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改变的关系。方法 40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行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EG异常38例,异常率95%,TCD异常35例,异常率为87.5%。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为低至中幅慢波增多,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分布,38例异常脑电图中9例出现痫样放电;TCD改变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减慢或不对称,频谱形态改变呈高阻型,TCD以血流速度增快具多。结论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EEG阳性率较高,但癫痫放电检出率较低;癫痫病灶一侧的脑血流速度多数增快,血流速度增快一侧对癫痫判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偏头痛(M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经颅多普勒(TCD)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MA患者53例,行经TCD监测。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流增快35例,颈内动脉系统血流下降3例,正常5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8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4例,正常21例。与对照组颅内各动脉MFV比较,MA双侧MCA、ACA、PCA、VA及BA的MF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A的TCD表现血流速度增加为主,可血流速度减慢或正常。病变血管最多见于两侧或单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及椎基底动脉。两侧血流可不对称。  相似文献   

3.
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对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眩晕患者进行TCD检测并与对照组40例对比。结果眩晕组与对照组的异常例数分别为43例(86%)与10例(25%),有极显著差异(P〈0.001);频谱形态异常与流速异常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双侧流速不对称与两条血管以上异常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眩晕组中流速异常以增快为主占72%,减慢占28%,差异显著(P〈0.01)。结论TCD检测对眩晕的病变程度、诊断、治疗、推测病因能够提供客观、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扎拥  蒲智 《西藏医药杂志》2008,29(4):44-44,43
居住在高原的人群,由于缺氧、高原红细胞增多等原因,使脑血管调节功能减低,头痛、头晕的发病率增高,在经颅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TCD)用于临床以前,对难治性头痛病例常笼统地诊断为“血管性头痛”或“神经性头痛”。但血管性头痛是血流速度减慢还是血流速度增快却无法鉴别,从而影响到治疗。  相似文献   

5.
金辉  于福英 《首都医药》2009,16(14):32-32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技术检测偏头痛在颅内血管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10例偏头痛患者为选择对象,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测定颅内动脉血流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数患者大脑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不对称,少部分患者表现为脑血流速度降低,同时伴有血流杂音及血流频谱异常。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的颅内动脉处于广泛的非对称性收缩状态,血流杂音和血流频谱异常可作为偏头痛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片、尼莫地平治疗儿童偏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尼莫地平治疗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检测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ED)对36例偏头痛患儿及21例健康儿童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检测,并对偏头痛患儿给予银杏叶片、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前后TCD检查对比。结果TCD检查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偏头痛患儿缓解期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偏头痛患儿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经银杏叶片及尼莫地平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或好转,其中显效23例(63.89%),有效11例(30.56%)总有效率94.44%。治疗后复查TCD,治疗前后对比表明血流速度恢复。治疗后与治疗前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偏头痛患儿缓解期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提示有脑血管痉挛存在。经银杏叶片及尼莫地平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或好转,总有效率94.44%.治疗前后TCD检查对比表明血流速度恢复,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氟桂嗪治疗偏头痛脑血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清峰  刘坤 《成都医药》2002,28(1):11-12
目的:研究氟桂嗪治疗偏头痛脑血流的变化及疗效。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测60例偏头痛患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并应用氟桂嗪治疗前后做自身对照。结果:TCD检测结果发现偏头痛患治疗前颅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增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治疗势不两立在流速度明显减慢,与治疗前比较有显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LMCA及RPCA(P<0.05)外,其余均无显差异(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88.33%,结论:氟桂嗪能改善偏头痛患颅内动脉的功能状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6例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患者,用EDAN仪器有限公司产CBS-Ⅱ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测。结果106例患者中经颅多普勒检查血流速度正常5例(4.7%),异常101例(95.3%),主要为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的增高或降低及血管壁弹性改变。结论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发现有显著异常改变,因此经颅多普勒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有较大价值,应作为脑梗死患者的一项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与脑血管血流速度改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对52例癫痫病患者发作期间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观察。结果 52例中14例Vm增快,10例Vm减慢,2例表现为仅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BAV),20例表现为BAV并Vm增快或减慢,而仅有6例正常,脑动脉Vm异常发生率为88.46%(46/52),尤其是以BAV并Vm增快或减慢为主要表现形式。结论 癫痫发作间期脑动脉血流速度常有一定程度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经颅多普(TranscranialDoppler,TCD)血流速度增快已广泛用于评价颅内大血管狭窄,探讨TCD对弥漫性颅内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测结果。结果TCD(MFV结合PI值异常)在检测弥漫性颅内血管狭窄的特异度性为92.1%、敏感性为75%、假阳性率为80%、假阴性率为89.74%、总准确度为87.03%。结论TCD可作为弥漫性颅内血管病的预防性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性头痛患者使用尼莫地平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和疗效.方法用经颅多普勒比较血流速度异常者用尼莫地平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血管性头痛经颅多普勒检测异常的8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颅多普勒检测能反映血管性头痛患者尼莫地平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效兰  刘杰 《天津医药》1998,26(9):548-549
利用经颅多普勒(TCD)对41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54例脑梗死患者及5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的测定。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人因血管痉挛而致Vm增快,脑梗死病人因血管变性狭窄而致Vm明显减慢,PI升高,差别都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与脑血管血流速度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对52例癫痫病患者发作期间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观察.结果52例中14例Vm增快,1 0例Vm减慢,2例表现为仅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BAV),20例表现为BAV并Vm增快或减慢,而仅有6例正常,脑动脉Vm异常发生率为88.46%(46/52),尤其是以BAV并Vm增快或减慢为主要表现形式.结论癫痫发作间期脑动脉血流速度常有一定程度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供血不足病人采用地尔硫静脉注射后对脑血流有否即刻效应。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的脑供血不足病人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5a±s10a)给地尔硫针剂10m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缓慢推注(8min注射完毕),注射后10min再复查TCD。结果:用药10min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4例(80%)病人脑血流有明显增快(增幅≥2cm/s),6例(20%)病人脑血流稍有增快(增幅<2cm/s),其中对脑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有显著意义(分别为P<0.01,P<0.05)。结果:地尔硫静脉注射对脑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的即刻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共对4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选取20例老年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流速度,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MCA、PCA、ACA、VA以及BA的血流速度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血流速度(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痴呆的早期临床诊断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89.1%,正确指数为0.71,诊断的符合率为85.2%。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无创、简单、准确测定大脑动脉血流速度等优点,对临床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早期临床辅助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还能间接的对老年性痴呆程度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6.
本对650例眩晕患用三维彩色经颅多普勒仪(3D-TCD)进行检查,发现425例有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占65.4%.其中血流速度减慢385例,占眩晕患的59.2%,均表现为频谱形态正常,波峰下降.平均血流速度低干30cm/s;临床表现为持续眩晕发作或突发性眩晕发作。血流速度增快4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24例,均经临床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14例经血管造影(DSA)检查,10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MRA),采用TCD方法观察椎动脉颅内段血流方向及频谱变化,二维超声显示椎动脉颅外段、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膜和内径,彩色频谱多普勒检测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TCD检查时,24例患者中18例均表现为椎动脉血流反向,肢体束臂试验反向血流增加,6例血流方向正常,束臂试验患侧椎动脉反向峰值血流速度增快,或由正向变为反向。二维超声示引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动脉硬化占90%,大动脉炎占20%。结论TCD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具有直观、快捷、准确的优点,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晓华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65-166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38例经颅多普勒检测为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和西医对症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经x^2检验,在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中药依据病因病机不同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阿片依赖者的脑部供血情况与临床症状及脱毒治疗的关系,对60例阿片依赖者脱毒治疗前后经多普勒超声检查(TCD),结果显示MCA、ACA血流速度增快,PCA血流速度减慢,脉动指数PI显著增快,与吸毒时间及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30例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认为该方法经颅内、外主要血管的血流速度测定及频谱图象分析,对慢性头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对血管性头痛、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