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红外测温诊断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蕴哲 《上海电力》2008,21(1):96-99
红外测温诊断技术是一种诊断线路热缺陷的先进测温技术,它能及时发现、处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远距离、不停电、不接触、不解体等特点,给输配电线路运行状态监测提供了一种先进手段。如何做到线路检修过程中对客户的影响最小,确保供电线路少停电甚至不停电,利用红外测温诊断技术进行线路状态检修十分重要。就目前供电部门线路检修过程中应用红外测温技术作了红外基础理论、红外检测特点、测温应用实例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对红外测温技术的原理进行了介绍,结合实例对红外测温技术在配电线路状态检修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黄涛 《安徽电力》2009,26(3):29-32
随着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逐步开展,设备的状态检测工作将在状态检修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阜阳供电公司充分利用多年来所积累的在线监测技术、红外测温技术经验,有效地将这些经验和视频监控技术进行结合,研究、应用了红外在线测温系统。该系统在投运初期既充分发挥了其在线监测的优势,发现了部分设备过热性缺陷,避免了设备事故停电,又有效提高了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水平,为状态检修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陈少明  张改杰 《湖北电力》2012,36(4):45-46,50
文章介绍了孝感供电公司应用红外测温技术发现的2个典型电气设备故障及其故障处理.通过分析孝感主网设备4年的红外测温数据,阐述了红外测温技术在状态检修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发热是电力设备最典型的故障特征之一,借助红外测温技术能够有效诊断变电站内部电力设备的早期缺陷.近几年来,孝感供电公司将红外测温技术应用于设备的状态检修,效果显著,先后发现了多起设备的严重缺陷.重点介绍一起220 kV氧化锌避雷器(MOA)异常红外测温结果的详细处理情况.对该MOA的带电检测、停电试验以及解体检查与分析表明,通过红外测温与阻性电流测量可及时、准确发现MOA受潮故障,提高了MOA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动态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测温技术已在我国电力系统设备巡检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仅仅局限于定期巡检.并未实现对设备的实时动态监测。应用动态红外测温技术可实现对电气设备全过程的红外测温。为状态检修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电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红外测温技术目前已成熟应用于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带电检测,但在变电站启动调试阶段鲜有应用。文中通过2起案例介绍了红外测温技术在淮上特高压工程某1000 kV变电站启动调试中的应用,提出了目前启动调试过程中进行红外测温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殷怡杰 《电世界》2013,(2):42-45
红外状态检测和诊断技术具有远距离、不接触、不取样和不停电等优点,可准确、快速、直观、安全地检测和诊断出电气设备的大多数故障。目前电力行业大力推行状态检修,目的是合理安排检修周期。红外测温技术是推进状态检修的有效手段,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起在状态检修体系中发现的11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故障案例,通过综合应用红外测温和油色谱技术进行状态诊断,初步判断B相电压互感器(PT)内部存在严重过热现象,结合电气试验、解体检查等方法验证了该状态检修的故障诊断结果,反映出状态检修体系能有效地掌握电压互感器的运行状况,及时、准确地进行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0.
李腾飞 《高压电器》2020,(4):246-251
红外精确测温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研究电力设备红外图谱并配合其他检测手段,可以准确判断设备故障部位和类型,为检修工作提供指导。本文总结了红外精确测温技术在发现各类电力设备发热缺陷中的应用,并根据工作中发现的两起典型电压致热型缺陷图谱,初步判断了缺陷成因,电气试验及解体检查结果分别验证了两个案例中红外测温结论即绝缘子发生劣化和套管内部存在结构缺陷,为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提供了典型案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在现代电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实施该项技术,减少了电力设备的停电时间和运行操作以及检修费用,提高了设备的可用率。研究了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实施细节,对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作出了有益的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计划检修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以及故障诊断、在线监测等相关技术的进步及成熟,在我国展开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意义重大。在对当前状态检修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状态检修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该方案的实施及其系统在试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并体现出极大的实用性、可信性及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500 kV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计划检修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以及故障诊断、在线监测等相关技术的进步及成熟,在我国展开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意义重大。在对当前状态检修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状态检修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该方案的实施及其系统在试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并体现出极大的实用性、可信性及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的电力设备状态维修策略决策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在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选用维修所需技术水平、维修风险、维修对生产的影响、故障对安全的危害、综合费用以及维修效果6个决策指标对某一电力变压器状态维修方案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具体探讨了该决策方法在状态维修决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日趋成熟的在线监测技术大幅提升了设备状态的观测频率。在此背景下,需要更加灵活的电网状态检修决策模型以适应高频率、可观测的设备状态变化。目前已有的电网状态检修决策模型主要优化是基于当前设备状态的系统级检修计划,并没有考虑对规划时间内新增状态信息的应对策略。这样无法利用可获得的规划时间内的状态信息,导致检修计划效能受限。因此,提出一种设备在线监测下电网状态检修的决策模型。具体实现方式是在已有模型中加入检修门槛,一旦设备状态在检修计划前越过该门槛,则将原计划提前执行以防止发生故障。同时将检修门槛应用于非待修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非待修/待修类别转换,由此形成完整的电网状态检修策略。进一步建立优化模型,以电网运行总风险为目标联合优化检修计划和检修门槛。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对电网设备状态检修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风险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实用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状态检修技术在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维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基于风险的状态检修体系。该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操作性很强的技术体系,分为核心算法实现模块、软件支撑模块、信息支持模块、状态评价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及维修辅助决策模块6个模块。结合广西电网实情,在变压器、断路器风险评估理论算法中加入风险评估,开发了基于风险的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7.
广西电网依托技术创新,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构建了支持状态检修的"4+1"平台。通过整合生产MIS等4大数据系统中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所需要的数据,在一体化数据平台上自动获取设备状态量数据,实现了设备状态和风险的自动评价及辅助决策。利用"4+1"平台,广西电网在状态检修实践中积累了成功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介绍了广西电网"4+1"平台的总体概况及其在广西电网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红外测温原理,介绍红外测温技术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并结合案例分析一起经红外测温发现的500 kV主变高压套管渗油缺陷。通过红外测温仪检测到套管上下部位出现温度分层现象,得出套管发生内渗而导致缺油缺陷的结论,现场解体检查验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针对此案例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电力的飞速发展,如何有效的监测电力设备状态,制定检修计划,实现高质量稳定供电,已成为供电部门关注的重点。介绍了状态检修概念,分析山东省及淄博供电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概况,根据淄博市电网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了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指出推行状态检修工作的必要性,并分析了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修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在电力系统中推行状态检修是电气设备检修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择。介绍了电力系统状态检修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给出了变压器、断路器、避雷器等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的基本方法与故障诊断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基于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状态检修技术,并指出了实施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