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分区性淋巴结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治疗颈淋巴结阴性头颈鳞癌患者已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SND用于治疗颈淋巴结阳性头颈鳞癌患者仍有争议,本文就该问题对文献资料进行综述,认为①SND不仅是颈淋巴结阴性头颈部鳞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可有效治疗cNO、但pN+、无淋巴结包膜外侵犯者的患者;②SND对cN1患者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③cNO、cN1患者,术后病理检查为pN2或转移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者应追加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2.
3.
分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neckdissection,SND)是根据头颈部特定部位肿瘤颈淋巴结转移规律而设定的非全颈性清扫,手术范围缩小而不影响根治性。有利于保留患者外观和术后功能。SND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和部分阳性(cN1)的上呼吸消化道鳞癌患者,有多个淋巴结转移或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的患者应配合应用放疗。不同术式的分区性颈清扫适应于不同原发灶的转移。治疗结果显示SND治疗后的效果及手术区域颈部淋巴结复发率与改良根治性颈清扫相似。  相似文献   

4.
颈分区性清扫术后患者的功能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比较颈分区性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颈改良性清扫术(modified neck dissection,MND)及颈根治性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RND)后患者有关的功能改变。方法 1997年1月~2001年5月期间,采用SND、MND或RND治疗的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发出问卷调查表157份。调查内容共7项,涉及颈清扫侧肩周功能状况,颈部皮肤感觉改变及外观改变。收到有效调查表32份。共32例患者,施行43侧颈清扫术,其中分区性颈清扫术23侧,改良性颈清扫术11侧,根治性颈清扫术9侧。结果 根据颈清扫侧统计,SND组的肩周功能失调率最低,为3/23(13.0%)、依次为MND组4/11(36.6%)和RND组6/9(66.7%)。同样,3组颈部皮肤感觉减退率分别为4/23(17.4%),4/11(36.6%)和8/9(88.9%)。SND组只有4/23(17.4%)的颈部外观改变,而MND和RND组有外观改变的高达10/11(90.9%)和9/9(100%)。结论 颈分区性清扫术对患者的功能和外观损伤最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伴高危因素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的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对其行选择性清扫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伴高危因素甲状腺乳头状癌初次行甲状腺癌手术并同期行颈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7例(89侧)患者中,颈淋巴结阳性率62.9%,其中中央组淋巴结(Ⅵ区)转移率58.4%,颈侧区(Ⅱ一Ⅳ)阳性率38.2%,Ⅵ区与颈侧区淋巴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x2检验,x2=11.12,P<0.01),同时行关联性分析表明,VI区与颈侧区转移有相关性(x2=20.11,P<0.05,Pearson列联系数C=0.43).Ⅵ区阳性者,Ⅱ、Ⅲ、Ⅳ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0.8%、61.5%、42.3%,颈侧各区之间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0,P<0.01).结论 cN0伴高危因素PTC患者,Ⅵ区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且Ⅵ区阳性者,颈侧各区之间转移率有差异,建议此类患者在常规清扫VI区淋巴结基础上进一步行颈侧清扫术,并可根据肿瘤位于甲状腺不同部位,选择颈侧各区的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111例头颈部鳞癌N0M0患者的颈淋巴结清扫标本进行切片观察。结果隐匿性转移总体发生率为26.12%(29/111)。其中口腔癌18.75%(15/80),口咽癌25.00%(1/4),下咽癌54.54%(6/11),喉癌43.75%(7/16)。原发癌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重要因素。111例N0M0患者5年生存率为66.7%,其中pN^-为74.39%(61/82),pN^ 为44.82%(13/29)。结论对临床T3和T4期、癌组织分化程度低和深度浸润的cN0头颈部鳞癌应行选择性颈清扫术以治疗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颈鳞状细胞癌在D9S171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发生率、临床意义及对检测颈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标准酚氯仿法提取肿瘤组织及颈清扫淋巴结组织的基因组DNA,采用D9S171微卫星多态性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m reaction,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分析D9S171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的LOH.结果头颈鳞癌原发癌组织的D9S171多态性位点的LOH发生率为62.96%;LOH发生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相关关系(P<0.01).颈清扫淋巴结组织D9S171多态性位点的LOH发生率(35.60%),高于常规病检的阳性率(17.0%),(P<0.01).结论D9S171多态性位点LOH与头颈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LOH分析可能作为检测头颈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原发灶切除加同期双侧颈清扫的安全性、适应证及手术难点.方法:回顾分析1998-01-2007-12间134例行肿瘤原发灶切除加双侧颈清扫术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双侧颈清扫术方式分为:一侧根治性颈清扫加一侧功能性颈清扫(29例),一侧根治性颈清扫加一侧侧颈清扫(34例),双侧功能性颈清扫(14例),一侧功能性颈清扫例加一侧侧颈清扫(48例), 双侧颈侧清扫6例.结果:134例患者无一例手术死亡,并发症为创口出血3例,乳糜漏4例,咽瘘8例,咽瘘伴颈部清扫区感染1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5例,其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脑梗塞1例.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行同期双侧颈清扫是安全的,但要选择适当的清扫方式,以降低颈部淋巴结转移,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处理概念上的变化——分区性颈清扫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彬  屠规益 《耳鼻咽喉》1999,6(4):252-256
分区性颈清扫术是根据头颈部特定部位肿瘤颈淋巴结转移规律而设定的非全颈性清扫,手术范围缩小而不影响根治性。有利于保留患者外观和术后功能。SND目前主要应用于是林巴结阴性和部分阳性的上呼吸消化道鳞癌患者,有多个淋巴结转移或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的患者应配合应用放疗。不同术式的分区性颈清扫适应于不同原发灶的转换。治疗结果显示SND治疗后的效果及手术区域颈部淋巴结复发率与改良根治性颈清扫相似。  相似文献   

10.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占甲状腺癌的90%以上,主要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少数为Hurthle细胞或嗜酸性细胞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是PTC主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约20% ~90% PTC诊断时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部位最常见为同侧颈Ⅵ区淋巴结.甲状腺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复发率增高、存活率降低的危险因素.低分化型甲状腺癌也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范畴,此类型肿瘤的临床生物学特点为高侵袭性、易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颈侧清扫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为了探讨颈侧清扫可否应用于临床N+的下咽癌的颈部治疗。方法 对93例下咽部颈清扫标本的转移性淋巴结在颈部的分布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颌下淋巴结转移占3.2%。N0,N1,N2a和N2b~N3的颈后三角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9%,7.0%,37.5%和36.0%。病理证实仅有颌下淋巴结转移或上、中颈深淋巴结转移,而无下颈深淋巴结转移时,颈后三角淋巴结转移率为4.0%,有下颈深淋巴结转移时,  相似文献   

12.
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两期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处理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6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在切除原发灶同时 ,将术前诊断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 33例进行同期双侧颈清扫术 (同期清扫组 ) ;一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 43例行一侧颈清扫术 ,随诊中发现对侧转移再行 2期对侧颈清扫术 (分期清扫组 )。结果 :同期清扫组 3年生存率为 81.5 % (2 2 / 2 7) ,5年生存率 6 1.5 % (16 / 2 6 ) ;1例术后当天死于脑压增高。分期清扫组 3年生存率为 6 9.2 % (2 7/ 39) ,5年生存率 2 7.8% (10 / 36 ) ;1例术后当天呼吸道梗阻死亡。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双侧颈转移淋巴结同期清扫术 ,比双侧分期清扫术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术中尽可能保留双侧颈内静脉 ,必要时行血管吻合重建颈内静脉 ,能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报道45例喉癌颈清扫标本连续切片观察结果,发现阳性转移癌22例,占总数的48.9%,阴性23例占51.1%。阳性转移癌均分布在颈前三角的上颈深和下颈深区,而颈后及颌下三角均未发现阳性转移癌。原发灶属于T1和T2的病例,颈淋巴结转移率远低于TS及T4病例。N。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92.9%,而N 者仅为30.0%。本研究对于喉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及其处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颈清扫术 (国内有多种命名 ,如颈清除术、颈廓清术等不一一列举 )是由 Crile氏于 190 6年根据 1894年Halsted氏在治疗乳腺癌确立的手术原则而开创应用 ,至今已有 95年的历史。国外虽然多年来用“Radical NeckDissection”命名 ,并不能表达手术的含义和内容。“颈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是由前一辈肿瘤专家提出的 ,这一名词应该是最确切的译名 ,它说明了手术的部位和目的。但由于这一名词较长 ,因而用的人不多。本文只用“颈清扫术”。至 50年代 ,经过不少头颈外科专家的完善 ,将手术标准化 ,强调了副神经等完整切除的必要性。到 6 0年代在肿…  相似文献   

15.
声门上型喉癌临床颈淋巴结阴性患者颈清扫区域的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临床诊断NO(clinical NO,cNO)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清扫区域。方法 5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行喉切除术的同时行改良性颈清扫术,将颈清扫的淋巴结标本分区域逐一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转移区域或复发的区域。结果 57例(63侧)颈清扫标本共获淋巴结1877枚,平均每侧获29.8枚,有转移的43枚,其中41枚位于Ⅱ、Ⅲ区,占转移例数的95.4%(41/43)。15例(17侧)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6.3%(15/57)。其中14例位于Ⅱ、Ⅲ区,占转移例数的93.3%(14/15)。颈部复发3例,复发率为5.3%(3/57),复发部位分别为Ⅱ、Ⅲ、Ⅳ区。5年生存率为80.7%(46/57)。结论 对声门上型喉癌cNO重点行Ⅲ和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Ⅲ区受累时应包括Ⅳ区,Ⅰ、Ⅴ区在无明显转移证据时可避免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6.
颈分区性清扫术后患者的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颈分区性清扫术 (selectiveneckdissection ,SND)、颈改良性清扫术 (modifiedneckdissection ,MND)及颈根治性清扫术 (radicalneckdissection ,RND)后患者有关的功能改变。方法1997年 1月~ 2 0 0 1年 5月期间 ,采用SND、MND或RND治疗的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发出问卷调查表15 7份。调查内容共 7项 ,涉及颈清扫侧肩周功能状况 ,颈部皮肤感觉改变及外观改变。收到有效调查表 32份。共 32例患者 ,施行 4 3侧颈清扫术 ,其中分区性颈清扫术 2 3侧 ,改良性颈清扫术 11侧 ,根治性颈清扫术 9侧。结果 根据颈清扫侧统计 ,SND组的肩周功能失调率最低 ,为 3/2 3(13 0 % )、依次为MND组 4 /11(36 6 % )和RND组 6 /9(6 6 7% )。同样 ,3组颈部皮肤感觉减退率分别为 4 /2 3(17 4 % ) ,4 /11(36 6 % )和 8/9(88 9% )。SND组只有 4 /2 3(17 4 % )的颈部外观改变 ,而MND和RND组有外观改变的高达 10 /11(90 9% )和 9/9(10 0 % )。结论 颈分区性清扫术对患者的功能和外观损伤最小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清扫术治疗晚期颈转移癌的远期效果及术后颈部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112例接受全颈清扫手术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N2、N3患者,利用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晚期颈转移癌全颈清扫术后5年颈部复发率为27.7%(31/112),其中N2、N3患者的术后5年颈部复发率分别为16.5%(13/79)、54.5%(18/33)。31例全颈清扫术颈部复发患者,Kaplan-Meier法统计术后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16.1%(5/31)、9.7%(3/31)。单因素χ^2分析显示,临床N分期、病理颈淋巴结大小、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颈部非淋巴组织结构受侵情况与术后颈部复发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病理检查颈淋巴结大小与术后颈部复发明显相关。结论 颈部复发是晚期颈转移癌患者最常见的术后肿瘤复发原因。转移颈淋巴结大小是全颈清扫术后颈部复发根本和决定性影响因素。而临床N分期、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颈部非淋巴组织结构受侵情况对全颈清扫术后颈部复发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临床淋巴结阳性(clinical node positive,cN+)的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传统改良性颈清扫术的改进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期间收治的71例cN+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1例.T1 15例,T2 46例,T3 10例;均为临床Ⅰ期病例.其中26例患者触诊发现肿大淋巴结,45例患者触诊未发现而由超声检查发现肿大淋巴结.手术清扫淋巴结范围为Ⅱa、Ⅲ、Ⅳ区.结果 71例患者术后63例病理证实淋巴转移,转移率为88.7%,其中触诊发现肿大淋巴结的26例患者术后病理均发现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100%;触诊未发现超声检查发现肿大淋巴结的45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37例有淋巴转移,转移率为82.2%.13例患者转移淋巴结累及1个淋巴结分区,31例累及2个分区,19例累及3个分区.患者随访24 ~ 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术后颈部复发4例,复发率5.6%,2例Ⅴb区前份复发,2例颈动脉鞘区复发.结论 对于cN+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Ⅱa、Ⅲ、Ⅳ区清扫是可接受的,可降低颈肩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舌活动部鳞癌病人临床检查颈淋巴结阴性(cN0)的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在颈部各区的分布,显示舌活动部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并指导舌活动部鳞癌cN0的分区性颈淋巴清扫的范围。方法:回顾分析33例cN0的舌活动部鳞癌行选择性全颈淋巴结清扫和挽救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分析手术后病理阳性淋巴结(pN^ )在颈部各区的分布。结果:病理证实单个淋巴结转移14例,其中Ⅰ区淋巴结转移3例,Ⅱ区淋巴结转移7例,Ⅲ区淋巴结转移4例,Ⅳ区和Ⅴ区未见淋巴结转移,多个淋巴结转移19例,各区转移频率分别为:Ⅰ区27.45%,Ⅱ区39.22%,Ⅲ区31.37%,Ⅳ区0%,Ⅴ区1.96%。结论:舌活动部鳞癌cN0的颈部处理没有必要采用经典性全颈清扫术,建议行肩胛舌骨肌上的分区性清扫,即Ⅰ区清扫 Ⅱ区清扫 Ⅲ区清扫即可,避免全颈清术给患者造成的术后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