急救医疗的情况,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法国急救医疗概况 法国具有一个独特的急救医疗系统,称之为SAMU(Service d'Aide Médical Urgence),即急救医疗援助中心。SAMU具有以下特点: 1.覆盖面广。在法国,按地区设有101个SAMU,遍布城乡各地,每个SAMU的服务人口从几万到200多万不等,  相似文献   

6.
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区域性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售后服务意识。方法:根据区域资源,通过制定和规范售后服务区域性标准。结果:综合分析了上海标准采购合同中相关内容的要点,对区域性维护保养工作提出了建议。结论:形成了从制定标准、组织检查、反馈意见、发布表彰这一个区域性售后服务循环模式,对售后服务的整个服务市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构建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卫生人员分布不均衡.医疗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成一个区域协同医疗平台,是缓解上述问题的一种方法。目前,疗平台建设的内容。患者分布不均衡,医疗资源总体投入不足.这是目前我国构建一个地理区域内多家、多级医院之间的医疗网络.形区域协同医疗平台建设处于尝试阶段.阐述了区域协同医  相似文献   

8.
根据城乡数字化协同医疗服务的实施目标和技术难点,提出创建城乡数字化协同医疗模式的业务流程。即通过具体介绍成立城乡数字化协同医疗统筹机构、形成辐射城乡区域的数字化网络、建立城乡各相关机构之间协同工作模式的方法和步骤,为准备开展城乡数字化协同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部门与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条件下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的技术和理念在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能通过信息共享有效避免重复投资、重复检查造成的浪费,能通过共享实现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流程。自底向上,从设施服务、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四个层次构建了物联网条件下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现有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外的医疗保险责任模式,对我国的医疗责任保险发展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大型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规范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大型医疗设备是医院医教研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医院体现诊疗水平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因此,保持医院中大型医疗设备安全有效的运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研究做好大型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是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状态的一项重要措施。方法:分析探讨CT、MR和DSA设备各部件及外围环境要求。结果:建立了CT、MRI和DSA等区域性大型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规范。结论:给出预防性维护计划表格制定方案,为医院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军民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项目背景 近二十几年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开展了国家级及地方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希望推动以电子医疗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护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构建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护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体系构建后的运行。方法综合分析外军及联合国维和部队空中救护体系,参考我国灾害救援中的有关经验。结果指挥系统、区域性医疗救援中心、运输工具、空中医疗救援队及现场分类救援力量是该体系构建的重点。结论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护体系是未来的一个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新模式是以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导,建立在广义的电子病历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从分析传统医疗模式弊端入手,从国际区域协同医疗新模式动态、区域协同医疗新模式的实践、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以及区域协同新模式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区域协同医疗新模式收集、交换与居民有关的电子健康记录,可以实现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间业务协作以及跨行业之间的业务协同,并以居民为中心,解决传统就诊弊端,从而为患者、医务工作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多样化的智能服务。  相似文献   

15.
由于医疗机构间缺乏行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导致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少人问津,造成了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通过组建区域性医疗集团,形成基于集团内的双向转诊模式,可以理顺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信息资源的沟通与共享,从而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对以北京复兴医院集团和大庆石油总医院集团为代表的区域性医疗集团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基于区域性医疗集团下的双向转诊模式的优越性及其推广、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协同学原理的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及协同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当前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协同学原理的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的模型,针对同构子系统提出了协作模式、同步模式、协调模式、互补模式等协同机制。同时给出了基于SOA思想以XML为基础进行信息的采集及传输,以Web Services服务形式接入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医疗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技术思路,为构建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及协同模式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学构建区域性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系统工程中,科学构建区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对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至关重要。本结合广西自治区实际。探讨如何科学构建区域性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18.
浅析区域性医疗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医疗安全管理不能零打碎敲,必须形成系统化、整体化、规范化,管理才可谓科学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医疗服务价格的区域性比价,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广东、江苏、浙江等8个省市医疗服务项目规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分析各省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区域性差异程度.[结果]8个省份中,仅有内蒙古、青海完成了与2012版医疗服务项目的对接工作;医疗服务项目均价最高的是广东省(...  相似文献   

20.
从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要求出发,分析城乡医疗卫生存在差异的原因、国内外协同医疗服务现状,提出深化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方法和途径。即通过建设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和开发核心体系,将各级医疗机构联合成为一个管理运行一致,技术操作规范,服务标准统一的医疗服务保障联合体,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保障能力,形成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