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U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临床症状且行CTU检查的患者106例。均先行常规平扫,后行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扫描,获得容积数据后在Toshiba Vitrea 2.0工作站行MPR、CPR、VR、MIP等后处理,获得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的完整全尿路三维影像。结果:106例中,泌尿系阴性结石32例,肾脏输尿管膀胱肿瘤2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盂旁囊肿25例,双侧巨输尿管6例,与临床、病理、术后诊断相符率为94%。结论:CTU及其三维重建后处理,可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疾病的部位及尿路梗阻情况,且无创、高效、安全、准确,可大大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低剂量对比剂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CTU)显示尿路结构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60例临床拟诊泌尿系病变患者分成3个使用不同剂量对比剂组(2.0 ml/kg体重、1.5 ml/kg体重、1.0 ml/kg体重),每组20例,然后行64排螺旋CTU检查与图像后处理,获得三维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二维曲面重组(CPR)图像,并对图像中尿路解剖结构与连续性状况的显示效果和尿路的充盈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CTU解剖结构显示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CTU图像尿路连续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排泄期输尿管测量的最大管径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用低剂量对比剂64排螺旋CTU显示尿路结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CTU已逐步代替IVP成为诊断泌尿系统疾病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全程图像,对泌尿系统疾病(结石、肿瘤、感染、外伤、梗阻等)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最优化的检查技术和方法,减少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本文将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在100kVp分次团注双期CTU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血尿待查患者分为两组,100kVp组15例,行全泌尿系平扫及分两次团注对比剂后行肾实质-肾盂期CT扫描;120kVp组15例,行全泌尿系CT平扫及单次团注对比剂后行实质期和肾盂期双期增强扫描。100kVp组的肾实质-肾盂期图像在100kVp条件下采集,其他所有期相的图像均在120kVp条件下采集。重建图像包括:100kVp组肾实质-肾盂期FBP、50%ASIR、100%ASIR、MBIR四组图像;120kVp组肾盂期FBP图像。两名阅片者对100kVp组和120kVp组CTU重建图像进行独立阅片,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图像背景噪声、集合系统各段CT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记录所有病例有效剂量(ED)和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值(SSD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kVp组MBIR、50%ASIR与120kVp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kVp组FBP、100%ASIR图像质量评分低于120kVp组(P<0.05);100kVp组MBIR、100%ASIR图像噪声低于120kVp组(P<0.05),100kVp组50%ASIR与120kVp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kVp组FBP图像噪声高于120kVp组(P<0.05);100kVp组MBIR图像各段尿路CNR高于120kVp组(P<0.05),100kVp组50%ASIR、100%ASIR与120kVp组图像各段尿路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kVp组FBP图像各段尿路CNR低于120kVp组(P<0.05)。100kVp组ED及SSDE均低于120kVp组(P<0.05)。结论:ASIR及MBIR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增加图像对比,使常规剂量对比剂100kVp分次团注双期CTU达到或超过常规管电压单次团注三期CTU成像效果,从而明显降低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U检查对肾结核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CTU检查且经临床确诊的30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30例共34个肾脏结核,CTU对肾结核的诊断符合率为97.06%(33/34),误诊率为2.94%(1/34)。其中,肾脏形态不规则或局限性增大20个,肾内多发低密度影32个,肾盂输尿管壁增厚毛糙26个。结论:CTU可清晰显示肾脏、肾周、输尿管及膀胱情况,对泌尿系结核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够为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预后评估提供清晰、准确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加例患者行头颈CT血管成像(CTA),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患者分成2组,低剂量组(A组):50ml对比剂+20ml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70ml对比剂。采用双盲法,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2名医师在颈动脉、颅底动脉环显示、静脉伪影以及CT值测量上的Kappa值分别为0.895、0.814、0.702、0.836。(2)在颈动脉的显示上,2组评分结果A医师分别为1.3、1.2分,B医师分别为1.4、1.2分,2名医师A、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73、128,P值均〉0.05);在颅底动脉环的显示上,2组的评分结果A医师分别为1.4、1.2分,B医师分别为1.2、1.2分,2名医师A、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60、106,P值均〉0.05);在注射侧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腔静脉的伪影上,2组的评分结果A医师分别为1.3、2.1分,B医师分别为1.2、1.9分,2名医师A、B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75、82,P〈0.05)。(3)2组各血管CT值的测量结果,A医师分别为329.1、322.9、241.4、194.6HU和353.3、342.7、245.8、204.5HU,B医师分别为337.3、329.5、239.2、192.8HU和345.6、341.2、247.1、210.5HU;2名医师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98、0.233,P〉0.05)。结论:64层螺旋CT进行头颈血管CTA检查时,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可获得良好的CTA图像,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低剂量双期扫描在脑血管病变的成像质量与诊断价值。方法:41例临床怀疑有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检查,另收集4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减影CTA;评价2种方法在脑血管的成像质量,测量X线辐射剂量,并从脑血管显示率、病变检出、病变来源、病变定性及与周围组织毗邻情况方面评价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意义。结果: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减影CTA,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975)。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与常规减影CTA对病变检出质量的比较,5分的病变分别占95.12%,26.83%,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质量明显高于常规减影CTA(P=0.000)。结论: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且能够清晰显示病变来源及与周围组织毗邻情况,病变检出率、病变定性水平均有提高;对脑血管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时相期CT增强扫描。对增强后各期图像进行相关处理,以不同的三维重建方式获得CTA、CTU影像。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结果48例中肾脏及输尿管先天畸形者15例;输尿管阴性结石致肾盂输尿管积水者4例;泌尿系炎症者5例;肾及输尿管、膀胱结核6例;外源性压迫导致肾盂及输尿管积水者8例;泌尿系肿瘤者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对40例肋骨骨折患者行常规剂量(a组/机器设定345mA)及三组低剂量(b、c、d组/150mA、50mA、30mA)的薄层CT扫描,比较四组数据的图像质量、诊断能力及患者接受辐射剂量。结果图像质量较好以上的a组100%(40/40)、b组97.5%(39/40)、c组92.5%(37/40)、d组87.5%(35/40)。a组诊断肋骨骨折231处、可疑骨折6处;b组诊断肋骨骨折227处、可疑4处;c组诊断肋骨骨折225处、可疑骨折5处;d组诊断肋骨骨折229处、可疑骨折6处。四组数据平均CTDI分别为(14.52±0.18)mGy、(7.23±0.05)mGy、(2.52±0.23)mGy、(1.34±0.06)mGy,平均DLP分别为(639.64±10.63)mGy、(316.55±0.61)mGy、(100.37±4.01)mGy、(59.23±2.35)mGy。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能够明显减低患者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基本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老年人排泄性尿路造影(IVP)一侧或双侧肾不显影诊断水平,本文收集了我所1995年至今病理证实的68例进行讨论分析,旨探讨景仰综合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A、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泌尿外科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46.54岁.行泌尿系统CTA、CTU联合应用检查技术.结果 CTA、CTU联合应用的新扫描方法平均辐射剂量约12.04mGv;血管系统与集合系统可以同时显影;肾门区结构更直观、清晰;对于先天性疾病、泌尿系肿瘤、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临床手术的制定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论 CTA及CTU联合应用扫描可降低辐射剂量;取代传统CTA及CTU扫描;血管系统与集合系统可以同时显影,为疾病影像诊断和临床手术制定提供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综合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综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36名活体亲属供肾者术前均行MSCT扫描,前25名行平扫及动脉早期、动脉晚期、排泄期3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5 ml/s,总量100 ml,管电压120 kV),后11名行平扫(100 kV)及血管期、排泄期(100 kV)双期增强扫描(对比剂以2 ml/s流率注射40 ml,以4 ml/s流率注射60 ml),均采用排泄期的数据进行CT尿路成像(CTU).将图像与经手术证实的33名受检者术中所见对照,评价MSCT在评估供肾血管、尿路及肾实质情况的价值.对2组不同参数扫描的三维(3D)重组图像质量采用Mannwhitney U精确检验.结果 CT血管成像(CTA)对供肾动静脉主干、副肾动脉、动脉提前分叉、肾静脉主干变异、左肾静脉属支和交通支及CTU对尿路的显示与术中一致.2组三维(3D)血管重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1.2)和(4.2±1.3)分,CTU重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0.8)和(4.4±0.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89、-0.47,P值均>0.05).结论 MSCT可以直观、准确地评价活体供肾者的血管、尿路及肾实质的情况,在活体供肾术前综合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已明确诊断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别行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观察不同扫描条件下病灶的基本征象。低剂量MSCT对周围型肺癌的大部基本征象均能显示,能对周围型肺癌作定性诊断。建议今后在肺癌筛检、短期内多次复查、CT定位下穿刺时采用低剂量扫描,可减少患者的受照剂量,降低球管的损耗。管电流过低会导致图像伪影过大而丢失部分诊断信息,因而建议管电流选择25m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CTU检查中利用分离团注技术提高全尿路的显示情况,即同时显示双侧肾盂肾盏,双侧输尿管及膀胱。方法泌尿系统螺旋CT扫描的病例60例,30例行分离团注技术,30例单次团注技术,扫描包括常规平扫、皮质期、髓质期、延迟期,延迟期进行三维重建显示全尿路,分析比较两组成像质量。结果①单次团注组肾盂输尿管全段及膀胱显示优19例,显示良好10例,显示一般1例。分离团注组肾盂输尿管全段及膀胱显示优良22例,显示良好8例;②单次团注输尿管扩张:左侧起始段46.1,中下段45.3,右侧起始段55.1,中下段37.4。右侧起始段55.1,中下段37.4。分离团注输尿管扩张:左侧起始段55.3,中下段59.4。右侧起始段63,中下段46.7;③输尿管内中心密度:单次团注P:0.8072,分离团注P:0.8854。结论应用分离团注技术进行CTU扫描,使第一次对比剂注射剂量相对减少,在降低患者对比剂反应的同时,又可获得优质的可用于诊断的清晰尿路全程影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技术对泌尿系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此技术相对IVU检查的优越性。方法:40例泌尿系病变患者分别行3期CT增强扫描、CT尿路成像及IVP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MSCTU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结果:40例CT检查(包括常规轴位扫描和重组图像)可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的部位、性质、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以及继发改变,明显优于IVP。结论:MSCTU具有图像质量好、对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IVP检查的特点,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基本可以取代IVP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泌尿系统扫描对IVP显影不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IVP检查后泌尿系统显影不良患者行MSCT扫描,薄层图像行CPR、MPR、MIP后处理。结果:40例IVP显影不良患者,MSCT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病变的检出率为100%,诊断准确率为95%。其中,肾脏和输尿管结石26例,肾盂癌3例,输尿管癌4例,肾盂、输尿管先天性发育异常2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泌尿系统结核1例,膀胱癌1例。结论:对IVP显影不良患者行MSCT泌尿系统扫描能够提高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77,自引:13,他引:7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患者行64层MSCT冠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对诊断冠脉不同程度狭窄的16例患者中15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6例行64层MSCT冠脉造影均成功地显示冠脉各主支(左冠脉主支、左冠脉回旋支、左冠脉前降支及右冠脉主支)及其分支(包括右冠脉的后降支、左室后支、圆锥支、窦房结动脉及左冠脉的对角支、钝缘支等),18例患者的56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硬斑块和软斑块,其中16例的38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15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患者显示32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 64层MSCT是1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其对冠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4~16层MSCT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辐射剂量CT尿路造影(CT urography,CTU)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有泌尿系临床症状患者95例,分别行低辐射剂量和常规剂量排泄期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检查.低剂量组70例,采用120 kV,电流值分别分为100 mA、75 mA、50 mA 3组,常规剂量组25例,采用120 kV,220 mA进行扫描.所有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PR、CPR、VR及MIP等三维重建.结果 低剂量3组与常规剂量组之间辐射剂量相比分别降低57%、6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3、27.73、26.79,P<0.05).常规剂量组25例肾盂CT值(773.1±141.6)HU,低剂量组70例肾盂CT值(761.2±129.8)HU,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值为0.382,P>0.05).常规剂量组25例肾盂CT值的标准差为(23.2±5.3)HU,低剂量组肾盂CT值的标准差为(60.1±15.9)HU,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t值为-50.19,P<0.05).常规剂量CTU对泌尿系统结构的显示效果略优于低剂量CTU组,低剂量CTU(100 mA)组、(75 mA)组与常规组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006、0.162,P>0.05),50 mA组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χ2值为9.224,P<0.05).结论 低辐射剂量排泄期CTU降低了辐射剂量,对泌尿系统的总体显示效果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的要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新生儿腹部单排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高度怀疑腹部病变的足月新生儿150例和早产儿90例,随机各分3组行常规(150mAs)及低剂量(40mAs、30mAs)腹部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腹部正常结构的显示差异。结果: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足月新生儿150mAs,40mAs扫描获得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0.05,提示图像无显著性差异;30mAs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0.05,提示图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早产儿150mAs,40mAs,30mAs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0.05,提示上述剂量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单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腹部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足月新生儿采用40mAs、早产儿采用30mAs左右的扫描条件较为适宜且有利于患儿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脑血管病变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的最适管电流。方法分别收集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及BMI<25 kg/m2患者的CTA横断面图像各15例,通过图像空间添加噪声软件分别模拟出500、400、300、200、100 m A 5种管电流影像,根据影像质量及病灶显示的情况进行评价,找出满足诊断需求的最适管电流后进行临床应用。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图像质量按血管边缘的锐利度及3、4级血管的显示情况而采用1~5分的评分制。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A组原始图像可清晰显示非钙化斑块37枚、混合斑块23枚、血管狭窄58段及动脉瘤6枚;B组原始图像可清晰显示非钙化斑块22枚、混合斑块11枚、血管狭窄44段、1段血管闭塞及动脉瘤4枚。不同剂量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当管电流降至200 m A时,上述所有临床征象仍可清晰显示和准确诊断,图像质量评分5分2例,4分5例,3分5例,2分1例,当模拟管电流降至300 m A时,4分5例、5分10例,且同常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当管电流降至100 m A时,上述所有临床征象仍可清晰显示和准确诊断,图像质量评分5分1例,4分7例,3分6例,2分1例,当模拟管电流降至200 m A时,4分5例、5分10例,且同常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应用300 m A及200 m A管电流检查BMI>25 kg/m2及BMI<25 kg/m2的头颈血管,图像评分分别为4分3例、5分12例;4分1例、5分12例;4分4例、5分11例;4分2例、5分13例,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无差异,且CTDIvol及DLP有明显降低。结论进行头颈联合CTA检查时,BMI>25 kg/m2的患者最适的低管电流为300 m A,BMI<25 kg/m2的患者最适的低管电流为200 m A,并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