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江苏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九五”期间,江苏省建立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数字化前兆观测台网。由于该台网实现了数字化,观测数据采样率高,信息量剧增,如何对这些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更好的为地震分析预报及科研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江苏省地震局在“九五”期间组建了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用于汇集和管理各数字化台站的前兆观测数据。 此外,由于大量的模拟前兆观测项目仍然在运行,江苏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按数字化前兆观测的技术规范,对模拟观测数据的存储格式及文件名进行了规范,方便了数字化数据与模拟观测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对外服务。 1 概况 …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现了观测数据快速传递和资料共享。  相似文献   

3.
吴哲 《高原地震》2008,20(3):17-22
青海省前兆台网承担本省前兆观测数据的汇集、处理、存储与报送任务。通过35年来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使得前兆项目密度增加,观测综合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地提高了本省整体地震监测能力,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于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开始了以地震监测预报为主要目的的地电场观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经过"十五"以来的台网建设,目前已建成由120多个固定台站构成的数字化地电场观测台网,观测数据应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和地球电磁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并已取得重要进展,在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中展现了良好前景。然而,由于我国数字化地电场观测起步晚,观  相似文献   

6.
地球物理台网观测数据是反映前兆台网数据变化信息的重要部分,可为监测数据质量评估、地震分析预报会商、地震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充分利用这些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事件数据记录,研制了基于MapSIS的地球物理台网事件可视化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事件记录的人工交互分析、自动统计分析,基于震情自动触发的专题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具有功能全面、运行稳定的优点。该平台现已在全国地震前兆台网、地震分析预报会商中部署使用,可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台网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炜  李宣瑚 《中国地震》1991,7(4):72-78
本文对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台网进行了详细介绍,这其中包括:1.建网过程、布网原则;2.水文地球化学地震观测点的布设特点及点位的条件与类型;3.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项目及测试仪器等。此外,还对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和预报地震的效能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地震地下流体井水位、水温观测是地震地球物理台网主要观测手段,其数据集包含水位、水温测项的原始数据、预处理数据、产品数据和均值类数据,可为地震监测预报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用于前兆异常、同震响应、区域应力变化特征、含水层参数反演、观测机理等研究。地下流体井水位、水温数据集不仅可为地震预测预报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地震前兆台网跟踪分析工作的展开,推进前兆台网从观测向观测、应用并重的转变,强化观测数据质量产出,发挥其观测数据在震情监视、地震会商中的作用,使监测与预报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服务地震监测和科学研究。统计了2014年以来的前兆跟踪分析不明原因数据资料和预报研究中心地震会商数据资料,通过对比研究,试图探索跟踪分析新的数据记录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四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40年发展历程。四川地震监测预报积累了地震学和前兆观测资料,推进了测震台网、前兆监测台网、流动监测网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地震预测探索之路奠定了基础;地震预报科研经历了多次科研攻关研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炼和筛选了一些预报指标和方法;地震监测数字化的发展,给地震监测预报提出新的课题;今后仍将依赖于科学和创新机制,依赖于高新技术应用,依赖于地震监测网能力和质量提升,始终坚持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的地震预测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1.
汞是地震地下流体化学量前兆监测中的重要测项之一,在地震监测预测和活断层探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自1985年把测汞技术引用到地震监测预测中以来,建成了以水汞和气汞为对象的汞前兆监测网,并获得了较好的震例。本文阐述地震行业汞观测发展历程,概述测汞仪类型和典型技术,同时也提出汞观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对汞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Short-term and intermediate-term geochemical precurso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etection of precursory phenomena in observation data is essential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studies.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radon concentration in groundwater in Japan in one case showed a short-term anomaly related to a nearby earthquake.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1978 Izu-Oshimakinkai earthquake (M7.0), however, no abnormal change has been noted. This may be due partially to difficulty in detecting insignificant precursory signals from observation data, which ordinarily contains a noise-induced fluctuations, and partially to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controlling the appearance of precursory phenomena. In order to increase our knowledge of the variation pattern of precursory changes in radon concentration of groundwater, hydrologic precursors with significant features are examined in this paper. Complexity of appearance of precursory phenomena and problems in assignment of the specific earthquak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车用太  何案华  冯恩国  马玉川 《地震》2017,37(1):134-147
对1998年张北MS6.2与2014年鲁甸MS6.5二个地下流体的典型震例, 进行前兆异常的重新筛选与异常特征的系统剖析, 分析了异常与地震三要素关系, 指出了异常特征与地震三要素关系的不确定性及以此实现地震预测的困难性。 从场的动态监测与源的过程追踪的地震预测的科学思路出发, 提出了中国地震地下流体台网的优化与升级的方向与方案, 其主要内容有: ① 通过对现有观测井(泉)进行筛选并增建一批新观测井(泉), 重建以强化场的动态监测为目标的全国地下流体基本台网, 该网以地下水物理化学(水位、 水温、 氡、 汞)观测为主, 井(泉)间距在西部地区为约200 km, 东部地区为约100 km, 首都圈地区为约50 km; ② 在天山带、 南北带、 郯庐地震带等地震潜在危险区, 新建5~6个地下流体局部观测网, 开展以捕捉M6.0以上地震的源兆与追踪其变化过程为目标的断层气体(含溶解气与土壤气)成网观测, 井(泉, 点)间距为约50 km左右, 进行突破地震短临预测的科学技术探索; ③ 在建设上述二个层次观测网时, 抓三项关键技术: 进一步完善与提升现有的数字化观测技术, 优化与规范观测井的内在质量, 发展气体、 离子、 流量等测项。  相似文献   

14.
地热观测台网监测效能评估是优化与完善前兆观测系统、提高在地热观测台网在防震减灾中效能的重要环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观测环境、观测系统、观测质量和观测资料应用等方面,以省局和台站自评为基础,学科组结合日常管理对各测点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地热观测台网监测效能的主要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合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了应用软件“网上前兆数据动态时间变化无人值守警视系统”。该软件基于安徽省前兆数据传输网上的14个台站、各学科(117个测项)前兆数据格式等特点,随时间的递增自动循环完成检索、汇集、处理、初级分析、绘制和显示时间变化曲线、报告缺测缺记时效等任务。能快捷、可视化地监知各台站、各学科前兆数据的时间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The hydrogeochemical observation station network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China is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a)the process of station network establishment and the principle of network deployment;b)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geochemical observation points' deployment and the conditions and types of these points;c)items and instruments of seismo-hydrogeochemical observation,etc.In addition,the monitoring capacity and prediction efficiency of the network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侯晓真  陈建国  马栋  屈曼  张肖  韩静  王时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5):1068-1072,1104
定点台站观测资料作为中短期地震预报的基础性资料,其质量好坏及台站映震效能对地震形势分析研判有重要作用。鉴于此,对“十五”网络化改造后,2008年以来河北省形变台站的观测资料进行潮汐因子计算及映震统计,通过梳理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质量较好的形变台站及测项,用于辅助河北省地震形势研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