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成香  董菊霞 《安徽医药》2017,38(3):370-371
目的 比较2种含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Ⅱ~Ⅳ期压疮、糖尿病足伤口、下肢慢性溃疡、外伤及手术延迟愈合伤口等22例患者,共51处伤口。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单号)11例患者,共25处伤口,使用国产的纳米银敷料处理;观察组(双号)11例患者,共26处伤口,使用进口的亲水纤维银敷料处理。比较分析换药第30天时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换药第30天时,观察组伤口有效率达100.0%,对照组仅为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含银敷料均可治疗慢性伤口,但进口的亲水纤维含银敷料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苯扎溴铵溶液治疗小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小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苯扎溴铵溶液,以浓度为0.01%的溶液清洁创面,2次/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每次300 IU/cm2涂于清创后的患处,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ADS-R评分和BSHS-B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FGF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40%,显著低于治疗组(97.67%,P<0.05)。经治疗,两组VAS评分明显下降,而伤残接受度量表(ADS-R)评分和精简烧伤健康量表(BSHS-B)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bFGF2、HIF-1α、TGF-β阳性表达例数均明显增多(P<0.05),且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苯扎溴铵溶液治疗小面积烧伤创面效果良好,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磨削术联合人工皮膜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50例采用磨削术联合人工皮膜治疗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削痂及传统包扎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疼痛评分、创面情况以及术后评估指标。结果 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增生率以及创面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植皮存活百分比、术后色素沉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中采用磨削术联合人工皮膜,能够减轻疼痛、减少创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并减轻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4.
何洪彬 《河北医药》2009,31(18):2430-243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加纳米银纱布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烧伤后期残余创面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用纳米银敷料换药)和治疗组20例(用rhEGF加纳米银纱布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预后瘢痕轻。结论rhEGF加纳米银纱布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能加速残余创面愈合,有效减轻后期瘢痕增生挛缩。  相似文献   

5.
周静  徐袁丁 《安徽医药》2016,37(10):1297-1298
目的 探讨藻酸盐银离子联合泡沫敷料加压力辅助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116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新型敷料加适当的压力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22±10)d、(13±2)次]优于对照组[(36±15)d、(26±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浸渍、疼痛程度、创面再损伤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新型敷料加压力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负压封闭吸引(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深度电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深度电烧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修复创面,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植皮治疗修复创面。近期(创面拆线前)及远期(出院后半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瘢痕指数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P=0.021);治疗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6);治疗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02);治疗组瘢痕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9,P=0.019)。结论 早期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是深度电烧伤的有效修复方法,并能最大限度恢复电烧伤部位的功能和外观,其疗效明显好于使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创面植皮法。  相似文献   

7.
张建标  郭丽萍 《安徽医药》2020,41(8):933-935
目的 观察针对患有深度烧伤创面的患者采用创面切削痂植皮的临床手术之后在愈合时间和瘢痕外观方面的影响变化。方法 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淮北矿工总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为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清创植皮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切削痂植皮的临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血流运行的恢复时间、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瘢痕外观、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创面血流运行恢复时间和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植皮成活率比对照组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瘢痕外观与功能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度烧伤创面的患者采用创面切削痂植皮的临床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银锌霜治疗Ⅱ度烧伤患者污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Ⅱ度烧伤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及时的清创及创口清洗处理,并给予常规补液、镇痛等处理。治疗组加用银锌霜进行外用涂敷治疗,1次/d。对照组加用湿润烧伤膏外用涂敷,3次/d。每次均涂抹外用药物适量于创面并进行包扎处理,并依据患者病情决定药物使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d、1周、2周后治疗组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患者的创口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创面加深、创面脓毒症、创面异味等不良事件,治疗组创面异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高热发生,对照组高热的发生率为7.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锌霜对Ⅱ度烧伤患者污染创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创面愈合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壳聚糖同轴纳米纤维对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的促愈合作用。方法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由海藻酸钠/PVA/壳聚糖组成的同轴纳米纤维,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技术进行性质表征,体外实验考察其吸水性、抑菌性能。建立SD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同轴纳米纤维组。观察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化簇31(differentiation cluster 31,CD3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同轴纳米纤维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吸水性好,体外抑菌作用明显。在治疗后5,14,21 d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胶原蛋白生成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同轴纳米纤维组伤口愈合时间缩短,伤口愈合率高(P<0.01),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胶原蛋白生成增加。同轴纳米纤维能有效促进VEGF、CD31、PCNA表达,降低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P<0.01)。结论 通过促进创面细胞增殖及胶原的合成,海藻酸钠/PVA/壳聚糖同轴纳米纤维能有效促进深Ⅱ度烧伤创口愈合,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深Ⅱ度烧伤的外用敷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手深度烧伤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对照组仅住院期间由护士行康复治疗,出院后患者在家自行康复,未执行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伤后2周手部创面上皮覆盖百分比及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个月手部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指数(SI)和平均手指关节总活动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伤后2周,手部创面上皮覆盖情况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个月,治疗组SI为(6.04±1.38),对照组为(11.27±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为(212.21±29.42)°,对照组为(126.12±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是恢复手深度烧伤患者手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君  王明刚  朱传国 《安徽医药》2019,40(7):749-751
目的 观察创面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手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电流烧伤且均为手部创面患者56例,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全身治疗、彻底清创及传统换药后手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清创保留间生态组织,采用VSD持续引流后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及封闭情况,再根据创面组织床实施皮片或皮瓣封闭创面。观察两组患者皮片、皮瓣的存活率及患者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经VSD术治疗后,皮片修复26例,皮瓣修复2例;对照组在清创换药治疗后,皮片修复17例,皮瓣修复11例。观察组26例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创面,2例未能完全覆盖,皮片、皮瓣均全部成活;对照组创面肉芽生长相对较慢,2例皮片、3例皮瓣因创面组织床生长较差成活不良。观察组皮片应用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3.6±4.2) d,短于对照组的(38.8±4.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持续引流能改善手部电击伤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提高皮片、皮瓣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结合纳米银敷料与美宝湿润烧伤膏在烧伤创面削痂术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7月南阳南石医院深Ⅱ度烧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伤后48 h内进行削痂手术,术后对照组给予纳米银敷料与美宝湿润烧伤膏,观察组给予rh-aFGF结合纳米银敷料与美宝湿润烧伤膏,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细菌阳性率、创面肉芽与上皮生长情况、瘢痕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6/-10(IL-2/6/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创面组织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2周、3周时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创面细菌阳性率14.29%低于对照组37.14%(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3周时创面肉芽与上皮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瘢痕VSS评分中血管分布、颜色、厚度、柔软度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纳米银外用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浅Ⅱ度及深Ⅱ度创面共96例,分别随机分为A组34例(纳米银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换药),B组32例(单纯纳米银敷料换药),C组30例(用碘伏凡士林纱布换药),于伤后7、10、15、20、25 d分别对3组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鉴定,全程观察记录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细菌检出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d开始,无论浅Ⅱ度创面,还是深Ⅱ度创面,A、B组创面愈合率均较C组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比较,A组最短,B组次之,C组最长,并且3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均无过敏反应,A组有1例浅Ⅱ度创面患者换药后出现局部烧灼感,10 min后症状自行缓解.结论 纳米银敷料抗菌作用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组织修复,两者联合可以加速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加纳米银敷料促进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3月Ⅱ度烧伤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创面换药时外用rhEGF,对照组创面换药时外用生理盐水,其他处理措施两组完全相同。观察两组患者创面局部和全身的不良反应、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生成情况。结果治疗组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的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深Ⅱ度烧伤患者的瘢痕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98,P<0.05);治疗组外用rhEGF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hEGF加纳米银敷料治疗Ⅱ度烧伤能加快烧伤创面的愈合速度,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的形成,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科清创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外科清创联合VSD方案治疗的48慢性创面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采用常规换药的慢性创面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细菌生物膜相关临床特征(创面颜色、渗出液变化、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等)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7天,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22.92%)低于对照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颜色、渗出液变化、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等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清创联合VSD治疗慢性创面,在有效控制细菌感染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创面及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1%磺胺嘧啶银乳膏在烧伤患者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1%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干燥时间、创面瘢痕增生情况、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干燥时间以及换药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改良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VSS、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与对照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rb-bFGF联合纳米银敷料在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解放军159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80例小儿深Ⅱ度烧伤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换药治疗,实验组给予rb-bFGF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分别统计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第7天、14天及21天),细菌检出阳性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rb-bFGF联合纳米银敷料应用能促进创面愈合,实验组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1),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抑菌效果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b-bFGF联合纳米银敷料在小儿非功能部位深Ⅱ度烧伤创面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生肌愈皮软膏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治疗慢性溃疡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唐山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溃疡创面患者98例,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每次300 IU/cm2,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生肌愈皮软膏,1次/d。两组患者用药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7%,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而QOL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VAS和QOL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MMP-9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而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肌愈皮软膏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协同治疗,能对溃疡创面患者症状较好改善,创面疼痛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门诊小面积浅Ⅱ°烧伤病人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作者所在医院2012-12 ~2014-12烧伤科治疗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烧伤患者创面外用敷料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医用凡士林进行创面的内敷包扎处置,观察组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进行内敷包扎处置,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Ⅱ°烧伤患者伤后平均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应用在门诊小面积浅Ⅱ°烧伤患者创面的治疗中可以明显缩短愈合时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对小儿深Ⅱ度烧伤的愈合时间、是否粘连创面、换药次数、有无疼痛、疤痕轻重的影响。方法:将58例深Ⅱ度烧伤患儿按照烧伤部位、烧伤范围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中急性体液渗出期后选择清得佳凝胶填充创面,外敷优拓和拧干的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安舒妥薄膜封闭固定;对照组应患儿家属要求按常规方法治疗,外敷1%聚维酮碘和紫草油无菌纱布,外层根据创面大小覆盖4~10层无菌纱布后绷带包扎,直至创面愈合。对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是否粘连创面、有无疼痛、疤痕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不粘连创面、换药次数少、疼痛率低、瘢痕增生轻,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可缩短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疼痛及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