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有关治疗心悸的处方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并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以人参、远志、甘草、茯神、当归等药物应用较多,常用药对组合有"人参-远志""茯神-人参""茯神-远志"等.聚类处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 1.3)",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有关治疗痴呆的方剂进行整理分析,挖掘中医治疗痴呆用药规律。方法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有关痴呆的方剂,将所纳入方剂构建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1.3)"系统中的频次分析、药对分析、关联分析、功效分析、药物四气五味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191首处方,包含药物264味,其中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人参、远志、茯苓、茯神、石菖蒲等。出现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多具有安神益智、温阳补气、滋阴养血、活血祛痰的功效;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包括"远志-人参""茯苓-人参""茯神-人参""茯神-远志"等。药物四气多属温性,五味则以甘味为主。结论中医治疗痴呆当标本兼顾,治本当甘辛温阳补气,益气生血,以达充髓养脑、安神益智之效;治标则以甘苦活血、祛痰、通经脉、开神窍为主。标本兼治,补虚泻实,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改善患者神志症状,治疗痴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搜集《中华医典》1中《普济方》2治疗痞满的方剂,跨学科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大数据库,总结中药治疗痞满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选取《普济方》中治疗痞满的处方,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统计用药频次、药物属性(药性、药味、归经),并进行聚类分析,建立Excel数据库,并批量导入,从单味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药对关联和聚类处方以及复杂网络分析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后共纳入429首方剂,包含种256种中药,总用药频次3772次;功效371个,总功效频次10712次;四气9种,总频次3580次;五味11种,经计算总频次5888次;12经总频次10210次。治疗痞满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前3位为陈皮、白术、人参;关联性药对以人参-白术出现最高,常用药物可聚为4类。结论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分析数据,以图表展示出《中华医典》中治疗痞满的用药规律,分析临床治疗痞满的病机,为临床实践中药治疗痞满总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乳痈方剂的药物配伍相关规律,更好地继承古人用药经验,指导当代临床用药.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乳痈病的方剂及其药物,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对治疗乳痈的方剂从单味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结合临床辨证处方角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整理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郁病的方剂,挖掘中医治疗郁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郁病的方剂,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对治疗郁病的方剂从单味药频次、药对关联、功效、性味、聚类处方及结合临床辨证处方角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07首,包含药物285种,其中使用频次≥22次的药物有24味,使用频次前4位分别是甘草、茯苓、人参、当归;使用频次位于前3位的中药药对,依次为“茯苓、甘草”“人参、茯苓”“远志、人参”;治疗郁病的药物中,居首位的为具有宁心作用的药物,其次为具有安神益智、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等作用的药物;药物四气多以温、平为主;药物五味则以甘味最多,辛味次之;对使用频次前24位的中药聚类得出3个新处方。结论:中医治疗郁病,以宁心、安神益智为主要治法,并辅以理气、补虚、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治疗痴呆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探讨加减薯蓣丸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痴呆的方剂,将其规范化后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构建数据库,采用SPSS 19.0、Clementine 12.0软件,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算法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治疗“痴呆”的方剂用药配伍规律,并对加减薯蓣丸的用药配伍规律进行探讨。结果:治疗痴呆的主要用药为人参、远志、甘草、朱砂、茯神、茯苓、石菖蒲、麦门冬、当归、酸枣仁;主要用药组合为“酸枣仁-当归-远志”、“石菖蒲-朱砂-远志”、“当归-白芍”、“当归-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当归-白芍-人参”、“当归-酸枣仁-人参”、“当归-干地黄”、“远志-石菖蒲-茯苓”、“远志-石菖蒲-人参”、“当归-酸枣仁”、“茯神-朱砂-远志”、“茯神-酸枣仁-远志”、“麦门冬-熟地黄-人参”、“远志-石菖蒲-茯神”和“石菖蒲-茯神-远志-人参”。加减薯蓣丸由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共10味)和安神药、利水渗湿药、开窍药、收涩药(各1味)构成。结论:治疗痴呆的方剂主要由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开窍药配伍而成;加减薯蓣丸的配伍遵循治疗痴呆方剂的配伍规律,可用于防治痴呆。  相似文献   

7.
王盛义  赵红 《光明中医》2022,(17):3084-3088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处方,经数据标准化处理,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对统计的方剂进行中药频次、中药属性、中药配伍的统计,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使用Cytoscape V 3.8.2进行绘制药物关联分析图。结果 通过筛选共有1046首方剂符合要求,涉及373味中药,其中出现频次≥100次的中药共20味,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为白术、茯苓、陈皮;药物属性(四气、五味、归经)主要以温、辛、脾胃经为主;中药配伍分析以白术-茯苓最为常见;聚类分析得到5组中药组合。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方剂多以益气健脾、燥湿行水、涩肠止泻为治疗原则,兼以温里、行气,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张允岭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20年12月张允岭教授治疗失眠的门诊中药处方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处方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药物功效统计,并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中药处方520首,涉及192味中药,药物总频次8 690次。药物使用频次前10位分别为白术、合欢花、川芎、栀子、法半夏、茯神、淡豆豉、百合、竹茹、白芍。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经、心经、脾经、肝经为主。药物功效以清心除烦、解郁安神、燥湿化痰、健脾益气等功效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栀子→淡豆豉”“法半夏→白术”“法半夏→竹茹”“栀子→白术”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100的28味高频中药聚类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失眠的核心组方为:栀子、淡豆豉、白术、法半夏、合欢花、竹茹、川芎、百合、茯神。结论 张允岭教授治疗失眠注重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常用清心除烦、解郁安神、滋阴养血、健脾养心、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和胃化湿之品,可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古代名医治疗癫狂医案的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病案库,以关键词进行数据筛选后,建立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医案数据库,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利用Gephi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寻找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223篇文献,涉及283首中药方剂,包含271味中药,高频中药为甘草、石菖蒲、茯神、人参、远志、黄连、半夏等;关联分析结果为茯神-酸枣仁、远志-石菖蒲等药物组合;聚类分析结果包含逍遥散、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等方剂;核心处方为十味温胆汤加减。结论:数据分析显示古代医家治疗癫狂时以治“痰”为主,明辨病机虚实,依据辨证选择理气解郁、清利肝胆、通降腑实、补益心脾、滋阴降火、重镇安神等治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古代方剂中治疗阴虚证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以阴虚为基础证候疾病的辨治施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已上市经典名方数据库”,筛选治疗阴虚证的处方,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统计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寻找核心组方。采用MATLAB进行中药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纳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7)古代医案、现代医案、名医医案及共享医案数据库中所收录的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有关失眠的医案,应用平台软件中的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药对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失眠医案664个,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表浅、睡中易醒、多梦等...  相似文献   

12.
1949-2009年海藻、甘草同方配伍临床应用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近60年(1949-2009年)的现代文献中海藻、甘草反药同方配伍在临床中的应用特点.利用关联规则对其组方配伍特点进行挖掘,并对剂量、疾病等进行统计分析.海藻、甘草同方配伍的复方中核心药物为昆布、当归、柴胡、夏枯草、牡蛎、陈皮等;核心药对为昆布-甘草,昆布-海藻,当归-海藻,当归-甘草,柴胡-甘草,夏枯草-海藻等;主要治疗的疾病是乳腺和甲状腺疾病等;海藻、甘草的用量分别集中在10~15 g和3~9g;复方中海藻、甘草用药比例在7∶3 ~8∶2.海藻、甘草反药同用常配伍活血化痰药;主要治疗乳腺和甲状腺疾病等;甘草用量小于海藻.  相似文献   

13.
抗早搏丸治疗早搏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书敏  赵新爱 《新中医》2003,35(1):31-33
目的:观察中药抗早搏丸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例早搏患者按3:2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应用抗早博丸(由炙甘草、当归、苦参、常山、 红参、黄芪、丹参、川芎、清半夏、麦冬、五味子、酸枣仁组成)治疗,对照组80例应用心律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82例,有效3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显效3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8.7%。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早搏丸治疗早搏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析因设计与中医补气生血方剂最佳药效配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析因设计分析补气生血方剂对失血性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寻求其发挥最佳药效的方剂配伍。方法:将因素A补气药的12个水平: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灵芝与因素B补血药的6个水平: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龙眼肉,按12×6析因设计法组成72个补气生血方剂。小鼠眼眶放血0.5 mL/每只复制失血性血虚模型,测定造模后第1,4,7,10天小鼠外周血细胞值。选用RBC,HGB,HCT为指标,根据析因设计重复测量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时间点各补气生血方剂对RBC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气药与补血药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补气药各水平对RBC,HGB,HCT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黄芪效果最佳。补血药各水平都有升高RBC,HGB,HCT的作用,各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当归效果最佳。黄芪当归配伍补血作用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气药对补气生血方剂作用的影响大于补血药,黄芪当归为最佳药效配伍。  相似文献   

15.
健脾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验方健脾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健脾养心汤(由黄芪、党参、当归、川芎、丹皮、山药、玉竹、酸枣仁、茯苓、干姜、肉桂等11味药组成)治疗,4W为1个疗程。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6.67%,心电图总有效率56.67%,硝酸甘油停减率76.19%。结论健脾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近现代医家治疗癫狂医案的数据挖掘分析,总结近现代医家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古今医案云平台病案库、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和《名老中医经验全编》《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中国近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等医案类书籍中有关癫狂的医案,建立近现代医家治疗癫狂的医案数据库,提取中药处方数据。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和SPSS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利用Gephi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分析近现代医家治疗癫狂的高频药物、关键药对、常用方剂、核心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8篇病案,363首中药方剂,包含276味中药。高频中药为甘草、半夏、石菖蒲、大黄、远志、郁金、柴胡、茯苓、陈皮、黄芩等,常用药物配伍包括半夏-陈皮、石菖蒲-远志、龙骨-牡蛎等,聚类结果分为8类,包含了癫狂梦醒汤、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等方剂,核心处方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和十味温胆汤加减。结论:数据分析显示近现代医家治疗癫狂时,认识全面,明辨气血虚实,辨证选择理气、活血、治痰、解郁、降火、安神等不同治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挖掘古代医家治疗郁证验案中的用药规律,以期为郁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医案类聚》中的古代郁证医案,提取医案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对获取的处方中药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 5集成的数据挖掘功能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得到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的常用药物及其属性、分类,常用药对,核心方药组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医案数据364案,461诊次,中药处方数据439条,涉及古籍67本。共涉及中药607味,总用药频次4 127次。高频药物有茯苓(186次),陈皮(115次),甘草(113次),人参(101次),当归(98次)和白术(94次)等,常用中药性味以温、平、苦、辛为主,多归于脾、肺、心、肝四经。常用药对有白术-茯苓、茯苓-甘草、茯苓-当归、白术-甘草、人参-茯苓等,核心方药组成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加减。结论: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用药以健脾补益气血、疏肝理气、养心安神为原则,气血兼顾、肝脾心同调。  相似文献   

18.
彭杰  刘凡 《河南中医》2022,42(3):380-383
国医大师段亚亭教授认为,心肾阳虚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之本,而瘀血阻滞为其标,间或夹杂水湿、痰饮,治疗以温补心肾为主要治则,活血化瘀应贯穿治疗始终.段老认为临证需四诊合参,中西医结合,拟定温肾活血方治疗慢性心衰,并随证加减.胃肠道瘀血,食欲较差予焦/炒山楂、焦/炒神曲、焦/炒麦芽、焦/炒鸡内金以醒脾开胃;长期情绪抑郁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头痛自拟处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诊治头痛提供参考。方法以1979-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制定检索式,采集头痛自拟方相关数据,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整合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71篇文献。头痛自拟方中使用频率前10位的药物为川芎、白芷、细辛、全蝎、白芍、当归、甘草、蔓荆子、天麻、僵蚕;通过因子分析将所用药物归纳为6个因子;而关联规则分析揭示了头痛自拟处方的常用药物组合,包括桃仁配红花、蜈蚣配全蝎等。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系统总结现代中医药治疗头痛自拟处方的药物组成,可以发现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四妙勇安汤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4味药物组成,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100个经典名方之一。经溯源发现,四妙勇安汤源于《石室秘录》,后由《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验方新编》等书引用。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均有方无名,"四妙勇安汤"之名,最早见于1956年《中医治疗动脉栓塞性坏疽症的成效》,是由当时记者吕民报道河北省释迦宝山用"四妙勇安汤"治疗当地的动脉栓塞性坏疽时冠名。四妙勇安汤从方药组成与剂量上看,从《石室秘录》开始即是"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生甘草一两,玄参三两",历代版本《方剂学》确定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就是3∶3∶2∶1。而查阅文献,释迦宝山临证所用的四妙勇安汤由"玄参132 g,当归99 g,银花66 g,甘草33 g"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变成2∶4∶3∶1。从治疗时间上看,原方记载的7日愈或是10日愈,而释迦宝山将其用到了三四个月,甚至五六个月。研究认为,古籍中的四妙勇安汤,应该是用于疾病的初期,尽早发现和治疗;而释迦宝山修改过的剂量,是广泛用于脱骨疽的中后期,甚至出现坏疽的严重病情所使用的,因此服药时间长,剂量大。且四妙勇安汤临证不仅限于治疗脱骨疽,也用于大头疮等,现代该方的使用已经大为拓展。相关研究已证实四妙勇安汤具有抗炎、稳定斑块、降脂、保护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凝、抑制血栓形成和促纤溶等作用,后续应开展君臣佐使辨析,对其临床应用范围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