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鉴于乳腺癌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迫切需要寻找生物标志物来识别高危人群,监测疾病进展,以及评估治疗反应。近年来,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快速发展,其能动态监测遗传信息的变化、生物的刺激或者病理生理的影响导致生物体系内的总体动态改变,基于该特征,给开发并实施更有效的乳腺癌预防、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对质谱检测技术在乳腺癌代谢组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归纳,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一类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具有侵袭性高、易转移、易复发及预后差等临床特点。罹患该病的患者因体内缺乏ER、PR及HER-2的表达,故对内分泌治疗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2的治疗均不敏感。目前国内外对TNBC还没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依旧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化疗的弊处使得寻求新的治疗手段成为当下临床上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分子靶向治疗对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相当明显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TNBC的相关分子靶点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对质谱分析技术、仪器组成、进样方式、离子化方式等进行综述,主要叙述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方面的应用,结合其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阐明观点,认为质谱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发现了很多标志物,但从实验室向临床诊断转化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在不同人群、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中来证实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与常规诊断方法比较。  相似文献   

5.
泌尿系统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筛查方法,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体液中往往会出现代谢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后出现的新兴“组学”,可对体液中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在过去的十年间,代谢组学研究在提高对疾病病理生理和病因机制理解、疾病生物标志物筛选、耐药性研究、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目前,代谢组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研究中,并且随着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等各类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将会在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代谢组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新学科。人体任何的生理或病理改变都可由代谢表型反映,因此,卵巢癌发生发展中表现出的代谢变化规律必然可由代谢组学研究测定,以获得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信息,为卵巢癌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代谢组学研究,目前已成为广泛应用且功能强大的分析工具。本文综述近几年有关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卵巢癌代谢组学中应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8.
胆汁酸(bile acid)是肝脏胆固醇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最近已被证明是控制脂质代谢、能量消耗和葡萄糖稳态的重要信号分子.胆汁酸稳态和胆汁酸介导的信号通路的改变可能影响肝脏代谢稳态,并导致肝胆疾病的发生.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检测技术的进步,结合多变量统计方法,为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7,(3):257-261
目的对比早期胃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代谢产物的差异,寻找潜在的与早期胃癌相关的小分子代谢标志物。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技术对16例早期胃癌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和t检验统计分析早期胃癌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代谢物,最后将找到的差异代谢物通过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检索鉴定。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早期胃癌患者糖类、脂类等代谢可能存在异常,同时共筛选鉴定出9个对分类有显著贡献的代谢标志物。结论基于HPLC-MS技术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早期胃癌与健康个体,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189-192
随着代谢组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关于代谢组学研究的范围愈发广泛,同时关于病毒性疾病代谢组学相关研究愈发兴起。一些学者应用质谱技术研究HIV、慢性肝炎和病毒性肺炎等病毒性疾病的代谢组学时发现机体产生一些特异性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预判和疗效监测作用,可为疾病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现就质谱在HIV、慢性肝炎、人乳头瘤病毒和病毒性肺炎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兴起的又一新的组学研究分支,但其研究技术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影响代谢组学发展的瓶颈之一.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比较好地实现了对大量样品和微量代谢物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极大地推动了代谢组学的发展.本文按照代谢组学分析流程综述了LC-MS与化...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组学是将生物体(包括细胞、器官或个体)在不同条件下所产生的小分子代谢产物作为研究对象,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终端。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其研究理念及相关技术已在生理学、诊断学、药理学、毒理学、营养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其应用于儿科学的研究。该文就代谢组学在儿科疾病病因探索、诊断、药物监测及儿童保健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探讨该技术在儿科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及代谢物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众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代谢组学研究的关键在于对大量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鉴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磁共振、质谱、色谱以及毛细管电泳等技术的发展和联用,使得代谢组学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磁共振和质谱是代谢组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技术平台,对代谢产物进行明确的鉴定是代谢组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本文就代谢组学相关分析技术及代谢物鉴定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学”技术。它主要是利用生物体液的核磁共振谱图所提供的生物体内全部小分子代谢物的丰富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多元统计分析和模式识别处理,了解相关生物体在功能基因组学、病理生理学、药理毒理学等方面的状况及动态变化,以及它们所揭示的生物学意义,并从分子水平来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本文综述了核磁共振技术在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肥胖抵抗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研究高糖高脂饮食对非肥胖型代谢紊乱的影响,探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肥胖抵抗大鼠模型,取静脉血,测其生化指标,同时对尿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除羰基戊二酸(RSD=11.77%)外,其他14种代谢物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10%以内,R2Y和Q2值分别为0.929和0.905;与对照组相比,肥胖抵抗组大鼠尿液中能量代谢过程的相关代谢物羟基乙酸、苏氨酸、丝氨酸、丁二酸、延胡索酸、2,3-二羟基-丁酸、苹果酸、羰基戊二酸减少,同时与肠道菌群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醇、反式乌头酸、果糖、葡萄糖、肌醇含量也明显减少。结论饮食干预16周之后,肥胖抵抗组大鼠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主要代谢物发生异常,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能较为全面的反应能量代谢状况,发现差异代谢物,可用于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胃轻瘫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血清分子代谢物代谢轮廓的变化?方法:应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方法,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鉴别糖尿病胃羟瘫组和正常组间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区别?结果:两组血清的多种氨基酸成分有显著差异,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胃轻瘫组苏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肌酸及苯丙氨酸含量明显下降,尿酸含量明显上升?结论:甘氨酸?肌酸?苯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学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人类对医学的要求是实现个体化医疗,从而实现医疗上的安全、有效、合理。药物代谢组学被逐渐应用在个体化医疗中,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分析生物体液中的代谢物来预测和评价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药物代谢组学通过分析不同的代谢表型,找出一些与特定疾病相关性强的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能够指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在疾病的诊疗方面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寻找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UC相关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 将16只健康大鼠分为UC模型组(12只)和正常对照组(4只),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UC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正常喂养.UC模型组分别在造模后5、10、15 d各取4只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病变部位的黏膜组织进行GC-MS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法、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最后采用t检验并结合OPLS-DA模型第一主成分的VIP值(VIP>1)来寻找差异性表达代谢物.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模型组结肠组织的代谢谱有明显改变,共找到9种差异代谢产物(P<0.05),分别是尿苷、腺嘌呤、胞嘧啶、甘氨酸、乳酸、牛磺酸、苏氨酸、甘露糖、β-丙氨酸.结论 UC大鼠和正常大鼠结肠组织间存在差异代谢组分,9种差异代谢物在临床上可作为UC早期诊疗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组学方法是研究代谢组在某一时刻细胞内所有代谢物的集合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对应关系。中医证候是对机体病理状态的宏观概括,代谢组学研究内容则反映出宏观状态下机体的微观表现。近年来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中医证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中医证候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从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中医证候进行的研究方向、成果与不足进行论述,并提出研究展望,为深入研究中医证候微观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癌细胞需要改变细胞体内的代谢模式来产生大量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增殖的需求,因此肺癌是一种与代谢密切相关的疾病。代谢组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能够从机体的动态代谢途径寻找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实现肿瘤的无创伤诊断。目前已经深入应用到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和治疗等过程中,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也有所突破,有效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