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采用DSP芯片TMS320LF2407实现的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动机全数字控制方案.给出了转子位置、速度估计及其误差补偿算法.该系统充分利用了DSP端口资源丰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使系统结构简单、有效.实验表明系统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2.
矢量控制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动机初始磁极位置搜索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电机启动时,通过连续控制电机的定子磁场的幅值和方向,使交流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摆动。通过预装的霍尔位置传感器和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DSP采用粗精两级磁极搜索方法,获得转子磁极的精确位置,并缩短了搜索过程。文章研究了详细的磁极摆动搜索方法.并给出一种实用的计算方法。通过试验与仿真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文中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永磁同步电动机在数控设备中的应用背景,详细阐述了在以转子速度旋转的坐标系中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建立,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对PMSM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一些关键环节的实现方法,文中给出了一个仿真实例,并给出了较好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通常需要转子位置信息来实现电机换相运行,难以用于一些特定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提出一种采用定子高频脉冲磁链注入实现PMSM无位置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设计基于电流模型的电磁转矩和定子磁链观测器,只需要实测电流信息就可以实现高、低转速通用控制.进一步为了实现磁链和转速的在线辨识,设...  相似文献   

5.
永磁同步电动机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对象.在综合比较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滑模PI控制策略.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强大的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良好的鲁棒性的能力,自适应模糊PI控制逼近非连续控制,削弱抖振,同时保证系统渐进稳定.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何建荣 《机床电器》2008,35(3):8-10
针对神经网络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复杂控制方式,利用仿真实验对该系统进行研究,从而为实际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数.通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验证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从而提高控制性能,并且为进一步实际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角速度控制准确度,设计三阶反馈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特征以及磁场的回路特征.利用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动角速度,得出其运动模型.基于定子电感和电阻,求取绕组为对称状态下转子的状态方程.将电机的角位置引入到该状态方程中,得出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全阶数学模型.以此全阶数学模型为基础,计算出...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的反电动势估计值中的抖振和低次谐波问题,提出基于频率自适应复系数滤波器的超扭曲滑模观测器.超扭曲滑模观测器中的超扭曲函数代替了传统滑模观测器中的不连续切换函数,削弱了传统滑模观测器中的抖振问题.为滤除反电动势中的低次谐波,在超扭曲滑模观测器的基础上加入自适应复系数滤波器,利用其在中心频率处没有相移和幅...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高性能伺服系统对速度反馈精度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ARM的永磁同步电动机高精度转速检测方法.利用FPGA并行处理的优势,同时检测编码器反馈信号完整周期个数及非完整周期长度,从而弥补了使用传统微处理器编码器接口无法测量非完整周期长度的问题,既提高了速度检测的精度,又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该方法用于伺服电机转速检测,并与M/T法检测速度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出的速度精度较高,对于提高速度反馈精度,改善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比例前馈控制作为位置伺服控制器,针对比例控制器的鲁棒性和稳态抖动问题,设计了在线调试比例控制器与单神经元控制器切换的双模控制.以永磁同步电动机位控制对象的实验表明系统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简化转子结构的建模与分析过程,对某高速永磁电机转子进行研究,并利用等效质量和刚度的方法建立等效实心转子模型.利用ANSYS对该等效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并通过锤击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该简化模型获取的前2阶固有频率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小于5%,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分析高速永磁电机转子模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专家PID控制提出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速调节器的设计方法。利用专家经验设计相应的控制规则,MATLAB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克服常规PID的一些弱点,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同常规PID控制器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动态特性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最后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M. Zaeh  D. Siedl 《CIRP Annals》2007,56(1):383-386
Machine tools need to work accurately and highly dynamically to keep up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machining processes. Besides the technical issues, time to market is too short to build a real prototype in future. This leads to the necessity for a method which enables the forecast of the future machine performance. To predict the machining results exactly, large movements on flexible structures have to be calculated. With the specific integration of FEA and MBS for the domain of machine tools it is possible to predict the dynamic machine behaviour. The simulation system is based on the relative nodal method for large deformation problems. A model of a machine tool with all relevant components was simulated and matched with experiments to demonstrate the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