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利用Histcite、Bibexcel和Netdraw对国际植被物候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 060篇相关文献刊载于288种期刊,平均载文3.68篇; 共分33个研究方向; 3 380位作者(第一作者904位)、69个国家或地区、1 172个组织参与; 国际合作发文310篇,占比29.25%; 其中中美合作居第一(19次)。分析还表明:2002~2007年是该领域重要发展期; 国际植被物候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于气候(climate)-物候的田间局地观测和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的大尺度物候研究。  相似文献   

2.
严欢欢  肖娟  杨永清 《广西植物》2017,37(5):661-674
雌雄异株植物是研究植物性别的理想材料,同时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保护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文献计量学角度综述了雌雄异株植物相关研究的进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WOS)平台的SCI-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有关雌雄异株研究的文献数据,从文献年代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国家与机构、核心作者和高引论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借助CitespaceⅢ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雌雄异株植物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总结了雌雄异株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结果表明:WOS数据库中,雌雄异株植物研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就发文总量来看,发文前五的国家为美国、日本、加拿大、英格兰和中国。其中,美国发文量占比为31.03%;中国科学院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发文占比3.36%,其次为牛津大学(2.613%),多伦多大学位列第三(2.427%);中国,巴西和印度三国,西班牙马萨里克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两个研究机构近5年来在该领域发文增量较快。论文主要集中在植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和遗传学等学科。载文量前十位的期刊累计载文占比高达24.13%,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占总发文量的6.07%,其次为Evolution(2.80%),Annals of Botany(2.52%)排名第三。发文最多的作者为捷克科学院的VYSKOT B,发文占总数的2.57%,高引论文大多出自美国学者之手。从CNKI数据库看,西华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发文数量位列前三,发文量最高的期刊为《生命世界》,占总发文量的3.00%。综合Web of Science和CNKI两大数据库的文献来看,青杨和番木瓜作为研究雌雄异株植物的模式植物,近年发文较多。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雌雄性别决定,繁殖代价,雌雄个体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益生菌治疗腹泻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2011至2021年应用益生菌治疗腹泻的相关文献,通过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发文量、国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共纳入1 456篇文献,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载文量最高的期刊为Ben...  相似文献   

4.
张刚  朱林  聂豪杰  包玉国  程云龙 《遗传》2024,(5):360-372
为了解国内外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在作物育种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客观反映各国家、机构及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使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对WOS (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2023年2111项和CNK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2003~2023年446项研究成果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突显词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聚类时间线分析及作者共被引分析。结果表明:BSA在作物育种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的发文趋势相同,国内外期刊发文量均逐年上升;在发文量国家排序中,中国排名第一、美国第二、印度第三。在CNKI数据库中华中农业大学的发文量最多,而在WOS数据库中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发文量最多。国外BSA在作物育种领域应用的文章主要集中在植物科学、农学、园艺学和遗传学等学科,而国内主要集中在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生物学等学科;Michlmore RW、Kosambi DD和Li H这3位作者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最高,而...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分析近30年国内外肠道菌群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为本领域研究方向提供可视化分析数据。方法以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为来源数据库,检索肠道菌群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5.5.R2)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和被引文献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并对关键词进行突显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912篇,英文文献10 249篇。近30年肠道菌群相关研究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文文献发文量明显低于英文文献发文量;英文文献国家总体发文量中,美国排名第一,影响力也最高,中国发文量排名第二,但影响力较低。国外核心研究人员为Rob Knight、Patrice D Cani,国内核心研究人员有王军、赵立平,中文文献发文量较高的作者是段金廒、谭周进、余倩;国外主要机构有哥本哈根大学、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其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第一;中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是中医药类大学。主要研究内容涉及菌群结构、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菌群检测技术3个方面。近年来,肠道菌群相关研究多围绕与疾病的相关性及新技术、新方法展开。比较中英文热点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丰富,涉及生理、病理各个方面,其中肠道菌群与免疫相关研究成果颇丰。结论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30年来肠道菌群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提升肠道菌群检测技术、关注肠道菌群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是未来本领域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 of Science(简称WoS)核心数据库检索了1998-2018年间百合属植物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从国家、机构、作者、期刊以及高被引文章等方面进行了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1998-2018年间共发表百合属植物文章1 058篇,2006年后中国发表文章数量居榜首并呈波动增长,中国科学院发表的文章数量在研究机构中排名第一。排名前2位的作者均来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文量及影响力最大的期刊是Scientia Horticulturae。发文量前10位的研究百合属植物的文章80%属于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热点集中于形态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向。近5年被引频次最多的高被引论文集中在百合属植物活性物质的功能验证、活性成分及其在营养健康方面的功效等方向,这些领域成为百合属植物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王耕  关晓曦 《生态学报》2020,40(4):1496-1503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18年10月前国内外发表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评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研究表明:国外珊瑚礁生态系统模型研究起始于1974年,相关文献的发文量整体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国内研究于1997年起步,发文量增长较缓慢,近三年显著增加。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对于珊瑚礁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分布研究较为广泛,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多样性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关于珊瑚礁生态系统风险、威胁、胁迫和修复的模型研究近几年有所起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趋势。国内相关研究局限于珊瑚礁地质环境与波浪传播等方面,应在扩大研究范围的同时,将重点放在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诊断与修复的探究上。  相似文献   

8.
吴昊 《广西植物》2017,37(7):934-946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健康,对全球环境、经济造成极大损失,而快速的气候变化显著影响外来生物的扩散和入侵进程。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入侵研究态势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该领域的国际研究现状与热点,为深入理解外来种入侵机制和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该文基于最近27 a间(1990—2016年)科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数据,利用TDA等统计工具对气候变化下生物入侵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7 a间共发表论文1 736篇,论文数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2009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该领域的研究涉及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学等多个学科;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Chown SL教授发文量最高(35篇);美国的总发文量(708篇)和高被引、高影响因子论文数量均居世界首位;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加利福尼亚大学(93篇),中国科学院发文量居世界第10位(27篇);Biological Invasions是刊文量最大的学术杂志;物种分布模型、生物多样性、全球变暖、风险评估等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共发表论文52篇,中国科学院是国内最大的发文机构,其中,动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植物研究所的发文量居中科院科研系统前三名;中国在气候变化下生物入侵领域的高被引、高影响因子论文数量及国际合作强度亟待提升。未来需重点关注气候变化下生物入侵的预测与风险评估、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入侵物种的系统进化、入侵生态系统的多营养级关系、海洋生物入侵、生物入侵与人类健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的大背景之下,为进一步了解和明确COVID-19当前研究的全球现状和热点,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该主题进行检索,对自疫情暴发到2020年4月30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领域的SCI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讨SARS-CoV-2的研究重点以及研究现状.本研究通过对SARS-CoV-2相关文献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研究领域进行研究态势分析.统计分析数据及可视化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以"COVID-19 or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为主题词,搜索到文献共计1 523篇;在现阶段处于研究的初期,在该领域中国发文量排名第一位;伦敦大学、哈佛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是世界范围内发文量前三名的机构;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类群整理明确研究热点为COVID-19、SARS以及public health(公共卫生).研究发现,中国学者在"COVID-19"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文章的影响力、发文量上都属于世界前沿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影响,全球湿地退化不断加剧,关于湿地恢复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缺乏系统的文献梳理,对研究领域的热点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基于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5.5R2及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的文献数据,对湿地恢复领域的发文量、作者群、发文机构、文献共被引、高频关键词及突现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关于湿地恢复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势,2008年之后发文量均显著提升,国内研究较国外晚了近10年,但发展迅速,国际影响力提升较快;(2)国外主要研究机构包括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Florida、University Wisconsin等,均为美国机构,形成了以William JM-John WD、Zedler JB、Jos TA Verhoeven-Leon P M Lamers、Jeffrey WM等核心研究团队;国内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为主,形成了崔保...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1995—2007年11月Web of Science收录的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研究文献,探讨了生物信息学文献研究的年代分布、语种、期刊分布、作者、文献类型、主题分布以及发文量前10名的国家和机构,以期了解世界各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We present here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publications on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from 1992 to 2009 in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 Web of Science. This has allowed us to examine the growing trends and the key topics on this subject. We have assessed the document type, language of the publications, publication output, subject category, journal distribution,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of these publications, institutions involved, hot topics and highly cited papers. The top 30 countries/territories were ranked according to their total number of articles (TA), single country articles (SCA), internationally collaborative articles (ICA), first author articles (FAA) and corresponding author articles (CAA). Research directions on the subject of photosynthesi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 by statisticall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author keywords in the database.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water”, “stress”, “carbon dioxide”, “nitrogen” and “climate change” are hot topics of research on photosynthesis during this period.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compare expert assessment with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as tools to assess the quality and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Methods and Materials

Shortly after their publication in 2005, the quality and importance of a cohort of nearly 700 Wellcome Trust (WT) associated research papers were assessed by expert reviewers; each paper was reviewed by two WT expert reviewers. After 3 years, we compared this initial assessment with other measures of paper impact.

Results

Shortly after publication, 62 (9%) of the 687 research papers were determined to describe at least a ‘major addition to knowledge’ –6 were thought to be ‘landmark’ papers. At an aggregate level, after 3 years, 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expert assessment and impact as measured by number of citations and F1000 rating. However, there were some important exceptions indicating that bibliometric measures may not be sufficient in isolation as measures of research quality and importance, and especially not for assessing single papers or small groups of research publications.

Conclusion

When attempting to assess the quality and importance of research papers, we found that sole reliance on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would have led us to miss papers containing important results as judged by expert review. In particular, some papers that were highly rated by experts were not highly cited during the first three years after publication. Tools that link expert peer reviews of research paper quality and importance to mor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such as citation analysis would be valuable additions to the field of research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4.
木本植物茎叶功能性状及其关系随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进而影响多物种的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本文综述了叶大小、比叶面积、叶寿命和木质密度、叶大小-小枝大小、叶内生物量分配和叶大小-数量等随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并简述其变化机理。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但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对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植物性状之间的协变关系、当年生末端小枝上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的普遍性,以及叶大小-数量的等速关系在整个被子植物中的保守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我国常绿阔叶林物种的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关系研究较少,有待加强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5.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其环境适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叶片是连接植物与外界环境的重要桥梁,其功能性状变化受外界环境和系统发育的共同影响。充分了解不同环境下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对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叶片功能性状的类型及其功能意义,综述了影响叶片功能性状2个主要因素(环境因子和系统发育历史)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叶片功能性状对植物适应环境的意义。最后,对叶片功能性状研究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植物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从而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叶片是植物功能性状的重要研究对象, 但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仍不清楚。为了更好地解释植物对所处环境的响应机制, 本研究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 对这些树种不同冠层高度的叶片比叶面积(SLA)、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碳含量(LCC)、叶片氮含量(LNC)、叶片磷含量(LPC)、叶片氮磷比(N : P)、等效水厚度(EWT)、氮平衡指数(NBI)、类黄酮含量(FLAV)共10个功能性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1)随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 叶干物质含量、类黄酮含量、等效水厚度和叶片磷含量呈增加趋势, 比叶面积和氮平衡指数呈减小趋势; 在冠层垂直方向上, 类黄酮含量与氮平衡指数、比叶面积与等效水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叶片氮含量与叶片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差异显著, 可能受植物自身特性和群落树种演替进程的影响。(3)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差异沿垂直层次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 67%的树种的类黄酮含量随树冠垂直高度增加而显著增加, 67%的树种的氮平衡指数随树冠垂直高度增加而显著减小。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随树冠垂直高度增加产生的变化, 反映了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以及对水资源和能量利用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17.
Evaluative bibliometrics uses advanced technique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cholarly work in the context of other scientific work and usually compares the relative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of research groups or institutions. Using publication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 HIV/AIDS extramural clinical trials networks, we assessed the presence, performance, and impact of papers published in 2006-2008. Through this approach, we sought to expand traditional bibliometric analyses beyond citation counts to include normative comparisons across journals and fields, visualization of co-authorship across the networks, and assess the inclusion of publications in reviews and syntheses. Specifically, we examined the research output of the networks in terms of the a) presence of papers in the scientific journal hierarchy ranked on the basis of journal influence measures, b) performance of publications on traditional bibliometric measures, and c) impact of publications in comparisons with similar publications worldwide, adjusted for journals and fields. We also examined collabora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ity across the initiative, through network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co-authorship patterns. Finally, we explored the uptake of network produced publications in research reviews and syntheses.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networks are producing highly recognized work, engaging in extensive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and having an impact across several areas of HIV-related science.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approach for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research initiativ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爱原  林荣澄  郭玉清 《生态学报》2015,35(9):2789-2799
以Thomson Reuters的Web of Science信息平台提供的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到从1991年至2012年期间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论文2127篇,利用Note Express软件,分析22年间论文发表的年度、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学科等方面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论文数量、篇均作者数和篇均参考文献数都在逐年增加;2)研究论文涉及58个国家或地区,位于前7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德国、加拿大、挪威、俄罗斯、英国和丹麦;美国、加拿大、挪威和丹麦是该领域国际合作研究最主要的国家;3)论文涉及1364个机构,前20名的研究机构中,美国有6家,德国、加拿大和挪威各有3家,俄罗斯和丹麦各有2家,波兰有1家。俄罗斯、丹麦、波兰、德国和挪威超过60%的研究力量集中在位列前20位的相关机构中。俄罗斯科学院论文总量排列首位,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中心和基尔大学论文的h指数最高为32;4)论文涉及最多的4个学科是海洋与淡水生物学、生态学、海洋学和多学科地球科学。Polar Biology和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是发表该领域最核心的期刊。还对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揭示了全球北极底栖生物研究现状,为提升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吴陶红  龙翠玲  熊玲  李娟  刘奇 《广西植物》2023,42(3):463-472
植物如何改变功能性状来适应环境一直是生态学的研究征点。为探究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适应策略,该文以茂兰自然保护区5个不同演替阶段(草本、灌木、灌乔、乔木和顶极群落阶段)优势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正向演替的进行,土壤全氮(STN)含量、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土壤含水量(SWC)逐渐增加,土壤全磷(STP)含量和土壤全钾(STK)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土壤pH值整体呈减小的趋势。(2)随着植被演替的进行,叶面积(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和叶片碳含量(LCC)逐渐上升,比叶面积(SLA)与叶片钾含量(LKC)则与之相反,叶片氮含量(LNC)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片磷含量(LPC)呈先降后升的趋势。(3)冗余分析表明,演替初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pH值高而STK、STP、SWC、SOM、STN相对低的环境中,群落内植物叶片采取高SLA、LNC、LPC,低LA、LDMC、LT、LWC的性状组合,演替晚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较高的环境,LDMC、LT、LA、LWC与演替初期相比呈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