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镁掺杂氧化锌纳米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醋酸锌和醋酸镁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草酸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和后续热处理实现多壁碳纳米管表面负载镁掺杂氧化锌纳米颗粒,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吸收光度计研究复合材料的形貌和光学性能。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在450℃热处理下,多壁碳纳米管表面能够均匀地负载镁掺杂氧化锌纳米颗粒,其颗粒粒径大约为10~20nm。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说明,镁掺杂显著地提高多壁碳纳米管/氧化锌复合材料的紫外吸收性能,而且其紫外吸收峰向短波方向蓝移达22nm。  相似文献   

2.
用水性聚合物网络凝胶法制备了纳米镁铝尖晶石陶瓷粉体,研究了镁铝尖晶石陶瓷粉体的制备工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网络的阻碍作用,阻止了陶瓷粉体的团聚,获得了颗粒大小在50nm左右的镁铝尖晶石陶瓷粉体,其煅烧温度比通常低100℃.  相似文献   

3.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醋酸钡为钡源,采用改进的水热法(即溶剂热法)在低温条件下合成钙钛矿结构的超细钛酸钡纳米颗粒,重点研究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影响产物形貌和种类的作用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能谱(EDS)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产物不同,其产物的形貌分别为超细纳米线、纳米棒(直径约几十纳米)和纳米颗粒(尺寸约50~100nm).通过调节反应过程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实现从线状钡的硫酸盐到纯相的超细钛酸钡纳米颗粒的转变.此方法为尺寸小于20nm的钛酸钡颗粒的制备及铁电材料尺寸限制效应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CO2为抗溶剂介质,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抗溶剂法(SAS)制备了纳米Al2O3-ZrO2复合氧化物颗粒的前驱体—纳米Al(NO3)3-Zr(NO3)4颗粒,系统考察了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并对前驱体中Al、Zr组分的共抗溶剂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焙烧前驱体Al(NO3)3-Zr(NO3)4制得了纳米Al2O3-ZrO2球形颗粒.采用热重质谱(TG-M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透射电镜(FEG-TEM)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技术对所制备的前驱体Al(NO3)3-Zr(NO3)4和Al2O3-ZrO2纳米颗粒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初步考察了Al2O3-ZrO2纳米颗粒负载Ni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研究发现,该纳米复合氧化物比用浸渍?沉淀法制得的Al2O3-ZrO2载体对活性组分Ni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能,作为新型催化剂载体材料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任杰  张鹏  滕新荣  任天斌 《材料导报》2005,19(12):39-41,45
介绍了超临界抗溶剂(SAS)过程的主要特征,归纳了一些SAS过程制备超微细粒的影响因素和SAS过程机理模型的研究,阐述了SAS过程在制备聚乳酸基药物微细颗粒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元醇法制备镁-镍合金纳米粉末,并以此为催化剂制备纳米碳管,利用比表面和孔径分布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研究镁-镍合金催化剂的性能和纳米碳管的生长模式。结果表明:Mg∶Ni值对镁-镍合金催化剂特性影响较大,其中Mg∶Ni为1的催化剂颗粒比表面积较大且平均粒径较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用量增大,有利于提高催化剂颗粒的比表面积、减小平均粒径,但用量过大不利于Mg2Ni合成。在以镁-镍合金为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的过程中,首先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碳膜,随后形成的碳膜将前期形成的碳膜及催化剂颗粒向外推挤,催化剂颗粒移动后遗留下中空隧道,最终形成碳管,由于纳米碳管尖端的催化剂颗粒反应后失去催化活性,碳管的生长动力主要来自碳管根部。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剂热方法制备得到了Er3+和Yb3+共掺杂的SrF2纳米晶,并对其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产物为纯的SrF2.随着溶剂热温度的升高,该纳米晶衍射峰的强度逐渐增强,且与SrF2的标准衍射峰相比,所有衍射峰均向高角度偏移.TEM的结果表明,溶剂热处理后,SrF2颗粒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且晶粒大小随着溶剂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80nm激光泵浦下Er3+和Yb3+共掺杂SrF2纳米晶仅能观察到弱的上转换发光,而在500℃和600℃热处理2h后,其上转换发光强度明显增强.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泵浦功率的关系表明绿光和红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8.
NiO纳米晶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Sol-Gel)工艺制备纳米NiO粉体,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醋酸镍、柠檬酸、乙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络合过程合成的凝胶,在烧结过程中在430℃完全分解并逐渐形成NiO纳米晶;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纳米NiO粉体的结构趋于完善、品粒尺寸逐渐增大,其电化学循环性能逐渐提高;在600℃烧结2 h可得到平均粒径约为40 nm、呈球形的NiO纳米晶颗粒.NiO纳米晶的首次和第10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高达850 mAh/g和471 mAh/g,具有良好的容量保持率,明显优越于用固相法制备的NiO粉体.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研究了硅衬底上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反应离子刻蚀(R IE)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可用于场发射的硅纳米针尖阵列.首先,采用改进的蒸发法在硅衬底上实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单层密排结构,再采用典型的刻蚀二氧化硅的RIE技术同时刻蚀硅衬底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对纳米颗粒尺寸随刻蚀进行而改变的电镜照片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相应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刻蚀模型,计算得到横向和纵向的刻蚀速率;当刻蚀后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从衬底上脱落后,进一步对硅衬底的刻蚀可以得到锐利的硅纳米针尖阵列,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硅纳米针尖具有较好的场发射特性.  相似文献   

10.
纳米氧化铜粉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样生  朱正吼  李璠  兰普添 《材料导报》2008,22(Z1):128-130
以Cu(NO3)2为原料,NaOH为沉淀剂,蒸馏水为溶剂,采用化学沉淀法结合超声场作用制备出了纳米氧化铜颗粒.经XRD、TEM、差热扫描分析(DSC)以及粒度分析仪检测,所获得颗粒平均粒度达到55nm.此方法制备的氧化铜颗粒形状规则、粒度分布范围窄、纯度高.同时探讨了超声场作用下的机理以及对制备工艺过程和最终产物的影响.讨论了溶液的pH值、反应物的浓度、表面活性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颗粒尺寸的影响.在探讨如何保持纳米颗粒的分散性方面,采用了多种表面活性剂进行试验,发现聚乙二醇(6000)对纳米氧化铜颗粒的保存有着显著的效果,静置20天几乎看不到任何沉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