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金属氧化物高压避雷器陈述了一般规格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保护特性和工作电压负载下的长期性能。观察了这类避雷器的动力消耗及具体情况下的适应性。阐述了沿避雷器的电压分配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污秽地区使用的避雷器发生问题总是与表面污秽特性有关,本文论述了解决的方...  相似文献   

2.
避雷器污秽和污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避雷器的污秽特性、避雷器的污秽试验方法及污秽避雷器的带电冲洗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第一部分提出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下简称为ZnO避雷器)在正常条件下电位分布的半解析计算方法。当然,传统的方法例如有限元法也是可以使用的,但本文提出的方法更适合于一般性的计算。其分析有可能与集中参数R、L、C电路相结合。环境条件例如避雷器表面的污秽或覆雪有可能破坏避雷器正常条件下的电位分布,这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本文对人工污秽、自然污秽及覆雪条件下避雷器的电位分布做了试验性测量并对主要特性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研究限制避雷器耐污秽能力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避雷器污秽试验方法,提高耐污型避雷器的设计水平。本文以相关标准规定的污秽试验方法为基础,通过试验考核了不同外套的交直流避雷器的最大耐受盐密。结果表明:外部闪络是限制避雷器耐污秽能力的最关键因素;瓷外套避雷器在污秽试验时温升超过40K,内部热稳定性也是限制其耐污秽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避雷器内部芯体有助于提高外套的耐污闪能力。  相似文献   

5.
已经发现,避雷器的污秽导电表面的放电会导致在低于系统相电压下发生内部放电。由于在交流电压下连续几个半波的重复放电,网络中的避雷器因热过载而损坏。这种事故既能发生在避雷器表面未经任何处理的自然污秽条件下,也会发生在带电冲洗条件下。为了真实地评价避雷器的放电性能,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污秽试验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确定最低放电电压。最后。本文提出的试验要求可以使避雷器在运行中不仅能耐受自然污秽也能耐受带电冲洗。本文也给出了改善放电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复合外套避雷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复合外套避雷器的运行特性、维护及监测方法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指出复合外套的主要材料是高温硫化硅橡胶和液态硅橡胶,其耐电痕化和蚀损试验主要用于评定在严酷环境条件下电气绝缘材料的耐污性能,复合外套避雷器选用耐漏电起痕3.5级的绝缘材料一般就可以满足用户部门对避雷器的污秽等级要求。介绍了几种复合外套避雷器的监测方法,综合评价了泄漏电流法、红外测温法、超声波检测法、紫外成像法、双AT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复合外套避雷器在运行维护及技术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日本于1970年前后,就以松下电器产业公司为主进行了有明电舍公司参加的关于电力避雷器阀片的研制工作。于1976年4月完成了3.3~275KV系统标准型、耐污秽型和带电清洗型的系列化。本避雷器的优点为无间隙,形小量轻,无续流,以及可改善避雷器的耐污秽特性等。本文并述及了近年来,欧美各国也开始注意直流输电和超高压输电用无间隙避雷器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MOA制造技术的改进、电阻片配方工艺的调整,MOA的状态参量特性有了明显变化,传统的MOA的状态检测方法不能保障检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温度、污秽度、荷电率等外部因素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特征参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避雷器等值阻抗随着温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避雷器的电流性特征参量随着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而其直流参考电压则可基本维持不变;在均匀分布的污秽作用下,避雷器的特征参量随着避雷器外绝缘表面等值盐密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大;随着荷电率的变化,避雷器持续运行电流呈线性变化,而避雷器阻性电流基波和阻性电流三次谐波则呈指数变化趋势。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超特高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现场交接试验和带电检测试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也为避雷器带电检测故障判据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极母线避雷器是换流站直流输电系统绝缘水平的重要设备,长期运行后的极母线避雷器有概率存在劣化缺陷.本研究对±500 kV鹅城换流站的4组极母线避雷器开展现场直流泄漏试验、拆解后正、反极性试验、并联双柱对比试验、污秽度及憎水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运行后的避雷器单元易出现不同程度劣化,直流高压下的极性效应会使正、反向直流试验结果产生偏差,并加速劣化的形成;而避雷器的中上部分有较大概率出现并联柱间偏差,最先形成绝缘薄弱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西安高压电瓷厂按照引进GE公司SiC避雷器制造技术试制的FCZ10—444、468避雷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持点,并对其电气性能、耐震能力等特性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其性能在SiC避雷器中具有国际水平。其中操作动作负载试验、震动台振动试验及污秽试验,在国内对500kV超高压避雷器均属首次进行。  相似文献   

11.
刘凯  刘方  刘岩  江礓 《电瓷避雷器》2012,(1):61-64,69
MOA在运行电压下通过的电流大小,可反映其绝缘性能或其电阻片的非线性性能的好坏。周期试验的数据无法对MOA的劣化趋势和使用寿命做出可靠量化预测。介绍了将等维新息灰色预测和BP神经网络通过最优加权法进行结合的一种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避雷器带电测试中对泄漏电流进行预测。MOA的阻性电流预测实例表明了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状态检修中其他试验项目的数据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运行中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状态检测方法,即停电例行试验、在线监测、带电试验,并分析了各检测项目的试验数据判析方法。提出运行中MOA状态检测应以带电试验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参考MOA运行工况、检修情况进行。在进行MOA性能评价时,应综合分析判断各种检测数据,基于比较法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以提高MOA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特高压交流1000kV瓷外套避雷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特高压交流1000 kV瓷外套避雷器的性能参数、结构及试验等情况。避雷器由五节元件串联组成,内部采用四柱电阻片并联结构,电阻片组间加装均流电极。对1000 kV避雷器抗震性能的模拟计算和试验,得到了1000 kV避雷器的机械设计结构。对1000 kV避雷器电位分布的模拟计算和测量,得到最大电位分布不均匀系数为9.6%,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小于5%。研发的1 000 kV避雷器通过了0.2 g的抗震试验及63 kA的压力释放试验,已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内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通过几种典型内部结构避雷器的电气、物理机械等性能的对比试验,得到了各个结构在相关性能上的差异,并为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避雷器及其比例单元的散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避雷器及其比例单元的散热特性是考核避雷器热稳定性的关键。基于引起MOA温升的主要因素,试验研究了在工频电压加热、方波冲击电流及烘箱加热等不同试验条件下MOA及其比例单元的散热特性,并运用工程有限元软件ANSYS建模解析,给出了相应的散热时间常数和降温曲线。试验及解析结果表明:加热方式对MOA的散热特性影响较大,考核比例单元与整只MOA的热等价性时应保证加热方式和加热时间相同;相同外套等结构下,比例单元的轴向散热能力强于整只MOA,为了保证比例单元的散热能力等价于整只MOA,必须采取隔热措施,特别是注意限制比例单元的轴向散热能力;利用ANSYS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解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一起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缺陷数据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一起220 kV线路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运行过程中全电流异常增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处理.针对现场MOA内部受潮劣化后,其运行电压下全电流及阻性电流均增大,尤其是阻性电流分量幅度增加更快的特点,对避雷器进行带电检测试验、停电试验和解体检查,证明了红外测温、阻性电流测量可及时准确发现M0A受潮的内部故障.  相似文献   

17.
有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动作负载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动作负载试验频繁失败的原因和如何正确选取电阻片整体参数一直是制造厂和用户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 1 996年全国避雷器统检情况及 GB1 1 0 3— 2 0 0 0标准验证试验的详细分析和反复研究性试验 ,对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动作负载试验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起110 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在运行中爆炸事故,通过现场检查、试验和解体分析,确定MOA密封不良导致内部受潮。MOA内部受潮劣化后,其运行电压下全电流及阻性电流均增大。在遭受雷击后,MOA发生击穿事故。对此应加强巡检、带电检测和在线检测等多种措施来避免此类事故。  相似文献   

19.
一例500kV避雷器缺陷数据的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运行电压下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阻性电流,对判断避雷器是否存在受潮或老化等缺陷有重要意义;而普遍存在的"一"字形排列的避雷器,测试阻性电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相间干扰的影响。介绍了阻性电流测试原理及测试时相间干扰情况,并结合一组500 kV避雷器缺陷试验数据,指出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抗干扰校正算法所存在的不足,认为:对于MOA初期的缺陷,不建议使用仅采集电流信号的单输入型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对于边单相缺陷引起的初期故障,使用校正算法容易造成结论的误判断,不建议采用此方法;可通过在相同的周围环境下,依据MOA阻性电流测试的增量来判断其性能状态;初次的阻性电流测试可以和停电直流试验一同进行,以监测试品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20.
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不拆线试验方法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介绍了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不拆除一次高压引线的试验方法,并对试验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与常规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直流发生器的输出电流应选择大于3mA;试验前应对避雷器表面进行清洁,空气湿度大时,还应对避雷器表面进行屏蔽试验;试验时,应尽可能缩短高压引线的长度,并考虑引线与被试品的角度等;MOA底座绝缘电阻值应尽量大,可减少测量误差,得出不拆线试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