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马尾松叶低极性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其与氟康唑联用对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抗真菌活性.方法 马尾松叶经80%乙醇热提取后,用石油醚萃取得到低极性部位,运用GC-MS法检测其化学成分,所测结果与标准谱库进行比对分析,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试低极性部位协同氟康唑对耐药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紫草低极性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新疆紫草用乙醇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石油醚萃取,石油醚萃取部位分为乙酰化处理和未进行处理两部分,采用GC-MS/MS法进行测定,与标准谱库进行比较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结果共检出14种化学成分,其中含棕榈酸(9.31%)和硬脂酸(5.03%),并含有γ-棕榈酸内酯(2.56%)和十四酸(2.02%)等。结论新疆紫草低极性部位主要成分为长链脂肪酸及其内酯。长链脂肪酸为首次从新疆紫草中分离得到;脂肪酸内酯为首次从紫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杨艺茜  张薇  陈海生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5):434-435,444
目的 研究草血竭(Polygonum paleaceum Wall)低极性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 方法 草血竭用乙醇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石油醚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草血竭低极性部位进行分析测定,与标准谱库进行比较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结果 共检出40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β-瑟林烯和反油酸乙酯含量较高。 结论 草血竭低极性部位主要成分为β-瑟林烯(59.32%)和反油酸乙酯(27.02%),并含有棕榈酸(4.18%)、13,27-cycloursan-3-one(2.55%)、顺式-11-二十碳烯酸(1.31%)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红花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洪洁  陈延镛 《药学学报》1985,20(11):832-841
从红花五味子(Schisandra rubriflora Rhed et wils)种仁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到10个术脂素成分,其中8个为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即五味子丙素(wuweizisu C)(1),(-)-红花五味子素[(-)-rubschisandrin](2),红花五味子酯(rubschisantherin)(3),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sandrin)(4),五味子酚酯(schisanhenol acetate)(5),五味子酚乙(schisanhcnol B)(6),五味子酚(schisanhenol)(7),gomisin O(8);两个为简单木脂素,即前五味子素(pregomisin)(9),内消旋二氢癒疮木脂酸(meso-dihydroguaiaretic acid)(10)。(2),(3),(5),(6)为新木脂素,其结构经光谱分析和衍生物制备,均已确定,初步药理实验证明,(2),(6)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色谱技术对红花注射液进行成分分析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为原药材,制备红花注射液,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成分分析。结论:推测出17种化合物,为红花注射液在药理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花五味子降谷丙转氨酶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延镛  杨永庆 《药学学报》1982,17(4):312-313
红花五味子Schisandra rubriflora Rhed.et wils为北五味子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及缅甸、印度等地。我国云南、四川有较多资源,但未作药用。我所植物室宋万志等发现该植物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对四氯化碳中毒小鼠的谷丙转氨酶有一定降酶作用,并初步证  相似文献   

7.
中药红花的化学成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药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Flowers)中分离得八种黄酮醇化合物,经理化分析和光谱鉴定是山奈酚Kaempferol(I)槲皮素quercetin(Ⅱ)6-羟基山萘酮6-hydroxykaempferol(Ⅲ),山萘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Ⅳ),槲皮素-7-葡萄糖甙quercetin-7-glucoside(V),槲皮素-3-葡萄糖甙q  相似文献   

8.
石榴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石榴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榴花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其进行分析;以对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石榴花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石榴花挥发油中分离鉴定2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49%;20.00%石榴花挥发油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优于0.10 mg·mL-1的EDTA或VC。结论:石榴花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有应用价值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鄂西清风藤、灰背清风藤和小花清风藤低极性部位成分特点及其抗炎活性。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鄂西清风藤、灰背清风藤和小花清风藤干燥茎叶石油醚萃取液中经石油醚洗脱所得的低极性部位进行成分分析,采用NIST 17和Wiley 275数据库对色谱峰进行检索,人工比对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以吲哚美辛为阳性对照,以一氧化氮(NO)生成抑制率为指标,比较上述3种清风藤属植物低极性部位对脂多糖诱导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生成NO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从鄂西清风藤、灰背清风藤和小花清风藤低极性部位中分别确认了70、40、33种成分,均包含长链脂肪烃、长链醇/醛/酯、单萜等成分,但三者共有成分仅有正十二烷、正二十二烷等5种。鄂西清风藤中萜类成分丰富(40.89%),灰背清风藤中三萜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较高(30.29%),小花清风藤中长链脂肪烃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较高(87.70%)。上述3种清风藤属植物低极性部位对RA-FLS细胞NO生成的IC50分别为2.22、1.69、4.15μg/mL,对RAW264.7细胞NO生成的IC50分别为1.23、4.02、3.05μg/mL,均低于吲哚美辛(12.97、10.66μg/mL)。结论上述3种清风藤属植物低极性部位均含有长链脂肪烃、单萜、长链醇/醛/酯等成分,且三者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木芙蓉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法,NIST谱库自动检索。结果通过计算机自动检索,共鉴定出26个组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论为木芙蓉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传统中药华中五味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解析技术(如NMR和MS等)和理化数据的文献对照,鉴定结构。结果与结论从华中五味子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五味子酚(schisanhenol,1)、五味子酯乙(schisantherin B,2)、chicanine(3)、pregomisin(4)和甘五酸(schizandronic acid,5)、去氧五味子素(6)、前戈米辛(7)、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素(8)、五味子酯甲(9)、戈米辛P顺芷酸酯(10)。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前戈米辛(7)。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UPLC测定五味子中7种木脂素的方法,并测定不同地区的南、北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含量。方法:色谱柱ZORBAX Eclipse Plus C18 column (1.8 μm,100 mm×2.1 m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20 nm;进样体积1 μL。结果:各成分即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之间基本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0.984~246.000,0.636~159.000,0.552~138.000,0.472~1.180,0.952~2.380,1.120~2.810,0.436~1.090 μg·mL-1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29%~102.5%之间,RSD在1.4%~1.9%之间。结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快速、稳定、可靠,适用于不同产地南、北五味子中木脂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南五味子红外指纹图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南五味子药材红外指纹图谱的鉴定分析新方法。方法:对不同产地南五味子药材进行红外光谱指纹图谱鉴别,并进行相似度计算与分析。结果:获得了6种不同产地南五味子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结论:粉末的红外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不同产地南五味子药材的鉴定和识别,相似度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中药材苘麻根中弱极性成分的GC-MS分析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冷浸法、超声提取法、索式提取法对苘麻根中的弱极性成分进行提取,比较其浸膏得率,采用优化的提取方法提取苘麻根中的弱极性成分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时,苘麻根中的弱极性成分较多,利用GC-MS方法对苘麻根中的40个弱极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论作者建立的苘麻根中弱极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和分析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苘麻根中弱极性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铁筷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为铁筷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24%,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桉树脑(33.67%)、龙脑(13.98%)、氧化石竹烯(10.15%)、莰烯(9.83%)。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离度好,是分析铁筷子挥发油成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评价五味子和南五味子质量的GC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评价五味子和南五味子质量的GC指纹图谱分析和鉴定方法。方法利用GC方法测定了26批五味子药材,其中14批为北五味子,12批为南五味子。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挥发油提取。气相色谱条件:DB-17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以50℃为起始温度,保持2 min,以10℃.min-1升温至130℃,保持20 min,以30℃.min-1升温至190℃,保持6 min,以10℃.min-1升温至210℃,保持3 min。载气为氮气,流速为1.2 mL.min-1,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50∶1,进样量为1μL。结果确定了北五味子挥发油类成分中的28个共有峰,南五味子挥发油类成分中的16个共有峰。根据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结果,将北五味子药材分为2类,南五味子药材分为2类。同时利用指纹图谱方法对南、北五味子进行了鉴别。结论本方法可为科学评价与鉴定五味子药材质量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大血藤中酚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阐明中药大血藤中抗癌活性成分.方法以细胞周期抑制、坏死性细胞毒活性为抗癌指标,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大孔树脂HP-20等色谱方法,跟踪分离活性成分,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了化学结构,用SRB法及流式细胞术评价其抗癌活性.结果与结论从大血藤茎中分离得到7个酚酸类化合物:3,5-O-二甲基-没食子酸(1)、原儿茶酸(2)、绿原酸(3)、N-(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4)、对-羟基苯乙醇(5)、(-)-表儿茶素(6)、缩合鞣质B2(7).化合物3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97.2 μg/mL,化合物4在100 μg/mL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46.6%.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化合物7对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和K562细胞均显示G2/M期抑制作用,为一新的细胞周期抑制剂.除化合物2外,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川木香煨制前后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品与煨制品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鉴定.结果 川木香煨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生品中,色谱分离出49个峰,质谱确定了38个组分的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0.08%;在煨制品中,色谱分离出46个峰,质谱确定了34个组分的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88.23%.煨制前后有43种相同的化学成分,9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各组分的含量关系发生了变化.结论 川木香煨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有较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1. Schisandra chinensis, also called wuweizi in Chinese, is the frui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and has been officially utilized as an astringent tonic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in China.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inhibition of carboxylesterases (CESs) by the major ingredients isolated from Schisandra chinensis, including Anwuligan, Schisandrol B, Schisanhenol, deoxyschizandrin, and Schisandrin B.

2. In vitro human liver microsomes (HLMs)-catalyzed hydrolysis of 2-(2-Benzoyl-3-methoxyphenyl) benzothiazole (BMBT) and fluorescein diacetate (FD) was employed as the probe reaction for CES1 and CES2, respectively. Initial screening, inhibition kinetics determination (inhibition type and parameters (Ki)), and in silico docking method were carried out.

3. Schisandrin B showed strong inhibition on the activity of CES1, and the activity of CES2 was strongly inhibited by Anwuligan and Schisandrin B. Schisandrin B exhibited 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towards CES1 and CES2. Anwuligan showed competitive inhibition towards CES2. The inhibition kinetic parameters (Ki) were calculated to be 29.8, 0.6, and 8.1 uM for the inhibition of Schisandrin B on CES1, Anwuligan on CES2, and Schisandrin B on CES2. In silico docking showed that hydrogen bonds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contributed to the inhibition of Schisandrin B on CES1, Anwuligan on CES2, and Schisandrin B on CES2. All these information will b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due to the inhibition of CESs-catalyzed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日金星蕨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中日金星蕨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T-NOS)含量的影响。结果:中日金星蕨乙醇提取物(400,800,1600mg.kg-1)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与模型组比较,该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能抑制大鼠足肿胀组织中PGE2的含量,抑制率分别为34.2%,57.9%和71.1%;减少大鼠足肿胀组织中MDA的含量,抑制率分别为14.8%,36.6%和65.5%;减少大鼠足肿胀组织中NO的含量,抑制率分别为21.7%,32.5%和40.3%;降低大鼠足肿胀组织中T-NOS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25.0%,56.7%和69.0%。结论:中日金星蕨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和影响炎症介质的释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